两个时态是指直陈式indicativo中的 pretérido indefinido 和 pretérido imperfecto,中文好像翻译成一般过去时和未完成过去时。首先声明这两个时态很多时候用错也没关系。比如你说 Yo vivía en Italia 5 a?os.听者就知道你是想表达我在意大利住了五年,应该说 Viví en Italia 5 a?os.白痴也不会因为你搞混时态就把五年误解成六个月,意大利误解成土耳其。总之说好一门外语的第一要务是沟通信息无误,所谓信息当然是时间地点人物等等。不敢多写,先发这些。
但是的确有些情况可能会造成误解。比如说Su mujer era/fue profesora.这两个句子语法上都是正确的,(注意:Vivía en Italia 5 a?os 语法上是错误的!),但是语义上就有区别:用fue表示现在不是老师了,甚至可能他lp已经死了,就像中文悼词中常用的XXX曾任。。。;而era则表示现在可能还是老师,可能不是,事实是他也不知道,也许他俩已经离婚分居,长久未曾互通有无。
再举一个例子。我问过一个学了8年西语的美国女孩: Mi escuela era/fue bonita?.她脱口而出era. 她说得的确有道理,因为按照常理的确是era,况且大家如果听多了也会发现用imperfecto远多于另一个。但是这两句话在语法上都是成立的,单就她脱口而出的情势,我冒昧推测,她只是学了很久建立了足够的语感,而要详细解释原因她未必胜任得了。因为其英文My school was beautiful是看不出任何端倪的,如果非要用英文解释,那或许应该是My school was beautiful then和 My school used to be beautiful的区别。不过又扯远了。
从中文来看,我的学校那时很pl和我的学校曾经是pl的,语义是有一定区别的。因为前者只是对过去的描述,而对现在未置可否,即现在可能还继续pl,但是后者却是说现在学校已经是另一番景象,pl已经成为历史了,也许学校已经被夷为平地了。这两个例子很可能引起很多人的异议,因为“是”本身是不是一个动词很难讲清,就像哈姆雷特说的to be or not to be中文译成生存还是死亡那样令很多人反对,但能给出更好译法的笔者还没听说过。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结束和完成是一回事吗?答:不是。(动作)结束不一定完成;完成一定结束,但是完成之后可以再开始一遍(该动作)。比如我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我的任务,是说我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但是如果说结束任务,则有可能是尚未完成既定目标,但期限以至、或情况有变,o lo que sea,总之是要告一段落。
举个例子,动词acertar是什么意思?这个动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运用直觉思考,二是得到正确答案,中文对应词应该是“猜对”。那么结束acertar这个动作和完成该动作是一个意思吗?显然,结束它(terminar de acertar)是指停止猜测,不管猜没猜中,而完成它(terminar acertando)是指结果猜中了。
比如三年前他认识了这个作家,或三年前他结识过这个作家。认识是瞬间完成的动作,无法延续,可能一个hola,一次握手就把两者的关系由不认识变成了认识,即所谓“结识”。所以西语说Hace tres a?os conoció al escritor.或者Hace tres a?os ha conocido al escritor. 两句话都是说结识这个动作已经完成(结识了或结识过)。而不能说conocía, 因为中文无论结识着还是认识着都无法和三年前这个时间点相容。
但如果说:为什么你和对象分手了?因为我虽然认识(着)她却从未猜透(过)她的心思。这里的答话就应该译成 Porque la conocía pero no la entendí.这句的”认识“是信息积累的过程,无法瞬间完成,甚至永远不能圆满完成,可能中止(ceder),但不会终止(terminar),因为保不齐哪天二人又开始对上眼儿了。
比如我们看小说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的第一句话:El día en que lo iban a matar, Santiago Nasar se levantó a las 5.30 de la ma?ana para esperar el buque en que llegaba el obispo. 我们看句中两个使用了pre.imp.的动词 ir a matar 和 llegar.众所周知,要杀和到达这两个动作后来都完成了,但该句摄取的时间点是早上5:30主人公起床时,这两个动作尚在“酝酿中”,所以imperfecto的意义并不是指明动作是否完成,而恰恰是避而不谈,制造悬疑。所以之前我做过类似的比喻:imperfecto如同一把手术刀,在动作完成之前将其撕裂,展示横断面给大家看;大家看到的只是活生生、血淋淋的创口即动作的进行,而看不到机理的来龙去脉即动作的开始结束。和汉语“着”的用法相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