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9|回复: 3
收起左侧

中华民族-世界屋脊上的藏 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3 00: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族名

“藏”为汉语称谓,自称“番”,(藏语音为“博巴”)。藏语对居住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称谓:居住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人自称为“堆巴”,后藏地区的人自称为“藏巴”,前藏地区的人自称为“卫巴”,居住在西藏东境和四川西部的人自称为“康巴”,居住在西藏北部及川西北、甘南、青海的人自称为“安多哇”。“巴”、“哇”藏语意为“人”。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 3 0 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 5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由于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主要有绵羊、山羊和牦牛、犏牛。其中牦牛体大毛长,耐寒负重,除供奶、肉外,还是交通运载的“高原之舟”。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对研究藏族的服饰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公元6 4 1 年,藏王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姻,促进了藏族文化的发展,十世纪到十六世纪,是藏族文化的兴盛时期,几百年间,藏族文化大放异彩。除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问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 3 0 0 多年的历史。公元1 3 至1 6 世纪中叶,佛教日益盛行,佛事活动频繁,佛教寺庙遍及西藏各地。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
  
  巍峨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坐落于西藏拉萨市中心突起的红山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相传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后经累世重修扩建,至清顺治2 年,达赖五世令第巴索南饶丹主持扩建工程,历时8 年,建成白宫部分。康熙2 9 年,第巴桑吉嘉错又建红宫部分,累计扩建工程历时5 0 余年,始具今日规模。宫体建筑可分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主楼1 3 层,高1 1 7 . 1 9 米,东西长3 6 0 米,全部为石木结构。内设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灵塔殿、库房、庭院等。全部建筑依山势垒砌,群楼重叠,巍峨耸峙,气势磅礴,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鲜明特色和藏汉文化的融合,为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东大殿是白宫的最大宫殿,为历世达赖坐床和举行重大宗教活动之处。其上方日光殿是达赖寝宫,金碧辉煌,陈设豪华。达赖的灵塔殿共有八座,最大的是达赖五世的一座,高1 4 . 8 5 米,塔身以金皮包裹,珠玉镶嵌,璀烂耀眼。各殿堂内壁画题材丰富、工笔细腻,瑰丽多姿。每座宫殿都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如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和西藏官员的诏敕、封诰、印鉴、幔帐、匾额和精雕细镂的珍玩工艺;罕见的藏文经典以及各类佛像、唐卡(卷轴画)、法器、供器等。1 9 8 9 年国家决定拨款大规模修葺年久失修的布达拉宫,直至1 9 9 4 年竣工。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稳固如初,再现辉煌。



历史由来

藏族的先民自远古时就居住于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世纪山南雅隆部落首领,成为当地诸部的领袖,号称“赞普”(王),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7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统一整个西藏地区,定都逻娑(今拉萨),在汉文史籍中称为“吐番”。公元641年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朝的文成公主联姻,被唐封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公元71O年,犀德祖赞又与唐朝的金城公主联姻,由于与东部中原地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使西藏社会逐步有了很大发展。元朝把藏族地区置于中央王朝统一治理之下,设置由中央管理的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部藏族地区。明朝也设置了行都指挥使司等地方行政机构。清朝,在中央设置理藩院,管理西藏、蒙古等地事务。对西藏地区正式册封达赖喇嘛(1653年)和班禅额尔德尼(1713年),设立西藏地方政府“噶厦”(1751年),并任命驻藏大臣(1728年)。历届民国政府也在中央设立了管理蒙藏事务的专门机构。1934年,国民党政府在拉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是中央派驻地方的专门机构。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建立了西藏自治区。

语言文字
藏族讲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公元7世纪前期创制藏文,字体分头字(楷体)和无头字(草体)两种,有4个元音符号和30个辅音字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宗教文化

西藏在民主改革前,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藏民大都信奉的是大乘佛教。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黄教,其余还有红教、白教、花教。黄教禁止僧人娶妻,其它教派不限制。西藏西部和青海,四川牧区还存在着早期宗教--本教,也称黑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习俗及社会
藏族有自己的历法。藏历始于1027年,以十一月一日为新年。每年阳历的8月初,过“望果节”。人们穿着节日服装敲锣打鼓唱着歌绕着田边地头转,以庆祝丰收。这一天还举行赛马、射箭等比赛,以及野餐。

藏族的葬礼有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

天葬:把尸体背到天葬场,切割后全部由秃鹰吃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葬:是比较穷的人用的,把支解的尸体投入到水中或用白布裹尸整个投入到水中。

火葬:是对活佛和贵族的葬法。

土葬:对传染病人和犯人、被刀砍死的人实行这种方式。

塔葬:这是对有名望的活佛的葬式,方法是:用盐水擦尸体,风干后涂上香料,把尸体保留下来,放到灵塔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9年民主改革前,大部分藏族地区仍然保持着贵族僧侣联合专政的封建农奴制度,部分地区出现了地主经济。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农业以青稞为主,也有小麦、豌豆、荞麦、蚕豆等农作物。牧业生产以藏系绵羊、山羊、牦牛为特产。1959年平息了西藏一小撮上层反动分子发动的叛乱,藏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到目前为止,藏族地区已建立了1个自治区、9个自治州和2个自治县,并与蒙古族、哈萨克族联合建立了1个自治州。民主改革后,又适时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有人口459333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


大佛瞻仰节
  藏族信仰佛教,不少节日均与宗教有关。西藏的日喀则僧俗民众每年藏历五月间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佛瞻仰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扎什伦布(藏语音译“吉祥须弥山”)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为历世班禅的驻锡地。

  扎什伦布寺的大佛瞻仰节,是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公元1 3 5 7 -1 4 1 9 )的第子根顿珠巴(公元1 3 9 1 -1 4 7 4 年)于公元1 4 6 8 年创办的。最初的佛像与展佛台仅有十几米高。随着宗教的兴盛,从四世班禅洛桑·确吉坚赞(公元1 5 6 7 -1 6 6 2 年)开始,历代班禅大师都对佛像及展佛台进行更新和扩建,逐渐形成宽阔宏伟的规模。

  展佛台建在扎什伦布寺的后山坡上,佛台由砖石水泥砌成,高2 8 米,长4 1 米,四周有石砌围墙。远远望去,犹如宽阔的银幕。

  瞻仰节历时三日,每天展出不同的佛像,供信徒朝拜瞻仰。第一天,展出“过去佛”,即无量光佛;第二天,展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第三天,展出“未来佛”,即吉尊强巴贡波。

  大佛瞻仰节庄严隆重。节日期间,扎什伦布寺的五百名喇嘛身披袈裟,举行盛大法会。每天清晨将彩缎制成的巨幅佛,捆在梯形木架上,由1 6 人抬起,前有“狮子”引路,后面仪仗队尾随,缓缓来到展佛台前。9 时左右,大佛悬挂空中,在阳光下,彩缎光彩夺目,极为壮观。

  节日期间,来自江孜、白朗、萨迦、拉孜、南木林等县和日喀则各区的僧侣信徒,赶着毛驴、马车,穿着节日服装,聚集在扎什伦布寺的门前,瞻仰大佛。


奇风异俗

宰鲜

  云南迪庆高原的藏族牧民,他们出售牛羊肉,不是事先把牛羊宰好,而是牵着牛羊去赶集,当着顾客宰杀,然后根据顾客的要求分割出售。他们还把头、蹄摆在显眼的地方,这样,既证明牛羊肉新鲜、无病,又可看出所售牛羊肉的老嫩。这种有趣的风俗,当地人们叫它做宰鲜。

卓玛节
  大家可能都听过孙悟空和猪八戒偷吃人参果的故事。人参果生长在四川、青海等省的草原上,其茎上长着羽状复叶,五、六月间开小 黄花。果熟后,呈长圆形,外皮棕色,内肉雪白,含蛋白质和糖类,可酿酒、熬糖、做八宝饭。现已人工栽培成功。
  人参果,藏语称“卓玛”。每年夏季到秋季便是藏族妇女挖人参果的黄金时节。按照习惯,挖完人参果的第二天,妇女们穿上节日服 装,头戴珊瑚、琥珀等饰品,带着人参果、酥油、糌粑、牛羊肉到风景优美的地方,欢庆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这便是“卓玛节”。 节日开始,姑娘们唱起年年重复的古老而优美的歌:


我的金燕象个灵巧的姑娘,
展舞着美丽的羽翼。
冲破山顶层层云雾,
飞向自由的无边天际……


  接着演唱《金青稞》、《逃婚》、《野山丹》等民间故事。它表现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演唱结束,妇女们坐在一起吃自己带来的丰盛食品。
  下午,山歌和舞蹈交叉进行。人们尽情地歌舞。入夜,人们踏着皎洁的月光,唱着“尼玛”(太阳)悠然自得地离去:


尼玛啊,你给了我的阳光,
牛肥马儿壮,羊群白又胖。
尼玛啊,你抚育我们成长,
共产党啊,你是牧民的尼玛……

采花节

  采花节在藏民中又叫“女儿节”,据说,在很久以前,藏民还不懂得种田织布。他们吃的是野果野菜野兽肉,穿的是树叶和兽皮。有一年的春天,一个名叫莲芝的姑娘,看到这里的人们生活异常贫困,很是同情。她便教他们开荒种地,纺纱织布、缝衣做被……从此,人们才有衣穿、饭吃,不久,村里流行瘟疫,不少人被病魔夺去生命。莲芝看到这种情况,万分悲痛。五月五日这天一大早,她独自爬上山崖采集了许多草药,准备拿回村里为大家治病。这时,天上刮起大风,飘起大雪,莲芝不幸遇难了。隔了许久,村民们不见她回来,纷纷上山寻找,才看到她含笑躺在一棵花树下,手中还拿着采来药草、药花。人们含着眼泪将她埋好,把她手中的草药带回村去,病人吃了很快就好起来。人们怀念她,在第二年的这一天,全寨妇女都上山采药,以纪念舍已救人的莲芝。从此,采花节便一年一度地传下来。

  五月五日这天,姑娘们穿上节日盛装,喜气洋洋地结队到十里以外高山采摘山花,她们一边唱、一边采,把采来的朵朵白花,插在自己的头上。


五月山花万里香,
姑娘们采花上山岗。
天色清得水一样,
云朵白得象绵羊。
藏族姑娘啊,采呀采花忙……


  花采好后,姑娘们兴高采烈地返回村子。村里的人们早已把地道、晒场、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在晒场四周摆好桌凳,放上各种食品。当采花的队伍快到村时,每个姑娘都要打扮一番,把鲜花插在头上,春风满面地走进村来,小伙子鸣枪致意,欢迎姑娘们凯旋。然后,大家集结在晒场里。男人们喝酒,姑娘们则在坝子中央跳起优美的集体舞蹈,互相对歌。人们唱呀跳呀,尽情欢乐到深夜……


藏戏

  藏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艺术中的一个古老的戏种,相传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藏戏主要表现民间故事、世俗生活。吸收了藏族的民间舞蹈、民歌、说唱艺术和宗教仪式,逐步形成一种戴着面具的广场戏。后来受汉族的影响,也采用舞台形式演出。

  藏戏的剧目主要有《卓娃桑姆》、《朗萨姑娘》、《文成公主》、《端珠、端约兄弟秘传》、《苏吉尼玛》、《智美更登》、《云乘王子》、《诺桑王子》等八大藏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本帖最后由 zamora 于 2006-8-2 23:3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子 +500 收起 理由
yotranquilo + 500 谢谢您在论坛发表!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8-3 00: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amora 的帖子

呵呵,你小子咋和俺想到一样的主意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00: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放一首歌,让大家边看边听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23: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现在是旅游的好地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4-5-5 15:37 , Processed in 0.014824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