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2|回复: 11
收起左侧

求 礼仪篇 与西班牙人的相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4 05: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西班牙公司的进行培训,难免要与人进行私人方面的交往,或是参加聚会或是被邀请吃饭或是一起游玩。本来想带些中国民族特色的东西过去呢。
可是被一大姐说,国外买这些东西多的是。上次她去澳大利亚,带过的东西又带回来了。那里都有卖的,根本拿不出手。
原来这个问题,本版也有贴过。好像就是红酒和糖果了。还有别的东西吗?不想大家拿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啊。
发表于 2007-9-4 10: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轻情意重,欧洲人更是如此,很少见到他们之间互赠什么贵重的东西。所以意思一下就好。

另外现在北京到处都是西班牙的旅游团,看看他们都买些什么,喜好些什么。
其实多半还是工艺品小扇子,丝绸内衣...类似这些在秀水市场都非常好卖。
当然也见到他们疯狂采购假名牌,虽然他们很喜欢但这个就算了,送这个不给国家长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5 06: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西班牙的华人市场这些都有卖没。本周末会去三里屯那个大市场看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5 14: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买  小手工艺品    狮子头的印鉴   之类的,我认识个老外   老拿中国 小玩意在我面前晃 (不过他拿出的玩仪还精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8 11: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我准备买点福娃或中国结之类的小东东出去, 明年正好奥运了么,

另,风油精应该也不错,据说老外都喜欢,特别是薄荷味的,所以偶准备去药房瞅瞅,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卖的,记得曾经看见过 1.50/个的, 有塑料外包装,超值,

这玩意外国没有, 所以稀罕!!!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4: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看来小玩意也行啊 我还认为东西小拿不出手呢.风油精.....汗.
福娃也有考虑 一买就是5个啊.........体积应该比较大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6 04: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 国外送礼习俗

 
 给外国人送礼的技巧  

  随着形势的改变,社会的发展,我们和外国朋友交往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掌握一定的外交知识,了解外国人的礼仪常识,在与他们的交际将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如何送礼
  出国后上一般都要向外国朋友赠送一些小礼品以表示祝贺、慰问和谢意。送礼品时一是要考虑礼品的纪念性和观赏价值,二是要具有我国的民族特色,三是要考虑到客人的爱好和禁忌,四要注意礼品的外包装。如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景泰蓝艺术品、脸谱、泥人及一些针织品、剪纸等手工艺纪念品等。再如小剪刀、清凉油等,也很受外国朋友欢迎。西方人一般都有当面打开礼品包装的习惯,这时可即兴介绍礼品的用途及纪念价值等,以示友谊。
  如果你将要拜访主人的家,除了鲜花和巧克力,送给他或他的子女的礼品也很合适。送白酒不一定合适,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他可能会认为你把他当作酒鬼。
  你对主人和他家人、子女,以及提供的食品进行赞赏,将是主人期望之中的,正如你作为主人也希望这样一样。
  礼品是私下赠送的,是在所有的业务结束之后,以避免贿赂的嫌疑。但在有的国家一下飞机就私下尽可能多地送礼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6 04: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禁忌
  到国外出访,首先要了解在该国有什么禁忌。到达之前,与曾去过这个国家进行过业务往来的人谈谈,了解一下送礼品的习惯,或看看有关这个国家民俗的书籍等也是很好的办法。也可以给这个国家的使馆人员或文化参赞打电话咨询一下。
  赠送礼品时避免违反礼节和忌讳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印度不能送牛制品,因为牛在那里是神圣的东西;在日本不能随便送鲜花,因为鲜花只能在求婚、生病或死亡时用。在中东国家和日本,您不能先送礼品,这会使你成为主人,很尴尬。在俄罗斯送礼要在吃晚饭的时候,而不是在办公室或会议室里。
  在为主人选一束鲜花前弄清楚某种鲜花代表什么很重要。例如,在远东,白色的花代表哀悼,在秘鲁、墨西哥和伊朗,黄色的花代表消极,即您恨他,要把带有死亡和葬礼的东西送给他。

 
 亚洲人的送礼习俗  

  形式重于内容
  对亚洲国家人士的馈赠,名牌商品或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是上等的礼品。至于礼品的实用性,则屈居知识性和艺术性之后,尤其是日本人和阿拉伯人,非常重视礼品的牌子和外在形式。对日本人而言,越是形式美观而又无实际用途的礼品,越受欢迎,因为日本人有送礼的癖好,送他这样的礼品,他好再转送他人。

  崇尚礼尚往来
  亚洲人注重礼尚往来,而且更愿意以自己的慷慨大方表示对他人的恭敬。在亚洲,无论何地,人们都认为来而不往是有失尊严的,这涉及到自身形象。因此,一般人都倾向于先送礼品予他人。而且,收到礼品,在回礼时则常在礼品的内在价值、外在包装上更下功夫,以呈现自己的慷慨和对他人的恭敬。

  忌讳颇多
  不同国家对礼品数字、颜色、图案等有诸多忌讳,如日本、朝鲜对“4”视为预示厄运的数字。而对3、5、7、9等奇数和108等数颇为青睐,对“9”及“9”的倍数尤其偏爱(但日本人不喜欢9)。阿拉伯人忌讳动物图案,特别是猪等图案的物品,而日本人则忌讳狐狸和獾等图案。

  讲究馈赠对象的具体指向性
  选择和馈赠礼品时十分注意巍然屹立对象的具体指向性,这是亚洲人的特点。一般说来,送给老人和孩子礼品常常是令人高兴的,无论送什么,人们都乐于接受。但若是送他人妻子礼品,则需考虑交往双方的关系及对方的忌讳,如阿拉伯人最忌讳对其妻子赠送礼品,这被认为是对其隐私的侵犯和对其人格的侮辱。


 
 送礼在日本  

  日本人对送礼的认识
  在日本,赠礼成为社会交际中一种非常烦琐复杂的应酬艺术。礼品被称为“精神交流的润滑油”,人们通过赠送礼品确认彼此交往关系的某种程度,而不单是为了加深个人间亲密的友谊。为了回赠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出于“有东西就与好朋友分享”的认识,日本人还要选择特定时间送礼回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互相赠礼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外国人初访日本或再次造访日本友人,入邦随俗,也重视互赠礼品。礼品在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中,可以表示礼貌,象征情谊。
  日本人颇丰人情味的分赠文化(收到他人礼品再分赠给别人),可以说是孕育中元送礼习俗的重要温床。在日本,送礼对于一向喜欢与人分享物品的老百姓来说属于家常便饭。他们称这类经常分赠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的礼品为“消物”。“消物”一般以食品类居多,特别是柴鱼和海带两类。柴鱼由于有等级,粗精品之分,因而广受各阶层喜爱,消费量一直居各类礼品之首。此外季节上市水果,如夏季的西瓜、香瓜等,也是深受好评的礼品。非食品类的消物则以招待观赏戏剧、温泉旅行等为代表。

  送礼盛行日本
  日本的节日假日繁多,人们互赠礼品必不可少。岁尾、新年是赠礼的季节。上司送下级、年长者送后辈、家长送孩子的老师、朋友送给朋友……节日人们盛行赠礼,社会如此,家庭也一样。几乎家家户户忙于选购并相互馈赠礼品。
  元旦为日本的新年,像中国人过春节一样隆重,长辈要赐给孩子压岁钱,每年7月15日的中元节,也是一个传统的赠礼的节日,赠送食品盛行,尤其那些供奉过神的食品被视为吉利食品,他们认为,大家分享那些食品,可得到安康日报保佑,形成了独特的中元文化;5月母亲节,儿女们为了感谢母亲养育之恩,向母亲赠送项链、衣料、香水、钱包等;6月的父亲节,为了感谢父辈培养之情,孩子常常向父亲赠送领带、衬衣之类;1月成人节,为了祝贺孩子成年,父母精心选购新颖的西装,美丽高雅的和服,或者其它纪念品送给小孩;订婚结婚赠礼尤为讲究,礼品的名称和内容与吉祥如意、幸福长寿的祝愿相符;赠送生日的礼品,与健康长寿同义。
  平常只要到朋友家做客,或者出席朋友的宴请,总是随手带点礼品。日本有一句口头禅:不空手进主人家的门。外国朋友来访,互赠礼品是重要的一项。那怕一篮水果或一盒点心、一盒巧克力糖也会受到赞扬。日本人视礼品与他拉近关系的表示,或建立新的亲密关系的愿望。礼尚往来,有来无往非礼也,当然他们决不让外国朋友空手而归。

  礼品的包装
  日本人赠礼讲究包装。一件礼品不管价值如何,往往要里三层外三层包得严严实实。礼品包装纸五颜六色,挑一种友人最喜欢的纸包装,让他看起来赏心悦目。礼品包装之后再系上一条好看的缎带或纸绳。喜庆礼品结剪刀状金银、红白或金色的绳结,预示吉庆之路愈来愈广;丧事礼品则结钳状黑白或银白绳结,表示凶丧不再降临。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以此表达送礼人的诚意。
  但最完美的包装见之于正日渐消逝的传统日本式包装艺术中,它是日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自然材料的选用、手工与材料之间的协调,以及包装中体现出的聪明才智、精纯的艺术情感,和能从最简单的自然因素中创造美的能力,这都成为日本馈赠艺术的特色。蛋用稻草包裹,干鱼用绳子,米饼周围缚以栎树叶子,糖果蜜饯用竹箧或者用竹条编的得篮子盛放,在豆腐四周饰以木兰叶子,所有这些都增强了这些礼品的新鲜感和自然质地。用一块方巾包一件简单的物品,所体现的耐心与技巧显示了对别人的尊重。在日本,这种艺术的遗风依然可见。

  馈赠礼仪
  日本因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注重送礼品时的礼仪。
  日本人认为礼品的包装同礼品本身一样重要,因此要懂行的人把礼品包装好。礼品包装纸上常写上“粗品”二字以示客气。商店也备有印有“粗品”两字的包装纸供人们送礼用。虽说“粗品”,但送礼人却十分细心,赠礼前了解受礼人的特点和爱好,投其所好,应其所求。
见面递礼品时要客客气气地说:“根本不算什么!”“微不足道的东西!”然后双手捧上礼品。只用单手送礼品被视为没礼之举。在日本忌讳向赠礼人打听礼品的价钱,如果知道礼品价格,也不能说“价钱很便宜”,以免误解。日本人讨厌包装上装饰有獾和狐狸图案的礼品,在他们心目中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则代表狡诈。到日本人家作客,携带的菊花只能在15片花瓣,因为只有皇室徽章上才有16瓣的菊花。他们喜欢海龟,认为海龟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动物,象征长寿,因此十分珍惜有海龟图案的礼品。

  礼品的选择
  由于日本人有送礼的癖好,因此给日本人送礼,往往采取这样的作法:即使奉送对其本人毫无用途的物品也无关要紧,以便收礼的人可以再转送给别人,那个人还可以再转送给别人,那个人还可以转送下去。
  现代的日本人喜欢到百货公司选购礼品送人,因为百货公司服务十分周到。顾客只需把礼品编号,将赠送对象及自己的改名、住址、电话号码填写在一张由计算机处理的送货卡上便行了。对于忙碌城市人来说,不仅省时省事,而且由商店代办,可免除你推我让的麻烦。
现时日本人追求礼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人们觉得赠送食品不便,送的食品也未必合乎对方的胃口,况且食品不易保存,因而购买土特产品、手工艺品、有实用价值的礼品礼品成为时尚。

 
 送礼在阿拉伯  

  阿拉伯人对送礼有独特的见解。在初次见面时送礼可能会被视为行贿;要送在办公室里可以用得上的东西切勿把用旧的物品赠送他人,不能把酒作为礼品。盯住阿拉伯主人的某些物品看个不停是很失礼的举动,因为这位阿拉伯人一定会认为你喜欢它,并一定会要你收下这件东西。送礼品给阿拉伯人的妻子被认为是对其隐私的侵犯,然而送给孩子则总是受欢迎的。
  阿拉伯人认为不让他们表示自己的慷慨大方是不恭的,这会危害到双方的关系。送给他人的礼品一般都是贵重礼品,同时也希望收到同样贵重的回礼,因为阿拉伯人认为来而不往是有失尊严的问题。他们喜欢丰富多彩的礼品,喜欢“名牌”货,而不喜欢不起眼的古董喜欢知识性和艺术性的礼品,不喜欢纯实用性的东西。忌讳带有狗等、猪等动物图案的礼品,因为有些动物他们认为是不洁净、不吉祥的。

 
 欧美人的送礼习俗  

              实用的内容加漂亮的形式
  西方人对礼品更倾向于实用,一束鲜花,一瓶好酒,一盒巧克力,一块手表,甚至一同游览、参观等,都是上佳的礼品。当然,如果再讲究礼品的牌子和包装,就更好了。

            赠受双方喜欢共享礼品带来的欢快
  西方人馈赠时,受赠人常常当着礼人的面打开包装并表示赞美,邀送礼人一同享受或欣赏礼品。

                讲究赠礼的时机
  一般情况下,西方人赠礼常在社交活动行将结束时,即在社交已有成果时方才赠礼,以避免有受贿之嫌。

                  忌讳较少
  除忌讳“13”和“星期五”这些灾难之数,以及一些特殊的场合(如葬礼)礼品的种类、颜色等有一定讲究外,大多数西方国家在礼品上的忌讳是较少的。

 
 送礼在英国  

  英国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的国度。在英国,受礼和送礼的双方都应尽量避免感情的外露。,一般送价钱不贵但有纪念意义的礼品,由于该礼品花费不多就不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贿赂。合宜的送礼时机应定在晚上,请人在上等饭馆用完晚餐或剧院看完之后。
  英国人也像其它大多数欧洲人一样喜欢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收到礼品的人要当众打开以观看礼品。对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志的礼品他们大多数并不欣赏,除非主人对这种礼品事前有周密的考虑。但切记不要送百合花,因为英国人认为百合花意味的死亡。

 
 送礼在法国  

  法国人对送礼有自己的看法。“礼貌是至关重要的”,故此赠送礼品的适当与否要特别注意,包装更要尽善尽美。初次结识一个法国人时就送礼是很不恰当的,应该等到下次相逢时。
  法国人很浪漫,喜欢知识性、艺术性的礼品,如画片、艺术相册或小工艺品等。礼品流言表达出对他的智能的赞美,但不要日不要显得过于亲密。应邀到法国人家里用餐时,应带上几支不加捆扎的鲜花。送花不要送菊花、杜鹃花以及黄色的花。尤其菊花更是不能随便赠送的,在法国只是在葬礼上才用菊花。不要送带有仙鹤图案的礼品,不要送核桃,因为他们认为仙鹤是愚蠢的标志,而核桃是不吉利的。玫瑰是为情人准备的,绝不能送给主人的妻子。

 
 送礼在美国  

  美国人很讲究实用,故一瓶上好葡萄酒或烈性酒、一件高雅的名牌衣物、一起在城里共度良宵都是合适的。但要注意的是,送礼品要送单数,且讲究包装。与其它欧洲国家相同的是,美国人送礼不在初次结识时。
  现在,全世界有二十多个国家通过教堂仪式、送贺卡和礼品来纪念父亲节。其中全美国每年要在5600万令人尊敬的父亲们身上花去十多亿美元的礼品费,但在礼品的种类上除了领带和雪茄以外其它东西很少。不过合适的礼品是会令父亲们开心的。对酷爱工作的父亲可以替他添置一只办公桌上用的保温杯,或是替他报名参加附近的博物馆和健美俱乐部。对于年长者可以替他报名加入美国老年人协会,或是为他买些大号字体印刷的书籍和报刊。
  柔中寓刚的石斛兰是父亲之花,雪松代表健康长寿,玫瑰表示子女对父亲的情与爱,菜芦苇划则象征着强劲的生命力。此类花束既表现出父亲饱经风霜的人生历程、虚怀若谷的坦荡胸襟、无私奉献的博大父爱,又表达了子女祈愿父亲长寿安康的美好心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6 04: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禁忌
  到国外出访,首先要了解在该国有什么禁忌。到达之前,与曾去过这个国家进行过业务往来的人谈谈,了解一下送礼品的习惯,或看看有关这个国家民俗的书籍等也是很好的办法。也可以给这个国家的使馆人员或文化参赞打电话咨询一下。
  赠送礼品时避免违反礼节和忌讳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印度不能送牛制品,因为牛在那里是神圣的东西;在日本不能随便送鲜花,因为鲜花只能在求婚、生病或死亡时用。在中东国家和日本,您不能先送礼品,这会使你成为主人,很尴尬。在俄罗斯送礼要在吃晚饭的时候,而不是在办公室或会议室里。
  在为主人选一束鲜花前弄清楚某种鲜花代表什么很重要。例如,在远东,白色的花代表哀悼,在秘鲁、墨西哥和伊朗,黄色的花代表消极,即您恨他,要把带有死亡和葬礼的东西送给他。

 
 亚洲人的送礼习俗  

  形式重于内容
  对亚洲国家人士的馈赠,名牌商品或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是上等的礼品。至于礼品的实用性,则屈居知识性和艺术性之后,尤其是日本人和阿拉伯人,非常重视礼品的牌子和外在形式。对日本人而言,越是形式美观而又无实际用途的礼品,越受欢迎,因为日本人有送礼的癖好,送他这样的礼品,他好再转送他人。

  崇尚礼尚往来
  亚洲人注重礼尚往来,而且更愿意以自己的慷慨大方表示对他人的恭敬。在亚洲,无论何地,人们都认为来而不往是有失尊严的,这涉及到自身形象。因此,一般人都倾向于先送礼品予他人。而且,收到礼品,在回礼时则常在礼品的内在价值、外在包装上更下功夫,以呈现自己的慷慨和对他人的恭敬。

  忌讳颇多
  不同国家对礼品数字、颜色、图案等有诸多忌讳,如日本、朝鲜对“4”视为预示厄运的数字。而对3、5、7、9等奇数和108等数颇为青睐,对“9”及“9”的倍数尤其偏爱(但日本人不喜欢9)。阿拉伯人忌讳动物图案,特别是猪等图案的物品,而日本人则忌讳狐狸和獾等图案。

  讲究馈赠对象的具体指向性
  选择和馈赠礼品时十分注意巍然屹立对象的具体指向性,这是亚洲人的特点。一般说来,送给老人和孩子礼品常常是令人高兴的,无论送什么,人们都乐于接受。但若是送他人妻子礼品,则需考虑交往双方的关系及对方的忌讳,如阿拉伯人最忌讳对其妻子赠送礼品,这被认为是对其隐私的侵犯和对其人格的侮辱。


 
 送礼在日本  

  日本人对送礼的认识
  在日本,赠礼成为社会交际中一种非常烦琐复杂的应酬艺术。礼品被称为“精神交流的润滑油”,人们通过赠送礼品确认彼此交往关系的某种程度,而不单是为了加深个人间亲密的友谊。为了回赠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出于“有东西就与好朋友分享”的认识,日本人还要选择特定时间送礼回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互相赠礼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外国人初访日本或再次造访日本友人,入邦随俗,也重视互赠礼品。礼品在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中,可以表示礼貌,象征情谊。
  日本人颇丰人情味的分赠文化(收到他人礼品再分赠给别人),可以说是孕育中元送礼习俗的重要温床。在日本,送礼对于一向喜欢与人分享物品的老百姓来说属于家常便饭。他们称这类经常分赠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的礼品为“消物”。“消物”一般以食品类居多,特别是柴鱼和海带两类。柴鱼由于有等级,粗精品之分,因而广受各阶层喜爱,消费量一直居各类礼品之首。此外季节上市水果,如夏季的西瓜、香瓜等,也是深受好评的礼品。非食品类的消物则以招待观赏戏剧、温泉旅行等为代表。

  送礼盛行日本
  日本的节日假日繁多,人们互赠礼品必不可少。岁尾、新年是赠礼的季节。上司送下级、年长者送后辈、家长送孩子的老师、朋友送给朋友……节日人们盛行赠礼,社会如此,家庭也一样。几乎家家户户忙于选购并相互馈赠礼品。
  元旦为日本的新年,像中国人过春节一样隆重,长辈要赐给孩子压岁钱,每年7月15日的中元节,也是一个传统的赠礼的节日,赠送食品盛行,尤其那些供奉过神的食品被视为吉利食品,他们认为,大家分享那些食品,可得到安康日报保佑,形成了独特的中元文化;5月母亲节,儿女们为了感谢母亲养育之恩,向母亲赠送项链、衣料、香水、钱包等;6月的父亲节,为了感谢父辈培养之情,孩子常常向父亲赠送领带、衬衣之类;1月成人节,为了祝贺孩子成年,父母精心选购新颖的西装,美丽高雅的和服,或者其它纪念品送给小孩;订婚结婚赠礼尤为讲究,礼品的名称和内容与吉祥如意、幸福长寿的祝愿相符;赠送生日的礼品,与健康长寿同义。
  平常只要到朋友家做客,或者出席朋友的宴请,总是随手带点礼品。日本有一句口头禅:不空手进主人家的门。外国朋友来访,互赠礼品是重要的一项。那怕一篮水果或一盒点心、一盒巧克力糖也会受到赞扬。日本人视礼品与他拉近关系的表示,或建立新的亲密关系的愿望。礼尚往来,有来无往非礼也,当然他们决不让外国朋友空手而归。

  礼品的包装
  日本人赠礼讲究包装。一件礼品不管价值如何,往往要里三层外三层包得严严实实。礼品包装纸五颜六色,挑一种友人最喜欢的纸包装,让他看起来赏心悦目。礼品包装之后再系上一条好看的缎带或纸绳。喜庆礼品结剪刀状金银、红白或金色的绳结,预示吉庆之路愈来愈广;丧事礼品则结钳状黑白或银白绳结,表示凶丧不再降临。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以此表达送礼人的诚意。
  但最完美的包装见之于正日渐消逝的传统日本式包装艺术中,它是日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自然材料的选用、手工与材料之间的协调,以及包装中体现出的聪明才智、精纯的艺术情感,和能从最简单的自然因素中创造美的能力,这都成为日本馈赠艺术的特色。蛋用稻草包裹,干鱼用绳子,米饼周围缚以栎树叶子,糖果蜜饯用竹箧或者用竹条编的得篮子盛放,在豆腐四周饰以木兰叶子,所有这些都增强了这些礼品的新鲜感和自然质地。用一块方巾包一件简单的物品,所体现的耐心与技巧显示了对别人的尊重。在日本,这种艺术的遗风依然可见。

  馈赠礼仪
  日本因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注重送礼品时的礼仪。
  日本人认为礼品的包装同礼品本身一样重要,因此要懂行的人把礼品包装好。礼品包装纸上常写上“粗品”二字以示客气。商店也备有印有“粗品”两字的包装纸供人们送礼用。虽说“粗品”,但送礼人却十分细心,赠礼前了解受礼人的特点和爱好,投其所好,应其所求。
见面递礼品时要客客气气地说:“根本不算什么!”“微不足道的东西!”然后双手捧上礼品。只用单手送礼品被视为没礼之举。在日本忌讳向赠礼人打听礼品的价钱,如果知道礼品价格,也不能说“价钱很便宜”,以免误解。日本人讨厌包装上装饰有獾和狐狸图案的礼品,在他们心目中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则代表狡诈。到日本人家作客,携带的菊花只能在15片花瓣,因为只有皇室徽章上才有16瓣的菊花。他们喜欢海龟,认为海龟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动物,象征长寿,因此十分珍惜有海龟图案的礼品。

  礼品的选择
  由于日本人有送礼的癖好,因此给日本人送礼,往往采取这样的作法:即使奉送对其本人毫无用途的物品也无关要紧,以便收礼的人可以再转送给别人,那个人还可以再转送给别人,那个人还可以转送下去。
  现代的日本人喜欢到百货公司选购礼品送人,因为百货公司服务十分周到。顾客只需把礼品编号,将赠送对象及自己的改名、住址、电话号码填写在一张由计算机处理的送货卡上便行了。对于忙碌城市人来说,不仅省时省事,而且由商店代办,可免除你推我让的麻烦。
现时日本人追求礼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人们觉得赠送食品不便,送的食品也未必合乎对方的胃口,况且食品不易保存,因而购买土特产品、手工艺品、有实用价值的礼品礼品成为时尚。

 
 送礼在阿拉伯  

  阿拉伯人对送礼有独特的见解。在初次见面时送礼可能会被视为行贿;要送在办公室里可以用得上的东西切勿把用旧的物品赠送他人,不能把酒作为礼品。盯住阿拉伯主人的某些物品看个不停是很失礼的举动,因为这位阿拉伯人一定会认为你喜欢它,并一定会要你收下这件东西。送礼品给阿拉伯人的妻子被认为是对其隐私的侵犯,然而送给孩子则总是受欢迎的。
  阿拉伯人认为不让他们表示自己的慷慨大方是不恭的,这会危害到双方的关系。送给他人的礼品一般都是贵重礼品,同时也希望收到同样贵重的回礼,因为阿拉伯人认为来而不往是有失尊严的问题。他们喜欢丰富多彩的礼品,喜欢“名牌”货,而不喜欢不起眼的古董喜欢知识性和艺术性的礼品,不喜欢纯实用性的东西。忌讳带有狗等、猪等动物图案的礼品,因为有些动物他们认为是不洁净、不吉祥的。

 
 欧美人的送礼习俗  

              实用的内容加漂亮的形式
  西方人对礼品更倾向于实用,一束鲜花,一瓶好酒,一盒巧克力,一块手表,甚至一同游览、参观等,都是上佳的礼品。当然,如果再讲究礼品的牌子和包装,就更好了。

            赠受双方喜欢共享礼品带来的欢快
  西方人馈赠时,受赠人常常当着礼人的面打开包装并表示赞美,邀送礼人一同享受或欣赏礼品。

                讲究赠礼的时机
  一般情况下,西方人赠礼常在社交活动行将结束时,即在社交已有成果时方才赠礼,以避免有受贿之嫌。

                  忌讳较少
  除忌讳“13”和“星期五”这些灾难之数,以及一些特殊的场合(如葬礼)礼品的种类、颜色等有一定讲究外,大多数西方国家在礼品上的忌讳是较少的。

 
 送礼在英国  

  英国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的国度。在英国,受礼和送礼的双方都应尽量避免感情的外露。,一般送价钱不贵但有纪念意义的礼品,由于该礼品花费不多就不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贿赂。合宜的送礼时机应定在晚上,请人在上等饭馆用完晚餐或剧院看完之后。
  英国人也像其它大多数欧洲人一样喜欢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收到礼品的人要当众打开以观看礼品。对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志的礼品他们大多数并不欣赏,除非主人对这种礼品事前有周密的考虑。但切记不要送百合花,因为英国人认为百合花意味的死亡。

 
 送礼在法国  

  法国人对送礼有自己的看法。“礼貌是至关重要的”,故此赠送礼品的适当与否要特别注意,包装更要尽善尽美。初次结识一个法国人时就送礼是很不恰当的,应该等到下次相逢时。
  法国人很浪漫,喜欢知识性、艺术性的礼品,如画片、艺术相册或小工艺品等。礼品流言表达出对他的智能的赞美,但不要日不要显得过于亲密。应邀到法国人家里用餐时,应带上几支不加捆扎的鲜花。送花不要送菊花、杜鹃花以及黄色的花。尤其菊花更是不能随便赠送的,在法国只是在葬礼上才用菊花。不要送带有仙鹤图案的礼品,不要送核桃,因为他们认为仙鹤是愚蠢的标志,而核桃是不吉利的。玫瑰是为情人准备的,绝不能送给主人的妻子。

 
 送礼在美国  

  美国人很讲究实用,故一瓶上好葡萄酒或烈性酒、一件高雅的名牌衣物、一起在城里共度良宵都是合适的。但要注意的是,送礼品要送单数,且讲究包装。与其它欧洲国家相同的是,美国人送礼不在初次结识时。
  现在,全世界有二十多个国家通过教堂仪式、送贺卡和礼品来纪念父亲节。其中全美国每年要在5600万令人尊敬的父亲们身上花去十多亿美元的礼品费,但在礼品的种类上除了领带和雪茄以外其它东西很少。不过合适的礼品是会令父亲们开心的。对酷爱工作的父亲可以替他添置一只办公桌上用的保温杯,或是替他报名参加附近的博物馆和健美俱乐部。对于年长者可以替他报名加入美国老年人协会,或是为他买些大号字体印刷的书籍和报刊。
  柔中寓刚的石斛兰是父亲之花,雪松代表健康长寿,玫瑰表示子女对父亲的情与爱,菜芦苇划则象征着强劲的生命力。此类花束既表现出父亲饱经风霜的人生历程、虚怀若谷的坦荡胸襟、无私奉献的博大父爱,又表达了子女祈愿父亲长寿安康的美好心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6 0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商务礼节:入乡随俗  


  想象一下:统一联合国有限公司,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该把它在国内销售给两代人的精美产品推广到全世界了。它派副总裁哈里•E•斯里克斯麦尔到欧洲去开拓市场。斯里克斯麦尔先生的第一站是伦敦,他和一些银行家做了简短会谈——通过电话。他同样轻松地与巴黎人打交道:在银色之旅宾馆订了午餐,他这样招呼他的客人,某工业工程公司的总裁:“雅克,叫我哈里了。”
    在德国,斯里克斯麦尔先生活像一个发电站。他快速地做了一个长篇的、像艺术作品一样的营销讲话,并辅以图表和视听材料,以显示来自佐治亚的他知道如何做生意。在去米兰的飞机上,他与邻座的日本商人开始交谈。他把名片扔在对方的托盘上,当他们告别时,他与对方热情握手并抓住对方的右臂。后来,在他与一位意大利包装设计公司的所有者会面时,我们的主人公穿着他舒适的条纹灯芯绒运动外衣,卡其布裤子和帆布鞋。人人都知道意大利人是逗趣和放松的人,不是吗?
    错了,六个月过去了,统一联合公司除了收到一堆帐单以外,在这次旅行中未获任何成果。在欧洲,没有人对哈里着迷。
    这是个假设的例子,为了强调所以做了夸张。美国人很少会这么傻。不过专家认为,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与了解对方的国家和人民有很大关系。通过学习英语和在其他方面拓展自己,世界上的商业领先者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美国人的需要,相反,美国人在这方面所做很少,希望别人能向自己靠拢。“我们旅行的希望一切都‘美国化’快速、方便、容易。所以我们成为要求别人改变的‘丑陋的美国人’,”一位美国世界贸易专家说:“如果我们能更努力些的话,会做成更多的生意。”
    可怜的哈里确实尽了力,不过都是以错误的方式。与美国人不同,英国人通常不通过电话做生意。这并不是文化差异,而是方法差异。一位真正的法国人从不喜欢太快的亲近——询问有关家庭、教堂或母校的问题——也不喜欢被陌生人直呼其名。“可怜的雅克,可能不会表露什么,但他会退缩。他会不高兴,”法国一位研究商业惯例的专家解释道:“这会被认为是品味太差。”他还说,“即使在做完生意几个月后,我也会等对方首先提出以名字相称……在欧洲,说‘先生’总不会出错误。”
    哈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发言在德国人眼里只是一个失败,他们不喜欢夸张和卖弄。不过据一位德国专家说,他们已习惯了和美国人做生意。尽管双方在身体语言和习惯上仍有差距,但过去的20年已使差距缩短了。“我在昨晚的一个商业会议上拥抱了一位美国妇女,”他说:“这在法国很正常,但老式的德国人仍不习惯这样做。”他说如果以名字称呼秘书仍被认为是无礼的:“他们有权被人以姓相称,如果要以名相称,必须先请求许可。”在德国,人们互相称呼时很正规和准确:有两个博士学位的人(这很常见)必须被称为“双料博士先生。”
    当哈里•斯里克斯麦尔抓住日本客人的胳膊时,日本人会认为他失礼和狂妄自大。日本与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属于“无碰触文化”,甚至握手都会被认为是非同寻常。更糟的是,哈里把名片随便一仍。日本人把商业名片看成自我的延伸以及地位的象征。他们不是把名片递给别人,而是献给别人——用双手。而且,日本人对地位看得很严格。他们不会极力赞扬同处一室的下属;他们只会赞扬在场的职位最高的人。
    倒霉的哈里的最后一个过失是认为意大利人就像好莱坞电影里的固定形像。设计和时尚方面的天赋几个世纪来一直是意大利文化的特征,并在米兰和罗马的商人身上得到了体现。他们穿着漂亮并崇尚创造,但他们对别人俗丽或不得体的服装感到吃惊。
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取得成功,甚至仅为了在对方的国家有效地与国际公司打交道,公司必须让它的经理们了解国际商业购买者的需求、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下面是另外一些关于社会和商业礼节的规则的例子,是经理们在与它国做生意时应该了解的。

  ● 法国 穿着保守,只有在南部穿着随便些。不要用名字来称呼别人——法国人对陌生人很正规。
  ● 德国 非常准时。如果美国商人受邀去别人家里,应为女主人送鲜花,最好未经包装。在做介绍时,要先与 妇女招呼,并等她们先伸手之后你才伸手。
  ● 印度尼西亚 至少学会唱一首歌。在正式聚会结束时,人们会轮流单独歌唱。
  ● 意大利 不论你穿着保守,还是相反地入乡随俗穿一身Giorgio Armani服装,一定记住意大利商人对时装很敏感。提前预订约会。对意大利的官僚作风有所准备并耐心些。
  ● 日本 不要模仿日本人的鞠躬礼节,除非你对此有完全的了解——谁向谁鞠躬,多少次,在什么时候。这是个很复杂的礼节。敬献名片是另一个礼节。多带些名片,用双手献名片使别人能看清名片,并按职位的高低依次分发。日本商业经理们会在做出承诺之前,花些时间来制定决策并研究所有细节。
  ● 沙特阿拉伯 尽管男人们在打招呼时会亲吻对方,但他们不会当众亲吻妇女。美国妇女应在伸手前等候男人先伸手。如果一个沙特人提供食品或饮料,接受它们——拒绝它们是一种侮辱。
  ● 英国 正式的宴会时要有祝酒辞。如果主人向你致酒辞,你要准备回敬他。商业招待往往在午餐时进行,而不是晚餐时。

以上转自中国礼品网

[ 本帖最后由 carlyle.fei 于 2007-9-16 04: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9 03: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油精也能送..........................不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9 12: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油精,清凉油好像老外是满喜欢的。但是这里都有卖的啊,而且这么个小东西只能是随便送送了,正式的送礼还是要好好考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2-22 23:34 , Processed in 0.01158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