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7|回复: 5
收起左侧

开创中国地震界地震预测领域先河的领军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8 13: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翁文波
开放分类: 人物、科学家、名人、物理学家、学者

1992年3月12日,一份来自大洋彼岸的预测报告出现在美国有关方面的案头上,该报告称,美国旧金山近期将发生强烈地震。这是一位本着对科学预测的严谨态度和对生命和平热爱的中国政协委员以私人名义向美国通报的自己的预测结果。当时,科学技术发达的美国并未对这位中国人的科学预测引起重视。4月25日,旧金山果然发生了6.9级地震。事隔12天,5月7日,这位科学家在中国地球学会天灾预测事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再次提醒美国:“加州仍有发生大震可能。”6月28日,这位中国政协委员的话再一次得到验证,美国加州发生了40年来最大的地震,震级达到7.4级。美国人在巨大的震动中震惊了:这位中国人的预测竟然这么准确。恐惧之余来电向他询问:“这次,震完了吗?”当得到这位科学家:“今年算震完了”的肯定答案后,他们才松了一口气。这位料事如神的科学家就是被誉为预测科学宗师的翁文波。

地球物理学家。浙江鄞县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帝国大学哲学博士学位。40年来,总结、吸收先进经验,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了石油勘探工作。特别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参加指导了大庆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和有关地震预报等方面的工作。1966年研究天灾预报的理论和方法。1984年出版《预测论基础》一书,用于推测自然现象研究,有一定学术价值。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翁文波的父亲翁厚甫曾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担任过宁波炮台司令。受父亲的影响,翁文波从小就接受民主教育的熏陶,埋下了热爱祖国的种子。

1930年,翁文波从宁波效实中学同时考取了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经过再三权衡,他决定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翁老后来对人说:“要不是当初的这个选择,我也不会有今天在预测科学方面的成就。”的确,清华大学4年的学习,为他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翁文波在清华园学习期间不啃书本,注重实验,不拘泥于前人所言,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到他以后的学习、研究和创新道路。鉴于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他萌发了预报地震的设想,并于1934年以一篇《天然地震预报》的论文获学士学位。

1936年,翁文波考取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专攻应用物理,以自己设计制造的重力探矿仪获博士学位。

1939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翁文波急于回国报效,谢绝了国外优厚待遇和友人再三挽留,毅然辗转取道法国、越南回到云南昆明。回到国内时,他才发现,随身所带的衣物已不知丢在哪个国家了,值得庆幸的是,惟有那台亲手设计制造的重力探矿仪完整无缺,而正是这台仪器开创了我国第一个重力队的勘探之路。

回国之后,28岁的翁文波出任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被友人戏称为“娃娃教授”。1940年3月,为更多地开发石油以满足战时所需,翁文波提出一项地球物理探测玉门油矿的计划,随后,他辞去了中央大学的工作,奔赴边远的老君庙油矿,开始了石油勘测。翁文波和他的同事利用废旧的材料自制、改装了磁测、电测仪器,硬是在恶劣的条件下,闯出了一条新路,开创了我国磁法、电法勘测的先河。1940年冬,翁文波又参加了中央调查所的新疆油田考察队,继续从事他的石油勘探工作。

1946年6月1日,中国石油公司在上海成立,翁文波被聘为勘探室主任,开始筹划台湾油气考察工作,到1949年2月,完成了二十万分之一的“台湾省重力异常图”。

新中国成立后,翁教授转入石油系统工作,先后担任石油工业部勘探司总工程师、石油研究院副院长、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等职。受当时国际上“中国贫油论”舆论的影响,我国石油勘探工作举步维艰。翁教授采取迂回战术,用煤炭变质程度标志的定碳比的研究方法,从侧面探索了我国各地区的变质程度,从而划分出有石油希望的低变质区。他先后撰写发表了《从定碳比看中国含油远景》、《中国含油气藏希望的区域划分》等专著,并牵头编制了《中国含油气远景区划图》,为我国的油气勘探的战略布局,为大庆油田的发现及其他油田的发现作出了贡献,荣获了大庆油田发现科学奖和石油工业杰出科学家称号。

石油科学是地学中的一个综合分支,为了能在总体上得以把握,翁教授在地球科学的宏观研究领域,又先后发表了基础理论性的《地球形态的发展》、《纬度和地极变化》、《地球的化学成因》和《地球科学中的原子核问题》等论著,为石油科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宏观背景和理论支持。

1966年,邢台大地震,受周恩来总理之命,翁教授与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分头研究探索地震预测这一难度很大的前沿科学领域。由于李四光的不幸早逝,加重了翁教授的负担。为完成总理交给的任务,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潜心钻研这一科学难题。翁教授在研究了现有国际国内在这一方面的所取得的成果后发现,虽然各种先进的仪器、方法不少,但效果并不突出。能不能探索一条新的路子来呢?他首先想到了理论探索。经过十年多的摸索,他先后发表了《频率信息的保真》、《可公度性》、《预测率基础》以及《关于地支纪历与预测》等以信息预测为中心的预测理论,并把理论付诸实践。据统计,1992年底以前根据这些理论所作的200多项预测中,以地震预测为例,预测与实际发生时间误差在40天以内的占63%,地点误差在200千米以内的占46%,震级误差+0.5级的约占50%。这些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及舆论界的关注,为当代的科学预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表明,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处于国际前沿地位。

在翁老的一生中,还有个人值得一提,那就是他的夫人冯平毅女士。她给了翁老的事业以极大的支持,给了翁老以信心。1941年夏,冯平毅女士毅然中断了她在上海复旦大学的学业,先回天津老家,复又折返上海,取道香港、重庆、酒泉,只身辗转来到老君庙,一路风尘险阻。同年10月,就在荒漠一片的老君庙,翁教授和冯平毅女士举行了隆重而又简朴的婚礼。从此,她为翁老挑起了家庭的负担,并成为他事业中真诚的支持者和鼓励者。1987年月6日,冯平毅女士因积劳成疾,过早地离翁老而去,临终前创作完成的《春风初度玉门关》,伴随翁老度过余生。

翁文波院士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14: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河北刑台发生6.8级地震,灾难惨重。翁文波受周恩来的嘱托,他重新操起30多年前学士论文《地震预报》的旧业,着手研究天灾预测工作。

刚开始,翁老还是沿袭西方科学预测理论的思路,主要借助科学仪器的探测。后来,翁老被打入牛棚,任何仪器都挨不上边了,手边仅有的是地震爆发和其它天灾的历史数据资料,唯一可能进行研究的手段仅仅是数的计算。塞翁失马,因祸得福,翁老凭籍自己对东方道学、易学的深邃理解和雄厚的西方数学功底,硬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计算(当然后来借助了计算机),算出了我国和世界许多诸如地震、旱涝之类重大的天灾,其测程时间之远、预测数据(包括时间、地点、灾害级别)之精确,令西方科学界结瞠目结舌。翁老的预测不仅仅局限于天灾,诸如经济,甚至艾滋病的流行和发展,都有准确的预测。 仅以地震预测为例: 1982-1992年国内地震预测: 预测次数:60次,实际发生52此,错报8次,准确率86.67%;时间平均误差41.75天;地点平均误差399.71km;震级平均误差 0.72级。 1986-1992年国外地震预测: 预测次数:70次,实际发生58次,错报12次,准确率82.85%;时间平均误差48.35天;地点平均误差692.10km;震级平均误差 0.61级。 有的预测之精确,令人惊叹,如测1989年4月26日墨西哥7级地震,实际时间仅提前一天,地点完全准确,实际震级为7.3级,仅差0.3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8 17: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算好了哦

向先人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0 16: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多名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07: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19: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们致敬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8 17:13 , Processed in 0.00838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