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6|回复: 4
收起左侧

[海龟话题讨论]上海向海归人才摇动“橄榄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 17: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硕大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虚位以待”的百余个职位;六个洽谈面试室里,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正在与应聘者探讨产业发展的热点话题……,今天,中国华源集团与上海医药集团举行“海外引才”专题招聘见面会,吸引了300多名“海归”人才闻讯赶来。

此前,通过各种途径,华源已收到应聘材料2500多份,其中850多份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及海外留学、工作经历。

作为上海“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的一项重点活动,中国华源集团及其属下的上药集团,此次一举推出了研发、市场营销和管理三大类的近180个高级职位,其中包括集团大型控股公司的副总裁、事业部总经理、研究院院长、管理总监、市场总监、高级客户经理等,职能部门经理以上、课题及项目主管以上岗位高达80%。

据悉,为体现求才纳贤的国际化经营策略,华源、上药此次选才的要求借鉴了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用人标准,对应聘者设置了相应的高门槛,如硕士以上学历、海外教育背景、应用自如的外语水平、兼有法律、金融财会知识等;选才的价格也参照并接近国际人才市场的薪酬水平,有的高端职位可达百万年薪,力求使岗位设计、薪酬待遇、用人政策和管理制度突破海外留学人才使用的观念束缚,创新工作机制,与国际化的现代企业要求完全接轨。这些人才将在华源的国内企业和境外企业加速流动,更多地推动集团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

对于这次“招兵买马”的大声势和大手笔,华源董事长周玉成说,从目前人才市场走势看,一般水准的人才相对处于结构性过剩状态,而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级优秀人才则成为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竞争的焦点。华源和上药这次集中引进海外智力和高级人才,物色企业“领军人物”和“顶尖人才”,重点配置国际化的人力资本,正是为集团新一轮战略发展和加快国际化进程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华源集团是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在海内外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34家及4家上市公司,在北美、欧亚、西非等地投资建立了一批海外企业和分支机构。其中,华源的生命、纺织两大业务板块,规模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均居中国医药和纺织行业的强势地位,一批国家级重点项目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优势,初步形成了国际化的经营格局。(姜微、陶国梁)

新华网2004年5月30日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17: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归咋变“海待干”?北京归国留学者与专家探讨

继“海归”一词出现后,“海待”这一新现象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更有人戏称,“海归”如今成了“海待干”。据北京晚报报道,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学成归来的150多名新近归国留学人员,昨天(16日)在北京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海待聚会”,讨论创业话题。部分知名企业则进行了现场招聘。

报道说,近两年,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的道路,去年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超过了2万人。由于留学人才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部分新近归国人员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暂时“待业”。

在昨天的聚会上,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那先生戏称自己已经快成“海待干”了:“四五个月了还没找着单位,这是回国前没料到的。”

他认为,出现“海待”问题很难单纯责怪哪一方。“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是‘海归’要的薪金太高,其实企业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单位对留学生的期望值有偏差,要求太苛刻:刚毕业没工作经验的不要;在国外干过一段,有经验的又嫌人家不了解国内市场。很少有企业愿意给留学生一些时间去适应岗位,有的甚至希望人来了就能带来一套国外的经验、方法,全部搞定。企业的急功近利思想比较严重。”

与会专家也表示,“海待”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企业和个人的问题,还有针对留学人员求职、创业和发展的服务不够完善,留学专业相对集中,企业与留学生之间交流不畅等多种因素。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徐小平建议留学生们调整心态,要有“从零做起”的思想准备。“必须意识到中国也不是‘遍地黄金’。”同时他提醒想出国学习的朋友们:出国前一定要有职业目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职业设计对避免“海待”的尴尬很有帮助。(李莉)

中新网2004年05月17日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17: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部出台新政策 留学人员回国不再为身份担忧

据《北京晚报》报道,记者昨天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了解到,一个专门为留学人员解决回国身份问题的留学人员档案室经重新调整后已正式对出国留学人员敞开大门。

据了解,此次享受留学人员档案室档案管理服务的为以下5类人员:公派本科生和在学研究生以及已和原单位脱离关系的其他原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自费出国留学人员,自费赴港澳地区就读的人员及公派赴港澳就读、研修已和原单位脱离关系人员;出国探亲、访友、陪读、移民等改为留学身份的人员;尚未在国内落实工作单位的留学回国人员;虽已落实工作单位,但因无就业手续和当地户口,或档案需跨地区调动,工作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尚不能接受其档案的留学回国人员。在留学人员档案室存档的出国留学人员还将享受:留学服务中心为他们办理工作派遣、落户;开具人事证明、办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跨地区档案转递等“一站式”服务。(胡志斌)

中新网2004年04月22日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17: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与我的中国。。。。几代留学人员报效祖国记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给每一位中国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而对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恩哥来说,非典时期印象最深的,是在海外留学的同事、同学、朋友们对祖国和人民的那份牵挂之情。“许多人给我发来电子邮件,赞同中央采取的措施,表示只要有需要,愿意立刻回国效力。”

患难见真情。对一批批负笈海外的学子而言,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情,不仅仅表现在患难之际。从1847年第一批中国留学生走出国门,爱国、报国、强国,始终是海外学子们不渝的情怀。

远渡重洋 怀抱富国强民志

1847年1月4日,“亨特利思”号商船载着3位中国青年,驶向大洋彼岸。远方渐渐隐去的,是鸦片战争烽烟刚刚散去的中国,是百业凋敝的神州大地。当未满19岁的容闳等人浮槎渡海、去国别家之际,他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次远航,掀开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留学运动之幕。

中国历史上一个个伟大的名字,与留学运动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一批批热血青年怀抱富国强民壮志,踏上远行的旅程。

新中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我国开始有计划、大规模地向苏联和东欧国家派遣留学人员,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者。

改革开放后,留学运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留学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国服务”的留学工作方针,出国留学工作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有58万多人出国留学,分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史无前例。

一代又一代留学人员对祖国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81%、中国工程院院士的54%、“九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的72%,均为留学回国人员。而在载人航天工程、高温超导、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绘就等重大项目和高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中,留学回国人员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万水千山 难阻赤子一片情

儿行千里母担忧。而对远行千里的赤子来说,又何曾有一刻能忘怀自己的母亲?

纵观近、现代史,每当民族存亡和国家重建急需人才的重要关头,大批海外学子总会自觉归来。1937年日军大举入侵中国时,近6000名留日学生在两个月内几乎全部回国,2000多名在欧美读书的留学生也返国参战,占留学欧美人员总数的一半。

20世纪50年代,华罗庚、邓稼先等一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到祖国,投身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潮。留美20年的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历时5年才回到祖国。这位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民科学家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比钱学森到美国留学整整晚了半个世纪的邓中翰,内心也激荡着与前辈留学人员同样的心声。这位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就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的青年科学家说起自己的恩师、著名华人科学家田长霖,十分动情:“田先生在国内经历过连年战火,后前往美国,最终成为有影响的科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比我们多得多的苦难,但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心系祖国,想着民族和国家的需求。田先生的爱国情怀,让我有一种使命感,就是一定要把所学的东西回报祖国。”

万水千山,难阻赤子深情。到目前为止,我国留学回国人员已逾15万人,超过了从1847年到1978年131年的数量总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留学人员回国以年均13%的速度增加,部分沿海地区的增加速度超过30%。

无论祖国是洪水泛滥,还是非典横行,身在海外的赤子之心总和祖国一起跳动。在瑞典从事医学研究的陈鲁妮总说自己是“祖国母亲的孩子”。5月初,正是非典肆虐的日子,她毅然带着所学知识回到祖国,促成中国瑞典“一氧化氮吸入治疗重症SARS”的国际合作项目,并走进隔离病房,亲自示范……“与党和国家为我们做的相比,自己的那点事情根本不算什么。”陈鲁妮说。

在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几天时间内,海外留学人员、华人科技专家向国内抗击非典电子邮箱发回了170条抗击非典的建议和项目。

重返祖国 事业舞台更广阔

1999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邓中翰从美国硅谷回国,与信息产业部共同创办了中星微电子公司。“尽管当时我在美国硅谷的公司形势非常好,我还是觉得,国内正处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黄金时期,正是创业的最佳时间。”

正确的选择带来丰厚的回报。不久,中国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专用芯片“星光一号”在中星微诞生。现在,星光系列“中国芯”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占据重要海外市场78%的份额,销售突破500万枚大关。

回顾4年回国创业的历程,邓中翰感触颇深:“我们曾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但自始至终我们坚信,国内的大环境很好,什么困难都能克服,自己的选择不会有错。”

学成归来的游子,为祖国建设贡献才智;飞速发展的祖国,为满腔抱负的学子提供了一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实践证明,祖国越开放,对留学人员的吸引力就越大;祖国越发展,对留学人员的凝聚力就越强。

1996年,正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的谷光应邀回国考察,国内的发展速度让他吃惊。“决定回国后的几个月,我和妻子就进行倒计时,天天在日历上写着离回国还有多少天。”

回国后,谷光被聘为苏州高新区外商投资服务中心主任。4年间,他洽谈引进100多个项目,仅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总投资额就超过5亿美元。作为苏州高新区的“推销员”,谷光一点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高新区是一个舞台,我们就是表演者,外商前来打分。这些年来,看到一家家世界著名企业先后入驻高新区,感觉到自己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尽了一点力量,工作很有成就感、很快乐。”

当中国经济的火车高速向前的时候,留学回国人员的创业热情也持续高涨。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70多个,入园企业4000多家,吸引了留学人员约15000名。仅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就有留学回国人员企业1785家,引进留学人员4900多人,企业年产值达300多亿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图伟业,为学有所成的留学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知名留学回国创业者、UT斯达康中国公司总裁吴鹰说:“有人告诉我,你们现在赚了,因为你们回来得早。我告诉他,你今天不回来,10年后你会更加后悔,因为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着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跨越。”(朱玉、孙承斌、邹声文)

新华网2003年9月29日
发表于 2004-6-2 01: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乱,谁是海龟,谁是海带,又有谁是紫菜,一句话,我们是海鲜,回去就等着他们吃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4-11-21 22:19 , Processed in 0.01573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