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4|回复: 17
收起左侧

超越两千年的政治实验——《大秦帝国》经典片段选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6 23: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购买主题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00 两银子 才能浏览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5: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商鞅论法治

       卫鞅目光炯炯的盯住景监,似乎感到惊讶,沉默有顷,肃然道:
     “内史之言差矣。查奸不拘细行,此乃儒墨道三家与王道治国之说。他们将查奸治罪,寄托于圣王贤臣,以为此等人神目如电,可以洞察奸佞,无须具体查证细行。实际上就是说,没有真凭实据便可治人于死罪。此乃人治。法治则不然。法治必须依法治政,依法治民, 依法治国。何谓依法治政?就是对国家官员的言行功罪,要依照法律判定,而不是按照国君或权臣的洞察判定。依法判罪,就要讲究真凭实据,而不依赖人君权臣的一己圣明。这便是人治与法治的根本不同。”

  “如此说来,法家治国,要等奸佞之臣坐大,而后才能论罪?尾大不掉,岂不大大危险?”景监很是不服气。

  “不然。”卫鞅淡淡一笑,“只要依法治国,奸佞之臣永远不可能坐大。原因何在?大凡奸佞,必有奸行。奸行必违法,违法必治罪,何能使奸佞坐大?反之,一个人没有违法之奸行,于国无害,于民无害,又如何能凭空洞察为奸佞?”

  “能。人心品性,足可为凭。”

  卫鞅面色肃然,一字一字道:“法治不诛心,诛心非法治。请君谨记。”

  景监笑道:“那就是说,法家不察人心之善恶,只看言行之是否合法?”

  “对了。”卫鞅微笑道:
      “人心如海,汪洋恣肆,仅善恶二字如何包容?春秋四百年,天下诸侯大体都是人治。贤愚忠奸,多赖国君洞察臣下之心迹品性而评判。对臣下国人随意惩罚杀戮,致使人人自危,一味的讨好国君权臣,而荒疏国事。为官者以揣摩权术为要务,为民者以洁身自好为根本。国家有难,官吏退缩。作奸犯科,民不举发。政变连绵不断,国家无一稳定。究其竟,皆在没有固定法度,赏功罚罪,皆在国君权臣的一念之间。晋国的赵盾乃国家干城,忠贞威烈,却被晋景公断为权奸灭族。屠岸贾真正奸佞,却被晋景公视为忠信大臣。致使晋国内乱绵绵不断,终于被魏赵韩三家瓜分。假若晋国明修法度,依法治政,安有此等惨剧?”


                                                                                                                                                  ——节选自《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之第七章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10-7 22: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9: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媚上 荒政 杀无赦

《大秦帝国》之第二部《国命纵横》第九章节选


可是,人们又迎头碰上了张挂在咸阳四门的那张硕大的羊皮诏令。官府吏员们打着风灯守在旁边,一遍又一遍的为人们高声念诵着:

  禁绝媚上荒政令
  秦王诏告朝野:为政之本,强国富民。为官之道,勤政敬事。阿谀逢
  迎,媚上荒政,上负国家,下负庶民,诚为大奸大恶!今少梁县令屠岸锺
  不思勤政报国,专精媚上,揣摩君心,猜度奇巧,歌功颂德,耕牛贺寿,
  发闻所未闻之邪术,沽大忠之名,行大奸之实,乃旷古罕见之奸佞也!恶
  习旦开,官风大坏,吏治不修,祸国殃民,法制大崩,国将不国。本王今
  诏告朝野:秦法已修,颁行郡县;自后凡不遵法度,刻意媚上,一心逢迎
  而荒芜政事者,杀无赦!
 秦王十一年八月。

  人们听得感慨唏嘘,却又是惊诧莫名!
  古往今来,何曾有过君王不许臣下歌功颂德表忠心者?纵是三皇五帝,也还不是在纭纭众生的颂扬声中,才有了接受禅让的资格的?能做到不纵容臣下庶民歌功颂德,就已经是天子圣明了。


        如今这个秦王,非但剐了这个临死还在喊万岁的县令,而且禁绝一切媚上逢迎歌功颂德,如何不令厚重纯朴的庶民们困惑?

       春秋战国以来,多少君王毁在了阿谀逢迎的奸佞手中?英明神武如霸主齐桓公者,不也是被易牙、竖刁两个割了生殖器的阉臣哄弄得不问国事,最后竟困死深宫,连尸体上都生满了蛆虫?

         流风蛊惑,人们便相信了“是人便喜颂歌声”,以为那是巍巍泰山般屹立不倒的官道人道。
        可如今,这个秦王却对这一套如此的深恶痛绝,他是个真圣人么?人们想说几句,却又不敢。转而扪心自问,如此国王有何不好?只要守法,怕甚来?剐刑残忍么?可那剐的是媚上荒政的县令,又不是剐无辜百姓。

       仔细想想,国王无非是让官员们看个心惊肉跳,从此永远绝了这害人之风,说到底,还是对老百姓有好处啊……

  想着想着,人们心里就舒坦了,那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也消失了。虽然还是不敢象以往那样忘情的高喊一嗓子“万岁!”,但也是相互树起大拇指,低声笑谈着消融在炊烟袅袅的村庄,消融在灯火闪烁的街巷。就象一股凛冽的清风掠过,老秦人觉得天更蓝了,水更绿了。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10-7 22:4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7 19: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偶正在看第二部,连续剧看完了觉得不过瘾,所以也就下载书继续看,写的真是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9: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 当官的 歌功颂德 属于违法,那今日中国,则可逮捕 十万官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20: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被视为儒家第三号人物的荀子出场


《大秦帝国》之第二部《国命纵横》第十章片段


        新锐名士们却激烈反对说:秦国根基已成,其志在消灭六国,绝非短暂强大,更不会自乱自衰;苏秦合纵是最为高明的谋略,首先要合纵抗秦,同时要变法强国,才不至于亡国灭族!

         不到三十岁的荀况最为直截了当:“秦国虽为敌国,却当为六国之师,师秦而抗秦,为当今大谋也!”

  老名士们却是哄堂大笑,尖刻的嘲讽夹着老成的训诫,竟是连绵扑来。


  新锐们在挺身争辩中却分立成了两派。已经小有名气的辩士田巴,严厉斥责“师秦”一说,认为“抗秦之要,在于反其道而行之!”

        荀况反唇相讥:“反其道而行之?莫非你田巴要恢复王道井田,做孟子门徒么?”

        老名士们在反驳荀况中也分立了,老法家名士慎到对“师秦抗秦”大是激赏,慷慨激昂道:“法家挽救了秦国,何以不能挽救天下?师秦之实,在于法家治国,上上之策也!”于是,新老纠缠,各家纷争,竟又是一个活生生的学派战国。


。。。。。。。。。。。。。。。。。。。。。。。。。。。。。。。。。。。。。。。。。。。。。。。。。。。。。。。。。。。。。。。。。。。。。。。。。。。。。。。。。。。。。。。。。。。。。。。。。。。。。。。。。。。。。。。。。。。。。。。。。。。。。。。。。。。。。。。。。。。。。。。。。。。。。。。

       稷下名士们一片难堪之时,却有一个人从容站起拱手道:“在下荀况。秦国变法,本是强国正道,天下之师。敢问先生:秦国连横,是否欲图搅乱六国,夺其变法机会,而使一己独大?”

  张仪见此人敦厚稳健,问题来得极是正道,不禁肃然拱手道:“连横之要,在两国互不侵犯,共同康宁。秦国决然不干盟友国政,何能搅乱盟友朝局?自古以来,乱国者皆在萧墙之内,我自不乱,何人乱我?我自不灭,何人灭我?若欲真心变法,便是秦国,又奈我何?”

  “如此说来,先生不怕盟友与秦国一争高下?”

  “天下虽大,惟有道者居之。堂堂正正的变法,堂堂正正的与秦国一争,便是雄杰之邦。若无勇气与如此对手一争,秦国便当灭亡而已,岂有他哉!”

  荀况肃然躬身:“秦国气度,可容天下,齐秦修好,荀况大是赞同!”

       大殿中一片愕然!谁也想不到荀况竟公然赞同秦齐修好,但奇怪的是,却没有人再发难诘问了。齐宣王猛然醒悟,哈哈笑道:“丞相好辩才!好辩才!孟尝君,设大宴,为丞相接风洗尘了。”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10-7 23: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21: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变法强臣屈原——操练新军、血战丹阳

第二部 第十一章 片段



  就在郢都一片慌乱的时候,屈原已经到了安陆的新军大营。

  安陆大营,是屈原多年苦心经营的新军训练大本营。从楚威王委派屈原秘密筹划第二次变法开始,屈原便将训练新军作为最重大的事情对待。战国以来,所有的半截变法都失败在老贵族掌握的封地私兵手里。

        吴起在楚国的失败更是引人深思:一个手握重兵的统帅都无法防备老贵族的私家武士兵变,可见私家武装的危害之烈!封地建私兵,又恰恰是楚国军队的根基,是楚国成军的传统,是最难改变的。要想使变法与变法势力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训练出一支真正忠于变法的新军!
          为此屈原花了许多心思,非但请准楚威王:允许新军招募隶农子弟做骑士,而且破例的在新军中取缔了将领的世袭爵位,所有将士都凭功过奖惩升迁。正因为如此,楚国的世族子弟都不愿意到新军中来,而几乎所有的穷苦壮丁都争先恐后的往新军里挤。屈原要的正是这般效果。

  屈原对这支新军的管制颇具匠心:他用楚国著名的老将屈丐做了统兵大将,这个屈丐是屈氏步族的元老,也是屈原的族叔,论军旅资望,屈丐是当年吴起部下的千夫长,身经百战,秉性刚烈,更是不折不扣的反秦将军,每每说到秦国对楚国的欺凌,便是声泪俱下。

       屈原将所有的战阵训练都交给了屈丐全权处置,他在军中只有一件事:常常到帐篷中与兵士们闲说变法,说变法给隶农穷人能带来的好处,说这支大军能如何如何支撑变法。屈原是大诗人,还专门编了一支楚歌在军中传唱:

  我无耕田牛羊兮  我执矛戈
  我无渔舟撒网兮  我持吴钩
  我无官爵荣耀兮  我望新法
  我有国仇家恨兮  我上疆场

  时间一长,新军将士们便对变法充满了殷切的期望,对“使楚不能变法”的秦国充满了仇恨。屈原第一次被楚怀王贬黜的时候,新军将士万众愤激高呼“还我大司马!”竟要开到郢都向楚王请命!屈原虽然痛心之极,但还是苦苦劝住了三军将士。他相信,他肯定还会有一次机会。
       联军兵败,他重掌军权,看到的却是楚王的闪烁不定,听到的是老世族们仇恨的诅咒,于是他有了一种强烈的预感:他随时都可能被再次罢黜,甚或会象吴起一样被老世族兵变杀害,反复思忖,屈原暗暗咬着牙关做了决断:一定要使这支新军在他手里生发威力,将楚国逼上变法大道!

。。。。。。。。。。。。。。。。。。。。。。。。

          那一番景象真令人触目惊心!残阳之下,方圆二三十里的山塬上,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尸体,混杂着支离破碎的的战车,鲜血淋漓的战马,丝缕飞扬的战旗!啄尸的鹰鹫正在成群成群的飞来,大片大片的黑老鸦聚满了山头枯树,无休无止的聒噪着,温热的血腥味儿随着萧瑟秋风弥漫了整个河谷,浓烈得使人要剧烈的呕吐!

  “禀报大司马:我军战败了……”
  “上天啊!”面色苍白的屈原大叫了一声,一口鲜血喷出,从马上倒栽下来!

  悠悠醒来,屈原依稀看见了一圈火把,看见了火把士兵们的泪光,看见了浑身鲜血的一员大将正扶着自己……“你?你是景缺?快,快说,死了多少人?屈丐将军呢?”

  “大司马,新军将士兄弟们,全部战死了,屈丐老将军剖腹,殉国了……”
  “啊——”屈原微弱的惊呼了一声,又一次昏了过去。

  一片沉重的脚步声渐渐逼近,屈原睁开了眼睛,看见大片火把包围了过来,看见面色苍白的春申君与一个黑色战袍的大将走到了面前。
  “秦国上将军司马错,参见大司马!”黑色战袍的大将恭敬的深深一拜。

  屈原倏然清醒,竟神奇的霍然站了起来:“上将军,楚人有热血,楚国不会灭亡的!”
  “噢呀屈兄,上将军是来商谈分尸了。”春申君在屈原耳边说了一句。

  “大司马,”司马错肃然拱手道:“楚国新军人怀必死之心,战力之强,天下罕见,我秦军将士深为敬佩。此战我军伤亡六万,实为惨胜。司马错景仰大司马,敬佩楚国新军将士,愿与楚军合力,分开两军尸体,使英雄烈士各归故土。”

  屈原默默的对司马错深深一躬,热泪不禁夺眶而出,大袖一甩,便转身去了。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10-7 22: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22: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秦“颠倒变法”:先除世族 再行改革!

是啊,变法原本是老百姓盼望的好事,他们能得到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丢掉的却都是些鸡毛蒜皮般的东西。只有那些巍乎高哉的贵胄们,才是变法的受害者,他们要丢失封地,丢失财富,丢失世袭高爵,丢失私家军兵,丢失无数令人难以割舍的独有享受,他们自然是要哭要喊的了。看,他们的家兵都气势汹汹的一大片,要不是上将军派兵镇住他们,他们还不要杀了变法丞相,夺回自己眼看就要失去的那些宝贝东西?

  贵胄们哭着喊着骂着,围观的市人们却笑着品着指点着,时不时便有故做惊讶的尖叫:“哟!大人吐血了!”“快看!夫人晕倒了!”“哟!那小公子也哭了!”“啊,那是怕长大了没得好吃好喝!”

  如此三两日,临淄国人也就淡了,再也没有人来凑热闹了。于是,六尺坊又恢复了一片清冷。这清冷却与寻常时日的清冷不同。寻常时日,六尺坊透着一种尊贵的幽静,绿树浓荫,行人寥寥,偶有驷马高车辚辚驶过,这长街石板便更添了几份天国韵味儿。可如今却是一片肃杀,长风过巷,但闻军兵沉重的脚步,车马封存,行人绝迹,偶有深深庭院中传来断断续续的夜半哭声,这六尺坊便成了一片尊贵而又凄凉的坟墓。

  这时,苏秦却带着一班精干吏员与一千精锐骑士出了临淄。

  君臣议定的方略是:孟尝君提兵镇守临淄,苏秦带王命诏书清理封地,之后再颁行新法令。

       这是苏秦根据齐国的实际国情提出的一个谋略,称之为“颠倒变法”。就是说,不是先行颁布新法,在全面推行中消除阻力,而是先行清除阻力,再颁布推行新法。苏秦的立论只在一点:齐国未行变法,旧势力便先行跳出,若搁置不顾而一味变法,朝野将会动荡不安,最终,变法也可能完全失败,为今之计只有颠倒次序,一举清除阻力,而后新法颁行便事半功倍,可加速完成!

         一番磋商,齐宣王拍案定夺,苏秦孟尝君便立即分头动手。


                                                                                                                                                            (第二部 第十三章 《最后风暴》片段)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10-7 22: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22: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把那些明显会妨碍改革的家族 全部看起来,然后开始变法,果然是 特立独行!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10-7 22: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22: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媚上 逢迎 杀无赦!——官员逢迎,搞“马屁工程”,秦国法律,杀无赦!

先除世族 再行改革!——奇思异想,可圈可点!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10-7 23: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22: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操练新军,用来预先防范 顽固派反扑!
    ——再用外战来促动国内变法!
   
这条政改之路,虽败犹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22: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荀况,这两个人的真实水准、见识,在此书中原有天壤之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00: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第一:被齐国士子历数“十恶”     回答“实情大体不差”


       秦孝公却是精神一振,微笑答:“良药苦口,良臣言悖。如何不容非秦之言?”
  “好!这是我田常的《恶政十陈》,秦公愿听否?”

  名目一报,场中一片哗然,甘龙等早已经是面色阴沉。面对秦国君臣和天下士子,公然指斥秦国为“恶政”,等闲之人岂能容得?
  秦孝公却拱手笑道:“请先生徐徐道来,嬴渠梁洗耳恭听。”

  红衣士子田常展开长卷,亢声道:“秦之恶政有十:其一,穷兵黩武;其二,姑息戎狄;其三,君道乖张;其四,吏治暗昧;其五,贬斥私学;其六,田制混乱;其七,不崇孝道;其八,蹂躏民生;其九,崇武贬文;其十,不开风化。大要如此,请秦公思之。”

  这《恶政十陈》,几乎将秦国的政情治情悉数罗列,刻薄如君道乖张、蹂躏民生、不崇孝道、不开风化,使座中大臣无不愤然作色。嬴虔、子岸、车英三人同时紧紧握住了剑柄。田常却是坦然微笑,站立场中,似乎在等候着秦国君臣的雷霆怒火。坐在最后灯影里的卫鞅禁不住手心出汗,担心秦孝公按捺不住。他看透此人苦心,定是要在秦国以“不畏暴政”的惊人行动成名于天下。若秦公发作,田常肯定更加激烈,这是“死士”一派的传统,他们不会屈服于任何刀丛剑树。

  这时再看秦孝公,却是肃然站起,向田常深深一躬,“先生所言,嬴渠梁虽感痛心疾首,然则实情大体不差,嬴渠梁当谨记先生教诲,刷新秦国,矢志不逾。”
  又是大出意料,士子们不禁拍掌高喊:“好——!”“秦公雅量!”
  十几个士子纷纷站起,呈上手中卷册,高报:“我的《穷秦录》。”
  “我的《苛政猛于虎》。”
  “我之《入秦三论——兵穷野》。”
  “我也有对,《栎阳死论》。”
  纷纷嚷嚷,竟然全是抨击秦国的简册,一卷一卷,堆满了一张长案。秦孝公肃然立于攻秦简册前,一卷卷飞快浏览,竟是悚然动容。他回身对田常等人拱手道:“公等骨鲠之士,请留秦国,以正朝野视听。”
                                                                                                                                                                                                                        
  田常哈哈大笑,“秦公欲以我等为官乎?我等痛斥秦国,秦公不记狂狷荒唐已知足矣,岂能留秦自讨无趣?”非秦士子们纷纷应和,“多谢秦公!”“我等当离开秦国也。”“秦公胸襟似海,容当后报!”


  秦孝公站上长案,向士子们拱手一周,慨然高声道:“公等对秦国百年以来之诸种弊端,皆做通彻评点,切中时弊。嬴渠梁以为,非秦者可敬,卑秦者可恶。诸位既敢公然非秦,亦当有胆略治秦,精诚之心,何自觉无趣?请诸公留秦,十日内确认职守。公等以为如何?”又是深深一躬。

                                                        
                                                                                                                                                               (节选自 第一部 第六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00: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我相信秦孝公的内心一定充满着愤怒、郁闷、屈辱,但是他真心求贤也是无可否认。但尽管如此, 被人当着列国(山东六国)士人的面,指责本国(秦国)的弊端,有“十恶”。这总归是件糗事!

但 政府的一把手(秦孝公),不但不发怒,反而说“实情大体不差”。
一直到人家要走的时候,才赶紧说你们既然有胆量说秦国的不是,就有能力治理我秦国。。。。云云,而且还说出了具体的分派办法。。——为了留住人才啊!

这明显根本不是做作,因为做作的人总是好面子,这个田常说得这么过分,不杀他已经很便宜他了。。。。就算说几句硬话来回敬,也是应该的,顶多就不理睬他了,可秦孝公如此作为,实在令人意外!而且感动!

换成是今天的百万愤青,只怕早就暴跳如雷了。。。

思前想后,这秦孝公若非古往今来之第一奸雄,便是千载第一大英雄!
然,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奸雄那样!看看历史就知道了!
看其胸襟似海,气度无与伦比!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胸襟,才有了后来“举国托之于商鞅”及历史丰碑式的“商鞅变法”!

这个片段不是经典,谁是经典?!如此这般推断,这片段当名列《大秦帝国》经典第一!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10-10 00: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00: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再说那个“媚上逢迎杀无赦”。官员逢迎,搞“马屁工程”,秦国法律,杀无赦!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今日中国则立可逮捕十万官吏,就算只是坐牢,也已是惊世骇俗了!

千百年来,何曾有过这样的法律? ——然而,我们的确是曾经拥有!
虽然,这个法律很粗糙,很不具体——两千三百年以前啊!你还能要求我们的老祖先如何如何??!!
不足者,同时还需具备的另一杀头条件(“荒政”)。

这不是经典,谁是经典!故而名列经典第二!!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10-10 01: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00: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苏秦“颠倒变法”!
他根据实际情况,先把齐国那些明显会妨碍改革的家族全部看起来,然后开始变法,不但特立独行,而且出乎意料!
先除世族 再行改革!

——如此奇思异想,可圈可点!想想今日中国吧!

这个片段,因具有如此创意,史上罕见,不足者,稍嫌理想化,所以名列经典第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01: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大名鼎鼎的孟子,据历史书说怎么也算是个雄辩家,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孟子实在太“神圣”——千百年来就是这样,既然“神圣”,大概也是“不可侵犯”之流。结果 被骂成这样,骂到吐血,确属于闻所未闻!痛快之至!

骂手,是战国两大铁嘴之二的张仪(另一个是苏秦)——也只有这样的国骂手,才配骂这个一直以来被视为所谓“千古亚圣”的孟夫子!

所骂的语句又是这般精彩,简直是两千年来数一数二的“总讨伐”。。。简直教人无可辩驳!
诸君请看,这张仪所骂的,那一句不是实实在在的,那一句冤枉了孟子??

当然,孟子的分量实在是重,压的中国人两千年来都喘不过气来!他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战国儒家从此开宗立派。直到今日中国,还一年一度上孔府去祭拜,孔子的地位高到这种地步,一半的功劳其实是孟子造成的!
虚伪归虚伪,一部分思想,如果不涉及社会进步的话,还是有价值的!

如此片段,因千古一骂,也因思想之绝,故而名列经典第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22: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有特色的贴,自己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8 23:59 , Processed in 0.01472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