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5|回复: 2
收起左侧

中国历史上的国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7 00: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首:



19世纪前,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国歌,直到清朝末年才有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中国国歌。那是在1878年(光绪四年),曾纪泽出使英、法,两年后又兼任驻俄公使,谱写了名叫《普天乐》的歌曲,并作为“国乐”的草案上呈朝廷,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不过在海外已被当作国歌来演奏。节奏过于缓慢,经常受到批评。所以其词曲都没能流传下来,虽说没得到朝廷的批准,但它却被当作国歌来演奏。所以他应该算是我们民族的第一首国歌。



第二首:



1896年,我国清朝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宾的国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时根本不知道国歌的意义和作用,哪有什么国歌。于是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为:



“金殿当头紫阁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天日,



五色云车驾六龙。”



因为李鸿章最早使用此曲,后改称《李中堂乐》。这就是我们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



第三首:



1900年以前,我国还未正式使用过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歌。外国殖民者入侵中国后,打着自己的国旗,唱着自己的国歌,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中国人深感气愤屈辱。出于外交需要,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清朝官员们就用这首军歌权代国歌。虽说是军歌,但它还是当作国歌用过,所以也算一首。



于斯万年,



亚东大帝国!



山岳纵横独立帜,



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冑,



地大物产博。



扬我黄龙帝国徽,



唱我帝国歌!



第四首:



1911年10月4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三日)清政府“谕旨颁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巩金瓯》,严复作词,名义上爱新觉罗溥侗谱曲,曲谱实际来自康熙时期的皇室音乐,郭曾炘修订。歌词是文言文。歌词是:



“巩金瓯



承天帱



民物铁凫藻



喜同胞



清时兴遭



真熙嗥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这首歌因不合国情民意,一天也没传唱,颁布了仅一个月,辛亥革命爆发,《巩金瓯》成了清王朝的葬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首国歌。也是我们民族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歌。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00: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首: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在蔡元培之下对公众征求可能的国歌,后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国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歌名《五旗共和歌》。歌词是:



亚东开化中国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



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



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曲调昂扬流畅,歌词通俗凝炼。这是我国第三首国歌。也是我们民族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并使用过的国歌,可惜他只用了三年。



第六首:



1915年5月23日,袁世凯篡夺了中华革命临时政权,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歌曲由,北洋重臣荫昌作词,王露作曲,歌词如下:



“中华雄踞天地间



廊八埏



华胄从来昆仑巅



江湖浩荡山锦连



共和五族开尧天,



亿万年。” 



袁世凯称帝后,于1915年12月19日改为以下歌词:



“中华雄踞天地间



廊八埏



华胄从来昆仑巅



江湖浩荡山锦连



勋华捐让开尧天



亿万年。”   



这首歌曲虽短小精炼,但宗旨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刚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滚滚浪潮淹没。洪杨二人都认为:这首歌气魄很大,倘若不因人废言,这首“袁家班”的国歌是可取的,其意象和气势均不错,更通俗易懂。前一种只用了七个月,后一种唱法也只用了不过八十三天,前后二种因只改动五个字,所在也只能算是一首。



第七首:



1916年袁世凯下台。1920年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征集国歌,采用《卿云歌》作为官方国歌《卿云歌》分为第一次及第二次两版本,两版本词均取自尚书大传虞舜篇。第一次卿云歌为1913年4月8日第一届正式国会开会典礼时暂用临时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全歌仅四句16字,



第二次加上为汪荣宝所添加了后两句,让.由奥士东(JeanHautstont)谱曲。



卿云烂兮,



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并由教育部下令于1921年7月在全国传唱。这首歌为军阀混战的旧中国歌功颂德,涂脂抹粉,遭到国民的唾弃。又是一首只唱了不到一年的国歌。



第八首:



1926年7月1日,孙中山领导的南方政府,将《国民革命歌》作为临时国歌,《国民革命歌》由黄埔军官学校军官所作,1926年7月1日发布。其旋律与著名童谣《三只老虎》(香港名为《打开蚊帐》)相同。歌词为: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1928年,北伐胜利,北洋政府下台,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当局决议通过了梅花为国花、青天白日旗为国旗,唯独没有国歌。于是,教育部两次通令全国征求国歌歌词,在两千多件作品中并未选出合适的国歌。1930年行政院通令全国机关学校,在国歌未制定前,暂以党歌《三民主义歌》代之。党歌的歌词是孙中山先生对黄埔军官学校所题的训词。曲谱则由江西籍作曲家程懋筠所作。歌词为:



“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



以建大同



咨尔多士



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



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



贯彻始终。”



由于歌词主题突出,内容厚重,故广为流传。然而,这一决议公布后,举国哗然,有识之士就党歌混同国歌一事,公开写文章责问当局:强迫民众共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岂不是要全国同胞公开冒充国民党员!而且还要把国民党人实现“三民主义”的义务公开推在非党民众身上。为了平息舆论,1934年,国民党中常委又一次召开会议讨论国歌事宜,这次是国民党元老、国学深厚的大书法家于右任提议采用孔子的《礼记》中的《礼运》作国歌歌词的方案交行政院讨论审定。歌词正好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学说。这就是“大道之行也……”即《天下为公》,《天下为公》的歌词选自孔子的《礼记正义》第二十一卷中的《礼运》篇,曲调则是由当时的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萧友梅与该校教务长、资深的国文教授易韦斋合作而成的。当它被送到行政院审定时,不料当时的行政院长并不同意将其作为国歌,而主张将《天下为公》作为当年8月27日纪念孔子诞辰的纪念歌曲。1935年5月1日出版的《复兴民族歌曲选编》中,《天下为公》就是以《孔子纪念歌》的歌名发表的。歌词是: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窍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而在1943年,《三民主义歌》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三民主义歌》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选择为世界的最佳的国歌。



从此以后,由于蒋介石忙于“剿共”,继而外患又起,八年抗战加上三年内战,国民党当局再也无法安下心来讨论国歌的事,所以一直到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时,中华民国始终没有正式国歌,而一直是以国民党党歌来替代国歌的。



老蒋败逃台湾后,又有传说他们将《梅花颂》定为国歌,由刘家昌作词作曲,邓丽君演唱。歌词是:



“梅花梅花满天下, 



愈冷它愈开花,



梅花坚忍象征我们, 



巍巍的大中华。



看啊遍地开了梅花, 



有土地就有它,



冰雪风雨它都不怕, 



它是我的国花。



看啊遍地开了梅花, 



有土地就有它,



冰雪风雨它都不怕, 



它是我的国花。



梅花梅花满天下, 



愈冷它愈开花,



梅花坚忍象征我们, 



巍巍的大中华。”



由于国际间关于一个中国的争论,多数国家及国际组织选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1949年后(或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大会的席位后)中国的代表,中华民国国歌在台北无邦交的国际场合无法演奏。于是它是在升降“中华民国”国旗时特别演奏的歌曲,在国际场合升起代表“中华民国”之国旗或旗帜时,包括中华台北队在国际体育竞赛得金牌时,均演奏国旗歌而非国歌。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并未单独制作国旗歌。升降国旗都是演奏国歌。湾湾的情况属于少数例外。而国旗歌成为被国际奥会等单位接受的替代方案。由于在“中华民国”有效管辖的台澎金马,升降旗仍使用国旗歌,所以国际组织的替代案为北京及台北接受。《“中华民国”国旗歌》是由戴传贤作词,黄自谱曲。歌词是:



“山川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冑,东亚称雄。



毋自暴自弃,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



创业维艰,缅怀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务近功。



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



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



加上那首没有成文的《天下为公》,《国民革命歌》、《三民主义》、《天下为公》、《梅花颂》及《中华民国国旗歌》五首歌中,杨洪二人也搞不清楚那一首是“中华民国”的国歌。但国民党在大陆期间的一切外交活动中及在窃取联合国席位之时,多是以国民党的党歌当国歌用,这首歌用了近四十年,而后来的《梅花颂》出台时,所谓的“中华民国”都没人承认了。那里还能叫做国歌呢,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省歌罢了。而国旗歌明显也不能算是国歌,所以“中华民国”的国歌虽是高产,但作者只算一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00: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首: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才有了真正代表劳动人民心声和意志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它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歌,由著名诗人、剧作家田汉1935年在上海监狱中挥笔疾书而成,人民音乐家聂耳饱醮激情谱曲。每当唱起这首歌,就铭记国家、民族创来的艰辛,就想起芦沟桥、平型关、延河水、沂蒙山。歌词是: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



进!”



《义勇军进行曲》的前身是《前进歌》“同胞们,大家一条心……我们不做亡国奴,我们要做中国的主人,让我们结成一条铁的长城,把强盗们都赶尽,向着自由的路前进!”这是1934年由田汉创作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的主题曲《前进歌》。



1934年的一天晚饭后,田汉与聂耳一同到上海外滩观察码头工人生活。懂英文的田汉看到码头堆放的木箱上的文字后当即震怒了:“里面装着军火!是运给日本帝国主义打中国人的!”聂耳的脸也变得铁青,两只手紧握成拳头,用几乎颤抖的声音说:“这些狗强盗!强迫中国人扛着枪炮子弹来打中国人!我们再也不能忍受了!”回去后,田汉很快创作了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的《扬子江暴风雨》,聂耳则饱含激情地谱写了剧中所有歌曲。在《扬子江暴风雨》中,聂耳还出演了剧中主要人物――码头工人老王,1934年7月1日,该剧在上海正式公演。当演出进行到最后,码头工人义愤地把装有军火的木箱扔到黄浦江里,日本水兵开枪打死了工人于子林和小栓子时,聂耳扮演的码头工人老王抱着垂死的孙子愤怒地唱起了《前进歌》……那一刻,演员和观众的情绪融成一体,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像火山爆发般倾泻出来,大家齐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当亡国奴”等口号,很多人都眼含热泪。1935年初,由于敌人的疯狂搜捕,田汉只好搬到上海法租界居住。当时音乐界有一些人竟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滥写“靡靡之音”,腐蚀人民的战斗意志。针对这种情形,田汉决心写一些能够唤醒民众斗志的歌曲。恰在这时,田汉接手创作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原名《凤凰的再生》)。有一天,田汉突然文思喷涌,想写首电影主题歌。由于当时手头找不到纸,匆忙中把一段歌词写在了一个香烟盒的锡箔衬纸上。这一段文字后来成为该剧主题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即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1935年2月初,田汉将刚写完的剧本交给了夏衍。2月19日夜,电影的分镜头脚本还没来得及写,田汉就被捕了。当聂耳听到田汉被捕的消息后,立刻找到夏衍说:“听说田先生的《风云儿女》里有一首主题歌,请交给我作曲吧,相信田先生一定会同意的。”那个时候聂耳也被列上了黑名单,党组织为了保护干部,决定派他经日本赴苏联留学。在日本,聂耳用了两个月时间,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并从日本寄回了修改后的歌谱。为音乐表达的需要,聂耳在歌词中加了三个“起来”,并在结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加了“前进!进!”,使整个歌曲节奏更加铿锵有力、浑然一体。到日本3个月后,聂耳在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身亡,年仅23岁。1935年5月16日,上海出版的《电通画报》首次刊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接着又灌制了唱片。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义勇军进行曲》被唱响。



第十首: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



该版只修改了歌词,曲谱依旧保留原《义勇军进行曲》的原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8 21:50 , Processed in 0.00827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