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4|回复: 0
收起左侧

论汉朝与蒋介石同样“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5 00: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汉朝与蒋介石同样“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不同

提出了一个问题。

汉朝景帝和武帝期间,面临内部诸侯王和外部匈奴的压力,为解决内忧外患的局面,汉景帝与汉武帝都是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治策略,先是景帝平定了内部诸侯王的“七国之乱”,而后武帝又先后平定了东越、南越、闽越等地,最后才集全国之力与匈奴决战,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中华民国蒋介石政府,一方面要面对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政权(当然也还包括地方军阀势力),另一方面要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政府采取的也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治策略,却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甚至包括与蒋兄弟相称的张学良),最终在张学良发动 “西安事变”后,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赞同共同抗日。最终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性的胜利,而蒋介石政府却被中国共产党政权打败,退守台湾。
同样是“攘外必先安内”,为什么汉王朝就能坚决执行到底而彻底取得对内、对外的最终胜利,蒋家王朝就只能半途而废,最终落了个兵退海岛呢?

我们首先比较一下两个“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相同点:

1、    背景相同:同样是面临内忧外患。
汉王朝对内面临具有野心的刘姓诸侯王,对外面临匈奴的不断侵袭和劫掠。蒋介石政府对内面临各地军阀割据,并且还有一个与其“三民主义”不同的“共产主义”红色政权,对外面临日本的侵略。
2、    内容相同:同样是先安内而后攘外的顺序。
汉王朝先解决了内部诸侯王的“七国之乱”,继而平定了东越、南越、闽越等地,完全安定了内部政局后,才集全国之力去打匈奴。蒋介石政府也是先对中共政权实施了五次围剿,逼迫中共进行战略大转移(又称“长征”),并利用中共转移路线,逐步将中央军的势力扩张到割据的地方军阀统治的区域,准备安内后再与解决日本问题。
3、    主体相同:同样是当时中国的合法政权提出的。
“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的提出者和执行者,无论是汉王朝还是蒋政府,都是当时中国土地的合法政权统治者。

我们再比较一下两个“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不同点:

1、    舆论不同:
汉王朝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时,国内朝野舆论大都支持,至少是没有太反对的;而蒋介石政府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时,却遇到了中国共产党、爱国学生、民主党派、甚至国民党政府内部许多爱国高级将领及要员的强烈反对
2、    过程不同:
汉王朝自始至终坚定地执行了先安内后攘外的政治战略;而蒋介石政府则迫于全国爱国人士的反对及“西安事变”的压力,被迫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
3、    结果不同:
虽然汉王朝与蒋介石政府都取得了对外战争的胜利,但不同的是,汉王朝同样取得了对内的胜利,而蒋介石政府在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仅仅四年,就输掉了整个中国大陆,最终只能退守海岛。

更深层次的分析:

其实,汉王朝和蒋介石政府同样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战略,除了上述分析的表象上的不同点之外,还有着一些深层次的区别,正是这些深层次的区别,使得同样面临内忧外患的同样的合法政权提出的同样的战略,得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1、    内忧组成不同:
汉王朝的内忧,主要是汉初年高祖刘邦分封的一些诸侯王,以吴王、楚王为首,形成了一些在野的势力,割据一方,与汉庭分庭抗礼。这些势力,说穿了还是刘姓宗亲,所争的也不过是谁当这个皇帝而矣,并不能代表任何群体的利益。而且在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价值观中,吴楚作乱,绝对是以下犯上的大逆不道行为,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正所谓“师出无名”,人心向背自然易见。
而蒋介石政府面临的内忧,一部分是地方割据军阀,这些地方势力在当时错综复杂,之间忽战忽和,风云变幻。其所代表的不过是地方利益(甚至只能称地方家族利益),也不可能得到太多的民心。但另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势力,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及其自身多年所创立的形象,无疑象冰天雪地中的一股春风,吸引了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去向往。因此,这部分势力虽然并不算是最强大的,但其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人,其生命力却是最顽强的。
2、    外患危害不同:
汉王朝所面临的外患,是北方匈奴的边界侵扰。但匈奴对汉王朝的根本并未能起到动摇甚至颠覆的作用。而汉王朝对匈奴,还有一个历史上传下来的缓和绝招,“和亲”,充其量在“七国之乱”前,汉景帝为了保证对内做战,用亲生女儿来代替以往的宗室之女或是宫女,去匈奴和亲以显诚意,有效地缓解了外部压力,使其能倾力解决内部问题。
而蒋介石政府所面临的日本,已经占领了东三省,其亡我中华之狼子野心已经暴露无疑,并且在蒋介石政府全力对付中共苏维埃政权时,发动了“七七事变”,公然入侵华北,其危害程度,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基础,甚至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在这种时候还要继续执行“攘外必先安内”,势必会引起全国各派爱国群体和势力的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必然要半途而废了。
3、    军事水平不同:
汉王朝在对内解决“七国之乱”时,汉景帝充分授权大将军周亚夫,充分利用梁王刘武的势力,断叛军粮道,一举解决内乱。对匈奴作战时,汉武帝不重用崇尚传统防御作战的飞将军李广,重用革新战法(以骑兵为主的战法取代以步兵为主的战法,发明了“武罡车”)的青年将军卫青,一举取得了收复河朔的胜利,再到后来,重用更加能革新战法(不用粮草后援的奔袭战法)的更年轻的霍去病,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而蒋介石政府,在对日本的战争上,只注重城市的守卫,困守其传统的阵地战,没有看到和利用好中国幅员广大的战略纵深,不懂军事创新,屡遭大败,还对已经取得“平型关”、“阳明浦”等战役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游击战法不屑一顾、指手划脚。在对中国共产党的四年内战中,更是顽固坚持其传统的战术,被中国共产党“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下输掉了三大战役,在中国共产党渡江后更是最终完败在其大迂回战略下,最终只能退守台湾。

结论:

同样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在执行过程和结果上却有着天壤之别。究其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一个“民心向背”的问题。谁代表了更大多数人的意愿,谁的政策就能被接受,谁就更受拥戴,谁就能够成功。
还是那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无论你现在多么强大,如果失去了民心,最终也只能是难逃失败的下场,被历史的车轮所辗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9 03:02 , Processed in 0.00755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