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1
收起左侧

转基因砖家的本来面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7 02: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农业部放行转基因主粮产业化,使得一批转基因科学家浮出水面,虽然他们尽量保持低调,一心要为中国粮食安全默默奉献,以至于两张功德无限的安全生产证书的颁发竟被指责为偷偷摸摸。  

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院士欢欣鼓舞地向中国人宣布,转基因主粮将在5年内上餐桌。这个宣言肯定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那么,我们应该来认识一下这位呼号新时代的张院士。我们发现,张院士的确是引领时代潮流的,早在“中美国”扬名天下之前,张院士即是中美国的“双料”院士。张院士还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合作计划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注意这个“洛克菲勒基金会”,这篇文章中还会不断提到它。张院士与洛克菲勒基金会渊源不浅,早在1988年他就参与了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课题“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分子标记鉴定和定位”的研究,后来在1992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又把他的“用分子标记方法研究水稻杂种优势遗传基础”课题列入国际水稻生物技术计划重大项目。

毫不奇怪的是,张院士与孟山都也打得火热。2009年3月25日孟山都公司宣布捐资1000万美元建立孟山都Beachell-Borlaug国际奖学金项目,以此支持有志于通过植物育种技术推动水稻、小麦这两种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研究与生产的年轻科学家。早一个月,2月13日孟山都投下16万美元(超过100万人民币)在张院士所在的华中农业大学设立专项奖学金,并且张院士荣任“孟山都奖学金评定委员会”主任,该奖学金委员会制定的评选条件突出强调了学生要有未来从事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研发或实业的志向和良好的科研潜质。这是孟山都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开展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张院士非常敬仰孟山都的光辉业绩,他向聆听他致辞的师生召唤:“努力在武汉建立中国自己的孟山都!”2009年11月4日,孟山都公司中国的第一家研究机构孟山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京正式成立,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孟山都公司和中国科研机构与大学在植物生物技术和转基因组学领域的合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教授对孟山都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了祝贺和欢迎,并强调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农科院与孟山都的良好合作关系。张院士也表示了热烈祝贺,并且说:“孟山都研究中心的成立将促进双方进一步的合作,并加快新技术的商业化及市场化”。张院士已经用行动来实践自己的语言,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武汉科尼植物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样他能够亲自打造中国的孟山都,亲自推动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和市场化,亲自将转基因主粮在5年内送上中国人的餐桌!如此,我们才能完全理解张院士会那样坚信转基因主粮的安全性!

吴孔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注意这个委员会,就是它通过了转基因主粮的安全评估。我们发现,在吴所长主持过的研究项目中,赫然列着“Rockefeller基金会课题(2003-2004)和美国USDA课题(2003-2004)”,Rockefeller就是洛克菲勒,USDA就是美国农业部。美国农业部与洛克菲勒基金会一起为转基因粮食“造福人类”而并肩奋斗。   

贾士荣,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也是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他更加出名,其为转基因主粮的辩护也更加出彩:“我想请教那些反对者,他如何回答几十年以后的事情?科学在现有的水平上认为是安全的,就是安全的。科学是动态的,说不清几十年后的事情。但如果以后出现了问题,科学会解决它。”情有可原,因为他自己就在申请一个转基因水稻(抗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安全生产许可证书,但是,他自己承认,他并不掌握这种水稻的专利权,他只是通过自己的美国合作伙伴征得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同意获得这种水稻的使用权。他的美国合作伙伴是“国际热带农业和生物技术实验室”。据绿色和平的调查,这个实验室的主要目标是将生物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孟山都公司是其重要合作伙伴。看来 贾 教授是在为美国的转基因水稻申请在中国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我们同样要理解,因为贾教授还有一个身份:民营股份制企业深圳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和董事,他也想打造自己的“孟山都”。

胡国成,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关于此人,认识不多,但是我们还是碰到那个老熟人——洛克菲勒基金会。我们惊奇地发现,当初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成立,就参进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金。这是网站介绍,“中国水稻研究所是由国务院于1981年批准在杭州建立,由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洛克菲勒基金会共同投资的受农业部和浙江省双重领导,中国农业科学院管理的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水稻研究所”。  

彭于发,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5~1996年曾3次在美国、澳大利亚进行合作研究”,是国际巡洋派。彭于发是专门负责生物完全性研究的专家,2004进植保所到2006就承担了8项生物安全性研究项目,项目经费超过3000万元。但他曾与贾士荣、黄大昉等多次合作发表论文,如《转基因作物环境与食品安全性研究》、《中国生物安全研究》、《转基因植物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等,彭于发是贾士荣多年的研究伙伴,他作为“安委会”副主任委员要对贾士荣委员提交的转基因水稻的做安全性评估。

黄季焜,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他也是转基因主粮的力挺者。查阅他的履历,我们已经不再惊奇了,“1990年获菲律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做博士后”。“国际水稻研究所”,正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共同设立的研究所,就位于“菲律宾”,它还有一顶桂冠,“第一个国际农业研究机构”,着力推动转基因水稻的推广种植。1993年黄又出国,“去斯坦福大学做合作研究,1994-1995年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任研究员”,这也是个典型的巡洋学院派。他还是“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政策顾问”,而洛克菲勒基金会组织的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曾吸收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参与。还要介绍一下黄季焜的夫人,从2001年开始,她先是在贾士荣所在的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工作,并同时在贾士荣任董事的创世纪转基因技术公司任职多年,后来她又被孟山都聘用。所以,黄季焜和张启发、贾士荣一样,与转基因主粮放行存在高度利益正相关,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孟山都也有特殊利益关系。所以,毫不奇怪,他多次公开发表支持转基因水稻的文章,比如2002年他和美国的Pray、Rozelle合作发表《解决世界贫困人口食物短缺问题与未来农业科技发展战略》,2004年他发表《发展转基因农作物符合国家利益》。但是他却对《南方周末》辩解说:他的大部分支持转基因的文章写于1999年至2001年,而他的夫人是2001年才参与那家公司。关于发表文章的时间,他显然在撒谎,这算不算是一种心虚的表现? 

范云六院士,她的植酸酶玉米就是此次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许可证书的两个转基因粮种之一。那么,也来了解一下这个巾帼不让须眉的重量级人物,1930年出生,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我们最为关注的是这一项,“国际HarvestPlus项目中国负责人”。HarvestPlus项目中文名是“生物强化”项目,网上的介绍是:“国际HarvestPlus项目是在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CIAT)与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两个国际农业磋商小组成员非赢利机构下的国际合作计划”。是不是觉得有点亲近?是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国际农业磋商小组”,前者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共同设立的三大研究所之一(包括前面提到的国际水稻研究所,还有国际玉米研究所),后者是在洛克菲勒基金会位于意大利的彼勒基奥的会议中心召开的一系列私人会议中形成的。可以说,范云六院士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的一个中间代理人,同时她又是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意义真是非同小可。 

据“中国生物强化”网站介绍,2004年3月,Howdy Bouis博士(国际HarvestPlus项目主席) 和雷新根博士(康乃尔大学副教授)专程从美国来京与范云六院士探讨Harvest Plus-中国项目事宜,最终完成了Harvest Plus-China项目构思与设想。2004年11月成立了范云六院士领导的、由5人组成的“HarvestPlus-中国项目办公室”,并且成立了由8位专家(5位来自中国)组成的“Harvest Plus-中国项目国际顾问委员会”。国际HarvestPlus项目还赞助约40万美元作为中国科学家的前期研究费用。2005年4月在昆明举行“Harvest Plus-中国项目第一次工作会议”,Harvest Plus-中国项目国际顾问委员会专家组评价并批准了7个资助的项目。会议还达成了共识:“HarvestPlus的理念将在中国很快取得成效!”今天的事实证明,成效确实来得很快!   

综上种种,我们看到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导的转基因作物推进体系确实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中国的大批转基因科学家都自觉不自觉地被编织在这张网上,成为为其奔走效力的走卒。为了理解这一点,应该听一听恩道尔为我们讲述洛克菲勒基金会如何招兵买马、润物无声:  
“由于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福特基金会的慷慨资助,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就能够做到将第三世界的农业科学家和农学家送到美国去‘学习掌握’现代商业化农业生产的理念,并将其带回他们的祖国。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为在自己的祖国推广美国的商业化农业建立了一个非常珍贵的具有影响力的网络,而且这些活动都是以发展科学和高效的自由市场农业为名开展的。  
“到基辛格受命起草《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文件的时候,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研究所与研究中心网络已经逐渐为控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研究与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约翰三世的农业发展理事会还为经过精心挑选的几所亚洲大学聘请了美国大学的部分教授来培训新一代的科学家。最好的科学家会被选送到美国攻读农业科学的博士学位。从跨出美国大学校门之日起,这些科学家就会遵循洛克菲勒的农业发展观而卖命工作。这个精心构建的网络将在日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全球传播转基因农作物应用的战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跨出美国大学校门的农业科学家和农学家在中国简直数不胜数,并且纷纷占据关键地位,这不能不让中国人为自己的口粮高度担忧。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02: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美国有牵连的基本没几个是好货。估计他们都是美国的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1 08:57 , Processed in 0.00819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