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5|回复: 4
收起左侧

西方恶意挑拨中非关系 给中国扣上"四顶帽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7 00: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徐倩)近年来,一些西方媒体妖魔化中非合作的报道逐渐升温,宣扬所谓“中国实施新殖民主义”、“中国掠夺非洲资源”等论调,歪曲中非合作,挑拨中非关系。针对这些论调,新华网专访了新华社前副社长、非洲问题专家高秋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月25日,新华社原副社长、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高秋福在新华网“纵论天下”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新华网 陈竞超 摄 简介
   主持人:随着中非合作的升温,西方集团对中非关系的负面报道也甚嚣尘上,其中以“中国实施新殖民主义”的论调最为突出。对这种说法,您怎么看?
    近二十年来,中非关系获得了快速、深入、全面的发展。中非合作无论是从广度、深度,还是从数量、质量来说,都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非洲国家对此是普遍认可的,认为中非关系体现了坚持友好、共谋合作的精神,开辟了国际关系上友好合作的新篇章。中非双方非常满意,国际社会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就是西方国家本身反应也各有不同,有较为客观的认为,中国进入非洲带动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担心、嫉妒中国,说中国进入非洲占领了西方国家的传统空间;还有带有一定仇视中国心理的人,说“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等等,包括一些西方政治家和西方媒体。
    我大致梳理了一下,西方国家给中国戴上了这样四顶“帽子”:一是“中国进入非洲搞新殖民主义”,二是“中国掠夺资源”,三是“中国使非洲陷入债务危机”,四是说“中国援助和鼓励非洲暴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09年2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非洲四国。胡锦涛与马里总统杜尔在巴马科会谈后共同出席签字仪式并会见记者。这是胡锦涛与杜尔在签字仪式后握手。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什么是“新殖民主义”?它是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五百多年前开始进入非洲,侵占非洲的领土,分割非洲的市场,掠夺非洲的资源,甚至贩卖非洲人做奴隶。二战后,全世界兴起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从50年代到70年代,非洲国家纷纷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欧洲的一些殖民主义国家被迫离开了非洲,被迫承认非洲殖民国家政治上的独立,但是他们并不愿意离开非洲,因为,他们在非洲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采用了新的更隐蔽的方法来保护、发展他们在非洲的影响力和利益,推行他们的殖民统治政策。比如,在非洲寻找和培植自己的代理人,自己的势力,间接的控制或者干预非洲国家的政治。在经济上,他们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通过苛刻的贷款,通过不平等贸易等等形式,继续掠夺非洲的资源,控制非洲国家的经济命脉,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在军事上,有的国家继续在非洲建立军事基地,继续在非洲驻军,有的通过派军事顾问,有的通过售卖军火等等方式,在军事上控制非洲。稍有不满意,他们就发动当地的亲西方势力,发动军事政变,挑动内战,甚至直接侵略非洲。在文化上,他们继续宣扬西方的价值观、文化观,通过文化、教育、媒体等方式进行思想上的渗透。
    从这四方面看,西方采取了不同的方式,继续在巩固、扩展他们在非洲的影响,维护他们在非洲的利益。这就是“新殖民主义”。
    西方国家现在说中国搞“新殖民主义”。他们自己搞惯了“殖民主义”,知道不得人心,现在想倒打一耙,把这顶帽子扣在中国头上。那么,我们看看中国和非洲的关系到底是不是“新殖民主义”?通过几次中非合作论坛,我们和非洲已经确定了中非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在政治上,中非之间平等互信。中国与53个非洲国家,不论大小、不论强弱,政治上都是一律平等、互相信任的。在经济上,中国与非洲是互利共赢的。中国在非洲展开经贸合作也好,投资也好,援助也好,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考虑非洲国家的利益,考虑非洲的发展,如何让他们摆脱贫困。在军事上,中非通过互助维护非洲的稳定、和平,也帮助非洲培养一些军事人才。但是,中国在非洲没有军事基地,未派一兵一卒。在文化上,中非是互鉴互学。
   如此对照,中非关系与西方和非洲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关系。我们与非洲是新型的战略合作关系,与“新殖民主义”毫不相干。西方想把自己的这顶“殖民主义”帽子甩给中国,是非常可笑的。这种说法不但站不住脚,也不为非洲国家人民所接受。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00: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06年6月,正在刚果(布)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布拉柴中学。这是在学校外,温家宝总理受到刚果(布)群众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到,西方国家给中国扣的第二顶帽子是“掠夺非洲资源”。我甚至听到有西方媒体说,中国“只是为了获得非洲的石油”。您对这种言论怎么看?
    新中国和非洲关系起源于50年代。1956年,中国和埃及建交,随后与非洲几十个国家都发展了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改革开放和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非关系在经贸领域的发展非常多。2008年,中非贸易额突破了1000亿大关,达到1068亿美元。去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达到900多亿美元,所以,这个发展非常之快。中国成为了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过去是美国和法国排在前面,现在我们仅次于美国。
    除了一般的贸易关系之外,中国在非洲有投资,资源开发,建厂等等。所谓的“掠夺资源”,主要是西方的一些国家看到了中国在非洲经济关系发展迅速,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其实,很多的西方国家真的是在非洲掠夺资源,把非洲分割了,成了一块一块的殖民地。他们把自己占领的土地都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这个势力范围之内他们任意看法资源,从自然资源、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渔业资源,甚至到人力资源。他们才是真正的掠夺者。
   现在他们攻击中国,主要就是认为中国掠夺非洲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这方面我看也是站不住脚的,特别是石油。现在非洲石油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发现了不少大油田,但主要集中在北非国家和西非的几内亚湾沿岸国家,另外还有苏丹,当然现在在东非很多地方也发现了很多石油。非洲石油资源也好,能源资源也好,矿产资源也好,与各大洲相比,非洲的石油资源是很丰富的,而且很大部分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所以国际社会都关注非洲。
    美国和欧洲大公司早在50年前就开始进入非洲,他们就开发了,通过勘探开发了。到目前为止,非洲出口的石油份额,欧盟至少占了33%。美国看到了非洲石油资源丰富,也把注意力向非洲转,非洲出口石油的36%到了美国。所以非洲向美欧出口的石油达到了80%左右了,向中国出口的可能还不到10%。就算是说“掠夺石油”,份额也主要在美欧,怎么能够说中国。石油是如此,天然气也是如此。非洲的矿产资源绝大部分被美欧拿去了,我们占的份额很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温家宝出席第三届中非青年联欢节开幕式
    他们对非洲资源的开发是带有掠夺性的,垄断性的,近年来他们感到这样不合适,也不得不改进一些,但是从历史上看他们基本是一种掠夺性的。中国基本是刚刚进入非洲,近十多年充其量还不到20年进入非洲。
    我们对非洲石油资源的开发来说是一种发展性的开发,他们是垄断性的开发,我们通过非洲资源的开发,得到了好处了,得到了建设上需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我们通过开发一些资源,得到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源和资源,同时通过开发我们也带动了非洲经济的发展。
    拿石油来说,英国壳牌公司进入尼日利亚已经30多年了,他们的开发污染了当地环境,尼日利亚开发石油都运走了,到目前为止,尼日利亚的汽油还需要进口。苏丹油田原来被美国控制,后来中国和印度、马来西亚进入了。我们不仅仅开发苏丹的石油,还搞了一系列下中游产品,帮助苏丹炼油,发展化工工业等等。苏丹现在不仅石油不进口了,还能够自给自足。我们还给苏丹十几万人增加了就业岗位和机会,也增加了他们的财政收入,使苏丹的民生得到了改善。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能够说我们是掠夺!
    所以我们对非洲资源的开发,带动了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设施的建设。通过石油开发,非洲国家确实得到了好处,前些日子我国政府有关人员说通过和非洲资源开发和其他方面的资源关系发展,中国为非洲经济发展做的贡献达到了20%以上。非洲2009年之前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年经济平均增长达到了15%,去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降了,中国为此做的贡献是20%的贡献。
    过去世界银行对中国也有非议,从最近的报道看,世界银行的行长佐立克说,他过去对中国有所批评,现在他们要和中国合作了,帮助非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他现在的态度也改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00: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援非女孩

    主持人:中国对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也受到了西方质疑。他们认为中国的举措会使非洲承担更多的债务负担,破坏国际社会为非洲减债所作的努力。非洲的债务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担负?
    非洲国家过去一直是从西方国家获得贷款。据报道,到目前为止,非洲国家所欠的西方国家的债务还有3000亿美元以上,这些钱每年都是要付利息的。所以使非洲陷入债务负担的是西方国家。2005年,英国发起了一个对非洲减免债务的运动,不能说他们没有减一点,但是减的是零头。到现在为止,非洲国家还欠了西方国家这么多钱,还有沉重的利息负担。
    中国过去本身的建设就不足,这些年我们给了非洲一些贷款,这是非洲发展需要的。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西方纷纷减少了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原来答应的也不给了,非洲国家本身就困难了,因为金融危机发生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贷款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充其量是一二百亿美元,是非常之低的,在有些地方可以说是象征性的。有的还是无息贷款,数量很少,我们的利息极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00: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援非医疗队纪实

   主持人:但是,中国的无条件援助反倒被西方指为“姑息了非洲的独裁政府”,破坏了非洲的人权状况。对此,您怎么看?
    非洲国家现在有53个国家,总体来看都是发展的,但各国的政治社会制度不完全相同,历史不一样,发展程度不一样,文化宗教背景不一样。所以,中国对非关系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的原则,尊重非洲国家各国人民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基本政治原则体现到对非援助问题上也是一样的。我们不分大国、小国都同等对待。而西方国家首先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我让你怎么样,你如果不听话的话,我就不给你援助或者少给你援助,好象以援助作为一种要挟的政治筹码。
    我国的政策为非洲的发展带来了好处,也使非洲人民得到了实惠,得到了利益。比如,苏丹和津巴布韦是西方集团最不喜欢的国家。但对中国来说,该援助的还是要援助的,不能和西方一样对人家进行制裁。西方国家以自己的政治意志为前提进行援助,把援助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00: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持人:随着中国和非洲合作关系的不断升温,西方媒体对我们中非合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他们不断的妖魔化中非合作,这是否是西方国家的妒忌心理作祟?

    有这个因素,但是也不仅仅是这个因素。为什么他们妖魔化中国,为什么给中国戴了至少“四顶帽子”,妖魔化中非关系?嫉妒是一个方面。

    首先,从历史上看,非洲长期受欧美国家的殖民统治,而这些国家有些人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他们的心理。他们也从非洲撤走了,但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殖民心态并没有变化或者变化不大。他们人虽然走了,但是一直还把非洲看作自己势力范围,看做他们的禁脔。

    其次,他们还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西方一些国家看问题的时候,总是以为自己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其他人的看法都是不对的,以一种老大心态自居。中非关系是崭新的关系,所以他们看中国的一切都不顺眼,因为中国和他们的标准不一样。

    再次,中非关系的全面发展这样快,的确让他们产生了非常复杂的心情,有嫉妒、有担心、有恐惧。过去中国是非常穷的国家,现在中国也来了,所以他们看不惯,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中国是长期落后的,而现在中国扬眉吐气了,所以他们还是有嫉妒心理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也担心自己在非洲的既得利益受到侵害。其实我们和这些国家在非洲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关系,但是他们比较害怕,就制造了“中国威胁论”,担心中国把他们的利益挤走了。特别是这些年,中国在石油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国逐步成为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他们就觉得自己的利益保不住了。所以,他们怀着非常复杂的心态,最根本的就是要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

    我们和非洲有共同的历史遭遇,有共同的发展要求,有大致相似的发展思路。所以在非洲国家独立的过程中,我们给了非洲国家很多政治上的支持,军事上也帮助他们训练了一些军事人员。过去,老殖民主义者看到中国站在非洲一边,就认为是共产主义扩张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中国把非洲变成红颜色了,他们也害怕,这种害怕是由来已久的。现在不仅中国在政治上和非洲发展了关系,而且经贸关系也在在全面发展,所以他们更害怕了,就有了一种失落感。

  主持人:这些妖魔化中非合作的言论,给一种故意挑拨中非关系的感觉?这是否对中非合作前景带来影响?

    西方国家妖魔化中国,妖魔化中非关系,总体来讲我觉得市场不大。因为广大非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对中非关系的发展是表示赞许的,这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是南南合作的关系。但是,非洲的舆论话语权很大程度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西方媒体的话对非洲影响很大。

    非洲有些政治方面的人士也说过一些话,当然是个别人了,但是他们是受到西方影响的。所以我们要努力揭穿西方的这种欺骗性宣传,把事情的真相挑明,这样挑明了以后,无论是非洲国家也好,非洲人民也好,会看穿这种挑拨行为,这样大家都起来维护中非关系发展的大局。

    我最后想说一下中非关系的发展是全面、快速的发展。发展特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说50年代到80年代中非双方主要是政治上相互影响,那时候我们支持非洲国家从政治上获得独立,巩固独立,经济上,当然那时候我们也力所能及地给予了非洲国家一些援助。非洲国家也给予了中国很大的支持,因为当时西方国家是孤立中国,打击中国,遏制中国的。所以我们当时说中非双方是互相支持的。

    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开始进入非洲,开拓商品市场、劳务市场、资源市场,这使中非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不仅是非洲政治上的坚决支持者,而且也成为了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进入了新世纪以后,中非关系进入了政治、科技、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时候双方完全是个崭新的关系,所以西方国家有的时候是看不惯的。

    中非双方领导人讲话中也都提到了这个问题,双方领导人从政治上进行了多层面的互访和政治磋商,加强了双方的政治了解和友谊。在发展经济关系的同时,政治上也增强了相互的了解和支持。

    从2000年10月创立了中非合作论坛以外,我们也建立了集体的磋商体制,文化上交流互建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非合作论坛,2006年在北京举行了大会,2009年在埃及举行了大会,中国先后在这两次中非合作论坛大会上提出了两个在三年内增加对非援助的八项举措。2006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在3年之内对非的8项措施。2009年在埃及开会我们又提出了新8项举措,这两个在三年内增加对非援助的八项举措,使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中非贸易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8年中增长了十倍,中国成为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但是信心将来会很快获得新的增长势头。

    中非以各自的优势实现了经济多样化,既有传统的方式,也创造了许多新办法,我们和部分非洲国家合作,开发技术合作园区,以资源换项目模式等创新模式。这些模式不仅带动了非洲国家的发展,增长了非洲国家的自主发展问题,非洲发展主要靠非洲,我们必须增强非洲国家自主发展能力,同时也给非洲人民提供建立文化、民生、教育等项目的帮助。

    中非合作关系是崭新的,是南南合作的典范,是近年来国际关系发展的一大亮点。有些西方的人士和西方媒体的挑拨离间肯定是是有的,我们在做法上也有需要改进的方法,我想经过非洲和中国双方不断的努力,中非关系在未来的几年内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我有这个信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1 22:36 , Processed in 0.00878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