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0
收起左侧

全球扫描:美国教师节是孔子诞辰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0 01: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09月09日 20:28:11  来源: 羊城晚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孔子在大洋彼岸与金发碧眼的美国人相遇,共同价值的相互寻找变得格外重要。国际先驱导报发

  明天是中国的教师节。


  亚洲国家由于深受中国儒家“天地君亲师”等尊师思想影响,普遍对教师怀有崇敬之情,不但在形式上设立专属日子以示尊敬,其中经济富裕的国家更是不遗余力保证教师的福利待遇。例如在韩国,一名教师的工资可以在大城市养活至少16口人,可谓是“一人从教,全家无忧”。相比之下,西方国家较为淡化形式上的节日,英法等国并未设立教师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更多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看待师生关系,认为教好学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这折射出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然而,不管两者形式上有何差异,东西方重视教育的精神是相通的。尊师重教与社会文明进步存在着直接关系,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国家的共识。
  日韩教师地位高、收入高
  传统上,中国儒家将“天、地、君、亲、师”五者相提并论,认为教师的地位堪比天地、君王和至亲。这种对教师怀有特殊情结的观念历经千年积淀和传播,发展为亚洲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影响了亚洲国家。于是,它们除了设立专门的日子以示尊师外,不少经济富裕的国家更对教师进行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双关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片:北师大校园内的孔子青铜塑像


  在韩国,有种流行的说法叫“一人从教,全家无忧”,韩国教师的工资最高可达每月400万韩币(相当于人民币约2.3万元),以首尔一个四口之家每月生活费在80—100万韩币计算,这个工资水平可在首尔养活4个四口之家,或养活至少16口人。而韩国在教师节当天,学生们会送给老师们康乃馨,师生一起度过欢愉的一天。
  在日本,教师是“双高族”———地位高、收入高。教师与医生、律师并称为最受敬重的三类人。日本的教育法规明确规定,教师为特殊公务员,待遇高于一般公务员。工作30年的老教师月薪可达45万日元(相当人民币3.3万多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并没有设立教师节。新通国际欧亚部主管黄爱莹分析,日本人不主张独树一帜,如果制定“教师节”,可能会引起其他行业的舆论偏差,比如是否也要设立“医生节”、“律师节”、“工程师节”等等。虽然没有专设教师节,但是日本民众十分尊敬教师。例如,在拥挤的地铁上,日本人见到老师会主动让座;另外,日本还有一些“教师商店”,商贩们把教师光顾自己的生意看作是一种荣耀,买方只要证明自己是教师,所购商品可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曾经有一位赴日交流的中国教师感慨称:“日本虽然没有教师节,可是日本的老师天天在过教师节。”
  在泰国,最值得一提的是它有两个关于教师的节日,分别是每年1月16日的教师节,和6月21日的拜师节。教师节那天,全国学校停课,学校提前数天准备庆典活动。各地的庆祝仪式包含一个项目,即向当年退休的教师和新入职的教师颁发奖状并献花。在拜师节,学生跪拜式的敬师礼令人震撼,体现了泰国人对教师的尊重和虔诚。

 西方国家淡化教师节
  很多西方国家并没有设立专属教师的节日,例如英、加、澳、法等国均没有教师节。美国在1971年由参众两院立法规定,以中国著名教育家孔子的诞辰日,即每年9月28日为其教师节。虽然有教师节,美国普通师生却很少感到它的存在。
  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华师预科中心多位美国教师,他们表示从未在自己国家专门庆祝教师节。就读于三藩市市立社区大学的小艾在美学习已有两年,他表示在美国从没感觉到教师节的存在,美国人认为教师是提供教育服务的工作者,教育学生是其应尽义务。
  新通国际资深美国留学专家莫洁莹表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教师的观念与东方人不同,东方国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至今影响广泛,而美国人认为人人平等,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好学生是一种义务,它是以“权利和义务”的思维来看待师生关系。尤其是私立学校的学生更是以“消费者”的心态来享受教师提供的服务。

 基于师生平等的认识,西方国家的学生常常倾向于挑战老师的权威,而老师也将其视为正常现象。反之,学生仰视老师的做法令他们不易接受。华师预科中心的英国教师戴米安认为中英两国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质疑老师的精神。“中国学生对我讲的一切观点都毫无条件地接受,并抄写在笔记本上;然而在英国,学生在课堂上质疑老师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他说:“我希望中国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逐渐变得叛逆一些,这对他们今后适应海外大学的学习方式有益处。”他表示,学习更重要在于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合理提出独特见解。
  除了文化观念的差异外,教育体制的不同也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中国学生的升学很大程度是依赖老师的教导,而美国学生升读名校除了必须具备好成绩外,还要参加各类比赛、加入各种俱乐部来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对老师的依附性没这么强。当然,学生也会喜爱甚至崇拜优秀的老师,但不会迷信权威,老师一般也没有架子,师生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可见,东方国家更重视从礼节上敬重老师,全社会对老师有特殊的情结,学生也不例外,久而久之演变成某种依附关系;而西方国家在形式上比较淡化,他们从人人平等和权利义务等观念出发,衍生出学生敢于质疑老师的精神。然而,无论形式上如何不同,东西方重视教育的精神是相通的。广东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徐志成认为,世界各国公认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越重视教育的社会越进步、越进步的社会越尊师。
  黄亮、彭思卉、黄少绮、温彩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4 09:32 , Processed in 0.00732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