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evilla的天好蓝 于 2010-9-12 12:05 编辑
前不久美国的一个情报专家还说过中国的五代机会在2017年才会开始服役。
不管美国怎么想,目前关于中国四代的进度几乎可以确定它将在最近的一年内首飞,目前配套的各大分系统,除了动力系统接近89年YF22的状态,其他的各大系统的成熟度与89年的YF22 相比都要高得多。
而且四代的开发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一开始性能只需要达到规定的基线就行了,以后再不断的升级改进。
中航工业防务承担着非常繁重的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和批产任务,其中几个主要项目是今年必须要完成的“硬骨头”。
中国四代重歼想象图
前些年某些人鼓吹中四否定重四的最大理由就是发动机研制水平不高,现在倒过来又来重复一遍。
几年前争论要中四还是重四的时候,那些支持先发展中四的人的调调就是土鳖的技术实力有限,做不出能和F22对抗的重型四代机,还不如发展中型四代机退而求其次考虑和F35对抗,结果等到形势明朗之后,一群人都转变调调变成中四对抗不了F35,只发展重四就行了。
无论是从作战使用还是经费规划,重四和中四搭配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重四作为一种重型制空战斗机,主要考虑的是制空能力的,对于对地对海攻击等多用途能力,现阶段考虑的比较少,未来要改成多用途,成本要比单纯的制空版贵得多。
但是中四就不一样,即使在具备了优秀的多用途能力之后,与重四相比成本上仍然具有相当的优势。
从三代机开始高低搭配,轻重结合就已经是中国空军的装备发展之路,即使到了四代机阶段,这条路还会走下去,因为这是经费使用最合理,作战效能最高的装备发展规划。
美国F35为什么这么重是有原因的,三军通用的需求,特别是STOL的要求造成了目前F35的机体重量比预想的指标大幅增加,另外一个原因是大航程的要求使得F35的内油比许多重型机还要多。
国外网站登出中国未来五代重型歼击机方案
成飞超常加班加点 加紧试制航空工业高难重点型号
因此,中航工业防务分公司创先争优活动围绕航空武器装备重点型号科研生产中心任务展开。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激发了全体党员和员工在完成重点型号任务中建功立业的积极性,激励全体党员和员工在重点型号科研生产中贡献聪明才智。
公司科研生产部的党员在副总工程师兼部长马健民同志的带领下,长期深入厂所一线,和一线的工程师、技术员打成一片,冒着高温酷暑奋战在一起,帮助基层协调科研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是共产党员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员工们争做优秀员工、为型号研制作贡献的积极性。
中航工业成飞担负的重点型号技术跨度大、研制风险高、试制时间短、管理控制难,是一个难以跨越却又必须跨越的高峰。
中国未来五代重型歼击机想象方案
面对严峻的形势,成飞党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谋划、迅速行动,提出了“重点型号研制是当前成飞最大的政治任务”,果断下发总经理令,在型号研制主战场单位实行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的“711”工作制,重点关键单位实行“724”工作制,超常加班加点,努力创造中航工业发展的新高度,铸就成飞人攻坚克难的新丰碑。
党委下发了《关于在重点型号研制中开展党员先锋工程的意见》、《关于推动重点型号工程夺取全面胜利的决定》等文件,积极开展党员佩戴党徽、党员示范岗、党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喊出了“亮创先争优旗帜。
夺型号研制胜利”、“重点型号在我肩,党员干部勇争先”等口号,启动了“党员先锋工程”,评比“大干重点型号工程每周一星”,铺设“星光大道”营造大干型号、创先争优浓厚的氛围,确保型号研制有序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