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4|回复: 3
收起左侧

勇温线之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7 01: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真觉 于 2011-7-27 18:54 编辑



(中国聚焦)“一人一专家、一人一方案”
——中国千方百计救治“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伤者
此次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近200人受伤
    7月25日,护士在病床边对项炜伊进行心理安抚。当日,“7·23”甬温线冻车追娓事故的最后一名获救者、年仅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治疗观察。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新华网温州7月26日电(记者 孔晓涵 张遥)追娓事故的最后一名获救者、年仅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终于能保全双腿了。26日小炜伊的主治医生陈星隆表示由于实施了小腿解压手术,小炜伊的情况逐渐好转,所以目前医院不会考虑为她做截肢手术。
    在追娓事故中失去了父母的小炜伊由于在车厢受到20多个小时的挤压,患有挤压综合征,有可能会引起肾衰竭和肌肉坏死,严重时需要截肢。
    为了保住小炜伊的双腿,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成立了专门医疗组,研究最佳治疗方案,最后决定对小炜伊的小腿进行解压手术来改善血液循环。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唐疾飞表示,小炜伊的小腿解压手术很成功,小腿血液循环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身体各项指标包括肾脏的指标均已正常。
    不仅仅是项炜伊,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受伤的每一位伤员都牵动着大家的心。此次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近200人受伤。


    7月24日,受El presi Hu总枢记、El presi Wen总理委派,/·共·产·党··/中鞅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温州,指导“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这是张德江在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代表El presi Hu总枢记、El presi Wen总理看望并亲切慰问受伤人员。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受El presi Hu总枢记、El presi Wen总理委派,/·共·产·党··/中鞅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24日赶赴温州,他要求调动一切力量,尽最大努力,千方百计救治伤员、千方百计减少因伤死亡、千方百计减少因伤致残。并要求对每位伤员设立一个医疗组、制定一套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争取最佳治疗效果。
    “7·23”事故发生后,在情况不清、伤者不明的情况下,地方医疗救助机构及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以救人生命为第一目标,调配医疗资源,迅速将伤者送进邻近的康宁医院、鹿城区人民医院及市区9所医院。
    13位从北京、上海、南京抽调的重症救治、神经外科、创伤骨科、普外科、康复科专业的国家级医疗专家24日下午赶到温州,会同省、市专家对所有伤员逐一进行检查评估,对危重患者及有潜在风险的患者逐一进行了会诊,为每一位危重伤员制定了详细的救治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和救治需要及时会诊,密切监护,全力救治。
    浙江省卫生厅也抽调省级医疗专家和台州、丽水两市医疗专家40余名,分派到收治伤员的各家医院指导伤员救治工作。浙江省卫生厅已从浙江省和温州、台州、丽水等地血液中心调集血浆10万毫升,并组织志愿者开展献血活动。同时还派出8名心理干预专家,积极开展事故伤员、遇难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


    7月26日,医护人员在重症监护室内为一位重伤昏迷的乘客翻身换药。当日,记者来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50多名医护人员紧张忙碌在各个病房。7月23日,冻车事故发生后,38名旅客受伤旅客被紧急送往这家医院,目前仍有29个受伤旅客住院治疗,其中重症监护室收治了5名重伤乘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严玲微告诉记者:“从早上7点到傍晚下班,我们就一刻都不离开,轮班值守保证每个人治疗期间都有24小时的陪护。平常有38个医护人员,现在增加到了50多人。”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据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谦介绍,每位伤员从急诊开始,就有专门的医疗组全程监护,精心制定治疗方案,负责伤员的治疗。
    “因为同时接收的伤员太多,很容易造成混乱,而给每位伤员配备医疗组,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而且医疗组要对病人管到底,管到好为止。”王谦副院长说。
    据王谦介绍,每个医疗组一般有四位医生组成,包括一位主任医生、一位主治医生和两位住院医生。
    王谦说,在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美籍华人曹立衡在接受了手术之后,身体状态已稳定,目前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
    据温州市卫生局局长朱锦平介绍,事故伤者大多是在追娓事故中头部和四肢遭受重力撞击,内脏受到强烈挤压,肝胆肺破裂,肋骨骨折,颅内出血。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是此次收治伤员较多的一家医院,事发后共有38名伤者送往该院救治。记者25日上午在该院重症监护室看到,20多名主治医生、护士正在查看病人的最新情况,5名伤员正在这里接受救治。


    7月26日,一位护师在重症监护室内为一位重伤昏迷的乘客换药。当日,记者来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50多名医护人员紧张忙碌在各个病房。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在意大利籍华人潘约翰的床头,一名护士握着豆奶瓶,帮助带着颈托的潘约翰缓慢吸食。重症监护室主任尤荣平说,潘约翰25日早上7点左右摘下了呼吸机开始自主呼吸,今天(26日)还只能吃流食,但一天两晚没进食肯定会饿,医院今早已经提前准备了食物挂在床头,“除了医疗救治,我们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都做了详细准备”。
    伤员病情的好转离不开医务人员的辛勤治疗。在事故发生的晚上,第三人民医院的普外科主任潘江华刚从重庆出差回来,就立即赶到医院,为伤者进行手术。手术一直持续到24日凌晨4点。睡了3小时后,潘医生还是按原计划参加了义诊活动。
    温州市各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在得到事故的消息后,主动赶到医院加班。据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孙军介绍,在24日晚上,医院通过统一的短信平台群发了事故消息,就有三四百名医护人员赶到了医院,这在他2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是少有的。
    而第三人民医院的护士汪洁汝还没等医院通知就已经赶到医院。汪洁汝说:“我家就住在医院附近,周六晚上我听到救护车的声音频繁呼啸而过,就知道应该有大事故发生,所以就赶到医院来了”。
    不仅仅是医务人员,不少病人家属表示,活跃在病房内外的热心市民、志愿者和义工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大爱”。
      7月24日下午,在温州市第三医院,志愿者苏女士在照顾一位受伤乘客。追娓事故发生时,苏女士12岁的儿子也在事发冻车上,当苏女士得知儿子安然无恙后,便马上投入到志愿护理工作中。塭洲冻车事故发生后,温州市数百名志愿者自发来到市区十一个医疗救治点,全力投入对伤员的护理工作。 新华社发(卢春雨 摄)
    天津人李振民的右腿骨折绑着固定器,四肢还有些轻微外伤。他握着记者的手说,事发当晚他和家人当时正在经由天津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上,“发生事故是不幸的,但这两天下来却觉得心里特别的温暖,出租车师傅不收钱,血库没血了市民都连夜去排队献血”。
    在温州市事故旅客家属接待点,活跃着一群身穿统一的红色T恤的萤火虫义工。义工队成立3年多了,有义工几百人,以前主要是开展助学和敬老的活动。事故发生后,他们主动参与到救援与接待家属中来,开车到机场、车站接前来寻找亲人的人们。
    当记者问被采访的义工叫什么名字时,他只是说“我们都是萤火虫”。



    7月24日,鉄檤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向事故发生时被困在列车上的一位记者鞠躬致歉。
当日,鉄檤部召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发布会,鉄檤部发言人王勇平通报了事故情况,并回答了部分记者的提问。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7月26日,一位遇难者亲属在事故现场抹去眼泪。她的亲属遇难前坐在最后一节被运走的车厢里,遗体已经认领,他们试图寻找遗体的残缺部分。
当日,几位遇难者亲属来到事故现场,试图寻找遇难者遗体的残缺部分。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 摄
       7月24日,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胡锦教授(中)、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陆男吉教授(左)和瑞金医院骨科的吴文坚教授坐在救护车上准备出发赴温州。当日下午1时45分,载着上海3名医疗专家的120救护车出发前往温州,支援救治冻车追娓事故伤员。
这3名专家分别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胡锦、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陆男吉和上海瑞金医院骨科的吴文坚,他们在24日早晨接到通知,并迅速集结出发。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7月26日,护士为一位在重症监护室持续昏迷的乘客换装有腹腔引流液的水封瓶。
当日,记者来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50多名医护人员紧张忙碌在各个病房。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5日,重症监护室内的项炜伊左腿被包扎着,医生需要密切观察其血液循环恢复情况。
当日,“7·23”甬温线冻车追娓事故的最后一名获救者、年仅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治疗观察。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6日,在温州南站,潘先生(右一)正在替他的母亲认领行李。
自7月25日起,因“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遗留在现场的旅客行李陆续被运送至温州南站,工作人员连夜将其登记、编号,并通过各种途径通知物主前来领取。
目前,已有30余件行李回到了物主手中。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7月25日,挖掘机正在对事故列车车厢进行拆解。
当晚10点30分左右,挖掘车开始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列车车厢进行拆解,目前有5台挖掘机正在进行作业。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7月23日20时27分,几乎在冻车追娓事故发生的同时,网友“袁小芫”发出了第一条微博,令数万网民在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一信息(7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图为第一条由网友“羊圈圈羊”在出事车厢内发出求救信息的微博,被转发11万余次(7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图为23日晚,温州市民在得知事故后自发开车去血站献血途中造成交通拥堵的一条微博,被网友迅速转发(7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5日,温州车友俱乐部的志愿者叶秋(右)在安置点帮助从福州赶来温州的两个人寻找亲人的下落。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一位温州车友会的志愿者开着私家车免费运送需要到多个医院寻找亲友下落的人(7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5日,几位刚刚确认亲人遇难消息的亲属伤心痛哭。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已造成多人遇难,在温州市殡仪馆,许多列车旅客家属怀着悲痛的心情在这里找寻自己亲人的消息,等候辨认遇难者遗体。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5日,一位失去孩子的家长痛哭流泪。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已造成多人遇难,在温州市殡仪馆,许多列车旅客家属怀着悲痛的心情在这里找寻自己亲人的消息,等候辨认遇难者遗体。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6日,王斌(中)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寻找行李。
自7月25日起,因“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遗留在现场的旅客行李陆续被运送至温州南站,工作人员连夜将其登记、编号,并通过各种途径通知物主前来领取。
目前,已有30余件行李回到了物主手中。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7月25日,温州市民李玉燕在流动献血车内献血时,6岁的儿子李肖航在一旁仔细观看胶管。
当日,大量温州市民冒着酷暑来到各献血车踊跃献血。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以来,前来温州市内各流动献血车献血的市民人数激增。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4日上午,在温州市第三医院,志愿者报名参加救援护理工作。
塭洲冻车事故发生后,温州市数百名志愿者自发来到市区十一个医疗救治点,全力投入对伤员的护理工作。 新华社发(卢春雨 摄)


    7月24日,参与救援的消防员用摄像机拍摄的小孩被成功救出的画面。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3日,救援人员在列车脱轨事故现场抢救伤员。 新华社发(余根铃 摄)
   
    7月23日22时许,在塭洲冻车追娓事故现场,救援人员设法进入严重破损变形的车厢里抢救受伤乘客。 新华社发(陈侄辉 摄)
   
    7月23日21时40分许,在塭洲冻车追娓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登上严重破损变形的车厢里抢救受伤乘客。 新华社发(陈侄辉 摄)
  
7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运送伤员。 新华社发(小刀 摄)
      7月24日,在温州市第23中学冻车事故家属接待处,伤亡人员的家属在询问亲人的信息。
当日,温州市有关部门在温州市第23中学设立家属接待处,为伤亡人员的家属提供亲属寻找及善后等一系列服务工作。 新华社发(卢春雨 摄)


    7月23日22时许,冻车追娓事故中的几位伤者被紧急送到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救治。 新华社发
       7月23日22时许,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务人员对冻车追娓事故中的伤者进行紧急救治。 新华社发
   
  7月24日凌晨,在温州市康宁医院内,一位乘坐D301次列车的乘客望着病床上熟睡的孩子。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一位事故列车乘客的亲属在向一位乘客询问是否知晓自己的亲属的去向和情况。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凌晨,一位乘坐D301次列车的受轻伤的乘客在温州市康宁医院内搂着自己的孙子睡着了。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月24日凌晨,一位受轻伤的乘坐D3115次列车的小女孩在妈妈身边睡着了。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月24日凌晨,温州市康宁医院的大夫在抢救一名重伤者。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01: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illa的天好蓝 于 2011-7-27 01:00 编辑

"7·23"动车事故遇难者赔偿标准确定 每人赔付50万元
2011年07月26日 22:36:29 来源: 新华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片:7月23日,救援人员在列车脱轨事故现场抢救伤员。当晚,在杭州往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动车D3115次车厢脱轨掉落桥下。 新华社发(余根铃 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月25日,几位刚刚确认亲人遇难消息的亲属伤心痛哭。“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已造成多人遇难,在温州市殡仪馆,许多列车旅客家属怀着悲痛的心情在这里找寻自己亲人的消息,等候辨认遇难者遗体。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
    新华网温州7月26日电(记者岳德亮、张和平)记者26日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善后工作组了解到,该起事故死亡旅客赔偿金标准已确定。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善后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事故每位死亡旅客的赔偿金将依据国务院《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和《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的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由事故赔偿金、一次性专项帮扶款以及爱心捐助款构成,总计人民币50万元。
    23日晚间,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原属双屿镇)境内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目前已造成39人遇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月26日,一位护师在重症监护室内为一位重伤昏迷的乘客换药。当日,记者来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50多名医护人员紧张忙碌在各个病房。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温州市警方26日公布“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第一批遇难者名单,共包括28人。
    记者注意到,在这份名单中,浙江籍17人、福建籍7人、安徽籍1人、河南籍1人、天津籍1人、意大利外籍1人。
    具体名单分别是:
    黄雨淳,女,身份证号350123200005****22,福建福州人;
    陆海天,男,身份证号342623199106****10,安徽无为人;
    金显眼,男,身份证号330326197704****34,浙江平阳人;
    曹尔星,男,籍贯福建(美籍华人);
    卓煌,男,身份证号350102197307****77,福建福州人;
    金扬钟,男,身份证号330326200307****1X,浙江平阳人;
    毛菲菲,女,身份证号330326198508****44,浙江平阳人;
    陈碧,女,身份证号330326198301****29,浙江平阳人;
    张秀燕,女,身份证号350122197905****05,福建连江人;
    陈跃,女,身份证号330325197911****28,浙江瑞安人;
    徐配配,女,身份证号412825198804****4X,河南上蔡人;
    郝乃刚,男,身份证号120106195305****19,天津北辰人;
    陈云英,男,身份证号350111196502****35,福建晋安人;
    朱平,女,身份证号330302199103****68,浙江鹿城人;
    陈熙,女,身份证号330326198111****48,浙江平阳人;
    周仁特,男,系陈熙的儿子;
    李建忠,男,身份证号330321196811****16,浙江鹿城人;
    LIGUORI ASSUNTA,女,意大利人;
    胡维鹏,男,身份证号360421197808****56,福建福州人;
    项余岸,男,身份证号330325198012****13,浙江鹿城人;
    金建飞,男,身份证号330325197810****12,浙江瑞安人;
    金文博,男,系金建飞的儿子;
    江正通,男,身份证号332623196906****3X,浙江温岭人;
    苏孝图,男,身份证号330326198301****17,浙江平阳人;
    林骁,男,身份证号350111197106****50,福建福州人;
    陈怡洁,女,身份证号330327200010****27,杭州下城人;
    温爱萍,女,身份证号330326196005****27,浙江平阳人;
    施李虹,女,身份证号330326198206****4X,浙江瓯海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片:7月25日,护士在病床边对项炜伊进行心理安抚。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温州市卫生局应急办26日下午公布的“7·23”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伤者名单显示:温州市11家医院共收治伤者192人,其中14人医治无效死亡,59人已出院,一人转外地医院,现住院人数为118人。
    温州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布的伤病员救治情况统计表显示,截至7月26日中午12时,在住院的118人中,11人为危重病人,20人为重症病人,轻伤87人。
    根据统计表中现有的籍贯统计,救治的伤病员/·共·产·党··/有外籍人员三名。其中一名意大利籍女性入院前死亡,意大利籍男性潘约翰重症,美籍华人曹立衡重症。
    统计表显示追尾事故的最后一名获救者、年仅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仍属危重病人。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最后一名获救者、年仅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目前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救治她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目前不考虑对她进行截肢手术。
    项炜伊的主治医生、该院手外科副主任医师陈星隆在26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小炜伊的情况在一天天进步,所以目前医院不会考虑为她做截肢手术。
    陈星隆说,25日上午小炜伊的左脚血供情况还不太好,脚趾灰白,但当天下午血供有了很大的改善,26日上午就已基本正常了。
    小炜伊23日和父母乘坐从杭州到温州的D3115次动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从北京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追尾。她的父亲项余岸、母亲施李红在事故中双双遇难。
    24日17点40分左右,搜救人员在高架上的半节车厢内搜救时发现她,随即将她送往温州解放军118医院救治,当天晚上8点左右她被转往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继续抢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月25日,重症监护室内的项炜伊左腿被包扎着,医生需要密切观察其血液循环恢复情况。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该院副院长唐疾飞表示,小炜伊的小腿解压手术很成功,小腿血液循环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身体各项包括肾脏在内的指标均已正常。
    据介绍,在未来几周内,小炜伊还会接受两到三次手术。此前医生对她的小腿进行切开解压,但仍未缝合伤口,接下来将根据小炜伊的身体状况进行缝合与植皮手术。
    但唐疾飞表示,即使小炜伊能保全双腿,挤压综合症造成的肌肉坏死也可能影响小炜伊的腿部活动功能。
    陈星隆说,小炜伊现在意识清醒,能辨认自己的亲人,而且能同周围人交流。目前她还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经常叫“妈妈抱”。
    他说,考虑到小炜伊的身体状况,目前还没有告诉她父母遇难的消息。小炜伊的奶奶昨天也来探望了她,但因为伤心过度两次晕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生追尾事故的动车最后一节车厢被吊离桥面(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
    针对一些媒体有关鉄檤部领导离开温州回北京汇报,致“7·23”事故分析会推迟的报道,鉄檤部作出回应。
    据鉄檤部有关人士介绍,国务院已专门成立了“7·23”事故调查组,集中了各方面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统一负责事故分析及善后工作,鉄檤部也派出一名副部长参加。目前,事故调查组正在事故现场,紧张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因此,不存在有鉄檤部领导离开温州,影响事故调查分析的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片:7月24日,鉄檤部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向一名从D301次列车上幸存的记者鞠躬致歉。当日,鉄檤部召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发布会,鉄檤部发言人王勇平通报了事故情况,并回答了部分记者的提问。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
    新华网温州7月25日电
    近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7月23日,这是令中国铁路人心中悸痛的一个日子,也是中国铁路史上让人悲伤的一天。
    追尾!这本应局限于汽车行驶中较为常见的事故,但竟然不可思议地在身形庞大、技术先进的两列动车上发生了。
    那么,这起“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人们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为戒。
    追问一:行车安全系统为何失效?
    “我是对中国动车安全有信心的,但这次追尾事故却令我疑惑不解!”D301次列车乘客李妍婷说。
    40岁的李研婷是天津人,7月23日早上8点10分许,打算去温州雁荡山游玩的她们一家五口从天津上了车。一路有雨,不过列车行驶还算平稳,但却时常走走停停。
    进入温州永嘉站前,雨越来越大,闪电频繁,李妍婷隐约有些担心,感觉车速有些慢了。“时速大约不到100公里,列车当时已晚点25分钟左右。”
    D301次动车在永嘉站本不停靠,但这趟列车却在此停留了几分钟。20时24分许,得到出发信号后,列车重新启动,车速明显快了不少。“早是这样的速度,列车就不会晚点了。”李妍婷当时这样对家人说。

此时此刻,另一辆D3115次动车正在前方不远处行驶,且车速明显慢于D301次。两车距离在危险地缩短,但没有人意识到——无论是乘客,还是动车司机,乃至后方列车控制指挥中心……
    乘客网友“希希宋”当时坐在D3115次动车15车厢。她微博回忆说,“大致当晚7时50多分列车停站在永嘉站,车厢内列车员告诉大家是因为天气关系,须停车等候。”20时15分许,列车驶出永嘉站,但车速较慢。
    20时38分,在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坳村下岙处的瓯江大桥上,D301次列车高速追上前车。发现险情的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紧急采取制动措施,但为时已晚,两车不可避免地追尾相撞。当武警撬开严重变形的司机室,潘一恒已经牺牲,他的胸口被闸把穿透……
    后车D301次动车紧急刹车时,乘客李妍婷感觉车不停地抖动,并发出“咣、咣”减速声响,随着最后一声相撞巨响,她们一家五口全部摔倒在地。
    前车D3115次乘客网友“希希宋”感觉车厢一下快速向前冲行,大致滑行五六分钟,后整个车厢一片漆黑,车厢也往左倾斜。
    剧烈追尾撞击,令D3115次动车组列车第13至16节车厢脱轨,D301次动车组列车第1至5节车厢脱轨,四节坠落桥下,其中1节车厢悬空,一头担在高桥上,另一头插在地下,犹如一个巨大惊叹号!到25日15时,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伤。
    按照列车运行常识,无论是一般电力机车,还是高端动车,都装载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安全闭塞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有效测定列车速度,对位置进行定位。但是这套至关重要的行车安全系统却在最关键时刻失效了,这是为何?
    “按照正常的情况,列车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追尾,但它就是发生了……”鉄檤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痛心地说:“国务院已经组织事故调查组,将会认真地、严肃地、细致地把事故原因查清楚,鉄檤部会积极地配合事故调查。”


  追问二:列车调度管理是否到位?
    在安全生产专家和铁路人士看来,列车追尾是很荒唐的事,其中人为、管理因素不容忽视。
    “即使列车信号失灵了,电话总能沟通吧?咋能撞上呢?”不少乘客这样发问。
    列车体积大、速度快,刹车距离至少以数公里计,高速行进的动车距离则更长,防止列车追尾不可能凭司机目测。列车行进中,不仅有一套行车控制系统,更重要的是还要听从调度中心指令。
    “管理责任不容懈怠,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坏了种种制约原则才导致而成。”清华大学教授、管理学家陈国权这样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2008年4月28日发生的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中,两列火车相撞的原因正是源于内部管理混乱,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
    “海恩法则”是安全生产管理上一条著名原理,它核心要义提醒人们: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事故发生的甬温线调度管理归上海铁路局管控,而从北京南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是7月1日铁路调图后刚刚开通,其在京沪段走京沪高铁铁路线。“开通不到一个月就出事,这着实令人叹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业内人士说:“其实近来频频雷击事件导致列车晚点,本就应该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像防止追尾,别说是动车,就算是普通列车,也会有极为严格的安全操作、调度指挥规范。即使雷击导致信号失灵,但列车终究是归人来管理,“车是死的,人是活的”。
    据两车乘客回忆,撞击时,前车D3115次动车时速度大约20公里,而后车D301次动车时速则在100公里上下。如果调度正确,且两车驶出永嘉站时间相差约10分钟,后面车应有充分时间停车,这起事故应涉及信号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等方面问题。
    “这绝不是天灾!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应有调度失控原因,没有协调好。”D301次动车乘客刘义鑫说。
    7月24日晚,鉄檤部党组决定对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
    “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故发生,都应当负有领导责任。”鉄檤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他还表示,动车的“黑匣子”已经找到。“黑匣子”是列车运行的监控系统,它用于分析事故,提供原始数据。目前对黑匣子的数据调查正在进行中。

追问三:平安能否不用鲜血来换?
    惨剧令人痛心,事故令人警醒。
    “还是对中国动车很有信心,但是我们衷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吸取这次事故的沉痛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既让动车跑得快,也要行得稳,让百姓放心!”D301次乘客高士莉说。
    24日,前来温州指导这起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的/·共·产·党··/中鞅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宣布成立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他说,事故调查组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鉄檤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起事故性质十分严重。对这起事故,铁路部门将深入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深刻吸取教训,坚决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不少乘客反映说,这起事故暴露出的其他一些细节问题应引起重视。比如,目前动车座位没有安全带,一些乘客导致碰撞外伤;事故发生后,动车包厢门打不开,玻璃敲不碎;车厢内也缺少救生锤;乘客逃离列车后,高架桥轨道两侧本可作为逃生通道,但失修严重,增加了逃离难度……
    乘客刘义鑫说,列车出事后,好不容易找到救生锤,但是三个人轮流砸玻璃,但还是砸不开。“后来听人说,砸窗有很多注意事项和技巧,但当时慌乱一团,谁会去琢磨?”
    D301次车15号车厢乘客孙女士则说,动车是不是应该像飞机一样,乘务员一上车先对乘客进行安全培训,可我们动车上,不少乘务员还是延续着旧时列车的习惯,忙着卖饮料、扑克、书赚钱。
    温州康宁医院参与救护的医务人员说,如果动车有安全带,伤亡可以减少一大半,因为很多受害者都是被甩离座位撞到硬物后,头部、胸部、腰部受伤所致。
    这是一起不该发生的事故,遇难乘客的血不能白流,这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
    鉄檤部部长盛光祖表示,将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迅速行动,振奋精神,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发生新的严重事故,迅速稳定运输安全局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月25日,几位刚刚确认亲人遇难消息的亲属伤心痛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月26日凌晨,工作人员在进行清理工作。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月26日清晨,工作人员在进行清理工作。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02: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illa的天好蓝 于 2011-7-27 01:01 编辑

南铁温福、福厦线4对动车停运
2011年07月26日 11:43:55 来源: 新华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华网福州7月26日电(记者来建强)南昌铁路局7月26日发布消息称,受塭洲冻车追尾事故而中断的甬温线7月25日开始恢复通车,但鉴于事故造成沿线一些站点车辆周转困难,按照鉄檤部的统一部署,当日该局温福、福厦线仍有4对动车停运。
  这4对动车的具体车次为:上海虹桥—福州南D379次,福州南—上海虹桥D380次;杭州—福州南D3111次,福州南—上海虹桥D3108次;福州—宁波东D3302次,宁波东—厦门北D3303次;厦门北—宁波东D3304次,宁波东—福州D3301次。
  据介绍,D3302/3303次和D3304/3301次两对动车为7月20日起南昌铁路局在暑运期间临时增开的动车组列车。以上4对动车恢复开行的具体时间尚待确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7 1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发点感人事件, 让爱心升华,让遇难者升仙。

点评

国务院最高指示。  发表于 2011-7-27 13: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29 07:32 , Processed in 0.01213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