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2|回复: 2
收起左侧

地球养不活70亿人只是杞人忧天?能源枯竭终要到来(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1 15: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TLAN86 于 2011-10-31 13:31 编辑

地球养不活70亿人只是杞人忧天?能源枯竭终要到来(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导语:10月31日,世堺第70亿人在菲律宾降生。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预测,地球在2025年将有80亿人口,2083年将达100亿。一直以来,很多学者都描述过将来地球因为人口曝蚱而变得不堪重负的情景。但事实上,这纯属杞人忧天

   20111025172318ca936.bm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于马尔萨斯的理论,达尔文认识到了生存竞争不仅发生在物种之间,而且也在同一物种内部进行。



  技术进步导致粮食增长速度远高于人口增长速度

  18世纪著名的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是“粮食危机论”的鼻祖,从《谁来养活中国》到《粮食危机》,其理论起源都来自马尔萨斯的一个著名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

  然而两百年来的事实是,粮食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人口增长的速度,杂交稻、转基因改良、化肥施用、工业化生产进一步推动了“农业革命”。从1960年到1980年之间,全球粮食产量翻了一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世堺人口增加一倍半,人均粮食消耗增加17%

  主要粮食作物价格跌幅超60%,粮食是价格降幅最大的商品之一

  与粮食产量大增相对应的是主要粮食作物价格的大跌。回看历史数据,就会发现粮食价格其实在走一条长期下行线,从1950年到1997年的这段时间内,除去通货膨胀的因素,小麦的价格下降62.7%,稻米价格下降64.2%,玉米的价格更是下降了68%。粮食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降低了一半。

  如果真有粮食危机,那是买不起的危机而不是不够吃的危机

  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概念进行了第二次堺定: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物。目前来看,买得到完全不成问题,成问题的只是能不能买得起。一个国家只要有财力,就可以从国际粮食市场中进口。查看近些年来爆发“粮食危机”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贫穷的非洲,拉美和南亚国家。

  如果对比1993-1995年间和1979-1981年间的人均粮食生产数据,韩国下降了1.5%,鈤本下降了12.4%,新加坡下降了58%,但这些富裕的发达国家并没有出现任何“粮食危机”。

  历史上从未有过一次饥荒是因粮食产量不足,爱尔兰大饥荒时还曾出口粮食

  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饥荒。饥荒共造成150万人死亡,人口死亡比例高于历史上有记载的任何其他饥荒。爱尔兰在饥荒最严重的时期,还将大量粮食出口到英国,且整个饥荒期间爱尔兰都是粮食净出口国。伊格尔顿在其著作中指出,爱尔兰人之所以被饿死,并不只是因为粮食短缺,而主要是因为没有钱去买,粮食在整个王国内绰绰有余,却不能向们提供。

  无独有偶,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严重饥荒,人们普遍将饥荒的原因归结于洪水造成的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但奇怪的是,1974年该国的人均粮食可供量和总产量比1971年到1976年中的任何一年都更高,受洪水影响而减产的作物要在数月后才收割,饥荒在这之前就已经发生了。

   20111025172335ba68b.bm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波士顿街头纪念因饥荒而移民的爱尔兰人的雕像。大饥荒迫使200余万爱尔兰人阔别家乡,也使爱尔兰成为当今最“国际化”的民族。目前爱尔兰裔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2%,前总统肯尼迪和克林顿都是爱尔兰后裔。



  哈伯特“石油危机”预言是一个封闭的数学模型,只对单个简单的油田有效

  1953年,“石油危机祖师爷哈伯特”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预言:石油的生产会在一个时候到达巅峰。之后,即使价格再上升,石油产量也不会再增加,直到所有石油都被开采。石油专家把这种情形叫做哈伯特顶点(Hubbert's peak)或石油顶峰(Peak Oil)。由此,地球石油将在XX年枯竭等论调广泛流行,并发展成不同版本的“石油危机论”。

  仔细分析哈伯特的预言会发现,其预言是一个封闭的数学模型,预测的对象是单个简单的油田。在模型中,油田的储量和开发方式没有大的变化,且限定储产量的变化速度和最大可探明储量等。客观地说,对一个基本符合这些限定的"封闭系统",预测的成果大致符合实际情况,而对不断开拓新区域、发现新油田和不断革新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开放系统",如全球石油市场,其预测结果会有极大的偏差。

  现有原油收采率只有三分之一,若技术进步提高石油采收率10%即可满足地球50年需求

  决定全球石油何时枯竭有四大因素,分别是资源储量(有多少待开采的储量)、采收率(储量中最终能被开采出来的比例)、石油消耗速度和顶峰时的损耗程度(开始下降时全球储量被消耗的情况)。目前,常规石油的采收率在三分之一左右,非常规石油的采收率要低得多。随着现代科学和开采技术的进步,即使采收率提高10%,也意味着能多开采1.2万亿至1.6万亿桶。如按目前的消耗水平计算,这个量已可满足地球50年的需求。

  此外,非常规石油的开发目前已经商业化,如加拿大的油砂,委内瑞拉的超重油。如今早已是大油田的挪威特罗尔(Troll)油田最初只被认为是气田,其薄油层毫无开采价值。而技术的进步不仅使薄油层可采,还勘探发现了新区块,使其石油储量在1990~2002年的12年间翻了5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壳牌石油公司工作了21年的地理学家哈伯特



  OPEC等非自然因素人为压低石油产量,唱衰更有经济考量

  近30年来,诸多的社会因素也在人为地影响全球石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OPEC的限产保价。这个从1980年代中期一直持续到现今的政策降低了已开发油田的产量,使它长期有相当大数量的剩余产能。如今油价高到每桶100美元以上,许多人认为世堺石油“供不应求”时仍有一定的剩余产能未被利用。此外,前苏联的解体和继之而来的原成员国的大动荡,使主要产油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产量大幅度下降,直到现在,其增产的进程依然十分艰难。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国由于奉行石油国有化政策,国家拿走了石油公司大部分的收入且拒绝国外石油公司的进入,使这些国家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开发新油田。

  相信技术进步,石油枯竭之时也是新能源替代之日

  即便有一天石油真的枯竭了,人类也还有越发先进和便宜的新能源技术。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控核聚变等更先进的技术也已经在研发。根据丹麦能源署的计划,到2030年,风电将承担全国用电量的50%,太阳能承担15%。在一个飞机可以靠地沟油飞上天的时代,担心石油枯竭纯属多余。

  剑桥能源学会(Cambridge Energy Associates)曾预测,全球范围从化石类能源向其他能源形式的逐渐过渡将在这个世纪发生。不过,这一过渡与石油供应不足无关,而在是因为人们有了更好的替代选择。正如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石头了。目前离新能源广泛应用的确还有相当距离,但从历史上看,刀耕火种的年代谁能想象电和汽油,那如今电和汽油的时代也一样无法想象更新的能源应用。今天不行,不代表明天不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曾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莱斯特·布朗已经公开承认预言失败,哈伯特关于石油产量的预测如今更已成为了一个笑话。粮食危机、能源枯竭都只是反全球化者、极端环保主义者的幌子,技术进步永无止尽,别为七十亿人口瞎操心
发表于 2011-10-31 16: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人用完资源,却要全人类负责,为了世堺,为了地球,清除无色人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21: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doogle 发表于 2011-10-31 15:07
白人用完资源,却要全人类负责,为了世堺,为了地球,清除无色人种

nazi,heh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25 16:47 , Processed in 0.00946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