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婚、闪离。这些词你可能都不陌生。那你知道“闪辞”是什么意思吗?
在昨天上午举办的宁波市第24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首场,多家用人单位抱怨“闪辞族”让企业很受伤。
打听后,记者才明白,原来“闪辞”是指频繁跳槽的人。“闪辞族”中,“85后”尤其是“90后”占了绝大多数。
“闪辞”背后,有哪些原因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有女生甚至会因为老板穿黑皮鞋时露出白袜子而辞职。
通讯员 陈盈 记者 王颖
摄影 记者 张培坚
[案例]
毕业半年多
现在已在找第三份工作了
光大银行宁波分行是现场的热门。摊位前,一直排着长队。记者在队伍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姓刘,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2012年7月份毕业。记者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去年年初的毕洽会上,后来又见过一次,都有过交谈。
“又来找工作啊?”
“是啊!”她有点不好意思。毕业才半年时间,这已经是她找的第三份工作。前两份工作,分别是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和电子商务公司的商务代表,做了2个月和1个月。
“为什么辞职啊?”
“不太适应吧。”她犹豫了一会说,“主要是理念不符合,不是我自己想找的工作。商务代表,说起来好听,其实就是打杂的。单位里谁都差得动你。”
刘同学说,同班同学中最多的一个人已经换了3份工作,现在索性在家闲着。一半左右的同学,已经辞掉了第一份工作。
随后,记者采访了光大银行宁波分行人力资源部的邵经理。他说:“肯定希望招到稳定的员工。如果员工做一两年就跳槽了,对双方都是损失。”
“3个来找工作的,最少有1个是2012年7月份毕业的,算得上‘闪辞族’。”宁波星箭航天机械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何小姐说。
据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2012年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6个月内就离职的应届生比例已经超了5成。这个数值,要远远高于往年。
[原因] 基层磨炼比想象中更辛苦,觉得适应不了
找工作是件费时费力的事,毕业生为什么“闪辞”呢?场内场外,采访了19个毕业生和10个企业方代表后,记者做了个梳理。
从表面来看,大多数人的理由是“理念不合,不适应。”这听上去有些抽象,更具体的原因有哪些呢?
“适应不了基层的苦”应该是最普遍的实际原因。毕业生们说,找工作的时候,也做好了下基层的心理准备。真到了基层,却发现说得容易,做起难。
“我学的是机械制造,也知道肯定要先下车间。可真进了车间,穿上蓝的工作服,声音很吵,手上满是油污,真是超过了想象。”宁波工程学院毕业的朱同学说,“才一星期,手就不能见人了,要抹多少护手霜啊。太没生活质量了。我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换份工作。”
其他的原因,还有很多,甚至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比如,老板是个暴发户,穿衣服品位太差了,白袜子黑皮鞋,还系红领带。不要给暴发户打工。
比如,主任好像有点色眯眯的。
比如,单位边上没好的吃饭地方。
比如,同事换饮水机的水都喊我,我也是女生啊!
[企业] 招聘时从细微表情入手,严防“闪辞族”
对企业来说,招到“闪辞族”是件明显亏本的事。在招聘会现场,他们也是设置了很多环节。
“你是哪里人?”
“有亲戚在宁波吗?”
“老家发展也不错啊,不考虑回去吗?”
“回老家没买房子压力吧?”
“家庭收入怎么样?”
几乎每个人力资源经理,都会用上这些问题。
“问到老家发展不错时,如果表情有些犹豫,就可以判断这个人不是很定得下来。”星箭航天的何小姐说,这些表情很能说明问题。她也坦言,在招聘时,对“闪辞族”的打分肯定会大打折扣。
“这几年下来有个体会,家庭收入太高的不能招。他们工作看心情,一个不爽就辞职。”宁波四明化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张先生说,如果是外地生源学生,会判断家里能不能资助其在宁波买房子的首付?如果是本地学生,家庭困难些的,会更吃苦也更稳定。
[建议] 毕业生应主动适应岗位,不要冲动辞职
回忆起“闪辞”,毕业生几乎都承认当时是有些冲动,如果能再做下去就好了。那么,在人力资源经理们看来,要多长时间才能判断是不是适合这份工作呢?
镇海一家磁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朱小姐说:“适应一个岗位,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至少也要4个月。‘闪辞’,对自己的能力提升也没有帮助。”
四明化工的张先生表示:“没有一年根本看不出来。婚姻是七年之痒,工作是一年之痒。一年后才能看出到底是不是适合。”
总得来说,大多数人力资源经理认为,没有特别情况,一般要6~12个月。
可是,“闪辞族”却很难有耐心等这么久。宁波市佳利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给记者说过这样一个数据:“听说要下车间,一半人就不留简历了;真到企业下车间,又走了一半;3个月后,就没留下几个。一年后,10个留1个左右。这1个,都是能成才的。”
中国宁波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也给出两条建议:毕业生要主动适应岗位,不要冲动辞职,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找出来的;企业方面也要给新员工,尤其是“90后”毕业生更多关心,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更有效地沟通,尽可能减少毕业生因冲动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