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穆王长思钟(西周穆王时期)
2 晋侯苏钟(西周)A
3 晋侯苏钟(西周)B
西周晋侯苏钟共16件,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大小相次,排编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谐和的编钟。有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铭文叙述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周厉王亲征东国、南国。西周晋侯苏钟铭文记载的这场战争,史籍中无从查考,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
4 楚公逆青铜钟(西周)
5 虢季编钟(西周)
6 梁其钟(西周晚期)
7 旅钟(西周晚期)
8 龙纹大钟(西周晚期)
9 师丞钟 (西周晚)
西周晚期(夷王世) 师丞钟(师臾钟)1974年出土于扶风县黄堆镇强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通高76.5厘米,甬长25.5厘米,铣间43厘米,鼓间29.5厘米,舞修35.5厘米,舞广25厘米,重90公斤。体较宽,枚较高,干饰兽面纹,鼓部饰云纹和鸾鸟纹,舞上饰大窃曲纹,篆间饰斜角双头兽纹。
铭文字数,钲间和鼓部左侧共有铭文48字。
10 柞钟(西周)
11 秦公钟 春秋
12 邾公华青铜钟(春秋)
13 万家坝楚国编钟(春秋)
14 秦王卑命钟(战国)
15 曾侯乙编钟(战国)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3]
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