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9|回复: 3
收起左侧

欧洲的三种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0 19: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葛竞天
  宗教文化  

  这是一个敏感话题,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谈宗教如同谈虎的年代。那时中国文字狱横行无忌,某些人为了达到其个人目的,不惜使用卑劣手段,迫害宗教界爱国人士,使得人们一谈及宗教问题便噤若寒蝉。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人摆脱了精神上的桎梏,今天的人们已经获得了相当程度上的自由和民主。我们现在可以心平气和的把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了。  

  其实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内涵是很丰富的。研究宗教文化,是因为宗教在欧洲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宗教革命对整个欧洲的历史、经济、文化和科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你在欧洲旅行,所到之处,无一例外都可以看到宗教的身影。那些宏伟的教堂建筑,那些清闲幽静的修道院,构成欧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哪怕是到了最偏僻的小山村,整个村子的最高建筑仍然是教堂。历史上教会曾经是欧洲最大的统治者,因此可以说,宗教是欧洲人精神世界的领袖。如果和欧洲人交往,肯定离不开宗教话题。  

  把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研究,可以抽象出他的意识形态内涵。当你翻开圣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篇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她的文学价值自不待言。再看教堂的建筑艺术和风格,它甚至影响了整个欧洲的建筑史。巴黎圣母院之所以有名,不仅仅是因为雨果笔下的小说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的建筑风格开创了欧洲一代建筑之先河。  

  宗教文化还包含了博大精深的艺术王国。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和夫人同游德国南部,那是在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小城,一坐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教堂。我已经很累,不想再进这坐教堂参观了。可是夫人却兴致勃勃,仍然坚持要参观最后一次。于是我只好拖着疲惫的脚步很不情愿地跟在后面进了教堂。谁知进了教堂后我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教堂里金碧辉煌,四面的墙上和高高的屋顶画满了精美的壁画,镶嵌着栩栩如生的雕刻。这是我在欧洲前所未见的。夫人激动了,拿起相机不停的拍照起来,直至用完所有的胶卷。我则在一旁和神父聊了起来。我问他:“为什么教堂的壁画和雕刻会如此的精美?”他回答说:“你知道吗,艺术家们在教堂里作画,是在将他们的艺术呈现给上帝。因此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在用画笔进行描绘,而是在用心灵进行创作。”据说米开朗基罗在给罗马教堂作画时曾经连续三个月生活在脚手架上,当他的作品完成后从脚手架上下来,已经挪不开脚步了。由此可见艺术家们的良苦用心。  

  宗教不仅有文学和艺术,它的音乐也是十分美好的。欧洲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巴赫、斯特劳斯、李斯特等都为宗教写过很多优美乐章。在德国的时候,我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教堂听音乐会,那管风琴独奏引起的巨大共鸣声,那无伴奏合唱清丽脱俗的袅袅余音,真是绕梁三日不绝。由此我想到中国的佛教文化,中国的佛教也有音乐。当你访问佛教圣地的时候,空谷中常常会传来佛教的乐声,那乐声给人灵魂以洗涤,使人感到一种心灵上的平和与安详,忘却了世间的忧虑于烦恼。这与欧洲的宗教音乐相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给听者一种启迪,一种心灵宁静之感,一种平和、安详的抚慰,一种超凡脱俗的升华。这种音乐反映了宗教的主题思想,暨和平、安宁、给予和友谊,宗教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她能用音乐的语言传达宗教者的心声。音乐的力量真是无穷呢。  

  宗教的哲学思想也给人的心灵以启迪。这次我来欧洲留学,是在瑞士圣加仑大学的Herr Prof. Dr. Thomas Dyllick(托马斯.杜利克)教授处作访问学者,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在生态经济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一次他邀请我和夫人去他家吃饭,晚上我们如约到达。Frau Dyllick(杜利克夫人)十分友好的站在门前迎接我们,然后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她的四个孩子。我奇怪的发现,这是四个黑色皮肤的孩子,长着一头自然而可爱的卷发,可是杜利克和夫人都是白种人啊。我不禁有些愕然,但又不好直接问出来,那样是不礼貌的。  

  带着疑问我走进餐厅,杜利克先生亲自下厨为我们做饭。打量着朴素无华的餐厅,简单整洁的餐具,我在心里开始默默的比较起来。正常情况下教授的收入在瑞士已经可以列入上层社会了,何况杜利克先生是一位知名学者呢。记得我在德国的时候,经常去德国教授家里做客,那宽敞豪华的餐厅,那金碧辉煌的餐具,那一道道精美可口的食品,那风趣幽默的谈吐,无不显示着教授们的身份与教养。可是眼前的餐厅虽然舒适温馨,但与那些德国教授家庭相比不免有相形见绌之感。  

  晚餐开始,杜利克教授和夫人给每人上了一份烤肉和土豆沙拉,外加精美的葡萄酒。教授的大女儿~一位即将去Uni-Lausanne(洛桑大学)学习并且精通四国语言(德、法、英、海地语)的小姑娘~坐在我的身旁,热情地为我们斟酒和布菜,我和她用德语聊了起来,我问她想学什么专业?将来想做什么?她回答说:“我想学医学专业,将来做一名医生。因为我们海地是个很贫穷的国家,缺医少药,没钱治病,所以每年要死很多人。我的瑞士爸爸很支持我的想法,希望我将来能成为一个好医生,为我家乡的穷人治病。”呵,我明白了,原来这四个孩子是海地的孤儿,他们从小就被杜利克夫妇收养,高昂的抚养费已经使得杜利克夫妇无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杜利克先生告诉我,在物质生活上他和夫人别无所求,上帝赐给他们的已经足够多了,他现在是要把上帝的爱献给孩子们。这就是他的人生哲学,也是大多数真正基督徒的人生哲学。  

  宗教的内容当然还有很多,包括历史、医学等方面。由此可见宗教对欧洲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与欧洲人交往,你不可能不涉及到宗教问题。研究外国的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人文思想,当然要了解他们的宗教文化,否则你无法真正和你的外国同行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9: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堡文化  

  在欧洲旅游,到处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古城堡,这是欧洲历史的见证。城堡文化实际上就是指欧洲的历史文化。欧洲也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了,城堡多是与他们分封割据的历史有关。仅以德国为例,在神圣的大罗马帝国时期,就有几百个诸侯和上千个自由骑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地。这些诸侯们为了保护各自利益,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各自的险要地段修建城堡,以保护其领地不受外来民族的侵犯。因此,凡是保留下来的城堡,都可以称得上是历史的珍品,是一座小型博物馆,它反映了这一地区历史的演变过程。所以欧洲各国政府不惜耗费巨资维修这些城堡,以供人们游览和观光。这实际上是在保护欧州的传统历史文化,同时也为欧洲各国的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参观一座城堡,就了解了一部当地的历史。这对宣传欧洲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难怪德国政府每年要从税收中拿出17%左右的资金用于宗教建设和城堡的维护。  

  很多欧洲人都以他们的传统历史文化而自豪,和欧洲人交往,谈他们的历史文化,不仅能显示你知识的广博,而且也会使你和欧洲同行之间有了共同语言,这是交流的基础。听说德国的在华企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聘用的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公司一般都要出资送到德国本部去工作一年,一方面学习德国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学习德国的历史文化。笔者在留德期间曾多次和西门子公司、巴斯福公司的中方雇员见面,谈起他们的工作和学习,这些人士对德方的良苦用心感叹不已。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在德国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边境小城菲林近郊附近参观新天鹅城堡(Schloss Neuschwanstein),这个城堡是由拜埃伦国王路易二世修建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境不惜花费17年的时间和巨额财力建造了这座举世无双的白色城堡。当人们看到这座被森林、湖泊所环绕的城堡时,就仿佛走进了中世纪的童话一样,没有一个不为它的美丽所倾倒。据说路易二世为了建此城堡,聚集了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为他进行设计,就连米开朗基罗这样的艺术大师也仅为他设计了城堡的供暖系统。因此可以说新天鹅城堡是集19世纪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众多建筑家们智慧的结晶。新天鹅城堡中保存着很多19世纪的艺术精品,到处洋溢着中世纪的气息。并且城堡的设计匠心独特,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城堡,决不是千人一面,而是随看随新,城堡可以展现给您的是变化无穷的面容,十分耐人寻味。在参观过程中,我碰到了几位西门子公司的中方雇员,他们正在西门子公司德国总部学习。询问之下我方得知,是总公司组织他们来参观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了解德国灿烂的中世纪文化。  

  在新天鹅城堡对面的山坡上还有一座黄色城堡——霍恩施旺戈城堡 (Schloss Hohenschwangau)。这是路易二世的父亲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城堡。两相比较,新天鹅城堡游人如织,霍恩施旺戈城堡门可罗雀。一方面让人感到岁月无情、沧海桑田;另一方面让人感到精美的东西总是令人向往的,办企业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  


  酒文化  

  欧洲的葡萄酒名扬世界,因此便有了欧洲的酒文化。国人大都只知道法国的葡萄酒好,因为自50年代起“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的广告便在中国铺展开来。到了今天,“人头马”仍然以它卓越的品质牢牢占领中国市场。其实,好葡萄酒岂只法国有呢,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好酒都可与法国比肩。所以当你和这些国家的人们交往,特别是去他们那儿做客的时候,人们往往都会请你喝上一杯,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和你谈论起酒文化来。  

  在欧洲,有人把谈论葡萄酒看作是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此道中的高手,他仅仅凭视觉、嗅觉和味觉就能鉴定出酒的质量好坏,生产的年代和产地,那年的雨水如何,光照强度怎样,什么样的土壤种植的葡萄,酒中的含糖量多少,用何种方法生产酿制的。有人不信,当场试验,他说的大概八九不离十。于是全场哗然,此君便有些得意。又娓娓地给在场诸位道出了许多酒中的趣闻轶事,各位听得无不心服口服。才知酒中有如此多的奥妙,慨叹以前凭白喝了许多,仍然不知个中趣味。  

  欧洲的酒文化与中国的酒文化截然不同,喝酒人从不劝酒,一付谦谦君子模样。这与国内东北人那种“感情深,一口闷”,视喝烈性酒如白开水一般的牛饮大相径庭。在欧洲,相当多的人业余时间是在酒吧中度过的,并非是酗酒,而是作为一种业余文化生活。他们在酒吧要上一杯酒,往往可以坐上两三个时辰,慢慢饮,慢慢聊,以缓解一天紧张、疲劳的工作情绪。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一种习惯。  

  改革开放之初到中国工作的外国友人,往往感叹在中国的业余文化生活太枯燥,太单调,其中部分是出自此种原因。因为那时的中国第三产业还不发达,人们还被旧的思想观念束缚,加上国家政策和私人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所以那时的中国很难找到一间像样的酒吧。现在则不同了,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海南等开放城市大多都建立起了许许多多类风格各异的酒吧,每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异常。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丰富了城市的夜生活,而且为旅游者提供了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当然也从某种意义上缓解了在这一地区工作的外国友人的烦躁情绪。  

  下班后如果邀你的外国同事去酒吧小坐,只要有时间他们一般是不会拒绝的。于是在柔和的灯光下,在高高地吧台旁,你可以和你的外国同事促膝谈心,或交流思想感情,或纵论天下大事,温馨的氛围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欧洲的酒文化的确可以帮助您缩短和欧洲人情感上的距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20: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的宗教文化最繁荣的时期,是欧洲最黑暗的时期,他们的文艺复兴,就是推翻神权的成果.

如果说中国的业余文化生活太枯燥,太单调,那就是你知识太浅薄了.翻开书本看看就知道,光喝个酒,起码要懂得行酒令,多有文化,很多大作都是那些醉酒的诗人写的,弹琴画画对对联,多有雅趣啊,比欧洲的好的多.所以不要说中国的业余文化生活太枯燥,太单调,要说就说你不懂中国业余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23: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的葡萄酒的确不多,以法国和西班牙为代表!已有多年的历史,确实形成了一种酒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8 12:08 , Processed in 0.01395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