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2
收起左侧

多丽·杂感,附诗界杂谈,摘自天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7 23: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丽·杂感
       ——子炎
    
    想人间,此生几个清明。友相轻、流言谤议,多因妒火生萦。自吹时、天花乱坠,恐失却、蜗角虚名。骨肉胞亲,些微小利,也须争夺见亏赢。更何况、非亲非故,谁个肯相承?难抛却、一官半爵,着意攀争。
    憾劳生、追名逐利,素有先古今凭。 论真情、若如管鲍,又何需、烹食鸧鹒。且待时机,韬光晦迹,才思功到自然成。邓通富、财能敌国,谁受这经营?还须看、事多番覆,富贵无恒。
    
    注释:1、多丽——词牌名,又名绿头鸭。 2、清明——明白。3、蜗角虚名——极小而没有价值的浮名,《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返。”后人常以蜗角来形容微小或细微之处。 4、劳生——辛劳的一生。 5、管鲍——管吾费(管仲)与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鲍对管的德才十分了解,因此别人对管或有讥议,鲍能深自谅解。管叹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后人谓其友爱之典范。见《列子·力命》 6、烹食鸧鹒——梁武帝因正宫郗后嫉妒、心毒,乃命猎户打鸧鹒做羹给她吃,故有鸧鹒百头鸟之说。古时相传食此鸟可治妒意。 7、韬光晦迹——收敛光芒、隐藏踪迹,不显示自己才能。8、邓通......——《汉书·佞幸传》:“邓通无它伎能,不能有所荐达,独自谨身以媚上已......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刘恒(西汉刘文帝)逐赐其宠臣邓通以蜀许他自行铸造通用的钱币,因而使他大富。但最后邓通还是落魄而死。
    (以上该词及下文原贴于个人网站http://wydnl.qyun.net该处速度较慢,原网址http://www.wydnl.xinwen365.com约8月以后恢复)
  
  
  诗词优劣?懂与不懂皆谈诗
  
  ——网络诗界众生相
  
  
   平日里有感则填、无感则息,勤快就涂抹几笔、偷懒便休,连前人的佳作都很少看,更不好谈诗词理论的八股大论。余且将自己在论坛里的一些话,充一篇瘌头文章,以填灶之薪权当栋梁之材。概括如下:
  之前看了一些诗词帖子,不是白话连篇、节律调门尽失,便是硬凑平仄、生套强用字词;抑或整篇找不出半点毛病,却也难寻出彩之处,读起来索然无味。如同食多了涝天雨水泡涨的瓜果,口中寡淡得紧。评帖者不是某字出律了,便是某韵不合云云,拟古不化甚是可笑。再是不济便互相吹捧,抑或化名自我吹捧。为了吸引眼球,不惜冒充女诗人,形同于招摇撞骗的江湖骗子;呵呵,这年头打“女”字牌的端的不少,商贾、媒体长于此道,就连小儿们玩网络角色扮演游戏,也喜欢扮成 MM,以便从多情的GG那里,骗些华服快剑之类的游戏装备。更有追赶政治、经济潮流者,强编生造心思坏尽,只为博得“王候”、“朝奉”们一笑,以便混些 “蜗角虚名”,从而得些“嗟来之食”,且不知应景之作鲜有华章,便有亦是假托应景之名耳。偶尔口是心非赞他人好处,心里没说出的便是“不如我好”;赞别人多半欲得些回赞。闻夸则喜,假作谦虚;闻贬则恶,污言秽语相向,满嘴喷粪,恨不能将对方生吞活剥了,生生将个诗坛变成了个骂坛。已经吵到这个地步了,还不忘问对方学诗师承何人?余倒要问问这些个酸子:李杜师承何人?你便是玉皇大帝所生,师承太白老道,似这等行藏也已万分轻贱。以文人自居却全无斯文相,出言不逊恶语吞人,如此不肖也配谈诗论词?
  但凡古今佳作,无不乐感十足,读起来顺口流畅;看似寻常口语,规则尽在其中,尽显质朴胜虚华、真情赛假意。格律诗词贵在古味新意,严规浅句;新诗贵在浅规严句,有所创新。所谓创新不是毫无章法地乱来,没有基础何来万丈高楼?要创造出一套比别人强的游姿,先必须学会如何在水里生存,留得性命才能学习各种泳姿,最终才有可能推陈出新,性命不保谈何创新?初学时严格按规范去填,有一定基础以后,倒不必硬守死教条,否则诗词便不会有生命力的。特别在词方面,古人有不少为了意境的完美,不惜破了前规的,所谓别格、偏格、别体、另一式便由此而来。因此本人主张形式服从内容,不能因追求形式的完美而损了实质内容。诗词优劣与否,自古以来不以格律来作界定。古体诗大多不讲究什么格律,但传世之作颇多。杜甫的名句“路有冻死骨”,按声律是一仄到底(仄仄仄仄仄),可以说是大大的特例了。近体诗虽然有了格律,但杜甫《寄赠王十将军承俊》:“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两句失对,且第二句犯孤平。李白《夜静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三句与第二句失粘,第四句与第三句失对。这些违犯大忌诗作,非但不影响其成为名篇,而且颇为世人所欣赏,更不见有人对其说三道四横加责难。由此可见,古时候人们并没有把格律做为评诗的唯一标准,而今人又何必拘泥於死板的教条,不敢越雷池半步呢?
  余一向酷爱自由,写(或欣赏)诗词也是一样,从不参与新旧体之说,更不屑于门派之争。主张形式服从内容,不能因追求形式的完美而损了实质内容,只要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哪种形式都可以逮过来一用,什么方便就逮什么。只是初学时严格按规范去填,有一定基础以后,倒不必硬守死教条,就像游泳先学会保命,会游后随自己爱怎么游就怎么游。
  比之于诗界诸多大腕,余实属不入流的山野村夫,不惟无如雷贯耳之大名,连自己的习作算不算诗词尚无信心,更兼孤陋寡闻不懂诗坛各路俗套,连别人品诗的常用俗语都是头回听到。想那打拳的行事皆有套路,比如持器械的立一个门户,无器械的也满场游走一番、来回倒一下手,输了强忍羞忿说声“惭愧”,赢了的难抑得色还假惺惺地虚言“承让”。诗坛自然也有拳坛类似的俗套的,然余委实不懂,既然这大岁数了仍学不会,也就做回扶不起的差生——不屑于学此等酸腐之气。至于写诗填词,一来自身一向懈怠惯了,甫入门习作兴之所至涂抹了一些,此后便偶尔一试很少动笔;二来在下也不能抛却万千俗事,尽浴在这一汪雅池当中。由于从未与别人交流过,虽写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实不知到底好也不好。此次到一些网络诗坛一逛,发现在学写诗填词的年轻后生很多,迂腐的前辈也为数不少。虽诗界之未来不在这帮老朽,然前辈们的榜样以及一招一式,多多少少还是会给后生晚辈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怕是陈腐之气一下子难以散绝。且休。
  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各人的生活阅历不同,赏诗的眼光也就自然不同。并非只有你懂得的配品诗,别人不懂便不能言优劣,你烧的菜好不好吃,连三岁小孩都吃得出呐,那孩儿他懂做菜么?据此余也狂妄一下在此说三道四。除了前面提到的“乐感十足……顺口流畅……质朴……真情……古味新意……严规浅句……浅规严句” 等等,还以为不论是写人,还是描景写物抑或叙事,应尽量写出动感来。就拿写景来说,如果能够移步换景,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现出景物的变化,使读者能够领略到作者所感受的变化,从而产生一定的共鸣,这自然强似呆板地写个死景。有些人擅长写意,而另一些人喜欢写实,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只不过略有侧重。但是,说一千道一万不管怎么说,雅俗共赏是作品(也是某种艺术体裁)生命力最重要的保证。所以除非特别需要,用词应尽可能浅显易懂。朴素的语言浅显的用词并不降低作品的质量,相反传世名篇佳作大多如此,这便是词浅意深之精品。当然,如是为了格式或意境的需要,不得不使用一些冷僻的字词,包括典故和引用他人的词句,还是提倡用注解的方式加以说明,这样那些不懂格律诗词的人,包括古代汉语都很少接触的人也能欣赏。只有能够阅读了才能说欣赏与否,只有欣赏了才会喜欢,只有喜欢了才会试着去写,只有反复习作才能提高。本人如不是受唐宋名家那些浅显易懂的好诗诱惑,不是因《唐诗三百首》等诗集当中的注释帮助解读,别说是动写的念头,就是读也怕是不能够。
   最后余要说的是,在艺术问题上,技术永远是次要的。
  一边感叹格律诗词在公众当中的影响日渐式微,一边故意写得教人看不懂,天下还有这等傻事吗?当然有、而且还为数不少,你不看那写的故弄玄虚,看的假装看懂还大声喝彩叫好,越是生涩得能将人蒙在云里雾里,他们越是得意。某些“大腕”便有着这样一种精神贵族式的心态,假如有勤学好问者求教,他最多偶露一二绝不肯说透,说白了岂不显示不出其高妙之处?知者自知、明者自明,你既不知又何必要问?那些自称为懂得诗词艺术的人,不把这艺术看作是与生活一样有血有肉的东西,不但过于强调机械性的技术原理,还要像魔术师变戏法那样,蒙上一块遮人耳目的障眼布,弄得玄而又玄——后生晚辈——有本事你就猜吧。蒙对了算过了入门关了,蒙不出则对不起,你不是个写诗填词的料,说你一声“还要继续努力”算是给你个面子,否则不给你个台阶显得他做前辈的不厚道。如此便弘扬了民族文化,就能提高格律诗词在公众当中的影响力,进而使这一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啦?且听那无数小儿皆会念“鹅,鹅,鹅……”,那小儿懂诗词么?显然不是,然小儿果真不懂吗?在下看来孩子们在对这篇诗词的感悟上,不知要比那些“大腕”们高出多少。
发表于 2008-7-18 14: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喜欢的
静心好好的研读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15: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9-21 10:08 , Processed in 0.01280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