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0|回复: 1
收起左侧

打酱油的典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31 16: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一:

文革某日(那时候居住条件极为窄小),夫下夜班,欲与妻亲热,奈稚子赖在房内而不逞。妻急智,取一小碗唤儿打一斤酱油,碗小必溢满,意冀儿慎捧而延行。
  
  按下稚子出房内夫妻野战不表。单说小儿至代销点,店主举勺而注之,讶其碗小而问:“器小而物多,奈何?”,稚童思而灵动:“这亦可盛矣”,旋即将碗翻转,露出底座。店主晒笑其蠢,笑而注之。
  
  稚子捧倒碗至家,其双亲早已事毕,父见仅漂底座之油,大怒:“余尚有否?”,子迅即再翻碗表其聪:“这还有!”
  
  此事渐为邻里知,后凡遇性事迫而欲急就者,皆隐曰:“驱子打酱油成也”。
  
  估计上面那个广州版的出处在此。不过这个文革版的大概也不是祖宗,八成是从笑林广记挤兑出来的变种。


其二:
打酱油是有典故的,是来自来自于贾平凹文章<笑口常开>
    具体是这样的,复制原文如下:
    …………………………
    有了妻子便有了孩子,仍住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单间里。出差马上就要走了,一走又是一月,夫妻想亲热一下,孩子偏死不离家。妻说小宝,爸爸要走了,你去商店打些酱油,给你爸爸做一顿好吃的吧!“孩子提了酱油瓶出门,我说:”拿这个去,给了一个大口浅底盘子,“别洒了阿!”孩子走了,关门立即行动。毕,赶忙去车站,于巷口远远看见孩子双手捧盘,一步一小心地回来,不禁乐而开笑。
    …………………………
    可见,来这里打酱油的就是父母学了老贾的做法,把小孩子打发出来的,因为端的是“大口浅底”的盘子,所以一时半会回不了家,小孩子嘛,可能手里还有几个买酱油剩下的余钱,于是又跑去了网吧,上天涯了,又不知老爸老妈让打酱油的真实动机,童言无忌,老老实实向各位坦白,
    “我是来打酱油的,管我什么事!”

其三:
广东电视台就艳照门采访一街头市民,市民正在打酱油的路上,说了一句,“关我吊事,我出来买酱油的”
发表于 2008-9-1 23: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抢个沙发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8 17:08 , Processed in 0.01289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