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9-24 12: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破解洋奴第三定律:“假设自己是妓女,再反思”。
上世纪初期,中国曾掀起对传统文化批判的浪潮。可是文革却证明了一点:中国对文化的反思归于失败。古人说:不能矫枉过正。但某些人却鼓吹“矫枉必过正”,这种偏激言论可逞一时痛快,破四旧就是“矫枉过正”的产物。
凡“大奸若忠”者,都爱用“说真话”来掩盖“造谣”。他们诽谤中国,是“爱之深,责之痛”,诟骂中国人,是“哀其不幸,恨其不争”。从此以后:“文化汉奸”理直气壮的站起来了。
几十年来,中国反传统的浪潮不断。我们第一次弹压了文革,第二次弹压了80年代末的全盘西化派,第三次又出了火遍中国的《狼图腾》。两次弹压,都是笼统模糊的肯定了中国文化,再含混其词的否定被批判者。至于详尽,细致,逐条,逐句的批判则很匮乏。因此,那些谬论还存在,且“深入人心”。
我经常讲:中国文化应该反思,但不能假设自己是个J女再反思。因此,有必要对诽谤中国文化的谣言进行一次全面,细致,逐条,逐句的反攻。
一,关于柏杨的错误观点:
柏杨是台湾作家,代表作《丑陋的中国人》。
1,柏杨认为儒家圆滑,说:
“孔先生有一段话”,“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翻译过来为:危险的地方千万不要去,危险的社会千万不要住。天下如果太平,就出来弄个官。如果天下不太平,就赶紧保持距离,能溜就溜。。。”
柏杨是截去前面八个字,再做批判。此话原文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然后才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集注》解释:“君子见危授命,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在外则不入可也。乱邦未危,而刑政纪纲紊矣,故洁其身而去之。”
柏杨把“天下有道则见”说成“天下如果太平,就出来弄个官。”“有道”不仅指“太平”,还指政治清明。当年,台湾政府把柏杨抓进监狱,宝岛也算太平,可柏杨能说他们“有道”吗?“能溜就溜”是哪来的?风刮的。
2,柏杨把死不认错赖到传统头上:
“因为这种窝里斗的哲学,使我们中国人产生了一种很特殊的行为——死不认错。”但柏杨又奉劝世人:“古书曰:‘知耻近乎勇’。”这“知耻近乎勇(《中庸》)”本身就是孔老夫子的话啊。
3,柏杨认为中国人讲“礼”,不讲“理”。
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一位美国神甫这样评价中国的“礼”:“中国人讲礼,却只是虚礼——面子,理则受到压抑,不能伸张。”柏杨的老婆张香华听后说:“司神甫的话像一记春雷。”
抱歉,这不是春雷,这好象是放屁,洋神甫连什么叫“礼”都不懂。“礼”的本意就是“理”,所谓“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礼记》)“礼”是意识观念,“仪”才是表现形式。柏杨批判儒家,连儒家的“话”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二,“哲学家”黎鸣胡说八道赏析。
1,黎鸣批判儒家“隐瞒”:
针对“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这句话,黎鸣展开了批判:“(儒家)在外部的社会,却是血统荫蔽的私情”,“是隐瞒真理、隐瞒真实、隐瞒真诚的极端自私的隐情。”这是一个批孔专家常犯的错误。如今,法律规定有拒绝作证的权利。即“拒证权”,台湾省以及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的法律都有类似“亲亲相隐”的内容。
2,黎鸣说:“在两千多年伪学(儒学)的笼罩下 ”,“根本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思想家、科学家,技术发明家,中国的思想天空一片黑暗。”
这是流传甚广的一种谣言。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连小朋友都能说出几个,至于思想家,我不知道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的思想算不算“黑暗”?佛教,道教以及阮籍,何晏,王弼,郭象,哪个不是儒家的“异端”。《剑桥中国秦汉史》记载“公元3世纪哲学的复兴”,“道家的自由意志论趋向放荡不笃”,甚至“搞裸体主义”,这一切都是黑暗?几乎翻阅任何文献都能得到的常识,怎么硬生生的“就是不存在”!
3,黎鸣认为:历史上存在“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长期的发展停滞”。这是一种广泛的弥天大谎。
《世界千年经济史》记载:“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1000年为22.7%,1500年为25%,1600年为29.2%,1700年为22.3%,1820年为32.9%,1870年为17.2%,1913年为8.9%,1950年为4.5%,1973年为4.6%,1998年为11.5%。”分明是清朝时期中国才出现落后现象,却说成“2000多年的停滞”,这或许是对“经济居高不下”的一种歪说吧。
4,黎鸣说:“孔丘的杀少正卯,全在假公济私,公报私仇”,“而且。。。手段极其残忍。”
这是GP论,少正卯乱政该杀!《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依法“枪毙”个犯人难道也有罪吗?
5,黎鸣认为:“《易经》是毫无哲理可言的牵强附会之书”。
可是,把《易经》归于哲学范畴的哲学家太多啦。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 》中说:“ 借用黑格尔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这是老子哲学的主要论点之一,也是儒家所解释的《易经》的主要论点之一。”有人或许不服气:“黎鸣难道不是哲学家!”可惜,他是文革版的哲学家。
6,黎鸣的言论和文革版《论语批注》中的言论很多一致,我对照如下:
黎鸣:而中世纪最大的特点即是极权统治和伪信仰、伪知识的精神传统结合。
文革版《论语批注》42: 他(孔子)所以宣扬这种无所争的伪善说教,是妄想缓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黎鸣:2000多年来,中国人的“善”实际上是被强权长期压迫出来的凝固的假相。
文革版《论语批注》71:钓而不纲是孔丘的门徒对他的美化,但却画出了孔老二的伪善面孔。
黎鸣:孔夫子的“礼”,更具体讲“周礼”,是固死的,不变的,而且永远在极权者的权力的淫威之下。
文革版《论语批注》43:孔丘把奴隶制的社会制度看成是永恒不变的,最多只有一些次要的量的变化。
黎鸣:(由于儒家文化)中国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不断向外族屈膝、乃至不断投降亡国的历史。。。
文革版《论语批注》160:历代儒家都把礼让为国作为他们实行卖国投降增册的理论基础。
黎鸣:经过礼而最后做成的人,全都成了一张张假面具。
文革版《论语批注》120:孔老二。。。宣扬他那一套“礼让”、“不骄”的腐朽虚伪的道德说教。
黎鸣:两千多年来的儒学,尤其是在一家“独尊”之后的儒学,大量的历史事实可以证明,它确实是一个伪学。
文革版《论语批注》106:孔老二一贯善用动听的字眼,隐蔽其肮脏的灵魂,这个“巧伪人”就是专靠实行骗术过日子。
。。。
黎鸣如果是哲学家,那么这种哲学家一毛钱一大勺子。文革时期,会有上亿位“哲学家”。
三,李零与“丧家狗”之说。
北大教授李零曾经著《丧家狗》,大骂孔夫子:“他很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亲美文人刘晓波也跟着助威道:“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这是一个“批林批孔”时老掉牙的说法。
当时,有人没看清孔子,就评论他长得像伟人,“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孔子知道后说:“像伟人是假的,像丧家狗倒是真的。”——“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不是鲁迅那种狭隘的人,他用一句笑话给了对方台阶,反招致辱骂,我只能说这些人喜欢“围观窝里斗”。
四,关于“反传统高手”周雅流。
此人可没少乱说,比如:
“我们民族的繁殖力特别强,有数量没质量。每当灭顶灾害到来时,数量往往起决定因素。”
这种胡言乱语经常为某些人使用。请看世界人口排名:
1,中国 1,286,975,468
2,印度 1,049,700,118
3,美国 290,342,554
再看:
10,日本 127,214,499
13,德国 82,398,326
27,缅甸 42,510,537
32,苏丹 38,114,160
照周雅流的说法,劣等民族中应有美国和日本,优秀民族却是缅甸与苏丹 。
五,关于“反传统文人,基督教爷们”余杰。
1,余杰说:“孔子自己就曾赤裸裸地说:‘学,禄在其中矣。’” 杨小凯(经济学家,基督教爷们)也说:“ 他(孔子)要讨好国王拿钱,要有国王重用他,他才能够生活。”
这也是一个流行的谎言,孔子是辞官去鲁。
《论语·微子》说:“齐人归(馈)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说白了,鲁国腐败,孔子就辞职了。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关于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批判:
这是一种老掉牙却死不悔改的论调。批判者连“话的意思”都不明白。
余杰说:“儒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浅薄的伦理学”,“个人只有被放置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精密的关系网络中,获得某种‘身份’的认可,其生命才有意义。” 黎鸣也说:“宋儒还把这种荒唐的类比上升到‘天理’。”
——君君、臣臣释意:“君像君的样子,臣像臣的样子”,有什么错啦?孔子总不能说:总统总统,议会议会。。。吧。
六,关于袁伟时,马立诚(作家,有汉奸名号,代表作《呼唤》)诽谤义和团一事:
这年头,学者也效法起行为艺术。马立诚,袁伟时忽然咒起义和团来。
袁伟时说:“从义和团到文化革命,打着‘扶清灭洋’、‘反帝反修’的旗号,干的是残害民众、破坏社会秩序和正常国际关系的勾当。”马立诚也在《呼喊》一书中论述:“他们是为了皇位而战,义和团就做了载猗,徐桐之流的工具。”因此“不值得肯定。”
义和团的愚昧性当然不容质疑,但拿21世纪的人权标准,去衡量义和团,那么,当时哪个国家打仗不野蛮呢?既然他们媚外,我就用外国人的话反驳他们。
首先,是入侵中国的元凶之一瓦德西对义和团的评价:“世人动辄相语,谓取此州略彼地,视外人统治其亿万众庶之事若咄嗟可立办者。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赫德则认为:“整个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就将协同一致去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保全了帝国的领土完整。。。”
我请问什么叫“残害民众”?八国联军进京后的“残害民众”姑且不表,义和团之前分明是“割地狂潮”。
《剑桥中国清朝史》记载:“割地狂潮:在三国干涉以后,德国要求在中国取得一处海军基地作为酬劳。。。”
“割地的狂潮这时正式开始了。英方租借了威海卫,为期二十五年;租借了展拓的香港新界,为期九十九年。。。”
“日本则得到了不将福建省让与其他国家的同样保证。”
此外,还有“半个世纪的外国人的侮辱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傲慢的外国公使、领事和咄咄逼人的传教士及商人,经常使他们想起中国的不幸。”
那些基督徒不该杀吗?一些传教士“甚至在诉讼中也为他们的教徒向县官说情。”“总理衙门上疏说:“数十年来总理衙门办理教案,从未见有教士责罚教民之事。”
总之,“1897—1898年的割地浪潮,促使爱国的中国人意识到民族正濒于灭亡的境地。所有这一切表明了广大民众对外国侵略的无比愤怒。”义和团哪里“是为了皇位而战”。
我再请问袁伟时,什么叫“破坏正常国际关系的勾当”?《剑桥中国清朝史》分明写着:“《辛丑各国和约》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七,最普遍的诽谤中国的谣传:
中国的落后,“封建制”造成的,孙中山反封建,却支持孔子。可是,如今很多学者却反“中国文化”:“中国落后是文化劣根性问题!”那么,文化的定义是什么呢?
英国文化学家泰勒给“文化”二字下了一个最权威的定义:“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上所学得的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与习惯。”
按照他们的道理来说,中国落后还是古董,建筑,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责任。因此,爆发了“破四旧”也是不新鲜的。把中国落后归罪于“文化”,是导致当今文化沙漠的祸根。
因此,所谓“给中国文化看病”的柏杨,黎鸣,余杰,刘晓波,苏晓康,周雅流等人,最终目的是“让传统文化后继无人”,并走向“全盘西化”的道路,其后果当然是亡文化后亡民族。当年,满清征服中国,反被中国同化,倘或这样下去,即使我们吞并了日本,恐怕也要被鬼子同化了。
可怕吗?但却不无道理啊。
八,对传统文化的普遍误解:
1,有人认为:袁世凯曾经祭孔,所以儒家坏!——袁世凯还祭过他爸爸呢。
2,有人认为:儒家轻视商业。
首先,轻视商业并非儒家本质。《中国哲学史》记载:孟子的思想包括“发展商业,主张‘人政’首在振兴经济。”孟子说:“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其次,《中国通史简编》记载:唐朝“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特别是商业的兴盛上。”“唐时商业多至二百余行”,“大商业也多是方镇所经营。” 此外,汉朝,宋朝时期中国亦发展通商。
那么,反对商业之说如何产生的呢?
《剑桥中国秦汉史》记载:汉朝时,“改造派也设法阻止商人积累巨额财产”,“他们希望组织富商对农民的经济压迫。”然而,“自相矛盾的是,商人势力越来越大。”“政府的反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因此,限商并未达到目的,而且初衷是为了保护农民。
3,有人说:儒家讲究烦冗礼节——孔子说:就一般礼仪而言,与其奢侈,宁可节俭。
4,有人说:儒家虚伪——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仁德,那礼还对他有什么意思呢?
5,有人说:儒家死板——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
6,有人说:儒家不讲法制——孔子说:“君子怀刑。”
7,有人说:儒家缺乏基督精神中的反省意识——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8,有人说:儒家轻视体力劳动——孔子说:若能求得富贵,虽然是赶车的行业,我也可以做。
9,有人说:儒家,造成办丧失还大吃大喝——《论语》记载: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因此,办丧失大吃大喝是对传统的一种抛弃。
10,有人说:孔孟提倡集权主义,性善论导致人治——这是最普遍,最误国的一种说法。
孟子是性善论者,提倡民权思想,他认为:天子不能把天下给予别人 。应该是上天和人民授予他天下 。他提倡人民有罢免权和革命权:“。。。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专制主义的提倡者是荀子,性恶论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一书中说:“(荀子)由此造出专制主义的学说。在当时也是适合政治需要的。” 荀子说:名分相等就无法管辖治理,权势相等就无法统一集中,大家都一样就无法役使别人。有天有地就是上下的差别。
11,有人说: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是压迫妇女——女子,小人特指侍奉人的仆人。《论语集注》讲:“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临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
有人说:“这只是一家之词。”即使如此,也不能视为歧视妇女。因为,女子离她近了,她会“不逊”,离她远了,她就会埋怨你,至于怎么不逊与埋怨,我想恋爱的人最有体会,这和小人的“不逊”与“怨”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注意:孔子说的是:女子“与”小人,并未说:女子“等于”小人。孔子还说过:上等的智慧“与”下等的愚昧不可改变——“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并非说聪明人“等于”傻子呀。
12,有人说:“克己复礼”是复辟言论——“复”指的是符合。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亦指出,“复”的本意是指“符合”。
有人说;“三纲”是孔子的反动言论——公元79年,汉朝于白虎观整理出《白虎通德论》。《白虎通·三纲六纪》曰:“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和孔子无关。
13,有人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本意是愚民—— 《论语集注》解释:“ 程子曰: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
14,有人说: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应该废除——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民同样可以使用。德国的国徽是黑鹰,代表罗马诸皇帝,俄国的国徽是双头鹰,头戴三顶皇冠,其余如英,法的国徽都有“封建色彩”。难道这些人要把“破四旧”闹到国外去?
结束语:
如果我用单说诽谤传统者的下半身,就能轻易的论证他们是造粪机器,当然这不是“讲理”。可对于他们来说,凡是锁国停滞,遭受侵略,限制商业,反对科技,罪名全部归儒家,凡是改革,扩张领土,鼓励商业,发展科技,全不归功于儒家。那么这些功劳是谁的呢?不见说法!
文革时期,梁漱溟曾问红卫兵:你们说儒家保守,为什么历史上的改革派也是儒家?(大意)。红卫兵无法回答,只好咋呼乱斗。如今是2008年,不是1966年,反传统的人还是不要咆哮,倘能学会理性的辨析,则比什么都强。至少不会重复红卫兵热血沸腾,大脑真空的时代悲剧。
(本文为笔者多部作品摘编整理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