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5|回复: 0
收起左侧

另眼看《郑和下西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9 08: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和下西洋》的热播让我们想起那个属于中国人的时代。历史剧,在我看来,讲的不仅是历史,更主要的讲了我们今天人们的精神。
    所以说,我没必要跟《郑和下西洋》这部电视剧中的具体史实一般见识。影视作品本身就是虚构的,电视本身就是娱乐的,太执着的人,反而显得可笑。
    但我依旧无法接受这部电视剧,因为它依旧没有突破中国这么多年来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套路——宫廷斗争、仇杀、阴谋。这样看来,本应该是励志题材的《郑和下西洋》,和陆地上斗得一塌糊涂的清宫戏没任何区别,不过换了个地方,换了个朝代。
    这部电视剧还没有播完,但从全剧介绍和已经播出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反对郑和下西洋的人已成了顽固和保守的化身。
    而在历史上,反对下海的人有,历五代的贤相杨士奇,有善于理财的夏原吉,而被说成“销毁郑和航海资料”的刘大夏,也是一代贤臣。而当时把郑和下西洋视为“弊政”的看法也被说成是汉王的阴谋。
    果真如此吗?为什么这么多被后世赞誉的“名臣”要反对郑和呢?
    史学家赵翼曾说:“海外小国,贪利而来。是时内监郑和奉命出海,访建文踪迹,以重利诱诸番”。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是出于政治联谊,绝非经济交流。这也就使得郑和下西洋的开销极其庞大。明代的《西洋藩国志》中记载:“国初,府库充溢,三宝太监下西洋,费银七百余万,费十载,尚余百万归。”根据明朝中后期白银的购买力,我们大致可以把一两白银折合为五百元人民币。那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花了三十五亿元,最后只剩下五亿元。这和葡萄牙和西班牙航海家满载而归,赚取几倍于自己航海价格的利润形成鲜明对比。
    郑和下西洋如此庞大的开支最终都要转嫁到老百姓头上,而这正是那些名臣如此强烈反对郑和下西洋,视之为“弊政”的直接原因。
    所以说,郑和下西洋尽管是一次壮举,但更是一个“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看着华丽,实质却没有什么。相反,看着很恶心的“海盗”头子郑芝龙,虽然没有远涉重洋,但确是一个真正的堪比西方航海家的人物。
    因此,我们对于郑和下西洋绝不可“矫枉过正”,将其失败归咎于顽固派的反对或宫廷政治斗争。郑和下西洋难以持续下去,说到底是个文化的悲剧:他的长远影响和注重现实利益的儒家文化发生了最直接的碰撞。即使没有这些反对声,郑和下西洋同样难以持续下去。我相信,每个月圆之夜,在郑和的舰队里有的不是征服海洋的快乐,而是充满着忧愁的思乡之情。这和西方航海家征服世界的狂热宗教情绪是根本不同的。
    如何突破这种文化的束缚本应该是这部电视剧的最大看点,然而它带给我们只要空洞的说教,告诉观众从皇帝到船工是如何凭借着一种“高瞻远瞩”的远见顽固地坚持这一违背中国文化和人性的航海行为。
    那么郑和与那些船工、士兵在航海时靠的是什么呢?按我的看法,应该是对自己生命的热爱,对家的期望。因为这些,所以这些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顽强的与自然抗争;因为这些,明朝人所到之地才会尊重他国的人民,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才是中国人所独有的精神,这才是郑和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才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9 15:50 , Processed in 0.01208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