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2 01: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环球纵横讯:
度需要的决策机制,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坚持党建工作会议与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同期召开,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要求、同部署、同检查。开展"把共产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科研骨干,把生产经营科研骨干培养成共产党员"的"双培养"活动,推行"企业关心员工、员工关心企业"的"双关心"理念,为兵装集团的发展保驾护航。明确了党委书记"9个第一责任人"的地位。大力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从业。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在决策中做到"事先不充分论证不决策、到会党组成员不足三分之二不决策、会上党组成员不充分发表意见不决策、意见不集中一般不决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大力起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群众信得过的人,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兵装集团把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制订了年度有计划、过程有落实、阶段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两年一评比的整体工作规划,取得较好效果。2008年与2004年相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了近两岁,大学本科以上比例提高了15%,优秀度提高了6%,,称职度提高了11%,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为兵装集团在市场经济中披荆斩棘牢牢地把握了前进的方向,而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则为兵装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兵装集团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集团发展战略为牵引,以制度为保证,大力推进领军人才开发、教育培训、环境机制优化和后备人才培养四大工程,实行科技带头人、技能带头人、首席科技专家和技能大师制度,推行院士培养和接班人培养计划,努力打造梯次结构合理、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队伍,为集团公司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兵装集团构建并不断完善了以《关于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十一五"人才工作战略规划》、《院士培养推进计划》、《深化改革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顶层,以其它操作性文件为支撑,覆盖基本齐全、内容规范、操作性较强的制度体系。为全面系统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制度基础。
2005年以来,兵装集团加强了内部人才培养力度,按照分层分类和全员培训原则,分别针对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和专业管理人员、技能人才等举办不同的培训班;组织开展面向全行业广大员工的大规模专业培训,累计培训员工近6万人;推行干部交流、后备干部挂职锻炼、赴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进修等制度,打造了完整的人才培养链。
围绕发展战略,兵装集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创新模式,完善机制,大力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为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宽广舞台,不断探索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有效途径。针对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瓶颈,通过总裁亲笔写信诚邀等方式,以志引人,以情动人,先后从福特、克莱斯勒、丰田等跨国公司引进63名海外专家,迅速掌握了47个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在混合动力、碰撞安全、振动与噪声等专业领域,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风电、太阳能等领域,企业一把手亲赴国外揽才,引进了以麦耀华等为代表的领军人物及其团队,占据了该领域的技术制高点。
不断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文化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环境,"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人才成长四种环境,建立健全考核评价、选人用人、人才激励、动态管理、监督约束和人才安全保障等六种机制,进一步拓宽科技和技能人才培养渠道,开辟职业发展通道。
目前,兵装集团员工队伍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有效优化。从员工总量上看,工业企业在岗职工总数从26万人精简到14.7万人;从人员类别结构上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在岗职工的比例逐年增加,到2009年有望实现20%的目标;从学历结构上看,工业企业员工学历结构逐年优化,具有本科学历人员的比例则由8.5%增加到16.33%,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更是从0.28%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