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南阁楼2
收起左侧

大家进来谈一下,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23: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阁楼2 于 2009-8-26 01:26 编辑


2、所谓崇祯 “滥杀大臣”的问题根本就是 子虚乌有     


金庸竭力要给人造成一个崇祯喜欢滥杀大臣的印象,他说崇祯“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除袁崇焕外还有十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十四个兵部尚书中,王洽下狱死,张凤翼、梁廷栋服毒死,杨嗣昌自缢死,陈新甲斩首,傅宗龙、张国维革职下狱,王在晋、熊明遇革职查办。”
    
这些话初听起来耸人听闻,触目惊心,但细加考察,多半是金庸式的“艺术”笔法!

真正的答案在于——明朝的“法治

明代国家管理的一个基本的现象是,要杀谁不是皇帝一个人左右的。

明代关于官员功过都有很明确的赏罚规定,有功的受到的奖赏,有过失的,就要追究责任。这并不是凭哪个人高兴来决定,更不是从崇祯时期才开始的。

只不过崇祯时期国家战乱更加频繁,因此显得对官员追究责任加以责罚的事情发生频率更高。
  
  崇祯时期的刑部侍郎徐石麒有一段话是颇能说明问题的“俺答阑入,而丁汝夔伏诛;沈惟敬盟败,而石星论死,国法炳如。后此纲纪凌夷,沦开陷沈覆辽蹙广,仅诛一二督抚以应故事,中枢率置不问。”
  
  他举的两个例子,丁汝夔是嘉靖时期的,石星是万历时期的,也就是在徐石麒看来,崇祯时期对官员渎职的处置,比起嘉靖时期和万历时期是轻了不少,而非重了不少。他的话不能说是全面,但至少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问题。

    崇祯时期之所以给人错误印象——大臣动辄受罚,甚至多有被处死的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崇祯比起他的先辈皇帝更严苛,而是时局动荡,变乱迭生,官员失职发生的概率和次数远远多于以前的时期。

    而按照明朝的法律,官员失职,被弹劾,除非皇帝刻意包庇保护,否则是难以逃脱惩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23: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说那些胡乱的、 人云亦云的 指责、栽赃很容易 ,但是拨开云雾,看到事实 ,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23: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登位之初,面对的首要任务就是整顿边防。

而要做到这一点,严明法纪,有功必赏,有过必惩,是应有之义。这一点并非仅是崇祯个人想法,而是许多人共同的呼声

比如崇祯二年的兵科给事中许誉卿给皇帝的上疏认为有必要扭转向来用人过滥,法律废弛,赏罚不明的局面。所以今后应该重申法律 ,明示边臣

“今后如敌军入境不能堵截,攻城不能入保,杀伤人口隐匿不报,在外的巡按御史可以据实揭发,在内的科臣可以参驳弹劾,按律逮治。”

看看,袁崇焕首先就触犯了这条被重申 的国家法令!


对此,樊树志评论说“如果继续发生敌军入境不能堵截等失职事件,一定要按律逮问。思宗毫不犹豫地批示同意”。


《明史.本纪第二十三(四) 庄烈帝》中涉及到重要大臣生死或惩处的事件都一一罗列一下(或许遗漏)

        崇祯初年 巡抚都御史毕自肃自杀;冬十月戊戌,刘鸿训罢,寻遣戍
    崇祯二年 九月丁未,杨镐弃市;甲申,大清兵入遵化,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推官何天球等死之;下兵部尚书王洽于狱。
    崇祯三年 庚寅,逮总督蓟辽都御史刘策下狱,论死;秋八月癸亥,杀袁崇焕。
    崇祯五年 己未,巡抚都御史 孙元化弃市;逮刘宇烈下狱,论戍。
    崇祯七年 十一月庚辰,逮陈奇瑜下狱,论戍。
    崇祯八年 甲午,以皇陵失守,逮总督漕运尚书杨一鹏下狱,寻弃市。
    崇祯十二年 秋七月壬申,熊文灿削籍,寻逮下狱;八月癸巳,诏诛封疆失事巡抚都御史颜继祖;总兵官倪宠、祖宽,内臣邓希诏、孙茂霖 等三十三人,俱弃市;丙午,下兵部尚书傅宗龙于狱。
    崇祯十三年 冬十月癸丑,熊文灿弃市。
    崇祯十四年 丁酉,逮郑崇俭下狱,寻弃市;五月 庚辰,范复粹致仕。释傅宗龙于狱,命为兵部侍郎
    崇祯十五年 以会推阁臣下吏部尚书李日宣六人于狱;丁卯,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寻弃市。
    崇祯十六年 逮范志完下狱。


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战事失利,玩忽职守而被惩处。即便是今天,上军事法庭受到审判,也不冤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0: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敌军入境不能堵截。。。。

皇太极在老袁的眼皮子底下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下。。。

仅此一条,袁崇焕 就没话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6 00: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飘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0: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 
  崇祯杀袁崇焕在于他的小心眼。两人第一次相见,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的诺言,就引起了崇祯的猜忌。他大概在想,你五年平辽,也能在五年平我。人家还没立功,崇祯就已经开始怕“功高盖主”了。袁崇焕复出后,甫到宁远,就因为朝廷欠饷而屡上奏折,甚至要求崇祯掏私人腰包资助。崇祯当着群臣面表达不满,埋下来憎恨的种子。没过几个月,袁崇焕犯了倔强的老毛病,举着尚方宝剑诛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这属于越级诛杀。崇祯表明上仍表示嘉许,心里杀机却悄然萌发。后来清兵攻到北京城下,如此危机,崇祯不许袁崇焕进城,可见其疑心之重实已到不可理喻。袁崇焕苦战下得胜,将清兵赶出了北京周围,这时,崇祯让袁崇焕去追缴十倍兵力的清军,熟读兵法的袁崇焕自然不会冒这个险,按兵不动,失去理智的崇祯再也无法容忍了。
  libertad 发表于 2009-8-25 14:06





再看看这段话。。。其中一大半,已经不需要我再回答了。。。其余,对崇祯帝所谓心理因素的描述,基本上只能当小说看。。。。我只看事实,小说还是让小说家去写算了。。。


看袁崇焕进京的问题——
首都是什么地方??你当是 旅馆野店??。。。
而且外地军队进京,历来都是高度敏感的事情,勤王部队,从来也没有要开进首都的。

清兵进入了长城之后,就没遇到什么像样的阻击,袁崇焕呢,就跟着满洲兵转悠。。。一路打到北京城下。。。这时候全北京城都怀疑袁崇焕,而袁崇焕这时候要求带着军队进城,如果崇祯竟然还批准他,那才叫反常呢。。。。

北京城是大明经营二百余年的首都,城墙之坚固,连山海关都不能相比!何况,加上驻守的京师的部队,也是明军精锐,虽不如关宁铁骑,凭城坚守,是不成问题的,袁崇焕的兵力根本没有必要进城,
他的任务就是负责堵截清军。。。

。。。。连这个都被说成崇祯的猜忌,那就是罔顾基本的历常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0: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帝即为之初,一心励精图治,  

他要是怀疑袁崇焕,那有何必 启用 袁崇焕???

“五年平辽”,他开心都来不及,还猜忌?? 什么逻辑???

猜忌??  就给他尚方宝剑?? 这叫 信任,还是猜疑!!!


  libertad  那篇东西 类似的漏洞太多了,就不一一枚举了,,,,。。总之 ,我还是那句话,

“戏说+演义 ”,不是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0: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件小事。。。呵呵,很能说明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0: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阁楼2 于 2009-8-26 01:22 编辑

《明史》中有一则记载

“金光辰,字居垣,全椒人。崇祯元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巡视西城。内使周二杀人,牒司礼监捕之,其人方直御前,叩头乞哀。帝曰:‘此国家法,朕不得私。’卒抵罪。”
———————————————————————————
注意,《明史》是满清编写的,这段话重点不是写崇祯,而是写 御史金光辰 ,这位金先生,发现小太监 “周二”杀人,,因为太监属于 皇帝的家奴,而且是司礼监管的,所以就发文给司礼监,要把他逮捕。

这个人居然跑到皇帝面前求情,显然是崇祯身边宠信的太监,但是,崇祯帝没有包庇他,说“此国家法,朕不得私”。。。意思就是说,这是国家法律,我虽然是皇帝,但也帮不了你。。。

“卒抵罪”,意思就是。。最终周二被处死。    


崇祯说的这八个字说明了什么,,,,,。

在决定自己身边服侍当值的一个太监的生死问题上,崇祯尚且做不了主,涉及国法,他也不能外加干涉。

更何况对于那些朝廷的大臣巨僚呢?并不是他要抓谁就抓谁,他要杀谁就杀谁,根本不是这样。


事实上这些最终都是要在文官的许可下,经过审理,对照法律,皇帝和文官们两方面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最终作出决定。而并非是单方面的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1: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点别的吧。。。

明朝中后期以后,文武官员,无论在朝在野, 他们最怕的并不是皇帝  而是 那些 像疯狗一样的“弹劾”。。。

谁有权力“弹劾”,是言官。。。。他们的功能有点类似于 现代的国会议员,当然并非一回事。明朝的言官,好的也骂,坏的更骂,以各自派系利益和各自所代表商业集团利益为基准,。。。甚至完全没有头绪。。。上来就是一顿狂吠。。。你看今天美国欧洲的那些议员,就“疯狗”这个特点来说,真是有不少共同点?

可见,明朝中后期,尤其这个时候演变出这样的体制,根本不是时候。。。
不但不成熟,而且误国。。。。明末军事家 熊廷弼、造炮专家孙元华 就是这样,被一群“疯狗”给骂进了监狱,最后处死。。。

还有袁崇焕的老师,另一个真正的 帅才 孙承宗(袁崇焕的才能是远远不如他的 ),也是被这群言官骂得没了脾气,几次因此下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0 15:37 , Processed in 0.01566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