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2|回复: 6
收起左侧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0 23: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奖励
      第一节 奖励的目的和原则
      第二节 奖励的项目
     第三节 奖励的条件
      第四节 奖励的权限
      第五节 奖励的实施
  第三章 处分
     第一节 处分的目的和原则
     第二节 处分的项目
     第三节 处分的条件
     第四节 处分的权限
     第五节 处分的实施
  第四章 特殊措施
     第一节 行政看管
     第二节 其他措施
  第五章 控告和申诉
     第六章 首长责任和纪律监察
  第七章 附则附录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23: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和巩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纪律,正确实施奖惩,保证军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巩固和提高战斗力,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军队实际,制定本条令。
    第二条 本条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护纪律、实施奖惩的基本依据,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单位,以及参战、支前的预备役人员。
    第三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的基本内容:
    (一)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
    (三)执行军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
    (四)执行上级的命令和指示;
    (五)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见附录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纪律要求每个军人必须做到:
    (一)听从指挥,令行禁止;
    (二)严守岗位,履行职责;
    (三)尊干爱兵,团结友爱;
    (四)军容严整,举止端正;
    (五)提高警惕,保守秘密;
    (六)爱护武器装备和公物;
    (七)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八)拥政爱民,保护群众利益;
    (九)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
    (十)缴获归公,不虐待俘虏。
    第四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纪律,是建立在政治自觉基础上的严格的纪律,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和完成一切任务的保证。
    第五条 维护和巩固纪律,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针,贯彻落实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坚持官兵一致、上下一致,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说服教育、启发自觉,公正无私、赏罚严明的原则。
    第六条 维护和巩固纪律,主要依靠经常性的理想、道德和纪律教育,依靠经常性的严格管理,依靠各级首长的模范作用和群众监督,使官兵养成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
    第七条 奖励和处分是维护纪律的重要手段。对遵守和维护纪律表现突出的,应当依照本条令给予奖励;对违反和破坏纪律的,应当依照本条令给予处分。
    实施奖惩应当以奖励为主,惩戒为辅。
    第八条 军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自觉维护纪律。本人违反纪律被他人制止时,应当立即改正;发现其他军人违反纪律时,应当主动规劝和制止;发现他人有违法行为时,应当挺身而出,采取合法手段坚决制止。
    第九条 除根据有关法律和本条令规定实施的奖惩项目以及特殊措施外,非经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另立并实施其他奖惩项目以及特殊措施。
    第十条 本条令所规定的对单位和人员的奖励,对军官和文职干部的处分以及对士兵的开除军籍处分,由政治机关承办;对士兵的警告至除名处分,由司令机关承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23: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illa的天好蓝 于 2009-10-10 22:32 编辑

第二章 奖励
  
            第一节 奖励的目的和原则
  
  第十条 奖励是维护纪律的积极手段,其目的在于鼓励先进,调
动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扬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保证作战、训练和其他各项任务的完成。
  第十一条 奖励应当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
对同一事迹只能给予一次奖励。
 
            第二节 奖励的项目和条件
  
  第十二条 对个人的奖励项目
  (一)嘉奖;
  (二)三等功;
  (二)二等功;
  (四)一等功;
  (五)荣誉称号。
  上列项目依次以嘉奖为最低奖励,荣誉称号为最高奖励。
  对获得三、二、一等功奖励的个人,分别授予三、二、一等功奖
章。对获得荣誉称号奖励的个人,由军区批准的,授予二级英雄模范
奖章;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的,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对获得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士兵可酌情提前晋衔;对获得二等功以
上奖励的士官可酌情提前晋级;对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军官可酌情
提前晋衔或晋薪金档次;对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文职干部可酌情提
前晋工资档次。晋衔适用于上校以下军官(不得超过其职务等级的最
高编制军衔)和中士以下士兵;晋级适用于七级以下士官;晋档适用
于各级职务薪金、工资第二档以下的军官、文职干部。晋衔、晋级、
晋档只限于晋一衔、一级、一档。 
  第十三条 对单位的奖励项目
  (一)嘉奖;
  (二)三等功;
  (三)二等功;
  (四)一等功;
  (五)荣誉称号。
  上列项目依次以嘉奖为最低奖励,荣誉称号为最高奖励。
  对获得三、二、一等功奖励的单位颁发奖状;对获得荣誉称号奖
励的单位授予奖旗。
  第十四条 对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应当给予奖励。(一)学习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成绩突出的;(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事迹突出的;(三)遵守和维护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事迹突
出的;(四)执行军队的军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事迹突出的;(六)
完成作战或作战保障任务表现突出的;(六)完成战备、执勤任务成
绩突出的;(七)军事训练成绩突出的;(八)学习政治、科学、文
化、技术成绩突出的;(九)完成生产、施工任务有突出贡献的;(
十)履行职责,任劳任怨,钻研业务起模范作用的;(十一)抢险救
灾、支援国家建设事迹突出的;(十二)拥政爱民,维护群众利益成
绩突出的;(十三)团结互助,尊干爱兵表现突出的;(十四)爱护
装备和公共财物,勤俭节约成绩突出的;(十五)预防和避免事故,
使国家、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免受或减少损失的;(十六)保守、
维护国家和军事秘密事迹突出的;(十七)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
术革新和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明显成果和效益的;(十八)廉洁奉公、
艰苦奋斗和抵制不正之风表现突出的;(十九)制止违法违纪行为,
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维护社会秩序表现突出的;(二十)其他方面事
迹或成绩突出的。
  第十五条 对符合国家奖励标准的,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奖励。
  
               第三节 奖励权限
  
  第十六条 对士兵实施奖励的权限。
  对士兵,嘉奖由连、营,三等功由团、旅,二等功由旅、师,一
等功由集团军,荣誉称号由军区、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第十七条 对军官、文职干部实施奖励的权限。
  对排职和专业技术十四级军官,办事员级和专业技术十四级文职
干部,嘉奖由连、营,三等功由团、旅,二等功由旅、师,一等功由
集团军,荣誉称号由军区、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对连职和专业技术十三、十二级军官,科员级和专业技术十三、
十二级文职干部,嘉奖由营,三等功由团、旅,二等功由旅、师,一
等功由集团军,荣誉称号由军区、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对营职和专业技术十一、十级军官,科级和专业技术十一、十级
文职干部,嘉奖由团、旅,三等功由旅、师,二等功由集团军,一等
功由军区,荣誉称号由军区、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对团职和专业技术九、八、七(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级军官,处
级和专业技术九、八、七(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级文职干部,嘉奖由
师,三等功由集团军,二、一等功由军区,荣誉称号由中央军事委员
会批准。
  对副团职和专业技术九级军官,副处级和专业技术九级文职干部,
旅可批准给予嘉奖。
  对师职和专业技术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六、五、四级军官,
局级和专业技术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六、五、四级文职干部,
嘉奖由集团军,三、二等功由军区,一等功、荣誉称号由中央军事委
员会批准。
  对军职军官和专业技术三、二、一级军官、文职干部,嘉奖由军
区,三等功以上奖励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对军区职以上军官的各项奖励,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第十八条 对单位实施奖励的权限
  对排以下单位,嘉奖由营,三等功由团、旅,二等功由旅、师,
一等功由集团军,荣誉称号由军区、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对连级单位,嘉奖由团、旅,三等功由旅、师,二等功由集团军,
一等功由军区,荣誉称号由军区、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对营级单位,嘉奖由旅、师,三等功由集团军,二、一等功由军
区,荣誉称号由军区、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对团级单位,嘉奖由集团军,三、二等功由军区,一等功、荣誉
称号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对旅级单位,嘉奖、三等功由军区,二等功以上奖励由中央军事
委员会批准。
  对师级单位,嘉奖由军区,三等功以上奖励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
准。
  对军级以上单位的各项奖励,由中央军中委员会批准。
  对相当于营、团、师(旅)级的机关或业务部门的奖励,分别按
照对连、营、团级单位奖励的权限执行。
  第十九条 奖励通常应当按级实施,因编制工其他特殊情况,可
以越级实施。
  第二十条 各总部,各军(兵)种执行军区的奖励权。
  第二十一条 相当于连、营、团、旅、师、集团军、军区级的单
位,分别享有连至军区的奖励权。
  第二十二条 各级司令部、政治部(处)、后勤部(处)、技术
部(处)机关对直属单位、所属部门和人员,执行下一级部队(分队)
的奖励权。
  
              第四节 奖励的实施
  
  第二十三条 奖励必须根据受奖者的事迹及其作用和影响的大小,
全面衡量,及时、正确地实施。
  (一)对表现比较突出,取得优良成绩的,应当给予嘉奖。
  (二)对成绩显著,有较大贡献的,应当记三等功。
  (三)对功绩显著,有重大贡献的,应当记二、一等功。
  (四)对功绩卓著,有特殊贡献,堪称楷模的,应当授予荣誉称
号。
  (五)对获得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单位的主官,应当酌情给予奖励。
  第二十四条 奖励通常由领导或群众提名,经群众评议,党委(
支部)讨论决定,首先实施。特殊情况下,首长可决定对部属实施奖
励,事后应当向党委(支部)报告,并对此负责。
  第二十五条 奖励决定可采取队前、会议或书面形式宣布,并登
记存档。
  第二十六条 对获得三等功以上奖励的个人,应当向其家庭所在
地政府或入伍前所在工作单位寄发受奖通知书,并向其家庭寄发喜报。
  第二十七条 及时宣扬受奖者的先进事迹,在情况允许时,可召
开订功授奖大会,以鼓励和教育部队。要教育受奖者谦虚谨慎,戒骄
戒躁,发扬成绩,不断前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23: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illa的天好蓝 于 2009-10-10 22:33 编辑

第三章 处分

  第一节 处分的目的和原则


    第三十六条 处分的目的在于严明纪律,教育违纪者和部队,加强集中统一,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
    第三十七条 处分应当坚持下列原则:
    (一)依据事实,惩戒恰当;
    (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三)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节 处分的项目


    第三十八条 对士兵的处分项目: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记大过;
    (五)降职或者降衔(衔级工资档次);
    (六)撤职或者取消士官资格;
    (七)除名;
    (八)开除军籍。
    前款规定的处分项目,依次以警告为最低处分,开除军籍为最高处分。
    降职不适用于副班长;降衔不适用于列兵和各级士官;降衔级工资档次不适用于最低衔级工资档次的各级士官;降职或者降衔(衔级工资档次)通常只降一职或者一衔(一档)。
    第三十九条 对军官、文职干部的处分项目: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记大过;
    (五)降职(级)或者降衔(级);
    (六)撤职;
    (七)开除军籍。
    前款规定的处分项目,依次以警告为最低处分,开除军籍为最高处分。第(五)项中,降职(级),即降低非专业技术军官、文职干部的职务等级和专业技术军官、文职干部的专业技术等级;降衔(级),即降低军官军衔和文职干部的级别等级。
    降职(级)不适用于排职和专业技术十四级军官,办事员级和专业技术十四级文职干部;降衔(级)不适用于少尉军官和九级文职干部。降职(级)、降衔(级)通常只降一职(级)或者一衔(级)。对被撤职的军官、文职干部,至少降低一职(级)待遇(不适用于排职和专业技术十四级军官、办事员级和专业技术十四级文职干部)。
    第四十条 军官、文职干部、士官,当年受本条令规定的记过以上处分的;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连续时间较长的;任职命令公布后,未经组织批准,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到职的,其职务(专业技术)等级工资、军衔(级别)工资、士官军衔等级工资,从翌年一月起,停止定期增资一年。具体实施办法,由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规定。

  第三节 处分的条件


    第四十一条 对违反纪律,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分:
    (一)散布有政治性错误的言论,撰写、编著、出版有政治性问题的文章、著作,参加军队禁止的政治性组织或者政治性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至撤职、除名处分;
    (二)作战消极,临阵畏缩,情节较轻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三)战时故意损伤无辜居民,或者故意侵犯居民利益,情节较轻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四)虐待俘虏,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五)不执行上级的命令和指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六)消极怠工,无故不参加学习、工作、训练、执勤等,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至撤职、除名处分;
    (七)工作失职,造成损失,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八)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九)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造成责任事故或者其他损失,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十)违反国家和军队的保密规定,造成失密或者泄密,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十一)擅离部队或者逾假不归,时间较短、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时间较长、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时间过长、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至撤职、除名处分;
    (十二)打架斗殴或者参加聚众闹事,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至撤职、除名处分;
    (十三)酗酒滋事,妨碍正常秩序,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十四)参与赌博,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至撤职、除名处分;
    (十五)调戏、侮辱妇女或者发生不正当性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至撤职、除名处分;
    (十六)观看、传播淫秽物品,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十七)盗窃、诈骗公私财物,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至撤职、除名处分;
    (十八)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遗失、遗弃、损坏装备,擅自销售、出借或者私存装备物品,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十九)违反《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有关军容风纪和军人行为规范的规定,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处分;
    (二十)造谣诽谤,诬陷他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二十一)侮辱、打骂、体罚或者变相体罚部属,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二十二)利用职权,打击报复或者刁难给自己提过批评意见或者向上级反映问题、提出控告(申诉)的同志,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二十三)在战友、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或者国家公共财产遇到危险时,见危不救,情节较轻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二十四)利用职权,侵占士兵、部属的经济利益或者公共财物,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二十五)贪污、行贿、受贿,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二十六)挪用、隐瞒、私分公款公物或者在其他方面违反财经纪律,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二十七)参与经商或者偷税漏税,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二十八)转业、退伍、调动(分配)工作时,无正当理由不按照规定时间报到(离队)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不服从组织决定,无理取闹,干扰正常秩序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取消士官资格处分;
    (二十九)其他方面违反纪律,其性质、情节同上列违纪行为相当的,分别给予警告至撤职、除名处分。
    第四十二条 对违反纪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开除军籍:
    (一)已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罪的;
    (二)故意犯罪,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
    (三)被判处有期徒刑不满五年的人员或者过失犯罪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人员在服刑期间,或者被劳动教养的人员在劳动教养期间,抗拒改造,情节严重的;
    (四)违反纪律,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已丧失军人基本条件的。
    第四十三条 对触犯刑律,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适用本条令第四十二条规定给予开除军籍处分的,应当给予降职(级)、降衔(级)至撤职、除名处分。
第四节 处分的权限

    第四十四条 对义务兵实施处分的权限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警告由连批准;
    (二)严重警告由营批准;
    (三)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由团、旅批准;
    (四)除名、开除军籍由集团军批准。
    对士官实施处分的权限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初级、中级士官,警告由连,严重警告由营,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由团、旅,除名、开除军籍由集团军批准;
    (二)高级士官,警告由营,严重警告由团、旅,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由旅、师,除名、开除军籍由集团军批准。
    实施取消士官资格处分,按照选取士官的审批权限执行。
    对士兵实施降衔(衔级工资档次)处分,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规定的士兵军衔授予、晋升的批准权限执行。
    第四十五条 对军官、文职干部实施处分的权限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排职和专业技术十四级军官,办事员级和专业技术十四级文职干部,警告由营,严重警告、记过和记大过由团、旅,开除军籍由军区批准;
    (二)连职和专业技术十三、十二级军官,科员级和专业技术十三、十二级文职干部,警告和严重警告由团、旅,记过和记大过由旅、师,开除军籍由军区批准;
    (三)营职和专业技术十一、十级军官,科级和专业技术十一、十级文职干部,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和记大过由旅、师,开除军籍由军区批准;
    (四)团职和专业技术九、八、七(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级军官,处级和专业技术九、八、七(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级文职干部,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由集团军,开除军籍由军区批准;
    (五)师职和专业技术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六、五、四级军官,局级和专业技术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六、五、四级文职干部,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由军区,开除军籍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六)军职以上和专业技术三级以上军官、文职干部的各项处分,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实施降职(级)、撤职处分,取消军官、文职干部身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军官、文职干部任免权限执行;实施降衔处分,取消军官军衔,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的权限执行;实施对文职干部的降级别等级处分,按照总政治部规定的权限执行。
    对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军官、文职干部实施降职(级)、降衔(级)或者撤职处分,应当报总政治部备案。
    第四十六条 各总部、各军兵种、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执行军区的处分权。
    第四十七条 海军舰队、海军航空兵、军区空军以及其他相当等级的单位,可以批准副团职和专业技术九级以下军官,副处级和专业技术九级以下文职干部的开除军籍处分;正团职、副师职和专业技术八、七、六级军官,正处级、副局级和专业技术八、七、六级文职干部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
    第四十八条 相当于连、营、团、旅、师、集团军级的单位,分别执行连至集团军的处分权。
    第四十九条 各级司令部、政治部(处)、后勤(联勤)部(处)、装备部(处)以及其他相当等级的机关对直属单位和所属部门的人员,执行下一级部队(分队)的处分权。
    第五十条 对离开原单位,被组织派遣参加集训和执行临时任务的人员,在此期间违反纪律的,由临时所在单位征求其原单位意见后,按照规定的权限实施处分。
    设有临时党委(支部)的临时单位,可以按照上级明确的权限对所属违反纪律的人员实施处分。
    第五十一条 对从地方初中、高中毕业生和部队士兵中招收的院校学员实施处分,按照对士兵处分的权限执行;对从地方大专、本科毕业生中招收的尚未定级的院校学员实施处分,按照对排职军官处分的权限执行;对军官、文职干部学员实施处分,按照其入学前所任职务(专业技术等级)的处分权限执行。
    第五十二条 对有行政职务又有专业技术等级的军官、文职干部实施处分,按照其中较高的行政职务或者专业技术等级的处分权限执行。
    第五十三条 处分通常应当按照处分权限实施,因编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上级可以对下级越级实施。
  第五节 处分的实施

    第五十四条 处分应当根据违纪者所犯错误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影响,本人一贯表现和对错误的认识等情况,按照本条令规定的处分项目、条件和程序,慎重实施。
    对于一人同时犯有两种以上违纪行为的,应当合并处理,加重给予处分。
    对一次处理的一种或者多种违纪行为只能给予一次处分。
    第五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一)主动交待错误,或者主动退还赃款、赃物的;
    (二)主动检举共同违反纪律中他人的错误,并经查证属实的;
    (三)主动挽回损失和影响,或者积极阻止危害后果发生、发展的。
    第五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一)隐瞒或者拒不承认错误,以及伪造、销毁、藏匿证据的;
    (二)在二人以上共同违反纪律中起主要作用的;
    (三)包庇共同违反纪律人员中他人的错误,或者阻止他人检举、交待错误、提供证据的;
    (四)其他干扰、妨碍查处违纪行为的。
    第五十七条 实施处分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首长组织或者承办机关负责,对违纪者的违纪事实进行查证,并写出书面材料;
    (二)党委(支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对违纪者的处分;超过本级处分权限的,报上级党委审定;
    (三)根据党委(支部)决定,由批准单位的军政首长实施处分。
    在紧急情况下,首长可以直接决定对部属实施处分,但事后应当向党委(支部)报告,并对此负责。
    第五十八条 对违纪者应当及时处理,一般在发现违纪行为四十五日以内给予处分。情节复杂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限时,应当报上级批准。
    第五十九条 处分决定宣布前,应当同受处分者见面,听取本人意见。受处分者如果对处分不服,可以在处分决定宣布后十日内提出申诉。在申诉期间不停止处分的执行。
    第六十条 处分决定以书面或者口头下达,在队列前、会议上宣布,也可以书面传阅或者只向受处分者宣布。书面下达的处分决定采取通令形式。书面和口头下达的处分决定,必须填写《处分登记(报告)表》(式样见附录四)。处分宣布后,应当将《处分登记(报告)表》、处分通令以及其他有关的处分材料归入本人档案。
    对受处分者应当说服教育,热情帮助,做好思想工作,不得歧视、侮辱,严禁打骂、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第六十一条 违纪人员受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满六个月,受记过、记大过处分满十二个月,受降职(级)或者降衔(级)处分满十八个月,受撤职处分满二十四个月,确已改正错误的,不再因受到处分而影响其晋职(级)、晋衔(级)。有特殊贡献的,可以不受上述时限的限制。
    第六十二条 对符合除名条件,又符合劳动教养条件的士兵,应当先劳动教养,期满后再予以除名。
    第六十三条 军官、文职干部要求提前退出现役,未获组织批准,经教育仍坚持错误要求的,或者因此擅离部队和逾假不归的,给予降职处分或者取消其军官、文职干部身份(取消军官身份的人员,同时取消其军官军衔),作退出现役处理。
    第六十四条 对被除名的士兵,取消其军衔,原有职务自然撤销,不得享受国家对退出现役军人的优待。离队时不予办理退伍手续,由批准机关出具证明并派专人遣送。
    人民武装部对被除名的士兵,应当在本县(市、区)范围内予以通报。
    第六十五条 对被开除军籍的人员,取消其军衔和在服役期间获得的奖励,原有职务、级别自然撤销,不得享受国家对退出现役军人的各种优待。离队时不予办理退伍手续,由批准机关出具证明并派专人遣送。
    人民武装部对被开除军籍的人员,应当在本县(市、区)范围内予以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23: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illa的天好蓝 于 2009-10-10 22:34 编辑

第四章 特殊措施
  第一节 行政看管

    第六十六条 行政看管是维护秩序,制止严重违纪行为和预防事故、案件发生的措施。
    第六十七条 对有打架斗殴、聚众闹事、酗酒滋事、持械威胁上级或者他人、违抗命令、严重扰乱正常秩序等行为的人员,或者确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逃离部队、自杀、行凶等问题的人员,可以实行行政看管。
    第六十八条 行政看管的时限,一般不超过七日,如需要延长时间,应当报上级批准,但累计不得超过十五日。
    第六十九条 实施行政看管的批准权限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义务兵和初级、中级士官,由团(旅)长、政治委员批准,也可以由单独驻防的营或者独立营营长、政治教导员批准;高级士官,由师(旅)长、政治委员批准;
    (二)排职和专业技术十四级军官,办事员级和专业技术十四级文职干部,由团(旅)长、政治委员批准;
    (三)连职和专业技术十三、十二级军官,科员级和专业技术十三、十二级文职干部,由师(旅)长、政治委员批准;
    (四)营、团职和专业技术十一、十、九、八、七(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级军官,科、处级和专业技术十一、十、九、八、七(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级文职干部,由集团军军长、政治委员批准;
    (五)师职和专业技术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六、五、四级军官,局级和专业技术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六、五、四级文职干部,由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批准;
    (六)军职以上和专业技术三级以上军官、文职干部,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
    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以下各级首长按照规定的权限批准实施行政看管,应当同时报上级备案。
    对从地方初中、高中毕业生和部队士兵中招收的院校学员实施行政看管,按照对义务兵和初级、中级士官行政看管的批准权限执行;对从地方大专、本科毕业生中招收的尚未定级的院校学员实施行政看管,按照对排职军官行政看管的批准权限执行;对军官、文职干部学员实施行政看管,按照其入学前所任职务(专业技术等级)的行政看管批准权限执行。
    对有行政职务又有专业技术等级的军官、文职干部实施行政看管,按照其中较高的行政职务或者专业技术等级的行政看管批准权限执行。
    各总部、各军兵种、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的正职首长,执行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的行政看管批准权。
    海军舰队、海军航空兵、军区空军以及其他相当等级单位的正职首长,可以批准对正团、副师职和专业技术八、七、六级军官,正处、副局级和专业技术八、七、六级文职干部实施行政看管。
    相当于营、团、旅、师、集团军级单位的正职首长,分别执行营至集团军正职首长的行政看管批准权。
    各级司令部、政治部(处)、后勤(联勤)部(处)、装备部(处)以及其他相当等级机关的正职首长,对直属单位和所属部门的人员,执行下一级部队(分队)正职首长的行政看管批准权。
    各级副职首长代理正职首长职务时,执行正职首长的行政看管批准权。
    解除行政看管的批准权,按照行政看管的批准权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上级正职首长可以越级批准或者解除下级实施的行政看管。
    第七十条 对士兵实施行政看管,由各级司令机关承办。对军官、文职干部实施行政看管,由各级政治机关承办(行政看管审批表式样见附录五)。
    第七十一条 对被行政看管人员,应当进行教育,不得虐待、侮辱、打骂体罚。对其问题应当尽快查清,妥善处理,并根据其所犯错误的事实、性质、情节和被行政看管期间的态度,给予适当的处分或者免予处分。
    第七十二条 对被行政看管人员,通常应当单独看管。看管场所室内应当备有床、凳、桌以及有关学习材料,具备一般生活、卫生和安全条件。
    第七十三条 对被行政看管人员,准许其携带寝具、衣物和洗漱用品,佩带帽徽、肩章和军种(专业技术)符号;生病时,准其就医。
    第七十四条 实施行政看管应当有专人负责。对被行政看管人员必须严格管理,严格要求,防止发生各种事故。接收被行政看管人员,应当填写《行政看管登记表》(式样见附录六)。
    被行政看管人员必须服从管理,认真检查错误,遵守有关规定。
  第二节 其他措施

    第七十五条 驻城镇的部队、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军分区、县(市、区)人民武装部,以及派驻车站、港口、机场的军事代表机构,在本辖区以及所在地区发现其他单位的军人有功绩时,应当主动向其所在单位提出奖励的建议;发现其他单位的军人违反纪律或者扰乱社会秩序时,应当劝阻和制止,制止无效或者情节严重的,可以暂时予以扣留,及时通知当地警备(卫戍)部门或者其所在单位处理。
    第七十六条 当违反纪律的军人处于神志不清、精神失常、伤病严重或者醉酒状态时,应当先行照管或者治疗,待其神志清醒、脱离危险后,再行处理。
    第七十七条 军人发现临阵脱逃、投敌叛变、行凶杀人的犯罪行为,来不及报告时,应当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制止,事后立即报告首长,并对此负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23: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控告和申诉

    第七十八条 控告和申诉是军人的民主权利,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军队严格的纪律。
    第七十九条 军人对违法违纪者有权提出控告;认为给自己的处分不当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权提出申诉。
    控告和申诉应当忠于事实。
    第八十条 控告和申诉可以按级或者越级提出。越级控告和申诉一般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
    军人控告军队以外人员,可以将情况告知政治机关。政治机关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必要时予以协助。
    第八十一条 被控告者有申辩的权利,但不得阻碍控告者提出控告,更不得以任何借口打击报复。对打击报复者,应当给予处分。
    第八十二条 各级首长和机关接到军人的控告和申诉后,必须及时查明情况。对于控告或者申诉属实的,应当从速恰当处理;对错告和不合理的申诉,应当说明情况,澄清是非;对于诬告或者无理取闹的,应当予以追究。
    对于确属处分错误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为其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赔偿。
    第八十三条 各级首长和机关对控告和申诉的处理期限(自收到之日起),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旅、团以下不得超过二十日;
    (二)集团军、师不得超过三十日;
    (三)军区以上不得超过四十五日。
    对重大、复杂问题的调查核实如需超出前款规定的期限,经上级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累计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十日。
    第八十四条 各级首长和机关对军人的控告和申诉,应当给予保护,不得扣留或者阻止。对申诉人不得因申诉而加重处分。不得将控告材料转交给被控告者,更不得袒护被控告者。
    第八十五条 对控告和申诉的处理结果,应当及时通知控告或者申诉者,并由处理单位登记归档(控告、申诉登记表式样见附录七)。
第六章 首长责任和纪律监察

    第八十六条 各级首长负有维护纪律的直接责任。
    各级首长应当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和执行纪律;经常对部属进行纪律教育,增强官兵的法纪观念;有针对性地进行作风纪律整顿,解决本单位在纪律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各级首长应当对下级实施纪律监察,并自觉接受上级的监察以及下级和群众的监督。对发现违纪行为制止不力或者不予制止的,应当给予批评或者给予处分;对带头违反纪律的,应当从重给予处分。
    第八十七 条各级首长必须按照本条令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正确地实施奖惩,对滥施奖惩或者利用奖惩以权谋私的,应当给予批评或者给予处分。
    第八十八条 各级首长应当对下级维护纪律和实施奖惩的情况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团以下单位的首长每半年、师(旅)以上单位的首长每年应当对维护纪律、实施奖惩的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并向上级报告。
    旅、团首长每年应当向军人代表会议,营、连首长每半年应当向军人大会,报告维护纪律、实施奖惩的情况,听取官兵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上级首长对下级实施的错误奖惩,一经发现和查实,应当予以纠正和撤销。纠正与撤销的权限和程序,按照实施奖惩的权限和程序办理。
    第八十九条 各级机关应当履行职责,加强对下级机关、部队的纪律监察和监督。
    第九十条 旅、团军人代表会议、连队军人委员会,应当履行职责和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对首长、机关执行和维护纪律、实施奖惩的情况实行监督,如实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敢于批评和揭露不良倾向以及违法乱纪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23: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附则

    第九十一条 本条令所说的以上、以下、以内,均包含本级、本数。
    第九十二条 对编内职工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奖惩办法,由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另行制定。
    第九十三条 奖章、奖状、奖旗、立功受奖证书和喜报,由总政治部制发或者规定式样。
    第九十四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参照本条令执行。
    第九十五条 本条令由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负责解释。
    第九十六条 本条令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一九九○年六月九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即行废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0 15:47 , Processed in 0.01619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