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5|回复: 6
收起左侧

关于狙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2 00: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b93ac0988783e8b2eddd494.jpg
狙击手(Sniper)
  这个词源于1773年前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士兵的一种游戏,那里的士兵经常猎杀一种名叫沙锥鸟(Snipe)的敏捷的小鸟。由于这种鸟非常难于击中,因此长于此道的人被称为sniper。后来,sniper成为专业狙击手的正式叫法。


  真正现代意义的狙击手初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德军挑选士兵组成自由行动的狙击手,他们大多具有猎人和护林员的背景,对东西两线的英法军队和俄军造成了重大杀伤。为此,在战争末期,英军专门成立了狙击手学校以培养反狙击手人才.


  通常来说,狙击手分为两种:一种是受过完整正规狙击训练的具有正规编制的狙击手,另一种是在战时临时挑选的枪法准确的射手。


  对于在野外“狩猎”的狙击手们来说,通常会选择两个以上的撤出路线而安全撤退计划早在进入阵地前就已制定好了。战争中的巨大作用狙击手的目标不仅仅只是杀伤对方的人员,实际上他们往往可以起到普通步兵无法达到的战术作用。例如狙击手可以通过对坦克成员、油箱、潜望镜和通讯设备的射击使其丧失战斗力;可以通过毁伤关键设备来迟滞敌方基地的作战行动等。另外,类似于弹药库、油料库、指挥部等薄弱环节也非常容易成为狙击手的高价值战术目标。


狙击手的起源
  关于狙击手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义勇军的一位夏普少校发现,子弹如果用鹿油包裹,不但能够方便装填,还能提高射程与精度。他带领一支独立机动的枪手队伍,以不可思议的远距离精确射击,射杀了许多英军高级军官,多次以极小的代价换得极大的胜利。于是,人们将射击精准又冷静沉稳的射手称为夏普射手(SharpShooter)。在训练及作战中,夏普射手由于要长时间贴腮瞄准,所以常常头戴类似于今天特种部队戴的面罩以保证其专心一意,于是,他们又被称作Marksman,即专注的人。后来,这两个单词合二为一,被Sniper所取代。Sniper就是今天的狙击手。


  另一种说法是,狙击手Sniper这一名称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军中出现,意指从隐蔽工事射击的人,后来人们常常把经过专门训练,掌握精确射击、伪装和侦察技能的射手称为狙击手。


  1944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德国法西斯的第9、第10装甲师,仗着优势火力与兵力,气热汹汹地向英军第1空降师一部发动围剿。可是,这些戴着红色贝雷帽的英军士兵大都经过狙击手的射击训练,几乎个个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德军的进攻步步受阻,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增派反装甲火箭、自行火炮和火焰喷射器部队,才在第4天达到目的。这些英军战士超群的作战本领,后来为他们赢得了“红魔鬼”的赫赫威名。

狙击手的价值  以最小的成本使敌军付出最大的代价,这是当今世界各国不遗余力对狙击手大加训练的根本目的。狙击手常常执行的命令包括指定狙杀、巡逻狩猎、非硬性装备破坏、随队观察警戒及火力支援。


狙击装备
  由于各国部队与各级特战单位对狙击任务的要求不同,所以狙击手的装备也各不相同,但伪装服、狙击枪 (含狙击镜)、测距观测镜、手枪、刀子、地图、指北针、基本维生装备是绝不可少的;其他如无线电、卫星通讯仪器、星光夜视镜或前视红外(FLIR)、雷射测距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则依任务及个人喜好选用,以上指的都是公发的制式装备。而在个人装备上,为了长时期潜伏与维持静止姿势,大部份的狙击手们都使用水袋与吸管,而舍去传统水不用。基于同样的理由,标准的口粮亦不符需求;在出任务期间,狙击手通常会以高能浓缩口粮作为食物及热量来源,这种特别设计的口粮,可将一个人一个礼拜的热量所需,缩减到只有半个便当盒大小,其中蛋白质与卡路里含量极高,并添加了多种维生素与其他营养成份。而服装与脚下的鞋子也需长期穿戴,必须考虑防潮、保暖与舒适性,以及最重要的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适用性,而这也是所有狙击用装备的共同考量。


狙击训练
  狙击手的培养相当不易,其间包括了各个不同阶段的训练科目,包括了基本的装备操作使用、各种静/动态射击训练、野外观察与行迹追踪、野外求生、地图判读、情报收集与分析解读、野外阵地的架设与伪装、进入/渗透与撤离路线安排、诡雷架设与反爆拆除、作战计画拟定与通讯协定...等等近20项科目,而其彼此间的关连与互动亦需面面顾及,最重要的,现场的临场判断能力,我们先就几项基本的狙击手训练科目作简单的说明与介绍,分别是射击训练、野外观察、野外地架设与伪装。


  很多人都以为狙击手只要枪射的准就够了,50年前这句话并没什麽错,但在今日,射击训练内容复杂的程度可能会让人大吃一惊,枪枝的弹道会因膛线、地心引力及风的影响而使弹着产生误差是大家都知道的,因此步枪的表尺与照门是可调的,以修正这些误差;但狙击镜的倍率也会产生射击差,而可调倍率狙击镜更使这个问题雪上加霜,而温差及光学偏折现象亦会造成相关困扰,因此狙击手必需在各种不同的天候、温度、日夜环境下,进行不同距离的射击训练,并详实记录在 DAFORM 5785-R的枪械射击记录卡上,以帮助了解枪械的性能与误差所在,再加以修正,直到可以接受的范围,那麽第一阶段的射击才能告一段落,但枪枝仍要时时试射,并继续记录、修正。当手上的枪能随心所欲的射中静态目标後,射击动态目标是第二个进度,而动态目标的移动速率会因行走、跑步或所搭交通工具而有所不同,而依目标与狙击手间的距离、风速所取的前置量也有所不同,事实上,瞄准部位不同前置量也会不同,而狙击训练则会建议在何种距离的何种移动速率下,瞄准人体的那个部位作为参考点最为佳,再拉开距离与移动速率,推算最恰当的前置量,这是动态射击的第一步——前置量。动态射击的第二步是射击时机,由於目标一直处於移动状态,前量也可能因其停止或加速而改变,甚至丧失了射击时机,何时射击?当经过一阵的练习与教官的经验传授後,练习生都会对射击时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体认,而动态射击的第二步的前半阶段也算完成。但後半阶段才是重点,那就是弹药的选择,现代的狙击手除了传统的人员狙杀外,非硬性目标的破坏亦列入狙击任务内容,包含车辆的破坏、直升机、轻型装甲车、通讯设备与油槽、水塔等具战略意义的目标,此时弹种的选择就更显重要了,而事前的情报收集与前置准备则更是不可忽略。


  另外,对付许多人员搭乘的车辆装有防弹玻璃,一般的建议是以穿甲、穿甲燃烧、穿甲、穿甲、穿甲燃烧、穿甲的方式搭配,先以第1发穿甲弹试图击破防弹玻璃,并直接格杀车内人员,若第1发未能打穿,则以第2发的穿甲燃烧弹以高温进一步破坏防弹玻璃的防弹性能,并以後续接连2发的穿甲弹再度试图直接击杀,若仍未能达成任务,则第5发的穿甲燃烧弹则射向车辆的油箱,造成油箱爆炸,若车内目标仍能逃过此劫而从车辆残骸脱逃,则再补上第6发子弹;若此时仍未能达成任务,那对不起了,下次吧,您已经在同一个点射击6发子弹了,是该离开的时候了,不过任务虽未能达成,弹药的选择与搭配方式相信已经能让您有些了解了吧。


  射击训练的最後进度是打那里?答案是:只要狙击手知道他要打的是什么,在那里,就有可能办到。以战车为例,狙击手可以攻击的部位是通讯天线、车长用潜望镜、外挂油箱与驾驶用潜望镜,但这些都无法直接对战车造成伤害,主要是要使车内乘员必须停车外出查看,再加以一一收拾,此种属於软性猎杀。


  另外还有一种硬性猎杀,但需搭配装甲猎杀队一同执行:首先狙击手以穿甲燃烧弹先行引燃战车的主动反应装甲块,待主动反应装甲块爆炸丧失防御性後,装甲猎杀队再以反装甲飞弹瞄准已无反应装甲块保护的区域加以击毁。此外,也有直接以狙击枪进行硬猎杀的,以俄制Mi-8直升机为例,使用7.62mm的半自动狙击枪射击,可以在20发之内使其丧失作战性能,主要是攻击旋翼轴等外露且脆弱的部位,而其他像通讯基地、飞弹发射基地、弹药库、油料堆集场等地方的破坏任务执行,道理也是一样的,等各种任务的击毁点都能一清二楚时,射击训练才算告一段落,但切记,还是要不断的练习,才不至於生疏了。


  在军事的狙击任务中,绝大部份是在野外的军营或基地所进行,而现代部队军事专业素养极高,如何有效的侦敌情,是每位军人都应了解的,狙击手亦然,只不过由於任务性质的特殊,狙击手对於敌情的收集有其特殊模式,我们分别以叁张表格来说明,分别是DAFORM 5786-R狙击手观察记录表、 DAFORM 5787-R射距相对位置表、DAFORM5788-R军用座标记录图等叁张表格。


  先谈DAFORM 5786-R狙击手观察记录表:表格相当的简单,除了姓名、日期、时间、观察位置与页数外,就是序别、观察时间点、观察目标区位置、目标区环境与目标区行动记录概要等,针对某一点或某一特定区域的狙击任务进行前,了解目标的相关动态与作息是有相当帮助的,同时可使长时间的潜伏观察因必须记录相关事项,而不致於太过无聊。


  当对目标的作息与动态弄清楚後,接下来要了解的便是DAFORM 5787-R射距相对位置表。为求射击的精确与相关调整(例如狙击镜倍率、焦距等射击诸元),对整个目标区的有效射程内,地形地物的相对位置是否会影响射击的弹着误差便需特别注意,例如大型物体:岩石、树木、山丘、建筑物附近的风向会因受阻挡而改变,与开阔地风向不同,因此针对大型物件周遭风向修正便需特别注意;而河流、池塘等水源地所产生的雾气对瞄准的影响,灯光、烧燃火堆周围所产生的投影偏差,也会造成射击时的估算误差。


  为求精准,所有物件的位置、相对距离以及与狙击手的距离、方位角、光源、风向、风偏等相关诸元,皆需事先测量OK,并记录於DAFORM5787-R 射距相对位置表上,以便随时查询,DAFORM 5787-R表事先已画好180°的半圆,以等距标示不同间距,狙击手可以等高线标明其位置,亦可直接画上物件,於不同距离上注明其光源、风向、风速,以及与狙击手所在位置的相对方位角与直线距离(亦即射击距离),完成DAFORM5787-R表後,射击准备已算完成,便可进入第叁个的阶段DAFORM5788-R军用座标记录图。


  DAFORM 5788-R军用座标记录图主要是配合军事地图的等高线,以图像表示任务目标区内重要的标的物、地形、地物与地貌,并於两侧加以文字注解说明,以辅助狙击手在进行目标搜寻时,方便快速的定点搜寻,并可依此研判目标可行进方向、预计行进路线与脱逃路线;若是在目标的预测路线上事先规划,则可使用的备用方案与整体计画便可有较宏观的规划与设计,在任务的执行上也会多几分达成的希望。而野外观察的重点,即在於让狙击手於整个观察过程中培养信心、增强对目标动态的了解以及行动计画与执行细节的设计规划上。


  在进行长时期的野外观察时,狙击手本身所在的位置即可视为一个小阵地,可在未经伪装的一块空地或自然掩蔽物的下方设立,但为求不暴露自身的位置与方便长时期观察,一般都会设计成一个伪装与掩蔽良好的观察阵地,不论是装备的堆放与人员的休息处所,都预留良好的地方,但重要的是能使狙击手在长时期潜伏式的观察後,仍能保留足够的体力与精神执行任务。


  在一般的条件状况下,阵地都会采以卧姿的阵地,除利於长期观察外,方便伪装、不易被发现与构建过程简单容易也是原因。通常阵地的大小宽约3m,高度大约在1m左右;通常会有两处伪装良好的开口,一处较大的开口是供人员进出之用,另一处较小者则是供观察与出枪射击之用。这样大小的阵地可以提2名狙击人员以轮班的方式,对目标区进行长时间的轮流监看,当1员监看时,另1名则休息、用餐与装备保养,而观察用开口则需以小台阶架起,方便狙击手以卧姿进行观察时,肘部可以有所依托,上半身也可因此而不致於过份劳累,以方便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0: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在观察点的选择上,除了考虑对目标区的监看方便外,其本身的隐密性、周遭条件的配合性(例如水源的取得与进出路线的安排)、与降落区的距离、距离主要道路的位置、下雨时阵地是否仍能保持干燥、会不会积水、天气炎热时能否保持凉爽、以及最重要的是对任务完成的助益多少,亦需注意。


  不破坏周遭环境、尽量与环境溶为一体,是伪装的最高指导原则,能不使用人工的物体就尽量不要用,尽量使用天然的树枝、草叶、植被与岩块,最好是利用天然的涵洞、岩缝,空心树干与树根空间等位置。


  在完成地点的选择与伪装布置完成,最入阵地开始进行观察前的最後一个动作,便是在周遭撒上催泪瓦斯粉,以防止野生动物的接近,而导致暴露阵地位置或对狙击手造成伤害,导致任务无法完成;当然前面提到的野外求生、野外观察与行迹追踪、地图判读、情报收集与分析解读、进行渗透与撤离路线安排、诡雷架设与反爆拆除、作战计划拟定与通讯协定等技术,亦是狙击手养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


  为了任务执行上的考量,狙击手通常是以单兵或2人组进行孤独而漫长的狙击任务,在任务进行全程中,生理与心理状况的自我调适,也是狙击手养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这些基本训练完成之後,以数十万发射击经验所累积的实力展现,往往是在经过一周的埋伏与观察之後的一声枪响;枪响之後,还得再经过数天的长程跋涉回到基地,转而进行另一个任务,而那又将是一个无限的循环恶梦。


狙击的任务型态
  狙击手的任务依性质来分,有指定猎杀、随队观察暨火力支援、巡逻狩猎、非硬性装备破坏与定点伏击几种。为求说明方便起见,我们将装备定位於 7.62mm(0.30in)半自动狙击枪,暂不提其他口径枪械,而任务执行模式以单兵或2人小组,依任务性质而有所调整;装备亦依操作环境与狙击手个人喜好而不同,以任务执行完成为考量。以下就各种不同的任务性质分述如下:


  1.指定猎杀


  任务型态是将上级所指定被狙击的目标,以一切手段终结掉,就算完成任务,而不论是以什麽方法;以步枪远程狙击只是方法的一种,十字弓、猎弓、吹箭、弩箭、飞刀,甚至近身博击、格斗、刀具、捕杀器或下毒都可以,身着伪装服,以步枪、狙击镜的猎杀,只是一般人对狙击手的刻板印象,不过在军事性的任务中,远离目标的长程狙杀仍是大多数狙击手的选择,而大多数的训练也朝此种方向来施以训练。指定猎杀的执行方式很多种,较常被采用的方法,是狙击手潜行至目标所在基地或预期经过的道路上,以伏击的方式进行狙杀,而由於现代步枪的射程几乎都超过 1000m以上,地点的选择、射界与後撤路线的安排,经常是任务成败的关键,因此任务目标区的先行探勘与地点选定是相当重要的功课。虽然现代的卫星可以照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但在树木参天的密林与山谷阴暗处,仍是以由人员所探勘的第一手情报最为可靠,而大多数的狙击手也宁可自行侦察,而不愿依靠先进的卫星科技。


  指定猎杀的任务可以1人执行,亦适用於2人小组,以1人观察,1人狙击,或者2人同时狙击,或主射手未能成功时副手再补上一枪;当然,副射手的枪法也必需是一流的,并且随时维持备射与瞄准的状态下才行。


  2.随队观察暨火力支援


  在以色列与美国游骑兵部队中,狙击手是编制到班、排级等基层战斗单位。当小队在进行战斗巡逻任务,遭遇敌人长程火力(也许是重炮、迫炮、重机枪或敌人的狙击手)攻击,而又无法呼叫火力支援时,随队的狙击手便必须立即进行敌火观察的任务,并立即进入有利的射击位置,以狙击步枪格杀最大威胁敌人,并依序将敌方人员一一狙杀,而小部队则利用敌人遭狙杀、人人自顾不暇之际转进,1支步枪所能发挥的效果与长程炮兵的火力支援一样,这便是所谓的随队观察暨火力支援。


  但这仅是随队观察任务的一部份而已,随队狙击手最重要的任务,是以狙击手的角度与眼光来看任务小队的所在位置,是否过於容易遭受狙击?并随时检查各个可能躲着狙击手的角落,是否有敌人的狙击手潜伏?并在第一时间内解决敌人的狙击手;另外,狙击手同时也是路线选定与脱险专家,在受伏时,随队狙击手除了提供火力支援外,也必须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小队指挥官最佳的撤路线建议,并全程提供火力支援与掩护,必要时,狙击手将会单独行动,前往敌区进行狙击任务,迫使敌人暂缓追击小队的火力,给小队最大的空间,狙击手再依事先的协议前往会合或自行完成指定任务;而大部份的狙击手由於长期的眼力训练与注意力训练,诡雷的发现与拆除对很多狙击手而言亦非难事,虽然很少是由狙击手进行拆弹工作,但一旦任务需要时,狙击手应可轻松胜任。


  在以色列,狙击手的任务还包括:在平时即记录各个可能潜伏地点与敌阵地位置,并针对阵地周遭情势进行观察、记录、判断与模拟可能状况,一旦状况发生变化时,不但本身可立即进入情况,亦可提情报供战地指挥官作分析研判,因此狙击手同时肩负着情报官的工作。但不论在什麽情况下,狙击手总是依其专业训练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同时以专业的角度判断情势的变化,永远是指挥官们了解情报的权威管道,因为只有狙击手才能了并知道狙击手的想法与作法,也才能知道如何去预防与侦测。


  3.巡逻狩猎


  在许多情况下,战地的情势经常是扑朔迷离的,既不知人时地事物,亦不知情势的发展与变化;为了确保情势对我有利,猎杀敌人重要关键人员是一个釜底抽薪之计,而由於情报有限,任务目标指派亦会造成困扰,因此以指定区域进行自由猎杀,便成为有效的作战模式,以狙击小组在指定区域内进行猎杀,往往会收到莫名的奇效。倘若任务失败,损失的亦不过几名人员与其随身装备而已,可谓本轻利重之买卖,但由於情势的变化往往出人意表之外,巡逻狩猎任务的执行时间往往不长,最多以2周为限,以防任务的执行与局势的发展产生落差。


  4.非硬性装备破坏


  前面提到,狙击手的任务往往不单纯是人员的狙杀,装备的破坏亦为重点项目,特别是对於机械化部队而言,非强化装甲的一般车辆,都能由7.62mm口径的狙击枪造成致命性的破坏,以常见的2.5ton载重车而言,直接射击水箱、轮胎会造成车辆无法行驶,但若直接射击油箱则会使车辆发生爆炸,若车辆装的是油料、弹药等高易燃性物质,则可造成更大的破坏。而若是整队的战车,当然无法以步枪解决所有的战车,但若解决部份的战车车长亦值回成本,要诀是须由後向前格杀车长;根据经验,在 5sec内,即使是车内乘员亦无法判断出车长是否已经遭袭身亡,而前车更是需经呼叫,否则3~5分钟内亦不会发现後车的动态,而这段期间内,被收拾的车长可能已经不只个位数了;若战车以紧闭舱盖方式前进,狙击手亦可利用击毁通讯天线,或击爆车外副油箱的方式逼使人员离开车体後,再一一收拾。


  对付战斗直升机亦然,击毁其光电观测器就等於击毁其耳目,而击毁其主旋翼与尾旋翼,则如同废其四肢,若是射击接近排气孔部位的变速齿轮箱与液压管,亦会造成飞机失事坠机,不然射击火箭荚舱派龙包件,造成火箭内燃使弹药在未脱离机身前爆炸,亦是解决攻击直升机的方式之一。而通讯车/基地等高精密仪器的破坏则更为简单,於电源车、冷却器、通讯天线与精密电路、晶片所在位置随便来上1发子弹,都可以对这些价值不菲的装备造成致命性的破坏;其他像是油料的堆栈点、车辆调度场与弹药堆集所等地,亦可以步枪加以破坏。以油料堆栈点而言,首先必须一发包铅软弹头击穿油桶,但不使其产生爆炸,等油料外溢得到处都是後,再以另1发高爆弹、燃烧弹或曳光弹加以引爆,那时就会一时天雷勾动地火,一发不可收拾。破性狙击任务的执行要诀就是,先知道要打什麽,再决定用何种弹药射击什麽部位,叁个条件要素都具备的话,任务便不难达成了。


5.定点伏击
  由於狙击点的所在位置考量甚多,寻之不易,一个好的狙击点不善加利用实在是太可惜了,于是便有了定点伏击。定点伏击的要求很简单,在有效射距与范围内,解决一切有价值的目标物,而在人员选择上,则有一个狙击手们都知道的优先序列:


  1.第一顺位是敌方狙击手,因为唯一会对狙击手造成威胁的,便是敌方狙击手,敌方狙击手永远列为第一顺位。
    2.高阶指挥官。
    3.防空飞弹、反装甲飞弹操作员。
    4.重炮观测手、炮手、炮长、副炮长、机枪射手与迫炮炮长等长程攻击武器操作员。
    5.资深士官或士官长。
    6.枪榴弹兵、爆破小组与战地工兵。
    除了这些优先序列外,其馀目标与执行的先後顺序,则由狙击手自行决定,而其判定的标准是对我方威胁性越大者,优先顺序越高,不但是人员,装备亦然,油料车与弹药车的优先序列必然高於人员运输车的道理永远是不会更改的,除非有战略上的考量,但那已经不是狙击手的责任范围了。


狙击小组的观测手
  狙击小组两个人是必须的,一个是Spotter,中文叫观测手,另外一个是Shoter,中文为射手。


  观察手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环境测定,风偏校正,呼叫火力支援,已及距离测定与上级联络,确认任务信息。


  但由于现今的科技发达,狙击手完全可以配备先进狙击镜,无需校正,无需人工测定。


  还有一点,通常的狙击任务并不像电影中的暗杀行动。以美军为例,主要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狙击伏击,掩护己方队友,减少伤亡。


  最后,那就是电影中常出现的情况了,如果遇到机密任务,观察手会装备半自动狙击步枪或者大口径步枪,因为狙击手会遇到一击毙敌的要求,如果狙击手一发不能完成任务,观察手会立刻补射,期间相差不到一秒,否则就有暴露位置和任务失败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0: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关于闪狙。

  闪狙,顾名思意,简单点说就是从掩体后闪出来开抢。主要针对的情况是对手先抢占了有利地形,枪口瞄着你所在的掩体,在你闪出掩体那一瞬间,有八成以上的概率,你闪出掩体后身体正好处于对手的准心之中。但对手在瞄点时是处于被动的,他从看到你到开抢之间的反应时间一般需要将近半秒钟(据说当年的世界头号狙神J.R的反应速度是0.2秒左右)。而闪狙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因为你处于主动攻击状态,不存在什么反应时间,所以对手的这个反应时间就是你攻击他的时间。个人认为闪狙最重要的一点是位置感,而不是什么甩枪之类的。良好的位置感可以让你预判对手所处的位置,如果预判正确,在闪出掩体并开镜后,你的准星正好处于对手身上,剩下的事情就是按一下鼠标而已。当然,既然是预判,不可能百分百正确,但是良好的位置感能让你的准心尽可能地靠近目标,那么接下来甩枪的成功率自然也就随之上升。

  另外,闪狙中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就是开抢的速度一定要快,当你闪出掩体,就算你的准心与目标差个十万八千里,也务必要第一时间甩枪,不论打中与否,马上闪回掩体,如果你还有命在的话,调整准心位置,准备下一次攻击。切忌磨磨蹭蹭犹豫不决,闪出来瞄半天不开抢给人送活靶。

  二、关于跳狙

  跳狙指的就是横向跳出掩体,在空中开镜、预瞄,落地的瞬间开抢。我见过好多人说跳狙是半吊子的打法,闪狙才是王道云云,他们说:“真正的高手不会给你落地的时间,你会在空中被直接击毙。”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两种打法相结合那才是王道。相对于闪狙,跳狙有个显而易见的好处:移动中的目标永远比站立不动的目标更难以击中。如果说闪狙很大程度上是考验的是对手的反应速度,那跳狙在考验其反应速度的基础上还要考验其打击空中移动目标的枪法。如果真碰上很厉害的高手,其实不管是闪狙还是跳狙,仆街的可能性都很大。况且跳狙还有一个优点是闪狙所不具备的:如果瞄点的对手有2人,你闪狙打死一个,九成九会被另一个打死。而如果你是跳出来,可以在空中判断对手的站位,选择一个对你威胁最大的目标,一般来说我会优先攻击离目标所在掩体较远的那个。而离掩体近的那个则有可能被他身前的掩体挡住视线而无法对你做出有效攻击,如果他甩枪,可能被掩体挡住弹道,如果他要移动调整站位,也给你留下了逃跑甚至反击的时间。总而言之,只要你没在空中被打下来,那么存活的几率当高于闪狙。

  三、关于瞄点

  如果在对狙中你先抢占到有利地形,瞄好对手有可能出现的位置。不论对手是跳狙还是闪狙,占据优势的始终是你,正所谓进可攻退可守。我认为瞄点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站位,就是说你的身体露出掩体多少,这决定了你的横向攻击范围有多大。如果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大可站得离掩体远一些,这样一来可以打乱对手闪狙的预判位置,二来对手如果跳出来,你也可以攻击到他的落地位置,而不会被他跳出你的攻击范围,而且也不用冒险去甩枪打空中目标。因为我自己是个求稳的人,在能够打到他落地位置的情况下我一般不会去甩空中目标,所以我倾向于站位离掩体远一些。而如果对自己的甩枪技术不够自信,建议站得离掩体近一些,甚至于近到瞄一条线,这是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做法,同时也是闪狙的克星。很多高手看不起瞄缝的菜鸟,实际上闪狙的碰上瞄缝的几乎没有丝毫还手机会,只要瞄缝的反应不是太慢,基本没有悬念可言。

  说到瞄缝,前几天看到一篇经验文章说练狙先练瞄缝,这观点我赞同。但后面却说到瞄缝练到百发百中方成高手,这纯粹就是扯淡了。想那细缝中人影一闪好似白驹过隙,留给你的反应时间也许不到0.1秒,打中那是狗屎运当头,还有可能被人说透视。以沙2开局瞄中门为例,个人感觉比CS里的门缝要宽了不少,严格说来已经不算是瞄缝了,可即便这样,能打中过路的可能性还是很低,还得加上运气成分。

  四、关于甩枪

  甩枪是个被人说烂了的话题,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者有之,神神道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者亦有之。关于甩枪,我实在是没啥好说的,早在神话时代关于甩枪的经验心得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能说的都让人说完了,但既然谈的是狙击,甩枪可以说是其中的精华部分,一句不提也说不过去。

  想来想去,想到一个在前几年CS里狙击风行一时的大背景中一个时髦的词汇:冲锋狙。顾名思意,就是扛着把狙冲在第一线,大有把狙当步枪用的意思。当然敢这么玩的无一不是对自己甩枪极度自信的高手或伪高手们。因为在近距离肉搏战中,敌人的位置真可谓是“一切皆有可能”。遇敌后瞬间开镜甩枪,甚至来不及开镜直接盲狙的情况比比皆是,很能练甩枪的手感。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以前玩CS时有段时间自以为高手高手高高手,觉得猥猥琐琐跟在大部队后拣肉吃已经不能满足我膨胀的欲望,驰骋沙场马革裹尸那才是咱爷们干的事儿,只恨端着狙跑得没有AK、M4们快。后来时不时遇到厉害的高手将我打回原行,才静下心来老老实实练基本功,不过在这年少轻狂的“冲锋狙”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真的练出了一手还算不错的甩枪来。所以我建议想练甩枪的,不妨也疯狂一把,为了dang国的利益,冲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0: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05b598eccb1a0fffb31cb1fd.jpg
4d440489709603bfa4c272bc.jpg
8edb53ca96f032d652664f3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9 23: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狙击手,往往一个人就决定了战场的发展形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0 11: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B那,SNIP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0 22: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好像是玩CS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0 13:44 , Processed in 0.01705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