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5
收起左侧

写在西班牙中国汉语年开幕之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9 22: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西班牙中国汉语年开幕之际
2010-04-17 03:39    来源:欧华报    作者:龙井石      在海外生存的岁月里,读中文,说中文,写汉字几乎成了不少移民无法改变的文化宿命。

  当有学者声称全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平面世界时,我想,不同的语言就像一座座高山始终阻挡在各个种族之间。语言不但成了人们自身存在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也决定了地球人不同的精神底色。

  本周,笔者有幸出席了西班牙中国汉语年隆重而欢快的开幕式。在马德里一座精致华美的剧场里,三层看台几乎座无虚席,人们有理由期待古老汉语将如何演绎现代文明色彩。

  当中国年轻的女翻译和男主持人时而娓娓道来一口流利西语,时而抑扬顿挫一口标准汉语普通话,让西班牙的教育部长在致词时由衷地赞叹道:没有双语的熟练沟通,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怎能如此迅速地拉近彼此的距离与好感?他和中国的教育部副部长还不约而同地指出:目前世界上人们使用最多的语言第一是汉语,第二是西班牙语这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只要两个民族所生活的“意义世界”有共通之处,彼此了解,分享不同文明成果,应该是未来之潮流。

  当南开大学为主的中国年轻大学生们为西班牙观众奉献古筝独奏,琵琶二胡,少林功夫,京剧联唱,现场书法,民族舞蹈,川剧变脸等一连串精彩的传统节目时,我发现身边的老外们个个看的如痴如醉,古老文化的现代魅力在热烈的掌声里传递着共鸣的节奏。连做了半辈子中文老师的妻子也久久沉浸在喜悦中,脸上显露的笑容如同孩童般灿烂天真。

  在眼下的马德里,在不同的商场和街头,笔者几乎每天能听到老外们嘴里蹦出“你好,谢谢”等中文句子。

  是的,中国正在疾步走向开放,也决定了汉语需要迅速走向世界。可是,归途上,我的脑子里却一直闪动着另一种喜忧参半的思绪。

  是的,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的书写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一种历三千多年基本结构不曾改变过的表意文字。汉字本身的永恒性也非常惊人。即使到了现在,当一个中国人写下的“目”、“雨”或“牛”,和古代的文字几乎完全一样。

  其实,在中国大部分的历史中,官方的文字一直是文言文。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时,文言文被标准化,自此以后,它一直只以书面的形式存在。文人们用文言文写作,但日常用语则不同。长期以来,随着口语的发展、帝国领土的扩张、新地区和新语言的加入,然而用文言文书写的传统保持不变。明朝人说的话和汉朝人不同,虽说他们之间隔了十多个世纪,但他们的历史都是用相同的文字来书写的。当今的温州人方言和北京人不一样,但如果他们都识字的话,他们就都可以看懂对方写的字。汉字就这样超越了空间与时间的分割,将中国庞大版图内分散的人群相互联系了起来。

  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更不必说,“汉赋”、“唐诗”、“宋词”等,都是汉语特有的语言艺术。中国画也是用写汉字的笔和墨来进行绘画,而不象欧洲人那样另有一套专用的绘画工具。甚至汉字的这种艺术性,使历代中国文人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其中难以自拔。汉字不仅为中国的统一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要素,而且这种方块文字也创造了悠久历史的连贯性:无止尽的叙述抚平了历代的混乱。

  于是,我们这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字有强烈认同的传统,不但断文识字的动机源源流长,而且汉语词汇量也极力涵盖时代的最新面貌。

  但是,以笔者愚见,汉语自身特点中其实也蕴含了若干的阴影。

  其一是汉语具有浓厚的情感褒贬色彩。

  不信你看,汉语和外语的最大区别之一,莫过于汉语的褒义词和贬义词很多,而中性词却很少。以笔者愚见,汉语文化的精髓其实就是“褒”“贬”二字。自从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褒君子、贬小人的“春秋笔法”,中华文化就一直贯穿着“褒”和“贬”的道德主线,把人物分成“忠”和“奸”两派。“褒忠者、贬奸者”一直成为中国历代文人最大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有人敢违反中华文化中“褒忠贬奸”这一条铁则,就一定会被斥为“不是中国人”。

  事实上,西方文化崇尚公正客观的“公正性”,中华文化却强调“褒忠贬奸”的偏向性,即所谓“一边倒”的思维倾向。为了强调鲜明的道德立场,中国人创造了很多褒贬之词。谈到政治问题时,汉语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带有褒贬之义的偏向性。

  尤其在文学创作中,我们一向倾向美化正面人物,丑化反面人物,使用褒贬手法来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可是中国人却把文学的褒贬手法,推广应用到政治、历史等领域。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看到的不是被神化的人、就是被丑化的人,却看不到真实的人。中国搞历史教育,不是意在让学生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而是意在教导学生谁是最可爱的英雄,要歌颂赞美;谁是最可恨的奸逆,要贬斥唾骂。

  比如,运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这样的褒义词,人们一看就知道谁是正义的一方,根本不会再思考正义是非的问题了。近代中国内战中的“蒋匪军”原是正规的政府军队,欧美人怎么也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如实地称呼“国民党政府军”,而喜欢用“蒋匪军”这样感情色彩十分浓厚的词汇。欧美人没有用蒋匪、共匪、剿匪这样的贬义词来称呼敌军的习惯。美国独立战争时,英国人也没有把临时拼凑起来的反英独立军称为“匪军”,美国人也只是中性地讲“南北战争”,没有人称林肯部队是在进行“剿匪”或“讨逆”。

  也许,更让人难过的是:现代汉语中夹杂外文字母、借用欧式标点符号、借用外文语法的“半汉半洋”表现方法,还不是中国人创造的,而是日本人创造的。日本人引进西方文化思想时,发现他们以前专程派人到大唐天朝学习引进的汉文,原来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符号”,根本无法表达理性的西方思想。于是日本人百般摸索,终于找出一个在日语中夹杂外文字母,使用欧式标点符号,日语单词套用洋文语法的方案,才基本解决了用日语表达洋人理性思维的难题。另外汉文中描写感情的形容词特多,表达理性的词汇却很少,日本人只好自造出大量新词,于是大量诸如“政治”、“经济”、“干部”等等日语词汇成了现代汉语的新来源。

  其二汉语还含有二元对立的思维立场。

  无论是古代的杰出经典还是“易经”和“论语”,国人的思维基因往往不自觉地流露出二元化的思考方式,中国古人思考问题时,首先会把一切事物都变成“阴阳”、“正反”、“虚实”、“好坏”、“善恶”这样的“非零即一”的二元化的对立,而没有0.2、0.5这样过度的中间的灰色地带。有人说现代电脑二进制模式的发明,就是根据中国人的“阴阳八卦”启发而来的。

  于是,可以肯定地说,这种二元化式的思考,必然会造成把复杂世界简单化的倾向。比如中医的基本概念都是一组组简单的二元化的概念:“虚与实”、“表与里”、“凉与热”、“补与泄”等等,中医理解病人的病情,开方下药,其实不过是将这些简单二进制概念进行一下排列组合。由于个人对:“虚与实”、“凉与热”等非定量概念的理解不同,一个病人如果找10个不同的中医看病,这10个中医必将给病人开出10种不同的药方。即使对于同一种病症,几乎没有两个中医会开出同样的药方,而对于同样的病症,西医开的药方都是基本相同的。

  此外,由于中国人思考和讲话时,不用考虑说话的时间和事情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也不用考虑说话对象的单数复数、阴性阳性,更不用考虑修饰语的对象是名词还是动词,只要把想说的词汇堆砌出来即可。因此也就造成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脸谱化和简单化。比如,当老师说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后天努力不够,人们一般还可以接受,但如果说该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先天不足,就会被人指骂了。

  也许正是这种二元论世界观的缘故,眼下的中国人在修身,安家,治国的追求上,总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黑白,阴阳,是非,美丑,官民,敌我的直觉思维之中。比如最典型的就像眼下老百姓所归纳的:

  名人做蠢事称“轶事”——凡人做错事叫“犯傻”;

  名人发脾气叫“个性”——凡人发脾气叫“劣根”;

  名人的空话谓“指导”——凡人的实话叫“唠叨”;

  名人强词夺理谓“雄辩”——凡人据理力争叫“狡辩”。

  当然,作为中国人,母语还是值得骄傲的。毕竟,古老的汉语——经历了五千年的沧桑岁月,如今却依然血脉充盈,生命活力与时俱进……无庸置疑,中国人历来追求的诚信,宽厚,仁慈,聪明,勇敢,谦虚,勤劳、俭朴,坚韧,自强不息,崇尚气节等儒、道,佛各家融合的人生哲学是全球文明的源泉之一;汉字“图形化”和“符号化”的表现特质,特别是甲骨文、篆、隶、楷等各书体不同的表征也为现代西方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大批移民在海外漂泊的华人,使用熟悉的母语,总能触及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至少,离开了母语,笔者也就根本无法尽情阐述出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据说,眼下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三千万,目前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千五百余所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孔子学院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四处遍及,许多国家不但当地华华裔子女热衷学习汉语,且越来越多的所在国居民也极其渴望搭上汉语这列东方时尚快车。

  其实,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从来离不开语言,而人与人的理解也永远需要从语言的交流开始。

  但是,说到底,国家弱了,人穷了,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是让人看不顺眼的,这与传统文化没有一点关系,人家看不惯你是不需要理由的,要想给人家输出文化软实力,先要学会做大做强,其实当你强大了,你不用推销文化,也有人会羡慕得掉出眼珠子来的。

  眼下,唯一可以确信的是,随着中国在崛起道路上的卓越表现,中国文化的变脸势在必行,吸收他国文明之精华,尽可能在公正,理性,宽容而非道德化情绪化的基础上来沟通彼此的价值追求,辅助传递各种传统文化之精粹,那么,汉语,赢得全世界的青睐与尊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欧华网编辑:小胖)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都是感情的流露,把那些激进词汇归结于语言的毛病,找错了对象。
再有,党文学,皇权文学不等于经典文化,这个不是语言问题吧?至于时态,单复数等等,搞翻译的人更清楚优劣,呵呵~~
在物理学家的眼中,世界本来就是简单的.
汉语既有对立又有统一,除了虚实,还说虚中有实,虚实一体,哈哈!
这篇文章把外语捧得太高了,我简单评论下,详细的就不写了,费时没有意义!
现在的针对老外的中文教学存在很大的误区,靠一些小玩意吸引人,没有深入到文化的本质,相反把一些粗俗过于琐碎的东西搬进了教材,成不了大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9 23: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自吹自擂的所谓孔子学院实际上是汉语言教育中心,没有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也是几代人的迷惘!
高明的是,古人没有把书面语和口头语结合在一起,否则的话,我们现代人根本看不懂古典典籍,这样就失传了。。。你可以想象,N年以后,后代可以看懂杯具,雷人,打酱油这些词汇吗?
除了现代汉语,孔子学院还必须加强中国四书五经选讲,地理,历史,方言,民俗,宗教,流行文化等等内容的传播。老外喜欢的,恰恰是中国人认为最没意思最没有价值的东西。他们真的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外(普遍意义上的)之所以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其中一个原因,他们是想找到促使中国强大的精神内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8 11: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他们是想多学中文,好知己知彼,来瓜分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2 10:07 , Processed in 0.01558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