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3
收起左侧

文化批评:痛批没空读书国弊 重拾中国诗书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8 21: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批评:痛批没空读书国弊 重拾中国诗书精神
2010-04-23 11:27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吕绍刚    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三成受访者对自己读书状况不满意,更有六成多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带动自己读书。这些人要么不读书,要么爱读畅销书、爱跟风读书,特别是赚钱之书、厚黑之书、小情小调之书。  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三成受访者对自己读书状况不满意,更有六成多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带动自己读书。

  既然不少民众有读书的诉求,为何国民阅读整体情况并不乐观呢?是国家和政府层面不重视吗?显然不是。中央和各级政府一直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书香中国,仅2008年,全国就有400多个城市举办过各类读书活动。政府的努力,可见一斑。

  再进一步讲,站在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角度来看,读书固然需要政府宏观的引导和督促,但读书毕竟主要是个人化的行为,最终得靠每个人自觉自愿地爱读书、多读书,而不可能靠政府一手“包办”。

  不读书或者少读书,总有各种理由。最常见的是“没时间”。早在清代,张之洞就曾痛指此弊:“劝人读书,多谓无暇,不思嬉游昼寝,为暇多矣!”是的,吃喝玩乐,迎来送往,时间总是有的,可一到读书,时间就没有了。另一个理由是“没书读”。古人读书,“能购购之,不能借之,随得随看,久久自富”。非得等到藏书万卷方始读书,则终身无此日。

  还有人认为“没好书读”。遍寻中外典籍,诸多博学之人,还真没有一个发此感慨。在出版业发达的今天,放言世间无好书可读,堪称旷古奇谈,或许是缺乏眼光和见识,并以此掩盖自己的懒惰吧。

  不同的人,读书的目的和方法也不一样。陶渊明不求甚解,为的是涵养性情;诸葛亮略观大义,为的是经世济用;朱熹皓首穷经,为的是探究义理。古人读书之用,总体来看,偏重获取智慧,务求“此心如水,不流即腐”;今人读书之用,则偏重获取实利,但求立竿见影。在一些人眼里,相比于看一场演出、电影的即时快乐消费,相比于发家致富、出人头地的迫切愿望,读书或许有用,但难堪大用,慢慢悠悠,似懂非懂,实在让人等不及、坐不住。

  所以,这些人要么不读书,要么爱读畅销书、爱跟风读书,特别是赚钱之书、厚黑之书、小情小调之书。如此潮流之下,各类心灵鸡汤供不应求,而其读者的外在见识和内在幸福感,却未必日益长进。

  读书,是通往个人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兴盛的重要途径。大至民族、国家的困境,社会的危机,小至个人、家庭的迷茫,归根结底都在于智慧不够。而书籍,作为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恰好可以拿来借鉴,“每见于世情能窥破一分,于身心有一分体贴”,最终走向通达。如果全体国民都有此认识和动力,变被动为主动,进而重拾中国传统诗书精神,建设书香之国、礼仪之邦,也就水到渠成了。

  [文章不代表人民网文化频道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

(欧华网编辑:)
发表于 2010-4-30 17: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转移视线了不是?
不是没空读书,是有什么书可读
码个字还要用变形体的国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 19: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说,还是生活艰辛了一点,除了赚钱,的确没什么世间读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 19: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要靠带动?不敢说这不算真的要读书,但如果是发自内心得要读书,那么恐怕就连上个厕所,也要挟本书吧。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2 14:45 , Processed in 0.01393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