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讲个故事吧。说有兄弟两个,住在一个80层的高楼上,有一次恰好忘了看通知,就在停
电梯的那一天他们外出深夜才回来,电梯已经不走了。兄弟两是大包小裹不少,走到楼底下
就非常发愁,说“那怎么办呢?”,两个人商量了下就决定一鼓作气怎么也得回家,于是开
始爬楼。爬到20楼的时候开始觉得负担很重了,所以商量一下说“咱这样吧:把背包存在20
楼,回头再来取”,然后卸下了背包,两个人又很轻松互相说说笑笑的继续往上爬。爬到40
楼的时候已经很累了,然后两个人就开始互相抱怨指责了,哥哥说:“你为什么不看通知啊
?”弟弟说“你不也没看么!”哥哥说“我看了,但我给忘了。”弟弟反问“那你怎么不提
醒啊!”。一路上两个人吵吵闹闹,好不容易到了60楼,那实在是太累了,两个人也就懒得
吵了。于是相互勉力:“安安静静爬吧,怎么也得爬完呀!”然后他们又很安静的爬了20层
,终于到了阔别已久的家门口。站在这80层的楼梯口的时候,两人互相一看忽然想起了一件
事:钥匙忘在20楼了,在背包里。其实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这说的就是我们人的一生
:人在最早看到人生这条道的时候(假设这是80个年头的倒计时)人人都是意气奋发的;我
们背负着沉甸甸的“行囊”,里面装满了理想、抱负、装着很多很多美好的愿望。我们不畏
艰险、不怕辛苦从脚下第一个台阶开始,一步一步蹒跚的上路了。到了20岁的时候(也是人
步入社会的时候)开始认同规则了,就觉得社会给了我们很多负担,我们托起自己已经足够
疲惫了,谁还愿意背负着那么多的梦想啊!不妨先将它安顿下来,等到衣食无忧、有了温饱
、有了社会的名分回过头来我们再捡起梦想实现也不迟。放下以后回有那么一段轻松,感觉
不错,又开始往前走。走着走着,人生随着越来越年长,积累越来越多、争斗越来越猛、内
心越来越焦虑,人就不免抱怨(也就是故事里两兄弟互相指责的阶段)。都觉得社会辜负了
自己、都觉得自己付出太多回报太少,自己内心仓惶犹豫,所以怨天尤人‘吵吵闹闹这样一
路走下去了····························。走到40岁年届不惑的时候,那些所有的意气奋发的东西都过去
了,人就开始变得疲惫、颓唐了,无心计较了,于是学会了互相扶持继续赶路。60岁时沉默
了,觉得晚年应该是美好的、是珍惜的让我们安顿一下吧。也就是夫子所说的“而耳顺”阶
段了,心顺应了,也少了很多指责终于走到了“80层”。站到这个人生的终点上的一刹那,
突然之间会怅然若失想起来:这一生最宝贵的东西留在了20岁的行囊里,那就是一直还没有
机会打开的梦想:从来就没有放飞过、从来就没有跟随过自己徒然一身走完了一生的历程,
但是人生不会再有第二个20岁,回不去了。放弃了人的本性,这就是一条不归路。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
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否则将无法安身立命,这就是内不化
而外化的一种精神境界。人的本性原来就是无羁无绊的,但由于太多的物质利诱从而使我们
迷失了本性。人说“三人成虎”,往往原来就对的事,由于旁人的误会、世俗的表象、规则
的禁锢反而使我们渐渐地放弃了对原则的坚持,这不就是上面故事里的“两兄弟”么?这不 就是“舍本而逐末”么!坚持了真理,人都讥笑你幼稚,那么这些讥笑你的人见过真理么? 如果你内心不化清醒而坚持真理,看到自己生命的本性,那么你还会在乎这一切诽谤么?鸿
鹄会因为燕雀的嘲讽而戛然停止追求远大的理想了吗?“所谓聪者,谓其闻彼也”一个人真
正的聪明都不是看外在世界,而是静下来聆听自己生命最本初的愿望是什么。不论金钱是否
凌驾于真理;还是真理独存而万物摒弃,只要内心不为之所惑,那么无论怎样说到底都是一回
事都是外在的迷惑。<逍遥游>里的学鸠因为没有见过鲲鹏的大志而彷徨不解;鲲鹏能抟扶摇
而上九万里,难道还会在乎只会作蓬蒿之跃,斥鴳得小小讥笑么?心有大志者不拘小节!怎样
才能心有大志呢?首先就要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这也是千古以来一个最难的命
题。著名的施芬克思每天都在问过往的行人同一个问题“你猜猜看,它到底是什么动物?它
在早晨的时候是四条腿、中午是两条腿、晚上又有三条腿。”过往的人答不上来就会被吃掉
,后来年轻的俄迪普斯说出了最终的答案“这是人”于是施芬克思便大叫一声而跳入悬崖了
。这个故事在说明什么呢?说明离我们最近的也是最难认识的。我们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可
以不断地认知天地万物增长经验,但唯独难以认清我们自己。因为人生的变化在不经意之间
有太多阶段,而我们又翩翩习惯于从同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仅仅站在自己的
角度“以己之心”推断所有的事物,那么就会产生巨大的偏差,这也是难于认识自己的最大
障碍。都说我国古代有四大美女;都有沉鱼落雁之姿,难道大雁飞走了、鱼儿游走了真的是
因为她们太美了吗?没准它们是被吓跑的呢!你是天真了还是幼稚了?仅仅因为这篇文章还
不足于让我对你有个明确的表态,但换个角度看看这个问题也许可以这样理解:说你幼稚、
天真的人才真正的幼稚了,因为他们早已没有了天真和幼稚,他们早已迷失了本性,对你的
种种说法都是源于他们对你的嫉妒和他们本就世俗的做不到,他们不就是上面故事里可怜的
两兄弟么!世间万象,每一个人在世间、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可以说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 分只有境界优劣之辫。古往今来,真理从来就不乏高洁,反观那些非议真理的人不为金钱奴 役的却鲜矣。 如果一个人迷失自己的性情于世俗,那么这个人就找不到自己内心真正的价值与力量了。只
有将在于我们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都看作终将穿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享受当下,但美
好会过去;有很多苦难的事情我们把它默默扛起,苦难也会过去。在这个世界上你只要记一句 话那么这一生你将忘怀得失,在任何大宠大辱之境记住这句淡淡的话“一切都会过去”。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去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
世界;向内可以去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可以说:外在的世界有多大内心就有多深,这
是完全成正比的可惜我们这一生一直都在用于外在的发现而从来看不见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
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