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5|回复: 1
收起左侧

中国驶入加息通道 物价高涨民众开始囤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7 12: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11月05日 17:28:06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才进入10月份,各研究机构就纷纷开始预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央行下一步的货币政策走向。
  市场普遍预计,如果10月份的CPI同比涨幅达到4%或者更高,不仅意味着年内物价水平再次创出新高,也意味着央行很可能再一次加息。然而中国此时若选择加息,无疑会导致热钱加剧流入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中,国内物价走势仍然一路飙涨,居高不下。继早前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到新近的“糖高宗”、“苹什么”,再到现如今的食用油、棉花等农产品轮番涨价,内地通胀压力陡增。
  才进入10月份,各研究机构就纷纷开始预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央行下一步的货币政策走向。
  市场普遍预计,如果10月份的CPI同比涨幅达到4%或者更高,不仅意味着年内物价水平再次创出新高,也意味着央行很可能再一次加息。
  此刻,国际形势也更加复杂。11月2日,澳大利亚和印度央行分别宣布加息,开启了此轮全球调息潮。
  11月3日,美联储宣布,向市场投放6000亿美元,用于购买美国国债,以应对疲弱的经济和抵御通货紧缩的危险。英国、欧元区以及鈤本等几大西方经济体或将被迫跟进,这将给全球带来又一波流动性泛滥。
  中国此时若选择加息,无疑会导致热钱加剧流入……
  物价高涨民众开始囤货
  上个周末,欧阳女士和高女士相约带着孩子去附近的超市看看,听新闻她们获知食用油都在涨价,想在食用油涨价之前多买几桶存放在家中。
  “反正油放在家中也不会坏,吃到春节应该没有问题。”欧阳女士笑着说,“现在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
  “中鞅最近提出要让‘国民收入倍增’,收入还没增,支出倒开始倍增了。”站在一旁的高女士也插言道。
  近期,由于农产品涨价,不仅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涨声一片,国内市场的食用油出现新一轮上涨,随着行业龙头康师傅和古井贡酒分别调高旗下部分产品价格,相关的方便面和高端白酒行业也面临涨价压力。
  康师傅就表示,此番涨价主要缘于原材料的上涨,例如用于制造方便面的主要原材料如面粉、棕榈油、淀粉及其他调味原料(如葱、姜、蒜等)的价格,自今年起的累计涨幅已达15%~100%不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9月我国CPI同比上涨3.6%的涨幅创下了23个月新高。但是显然,百姓对物价的感受压力远不止此。
  随着国内通胀形势的加剧,市场正在愈发密切地关注近期物价的走势。近日,各经济研究机构纷纷发布CPI预测。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所预测,今年10月CPI同比将上涨4.1%。该所发布的报告称,就食品价格而言,10月绝大部分品种的价格较9月都有所上涨。
  美林证券预测今年10月份的CPI同比涨幅为4%,兴业证券预测10月份CPI同比涨幅为4%,中信证券预测10月份CPI同比涨幅为3.8%-4%,国泰君安证券预测10月CPI同比涨幅为3.9%。
  国家发改委2日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本次监测针对北京、上海、重庆等36个大中城市,监测食品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统计数据显示,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
  专家表示,如果10月份的CPI同比涨幅达到4%或者更高,不仅意味着年内物价水平再次创出新高,也意味着央行很可能将再一次的加息。
 中国宽松货币政策渐转稳健
  央行数据显示,经过两年左右的财政与货币刺激,截至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部分行业、领域资产泡沫的现象非常显著。
  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我们看到包括绿豆、姜、蒜、辣椒在内的农副产品轮番上涨其实都是央行货币超发的结果,多余的钱在市场中乱窜,多年累计起来的过量货币已经给中国经济实体带来了巨大的通胀风险。”
  从央行10月19日宣布近三年来的首次加息的举动来看,其显然意识到这一点。
  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在我看来,此次央行希望通过加息向市场释放中鞅决心调控通货膨胀预期的意图,以及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
  谢国忠则认为:“央行加息其实来得太晚了,货币超发已经那么严重,早就应该实施收紧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实际上,从今年初起,加息呼声就没有停息。央行迟迟未动,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宽松货币政策退得过早有二次探底的风险。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趋稳,通胀水平又居高不下,央行才在10月19日启动了近三年来的首次加息。
  刚刚公布的10月份官方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指数为54.7%,较上月劲升0.9个百分点,汇丰中国发布的民间PMI也高达54.8,高于上月的52.9,环比升幅为2004年4月以来的最高纪录。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表示,PMI指标进一步向好,这表明了尽管出口新订单增长缓慢,但国内需求的强劲增长可确保第四季度9%左右的经济增长。他同时指出,出厂价格的上涨反映了旺盛的需求下的投入成本增加,预示着消费物价指数很可能在10月份继续走高,并达到周期性高峰。

  经济数据的向好和通胀压力的加大,显然坚定了央行调控的决心。本月2日,央行发布了《2010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会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
  市场人士分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收紧信号。尤其是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悄然转向。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1日在参加某论坛时指出,我国货币政策已基本明确转向稳健,目前站在加息通道的第一个台阶上。尽管加息的节奏不好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外部经济二次探底的冲击,未来两三年内加息通道将逐步展开。
  贾康认为,下一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妨考虑“一松一紧”的搭配。央行货币政策收紧,可以防范通胀和部分领域的资产价格泡沫,掌握好应付未来通胀的提前量;财政政策可以继续宽松。
  2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在经济确定稳定增长时,可以考虑转向稳健的甚至谨慎的货币政策。由于流动性规模巨大,中国经济有形成资产泡沫的风险,央行可考虑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抵御这种风险。他指出,货币政策应重点关注资产价格,在必要时控制资产价格波动。
根据国情对症下药
  正当中国货币政策渐进趋紧之际,本周美国、英国、欧元区以及鈤本等央行也将议息,其中美联储无疑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
  美联储将启动新一轮定量宽松。如果美联储力推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则将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并传导到中国,中国的通货膨胀情况将进一步严重。
  3日,美联储宣布,未来8个月内,将以每月750亿美元的规模,向市场投放6000亿美元,用于购买美国国债,以应对疲弱的经济和抵御通货紧缩的危险,重新为经济增长赋予活力。本期的国债购买计划,联储实际购买债券总额在8500亿至9000亿美元之间。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措施,可能迫使英国、欧元区等本不打算继续大规模放松银根的经济体被动跟进。美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则将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并传导到中国,中国的通货膨胀情况将进一步严重,因此加息的呼声再起。
  于周二宣布升息的印度央行指出,美国和其他地方新一轮量化宽松可能引起新的资本洪流涌入新兴市场,对上升中的资产价格造成进一步压力。
  国内一些专家认为,在央行加息后,中美两国的利差已进一步扩大,现在美国继续推行定量宽松,更多热钱将通过套利交易牟取利润。加息初衷是有利于控制通胀预期,防止形成资产泡沫,但也许导致新一轮短期资本流入,更大程度地增加通胀压力与资产价格上涨压力。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2日在出席某论坛时表示,与发达国家不同,新兴经济体在继续保持宽松财政政策一定连续性的同时,采取了收紧货币信贷的措施,这从新兴经济体当前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来看,是有必要的。
  侯云春认为,在这样一种经济形势下,不大可能再像去年那样全球协同一致采取大规模、大力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发达经济体继续维持“高失业率、高负债率、低经济增长”,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则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通胀预期加剧、资产泡沫化。因此,在政策选择上,美国和鈤本继续采取财政、货币刺激政策;而欧洲国家选择了在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收紧财政政策,治理主权债务,治理财政风险。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问题则决定了其要采取“宽财政、紧货币”的模式。
  中国安邦咨询公司撰文指出,尽管主要经济体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上取得了高度的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能够采取简单的跟随策略。目前在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其一,通货紧缩的威胁。其二,沉重的公共债务。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通胀压力日渐沉重,CPI节节走高,楼价居高不下,而正攵府的财政状况良好,债务占GDP的比例较低。此外,处于发展中的中国也确实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情况,具备一定的财政刺激空间。于是,欧美等国采取的“紧财政、宽货币”的组合,到中国完全可以掉过头来,实行“宽财政、紧货币”,如此才有对症下药之意。
  10月份央行已初试加息。虽然加息可能会吸引外围市场的国际热钱的涌入,但考虑到目前资本账户仍处于严格管制之下,套利资金进出不便,热钱的主要目的是追逐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而加息恰可抑制资产价格上涨。如此,能降低热钱流入的规模,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鈱币升值的压力,从而兼顾到央行的外部目标。(记者 徐思佳)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2: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热议物价上涨总结出买菜攻略 探究涨价原因
2010年11月04日 07:07:44  来源: 新京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对于涨价原因,尤其是菜价节节攀高,网友们的分析各自有别。有网友表示,北京郊区菜地减少是个原因,都要靠外地运输进来,成本自然增加了。


    近日,热议物价上涨的帖子出现在北京各大社区论坛,除一片讨伐声外,也有网友总结出买菜攻略。

    物价上涨给居民生活施压

    近日,回龙观社区网、望京网、三环新城等社区网站频繁出现网友热议物价的帖子。

    天通苑居民刘晓园称,她家属于回迁户,两口子都没工作,靠低保和儿女们的一点补贴过日子,属于低收入家庭。去年她家一个月用于买菜的支出约80元左右,今年一个月130元也打不住了,家里老头子爱吃姜,可姜的价格翻了几倍,吃不起了。


在三环新城,物价的持续上涨使开小餐馆的刘女士受到打击,她称,今年的购菜成本比去年增加超过30%,其只好提高菜价并适当减少菜量,但顾客不理解,来的人就少了。前几年这个月份饭点时菜馆一般爆满,“现在有七成就不错了”。

    部分家庭恩格尔系数见涨

    也有网友发帖请大家晒自家的恩格尔系数。

    该系数的计算方式是:家庭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消费支出总额×100%,以检查家庭生活质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低于40%为富裕。

    多数网友表示,跟去年相比,今年的恩格尔系数变高了,在参与讨论的30多名居民中,逾一半称自家的恩格尔系数处于贫困水平。

   网友纷纷探究涨价原因

    对于涨价原因,尤其是菜价节节攀高,网友们的分析各自有别。有网友表示,北京郊区菜地减少是个原因,都要靠外地运输进来,成本自然增加了。

    网友蒋远的说法得到多数人认同,他认为美元贬值引起原材料、石油和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同时引发粮食、蔬菜价格上涨。

    “肯定有投机分子在兴风作浪,一些蔬菜的价格"呼呼上涨",供需变化也没这么大,比股票涨得还疯狂,肯定有问题。”不少网友认为有投机成分,正攵府应出台政策予以打击,稳定物价。


探访

   商贩 往年菜价上涨“不如今年凶”

    昨日,在陶然亭北门附近一菜市场,摆摊的刘师傅介绍,往年入冬前,菜价一般都涨,但不如今年涨得凶。往年一般是个别菜价在涨,今年是普涨。刘师傅称,这一轮冬天的涨价才开始,预计下雪时,许多菜价格可能翻番。

    在东城龙潭市场一摊位前,生姜9.5元一斤,大蒜8.5元一斤,一些居民问完价后,纷纷埋怨“太贵了”,一位老人生气地拿蒜和姜打趣道:“算你狠,将你一军!”

    对于蔬菜涨价,许多摊位老板都否认赚了大钱。跟去年相比,今年他们的蔬菜批发价涨了,人力成本涨了,物流的费用提高了。比如去年给一个雇工一个月1000元,今年涨到1500元。“这多出来的500元,需要多少蔬菜涨价才能持平啊。”商贩们表示,跟去年相比,盈利相对多一些,但与菜价上涨不成正比。

    在记者随机询问的顾客中,半数以上表示,他们感觉到了涨价压力,减少了购买量。

  

  菜农 “跟房地产资金进入有关”

    昨日,记者联系上在昌平区兴寿镇的一位老菜农张建党,他今年种植了10个大棚,共20亩水果和蔬菜。

    张建党称,蔬菜零售价格的上涨有目共睹,但跟零售价上涨幅度相比,批发价几乎没什么变化,上涨幅度很小。比如辣椒的批发价是每斤一元左右,大白菜5到8角一斤,跟去年相比,涨幅较小。

    他称,今年蔬菜涨价是一个整体性问题,菜农、菜市场中间商(摊位)等都没因此获得巨大利润。运输费用比去年提高,人力成本增加,最主要的是许多地方的摊位费增加幅度很大。一些拥有场地的开发商、市场业主拿了大头。

    他认为,这轮物价上涨,跟房地产资金的进入有很大关系,正攵府打压房价,股市不景气,这些资金可去的地方不多,便进入了流通领域,造成现在的流动性泛滥。张建党称,根据他所观察的行情,这个冬天的涨价才刚刚开始。


  买菜攻略

    网友“米米”:菜价在各时段是不一样的,比如多数菜市场中午下午比上午要便宜,避开高峰期去买菜能节省不少银子。天气好时,比如大晴天,菜价便宜,而大雨天或下雪天,由于运输困难,菜价将偏高。因此买菜前一天可看看天气预报。

    网友“大牛”:一到冬天,许多菜的价格都会翻番,有的还不止,比如大白菜,一般冬天要涨超过一倍。我把菜看成了股票,对于预计会涨的,我都多买点囤着。

    记账簿

    2009年10月

    1日 哈密瓜、面包17.50元

    3日 啤酒丸子、牛奶12.50元

    5日 茶叶30.00元

    6日 咸水鸡20.00元

    8日 馒头、鸡蛋、西红柿9.00元

    ……

    食品消费:509.71元

    生活开支:共计1676.85元(含医药费735.44元)

    2010年10月

    2日 花生米、玉米、麻酱、木耳、大饼、豆丝39.60元

    5日 牛奶、花生酱14.20元

    7日 牛奶、油条、青菜9.20元

    10日 玉米、葡萄、枣、葱20.10元

    11日 鸡蛋、桃、菜花9.40元

    ……

    食品消费:688.29元

    生活开支:共计4914.09元(含医药费3500元)


    样本来源:体育馆路街道71岁的常秀云(上)和老伴陈俊发
    (记者 朱开云 张伟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5 07:55 , Processed in 0.01564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