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0|回复: 4
收起左侧

中国农业面临干旱冰冻双重考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5 00: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北京1月24日电(记者张辛欣)新年伊始,暴雪和冻雨使中国西南银装素裹,华北、黄淮等粮食主产区却干旱缺水。异常天气引发的冰火两重天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农业生产敲响警钟。
    截至目前,今年以来中国南方降水日数普遍在8-10天,其中贵州西部、重庆西部、湖南东南部等地为10-12天。
    就在南方白雪皑皑之际,北方的初雪已经“迟到”了很久。1951年至今,北京初雪平均日期为11月26日。但直到今日,北京今冬依然没有下雪的迹象。“只刮风不下雪,这滋味太难受了!”北京市海淀区居民肖丽丽一脸无奈。
    在河南省杞县阳堌镇西铁岗村,自打麦播以来已连续100多天没下过一滴雨。成片的麦田泛着枯黄。这样的场景在华北和黄淮地区随处可见。
    在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六省区,去年10月以来的平均降水量仅40.2毫米,比常年同期少53%,这些粮食主产区冬小麦缺水严重,人畜饮水困难突出。
    “这是196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第二少局面,是气候异常在作祟。”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张培群解释说。
    去年11月中下旬,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明显调整,导致冷空气更为频繁猛烈。这时,西南暖湿气流为南方输送了充沛的水汽,冷暖交汇形成大范围雨雪天气。而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偏弱阻挡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华北、黄淮等地无法形成有效降水。“就好比一块干毛巾,无论你使多大劲,都拧不出水来。”张培群说。
   国家气候中心综合分析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大气环流异常仍不能根本改变,这意味着目前中国南方的低温冻雨和华北黄淮无降水局面仍将维持。
    低温冰冻给南方蔬菜生产带来大范围影响,在不少地方,蔬菜价格出现了明显波动。在北方几个粮食主产区,持续的旱灾更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农业生产增加了不确定性。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6039万亩,其中重旱898万亩。
    以冬小麦为主的夏粮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约四分之一,仅河南一个省的冬小麦产量就占全国逾四分之一。发生在粮食主产区的干旱如果波及冬小麦生长,将为全国农业生产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有专家认为,在目前国内粮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当前的旱情和雨雪天气将增强市场对小麦等主要农产品看涨的预期。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华北、黄淮等地区的旱情发展情况,做好抗旱的各项工作,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采取有力措施抗击南方部分地区雨雪冰冻灾害,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农业部制定抗旱的技术路线和应对措施,并派出20个工作组,分赴主产区调查灾情,指导农民加强春季田间管理。

水利部要求,各地对可能发生供水短缺的城镇、农村进行摸底排查,加大抗旱投入力度,开展抗旱物资的储备工作,切实提高抗旱水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气象局则通过加强干旱、低温雨雪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灾害分析,确保联动机制落到实处。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1000亿斤左右,每年因生物灾害损失粮食500亿斤左右。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0: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南地区东部仍多雨雪 山东山西旱情日趋严重(图)
2011年01月23日 17:18:16  来源: 新华社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西南地区东部仍多雨雪天气 贵州中西部有冻雨

    中鞅气象台23日06时发布天气预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未来三天,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中北部、西南地区北部和东部、江南西部、华南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雪(雨)。

    其中,新疆西北部局地有大雪;贵州中西部的局部地区有冻雨。我国东南部海域将有7~8级、阵风9~10级大风。

    具体预报如下:

    23日08时至24日08时,新疆西北部、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北部、山东半岛北部、西蔵东北部、川西高原北部及四川盆地、重庆中南部、云南东部、贵州、湖南西南部、广西、广东西部、浙江中南部、福建中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其中,贵州中西部的局部地区有冻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的部分地区有4~5级风。东海南部、台湾及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大部有7~8级、阵风9~10级的东北风。

    24日08时至25日08时,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的部分地区、黑龙江、吉林北部、西蔵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广西中西部、湖南西南部及海南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其中,新疆西北部局地有大雪;贵州中西部的局部地区有冻雨。内蒙古中东部有4~5级风。东海南部、台湾及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大部有7~8级、阵风9~10级的东北风。

    25日08时至26日08时,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西蔵东部、西南地区北部和东部、湖北中西部、湖南,广西大部等地有小雪(雨)或雨夹雪,其中,新疆北部沿天山地区、西北地区东南部局地有中到大雪;贵州中西部的局部地区有冻雨。新疆北部有4~6级偏北风,其中山口地区阵风可达8级。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大部有7~8级、阵风9级的东北风。(中国新闻网)



山西逾百日无有效降水 大地旱情日趋严重

    今年这个冬季,山西许多农家人一直在为此间无有效降水感到心焦。因当地水资源匮乏,旱象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23日上午,晋南冬小麦产区的人们还在抓紧春节前的日子排队浇灌各家的小麦。

    盐湖区有老农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今冬当地久旱缺少雪雨,浇灌小麦是眼下乡村人的大事。春节前能把田里的小麦浇一次,人们过节时心才安宁些。

    据山西省气候中心最新的监测资料显示,目前,山西晋城、运城、临汾等市旱情日趋严重 。此间气象部门预计1月下旬前期,山西省仍无降雪,旱情将持续发展中。

    农业专家称,根据近年来山西省冬季受旱规律分析,干旱还将持续。日前,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动员各方力量打一场全民抗旱总体仗。

    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出,把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当作首位,各地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抗旱一线,积极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努力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电力部门要优化电力调度,确保农业灌溉用电量,保证冬浇工作正常进行。

    正在山西指导抗旱工作的国家抗旱检查组提出:各级正攵府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做好应急抗旱物资准备、资金落实等各项准备。水利、气象、农业、电力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调,提高抗旱效率。基层水利部门技术人员帮助指导农民进行冬浇。同时,加强旱情监测,完善抗旱预案和抗旱工作机制。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中国新闻网 记者张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0: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旱情致24万人饮水困难 已投6.8亿抗旱资金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这次旱情确实影响到了华北、黄淮等许多地方,在山东,旱情总体已达60年一遇标准,目前仍有24万人、10.7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面对严峻旱情考验,山东各地紧急行动,全面打响"抗旱保卫战"。

    据了解,自去年9月下旬以来,山东除半岛东北部以外,已经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已经有391座小型水库干涸,350条河道断流。据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报,目前全省旱情仍然在持续加剧,全省55.9%的小麦受旱,有24万人、10.7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旱情总体已经达到60年一遇标准。据预测,如果春节前仍然没有有效降雨,将导致3000多万亩农田持续受旱,30万人出现临时性吃水困难,其中枣庄、泰安、莱芜、临沂、日照、聊城将达百年一遇标准,菏泽、济宁将达二百年一遇标准。

    面对日益严峻的旱情,山东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打响"抗旱保卫战"。旱情发生以来,全省已经投入6.8亿元资金,浇灌受旱农田3196万亩,及时解决了38万人、32.4万头大牲畜的临时性吃水困难,没让一户群众生活中缺水。

    山东东营90%以上的用水是黄河来水,由于沿黄各地引水抗旱,造成地处黄河最下游的东营市来水量比去年减少30%左右。近段时间东营市在全力引蓄黄河水。东营市水利局灌溉处副处长刘韶华:

    刘韶华:密切关注黄河水情,采取一切措施,保障工程设备正常运转,最大限度抢引抢蓄黄河水,满足全市农业生产用水需求。

    针对水源稀缺的实际,各地各部门对水源情况进行摸底排查,统一科学调配。临沂市水利局副局长任广云:

    任广云:对现有水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做好科学用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的水资源的效益。(山东台记者孙波 中国广播网)



湖南高速遭浓雾 京港澳湖南段现车流高峰

    继17日起雨雪天气过后,23日湖南境内大部分高速公路遭遇了浓雾天气。同时,春节将至返乡民众增多,从22日起,京港澳高速湖南段提前进入车流高峰,尤其是北上车流较大,较平时增加了三倍。

    据介绍,23日清晨5点至上午10点左右,常张高速桃源中队辖区、长常高速、长潭西高速等部分桥面、路面结薄冰,路面出现团雾,能见度在50米至100米左右。高速交警已对起雾路段进行巡逻、喊话,提醒驾驶人员谨慎驾驶。

    上午9:38左右,潭邵高速湘潭辖区1110KM处往东方向因起雾发生追尾事故。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事故已经处理完毕,此路段恢复通车。

    同时,京港澳高速湖南段因春节将至提前进入车流高峰。22日下午5点30分左右,湖南潭耒高速耒阳服务区一派繁忙景象,在此排队等候加油和短暂休息停留的车辆停满了整个服务区,以悬挂广东号牌的私家车居多。

    潭耒高速交警大队耒阳中队中队长汪东旭介绍,从22日上午10点左右开始,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南段由南往北车流迅猛增加,车流总量达到6万台次左右,耒阳服务区接待能力已趋于饱和,特别是服务区加油站等候加油的车辆出现了排“长龙”现象。预计1月27日前后,车流量将达到最大高峰值,届时车流总量将突破9万台次。

    湖南高速交警针对恶劣天气和春运,已加强了巡逻管控,设置春运检查服务站,重点对高速公路客运车辆和危爆物品车辆进行严格管理,严查客运车辆“两证”,对7座以上客运车辆逢车必查,确保高速公路春运平安畅通。目前,全省高速公路通行正常。(中国新闻网 刘柱 李银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昭通:民警上街铲除路面积雪 资料图片

    寒潮天气致云南昭通169万人受灾 损失超6.5亿

    1月21日下午,记者从昭通市民政局获悉,该局发布的第八期灾情通报显示,截止到1月20日,持续雨雪冰冻袭击后,已造成当地169万余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5亿元。

    数据:截止到1月20日统计,昭通全市1692631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伤病91人,紧急转移安置39人,饮水困难371024人;因灾倒损房屋4022间,其中倒塌房屋553间,因灾死亡大小牲畜2839头(只),大小牲畜240428头(只)饮水困难;农作物成灾面积66315公顷,绝收2353公顷,冻坏洋芋等种子6262吨;林木受损565万株。

    交通:至20日上午8时止,雪凌还造成昭麻二专线管制点排队车辆约4公里,滞留车辆约200辆,滞留人员约300人,昭通至大关方向,因大、小凌子口路段冰凌严重,车辆通行十分缓慢,滞留在小凌子口的车辆约200辆。大关至昭通方向由于冰层太厚,车辆无法通行,滞留车辆多达800辆。昭通全市因气候原因停运班次377条、停运车辆432辆滞留旅客4230人。

    让人欣慰的是,至1月21日,昭通火车站一直运转正常,连接滇川两省的昭待高速公路和昭麻二级公路均可通车,只是通行速度有点缓慢。交警提醒广大驾乘人员,务必套上防滑链,配合路上交警指挥,安全有序地通行。


    供电:昭通电网累计覆冰线路216条,其中严重覆冰48条,水源设施受损2436处3000公里,灌溉设施受损21座286公里,水文设施受损1个36平方米,供水管网受损1254处73公里,小型水渠受损18处,供水设施损毁9116件(个),消防栓损坏151个,污水设备受损12台,路灯及电缆损坏222件,环卫设施受损8件,排水设施受损10.6公里,市政道路受损7.3公里。更严重的是,昭阳区凉风台、大关县芒鞍山、镇雄县乌峰山、彝良县半边山、绥江县关斗山、永善县康家堡、盐津县水田、豆沙、中和等9个电视转播站不同程度受损。(申时勋 通讯员 汪波 摄影报道 春城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0: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旱情预期仍将持续 部分地区或将超百年一遇标准
 新华网济南1月23日电(记者娄辰、潘林青)综合山东有关部门23日预测,当前旱情较重的山东省近期仍无有效降雨,旱情预期仍将持续,人畜饮水困难及农作物受旱面积仍将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区或将超过百年一遇标准。
  据山东省水文部门预测,今年1月至5月,全省降水较常年偏少,而气温较往年偏高,旱情将日趋加剧。随着抗旱用水量的增加,地表水源将日趋减少,地下水位也将持续下降,抗旱工作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据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预测,若春节前仍无有效降雨,将导致3000多万亩农田持续受旱,30万人出现临时性吃水困难,其中枣庄、泰安、莱芜、临沂、日照、聊城将达百年一遇标准,菏泽、济宁将达二百年一遇标准。
  据记者了解,自去年9月下旬以来,山东省除半岛东北部外100多天无有效降水,累计平均降水量仅为1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6%。据水文频率计算,目前全省干旱程度已超过五十年一遇标准。同时,由于气温较常年持续偏高,土壤失墒较快,致使全省均不同程度受旱。
  旱情发生以来,山东省已投入资金6.8亿元、抗旱劳力211万人,动用泵站4466处、机动抗旱设备77万台套,抗旱浇灌农田3196万多亩,及时解决了38万人、32.4万头大牲畜的临时性饮水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0: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视点:中国新年之初“南冻北旱”凸显三大难题
2011年01月23日 08:48:03  来源: 新华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片:1月19日,返乡民工带着行李在319国道上徒步行走。当日是全国春运首日,渝东南地区受到严重的冰雪天气影响,部分客运车辆停运。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山东滕州市级索镇千佛阁村村民王次玉在给麦田灌溉。据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2日通报,全省旱情仍在持续加剧,总体已达60年一遇标准,抗旱形势日趋严峻,人畜临时饮水出现困难。新华社记者范长国摄

………………………………………………………………


    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
    雨雪不止,道路封闭,机场关闭,菜价飞涨……新一轮雨雪冰冻天气正在江西、湖南等南方省份肆虐。刚刚告别灾难频发的2010年,今年初又接连发生大面积极端天气事件。
    南方“千里冰封”,北方“干旱少雪”——“南冻北旱”的极端天气频发,是谁惹的祸?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下的“生活难题”?当前“南冻北旱”形势对农产品供应和价格影响几何?围绕这些焦点问题,“新华视点”记者深入南方冰冻和华北干旱灾区进行追踪采访。
    “南冻北旱”的极端天气为何频发?
    “上半年干得冒烟,年中遭受大洪灾,现在又来了雨雪冰冻!”1月11日,正在冰路上艰难行走的广西乐业县花坪乡苗族老人何强济对记者说,“我活了60多年,从没见过老天这么多变!”
    站在花坪乡的冰路上眺望,只见冰雪茫茫,南国群山一片“北国风光”。受强冷空气和低温暖湿气流共同影响,1月3日起这里遭遇冰冻雨雪灾害。
此时,华北干旱正在肆虐。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山东的干旱程度达到50年一遇。去年9月23日至今,全省累计平均降水量1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6%。全省先后有6095万亩农田受旱,目前仍有53%的麦田受旱。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说,2008年初,我国出现过“北旱南冻”异常现象,时隔两年再次发生。去年是近十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最大的一年。
    不仅中国。眼下澳大利亚、巴西等国正洪水滔天,一些欧美国家也遭遇雪灾。世堺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阿斯拉尔说,该机构电脑模拟研究预测,世堺正进入“极端天气频发时代”。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等专家认为,北半球气候异常源自北极冷风,而南半球目前则主要受海面温度偏冷的拉尼娜现象困扰。极地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强烈影响了中高纬度的国家和地区。而且,同期既没有明显的偏南暖湿气流北上,也没有偏东风从东部海域带来水汽,所以中国华北、黄淮难以形成降水,导致大面积干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九江市京九蔬菜批发市场一摊位摆放的各类蔬菜(1月20日摄)。从18日早上开始,江西九江市连续三天遭遇大雪袭击,九江蔬菜批发市场芹菜、大白菜、大蒜等蔬菜批发价格一路飙升,不少蔬菜批发价涨了一倍。新华社记者周科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月22日,在广西桂林市资源县中锋乡长冲村,两名村民在查看冰冻灾害对果木的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办公布的最新消息显示,连日的冰冻灾害造成广西258.04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成灾163.1千公顷,绝收13.35千公顷。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极端天气下的“生活难题”如何应对?
    最近几天,暴雪突袭江西,路面积雪结冰导致九江长江大桥、昌九高速多个路段拥堵,最长达到20多公里,时长达20多个小时。新一轮暴雪冰冻灾害来袭,正给南方多省的百姓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相比两年前损失巨大的南方冰冻灾害,交通、电力、通讯等部门此次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更有经验。但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偏远农村,吃菜难、出行难、上学难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我家已经好久没有吃青菜了,到乡里购买的粮食也要省着吃。”前期旱灾曾使广西隆林农民罗阿莎家玉米地减产六成。如今冰冻雨雪灾害来袭,生活雪上加霜。
    路面覆冰超过两指厚,装上防滑链的采访车走在上面嘎吱作响,让记者心惊胆战。广西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因为冰冻断水断电,植物全被冰块包裹,人们外出购买米菜异常艰难。
    瑶族老人蒋祖德告诉记者,家里的米只够吃5天,菜没有了,只能把屋后种的一点萝卜硬是从冰里掏出来,给正在坐月子的儿媳妇吃。
    “冰灾来后,我们家主要靠盐水和辣椒下饭,孩子受不了啊”。全州县蕉江瑶族乡大源村段顺生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长沙市民在大雪覆盖下的湘江长沙段主航道裸露的河床上走过(1月22日摄)。记者日前从从湖南省新闻办获悉,始于17日的罕见暴雪已给湖南省造成重大灾情,截至21日8时,全省14个市州98县区的992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7.3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4.4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15千公顷,倒塌房屋8565间,损坏房屋37969间。新华社记者 龙弘涛 摄  


    灾区孩子上学也成了问题。1月6日起,全州县迎来新一轮冷空气,许多乡镇一片冰封,电力和交通中断,中小学普遍放假、缓考。
    大源村完全小学是没有在冰冻灾害中放假的学校之一。校长凤江全说:“从2日至今,我们学校所有的3名老师,每天都会去两条路上接孩子们安全到校。”
    大源村小学坐落在山坡上,山路每天都会在17时到次日10时被冰层覆盖,无法攀爬。每天,在孩子们到校之前,老师和一些家长都会提前拿着锄头,将路上的冰面挖开。二年级教师凤山鸣说:“这几天,为了送孩子,为了开通通往学校的山路,我踩坏了两双鞋子。”
    “气候极端化,应对常态化”。中国农科院防灾减灾专家李茂松说,极端天气频发,正攵府应该学会“常态化”地应对,逐渐改变只注重灾害应急管理的做法,更多地做好事前防范。百姓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在身体上和物资储备上未雨绸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月21日,山东省文登市一家肉制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对猪肉进行“冷链配送”。山东省文登市积极推行“源头控安全,加工控质量,销售控准入”的全程监管模式,为消费者营造安全的肉产品消费环境,确保百姓能吃上“放心肉”。新华社发(车田民 摄)


    农产品价格何时告别“逢灾必涨”?
    南方冰灾来临,市场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价格应声而涨。在蕉江瑶族乡,胡萝卜3元500克,白菜2元500克。“冰冻灾害发生前,胡萝卜只卖1元一斤,白菜价格现在也涨了一倍。”农民段顺生无奈地说,“这个涨法,吃不起呀!”
    北方旱灾对农业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市场担心因旱减产导致后市粮价上涨。今年以来,小麦期货价格已大幅飙升,郑州强麦主力1109合约14日低开于2705元/吨,但很快就涨到2785元/吨,三天后,郑州强麦期货1205合约又高开于2960元/吨。
    但专家认为,目前断言小麦将因旱大幅减产、粮价将持续攀升还为时尚早。山东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解洪起说,山东十年九旱,产量如何还要看后市气候的发展和抗灾救灾的成效。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等专家表示,天气对物价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我国粮食连续七年丰收,而且库存充裕,为2011年稳定物价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农产品价格‘逢灾必涨’,说明我国农业的抗灾能力仍然薄弱。”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说,应对极端天气频发态势,必须尽快摸索出新的气候变化规律,通过工程防灾、生物抗灾、技术减灾和制度救灾,变事后被动抵抗为事前主动避防,把灾害对农业的影响降至最低。(执笔:林艳兴,参与:王志伟、潘林青、娄辰、杨金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8 03:46 , Processed in 0.01531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