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9|回复: 2
收起左侧

西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0 07: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天 兰州

早上十点,准时到达兰州机场。

   坐大巴车前往市中心的路上,仔细观察了一下四周的环境情况。说是小山,其实看做一个个的土包也不为过。自然资源贫瘠至此,令人扼腕。记得之前读过一些有关中国历史经济发展的书,书中提到,中国早期的封建王朝,亦即自始皇帝登基一统六合起,中国中原王朝的经济政治重心长时期位于中国西部,以长安为首。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则导致了一些不可预计的后果。加上战事频繁,即便是后来的都城从长安东移到洛阳,这种破坏性极强的灾难性后果也未能被摆脱。古人有诗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中国人内战的极度粗鲁和未经计划的贪婪,给这块大地画出了一条又一条的伤痕。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西北,看到的兰州,大约已经彻彻底底的摆脱了原先的模样。据我所知,兰州作为一个很靠近中原王朝西北边堺的城市,其军事价值应该远远高于其经济政治价值,换言之,也许它就是一座兵城而已。现在恐怕已经无从得知有哪些历史名将曾经在这里凭栏西眺;也已经无从得知有哪些士兵曾经在这里紧张地关注着远山的一座座烽火狼烟台;也已经无从听到哪些震耳的喊杀声、呼号声、战鼓声和惨叫声;也已经无从看到那些落寞诗人的背影和被寒风吹起的衣襟。总之,兰州已经似乎被中国历史遗忘在一个角落里了。很少在二十四史当中看到它的名字,不知这算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不幸的是它丧失了人文的诱惑,幸运的是它能够从那些口诛笔伐中摆脱出来,找一分清净。
   这是我落脚兰州大地的第一感觉。
   
第二天 敦煌市区

抵达敦煌市区,早上9点左右。

   一夜的卧铺总算是让我休息好了一些,以往为了省钱,曾经坐过26小时的硬座前往四川成都。最后的几个小时已经无法用痛苦来形容了。因此为了保证这次旅游整体的质量,还是多花了点钱买个舒服。

   敦煌县城意外的新,虽然它作为旅游城市修缮得新一些也算正常,但是毕竟新的有些出乎意料之外。这时候想起鈤本人陈舜臣先生曾经在他的书中提到过,这座城市是新修建的,由于古城已经无法适应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和慕名而来的游客的需要,因此敦煌人早就放弃了旧城,建设了这座新城市。

   新城市整体而言建设的不错,很干净,比兰州城就这一点上来说强了不少。但是总感觉缺少了一些文化气息在里面。和北京的一些卫星城镇没有什么区别。整座城市里唯一可以称得上景点的便是这几日都不会开门的博物馆和文化馆而已。我仔细看了好几遍地图,又还询问了不少当地的住民,得到的答案和我所观察到的没有区别。

   这就遗憾许多了。虽然市正攵府的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对于我们这些旅游者来说还是略有不满的。毕竟想到要来敦煌的人,更多的追逐的是一种文明的精神,而不仅仅是一座干净整洁的普通城镇。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建立在附近的用于电影拍摄的敦煌古城,竟是按照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设计的,并且《神探狄仁杰》一片也用过它作为布景。这就不仅仅是遗憾而是可笑了,硬要把汴梁的美景安插到敦煌身上,不仅仅是对观众的不尊重,更是对历史和敦煌本身的不尊重。

第三天 玉门关-阳关

玉门关
  
由于昨天已经联系了包车的事宜,因此也就放下心来睡了个好觉。结果一睁眼已经比我们和司机约定好的时间晚了半个小时以上。幸好司机赵师傅人很好,在楼下等了我们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一阵忙乱之后总算还是顺利的踏上了前往玉门关的旅程。

  一路上的景色平淡至极,戈壁滩的荒凉我已经渐渐适应,对这种一望无际的荒凉已不甚惊奇。只是在不断地颠簸当中和朋友们插科打诨,顺便想一想我脑海中与玉门关有关联的信息。除去那句著名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名句以外,就只有一些琐碎的片段而已。后来回京,上网查了查,才发现与它有关的诗句真的不少,特在此列出两首我比较喜欢的供大家欣赏一下:
  
《塞上曲》唐. 戴叔伦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关山月》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玉门关位于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建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从受尽了千辛万苦自西域归国的张骞那里得到了足够的情报,使得他下定决心夺回河西走廊。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大军赶走了匈奴,从此河西走廊复归中原王朝所有。汉武帝遂在这里设立四郡两关:即张掖、武威、酒泉、敦煌、阳关和玉门关。并在此沿河水系修筑长城和烽火台,进而打通丝绸之路。可以说,玉门关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三方面逗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作为国家西北边陲的它,也无数次地出现在文人的笔锋之下。无论是感怀也好、伤情也罢,玉门关似乎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座关卡,更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出现在各种传奇故事当中。

  但当我们真正抵达玉门关的时候才发现,由于多年的风化,玉门关和它周围的汉长城已经基本可以算是断壁残垣了。现在的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的小城堡,孤独地矗立在已经基本干枯的疏勒河边戈壁滩的沙石岗上。一片空旷的大戈壁上,人们似乎早已忘记了这里发生过的那些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故事,只任由疏勒河慢慢干枯,任由绿洲慢慢凋零,任由玉门关慢慢荒废。
  
玉门关并不大,我绕着它走了一圈,也就用了5分钟不到的时间。大约长期驻守的兵力也不会太多吧。只是它今天的模样,很难让我把它和多年以前的边境雄关联系在一起。武帝好大喜功,不断扩张边堺,连年战争耗尽国库,致使国力由盛转衰。直到昭君出塞,汉匈和谈联姻五十年之久,边境才渐渐安宁下来。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有诗赞曰: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内外尽风烟。何如一曲琵琶好,羌笛不响五十年。
  
说的切中要害。纵使你雄关漫道如铁,也总有被征服跨越的那一天。玉门关纵使曾经被君王视作坚固的国门,如今也受不住岁月的风吹雨打。看着它,只有凄凉。

  所谓凄凉,所谓寂寞,所谓孤独,所谓的塞外,不是我们随便说说就能形容的了的,那是世堺,是历史,是自然告诉你的。
  
其实回过头想想,这些关卡越破败,是不是就意味着和平的时间和时代仍在持续呢?

阳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和前面提到的玉门关一样,阳关作为中原王朝的西北边塞,已经在这里矗立了不知多少年了。白草一丛一丛开了又败,商队一波一波走了又来,它从未离开。
   
  和阳关关系密切的人有许多,我只想说张骞。
   
  张骞可能现在的小学生都知道他出使西域,为匈奴所俘11年,被迫于胡女结亲生子,然后又借机逃脱前往月氏国,最后历尽千险返回汉都长安的故事。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他迈出第一步的地方——阳关。如今的阳关内,便立着他策马扬鞭的塑像。

  他的出使,虽未能成功与月氏联盟,达到东西夹击匈奴的目的,但他成功的带回来西域各国的军事文化的信息,“凿空”西域,这才使武帝下决心派遣霍去病西征匈奴,夺回河西走廊。他这几十年的辛苦,也算是没有白费。
   
  只是我不时在想,那位被他抛弃了的胡女,和他们后来所生养的孩子,又怎么样了呢?是被匈奴王所迁怒?还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深夜里默默哭泣,直到终老?不知道。只知道在历史上有些东西闪光的时候,受伤的,总是女人。
  
  如今,昔日的阳关已经荡然无存。我们能看到的阳关,只是后人为了游客所人为新设立的景点而已。仅存的,只有一座汉代的烽火台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任由人们指点凭吊。山的南侧,有一片戈壁滩。据导游小姐说,这片戈壁滩,原本是一座繁华的市镇;而这戈壁滩和烽火台之间平整的地面,便是当年的丝绸之路。
   
  我和朋友站在这条曾经的丝绸之路前,久久无语。不知为何只想起的是王安石的那首《桂枝香》中的一句: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似乎我们的面前还能呈现出那副精美的画面:一座繁华的古镇,炊烟四起,人眼嘈杂;耳中听到的尽是酒令声和杀价声,一行行商队从路上走过;入夜,一片宁静,偶尔响起了驼铃声,旅店的老板便提着马灯出来迎接疲惫不堪的旅人。一碗热酒递上,喝吧,明天还要赶路,睡个好觉。
   
  很难找到一句两句合适的词语来形容那种感觉。谁知道这戈壁、这沙漠下,掩埋了多少故事。
发表于 2011-2-10 10: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楼主,很久不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0 12: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北,由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荒凉,悲壮,却莫名的牵引人心。多少代王朝在这块土地上希有作为,可始终被历史的年轮碾过,偶留一些残骸供人凭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4-11-28 10:34 , Processed in 0.01407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