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0|回复: 6
收起左侧

中国政协委员语出惊人: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9 22: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政协委员语出惊人:农村孩子别上大学(图)

发布时间:2011-03-09 05:40:18 【来源:中国信息时报】

  
中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7日在无党派联组分组讨论中,语出惊人,奉劝农村的孩子不要去上大学,她解释培养一个大学生成本不低,而且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而城市就业又困难,于是身处夹缝,势必成为一个悲剧。
据3月8日报道,王平称,“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她说,自己常年深入农村地区,认为城镇化让每个地方都千篇一律,甚至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王平认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也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而且你看看现在,咱们花了多少钱供一个大学生,上大学是要很大费用的,往往一个家有一个大学生就返贫了。”她还说,供完了大学生进城以后,就不回农村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自己不愿回农村。“在城市里呢,蜗居在北京或者蜗居在他读书的地方,可是蜗居后,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像这么高的房价,什么时候买得起?好了,这样他自己这一代牺牲了,将来他还得有他的第二代,到那个时候,他可能才适应这个城市。”王平认为,农村的孩子如果读的是中专或是高中的话,他就会回到农村。“他们不用来城里,在农村也许就发展起来了,有技术,有目标,有幸福。”

她解释说,自己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不要鼓励包括城里人在内,人人都一定要去读大学;也不是要鼓励农村人都进城才叫幸福。

再深一层次,王平认为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而只有农村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要认为只有城镇话才能让人们生活幸福。“我们的地理环境包括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决定我们就是一个农业国家。既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就要保护我们中国的文化。”她认为中国的文化也要在农村广大老百姓身上体现,只有他们在农村生存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民族传承的载体,“他们可以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她认为,城镇化在搬迁的过程里,把每一种文化的发源地都给断了,然后换一种生存方法强迫他生存。中国文化的延伸,农民也是一种传承,“我们不能说它是一味的落后,大家应该从一种全新的角度重新看待农村,你们不知道田头上那个八九十岁的老头比我们有文化多了!人家坐在田里面,看看天,就知道会不会下雨,收成好不好。我们有这个本事吗?我们没有,所以我们对文化的看待,不是说我们拿哪种文凭来论事。”

“不鼓励农村娃上大学”

在小组发言上,她更是语出惊人,“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在会后记者就此采访她时,她表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也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而且你看看现在,咱们花了多少钱供一个大学生,上大学是要很大费用的,往往一个家有一个大学生就返贫了。”她还说,供完了大学生进城以后,就不回农村了。

她还表示,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自己不愿回农村。“在城市里呢,蜗居在北京或者蜗居在他读书的地方,可是蜗居后,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像这么高的房价,什么时候买得起?好了,这样他自己这一代牺牲了,将来他还得有他的第二代,到那个时候,他可能才适应这个城市。”王平认为,农村的孩子如果读的是中专或是高中的话,他就会回到农村。“他们不用来城里,在农村也许就发展起来了,有技术,有目标,有幸福。”

她解释说,自己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不要鼓励包括城里人在内,人人都一定要去读大学;也不是要鼓励农村人都进城才叫幸福。
现状分析:农村大学生日趋减少,其中究竟折射出什么呢?

一是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日益拉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人坦言:“城市的学校像欧洲,农村的学校像非洲。”这句话好像有点危言耸听,但我认为一点也不为过。我们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差距可谓在千里之外。这样,农村孩子所占大学生比例之少也就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们农村学生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就已经输在了人生起跑线上了。
二是农民供孩子上大学的热情大幅度消减。曾几何时,且不说温总理那个时代,就是我求学的八九十年代,国家对大学生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一旦考上大学,甚至是小中专,就有一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感觉,一下子由农村中的“臭狗屎”一堆,摇身变成“吃皇粮”的香饽饽。因此,那时,有不少人为了考个小中专,也不惜“八年抗战”,就是家里穷的砸锅卖铁,甚至是卖血也要供孩子上大学的也屡见不鲜。


斗转星移,我们对大学生实行“市场经济”已十年余了。在这十多年间,大学生就业不再找“市长”,而是找“市场”,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自由自愿,大学生没有了昔日“派令”的束缚。“英雄不问出处”,大学生人不分东西,地不辨南北,都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显身手。话虽如此,同为大学生的城市人、农村人,真的就在市场面前实现平等就业了吗?我看这也未必。城市大学生有关系、有门道,在市场的风浪中就会技高一筹;而农村大学生大都没关系、没门道,两眼一抹黑,连方向都难以辨清,更不用说勇立潮头了。
读者来论:城市的孩子上大学?农村的孩子去打工?


我有个住在乡下的亲戚在北京打工,为了给予孩子更好的照顾,夫妻俩把孩子接到身边上学----―就读于顺义某民办小学五年级。然而,孩子所读的学校因师资力量不达标在今年春季开学时被拆掉了,可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学校,没办法,亲戚只好把孩子转回老家。

这一转不要紧,却生出了许多烦恼,把孩子大人都折磨苦了。孩子自小就没有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很生疏,常常不听他们的劝说,总是我行我素。有时,放学回到家,孩子什么话都不愿说,还把自己关在屋内。这还不算,据他的班主任反映,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布置的作业也从来没有按时完成,好几次的单元考试成绩都只是个位数。亲戚不放心,询问孩子原因,孩子说所学的课本跟以前在北京时的学校不一样,很多内容他都听不懂。


为此,亲戚没少往老家跑,破费了多少往返车费不说,光是工作就落下了不少。而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孩子竟吵着闹着不上学了,还说,“学习真的好累”;“我的生活一片糟糕”;“活着真没意思”……亲戚很是无奈,孩子在自己身边上学时完全不是这样的,那时的他很开朗,有什么话都愿意跟父母说,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属中上游。对于孩子以后的道路,亲戚说,以前还期盼他能考上大学,现在看来,可能以后只好让他外出打工了。

网友声音:让农村孩子上大学,多给未来的农村建设以希望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比例,让农民走出贫困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农民要走出贫困,一要靠国家的扶助,二要靠自己的努力。如今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比例逐年减少,这无异是堵死了农家子弟通过求学走出农村的希望。古人说"龙生龙,凤生凤",难道时至今日,我们真的要让"城市人念书,农村人种地"的各安其业状态延续下去吗?如果这样,那就是社会最大的不公,要望其"河蟹",只能是南辕北辙的事!

过去农村虽穷,但不失希望。农家子弟凭着" 贫困不坠其志"的意向,挑灯苦读,十年寒窗,终成正果。一旦金榜题名,合村共贺,以为鱼跌龙门,家业有望兴旺,合村平添光彩。那时考上大学是荣誉、是解困、是光明。一不要交学费,二不要交饭费,三不要交住宿费。国家不但管其学习期间的全部开销,还要管其分配一个好工作。有这样的优越条件,岂能不吸引农家子弟发奋读书?

近年来,教育的改革,似乎让清高的学门也变得势利了起来,除了面临严格的高考门槛外,还面临着高昂的学习费用。农家子弟从穷苦中过来,你要叫他念书他不怕,你要交他交学费他只能望而却步。温总理感叹农村学生数量大不如前,岂能不引起我们教育部门的深思?我想我们现在致力于农村建设,重视"三农"问题,岂能不重视农村学生上大学的问题,要知道多一个农家子弟上大学,就多给一个家庭以脱贫的希望,多给未来的农村建设以希望。
发表于 2011-3-13 19: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谬论。把农村建好点,把城乡差距缩小,才是建设的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20: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吧能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留在城市,并且安排工作。把考不上大学的城市孩子送到农村,他们的父母挥洒大把的金钱的农村,这样城市也会发展,农村也会富裕,各取所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20: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吧能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留在城市,并且安排工作。把考不上大学的城市孩子送到农村,他们的父母挥洒大把的金钱的农村,这样城市也会发展,农村也会富裕,各取所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23: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抬高进大学的门槛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5 00: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十步杀一人


    那首先大学得台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现在除了个别高校,大部份大学里的学生都是在混文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6 03: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不是为了上大学,搞得家里卖田卖地卖血的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9 01:54 , Processed in 0.01590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