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4|回复: 2
收起左侧

法学专家建议我国采取法律行动保护在利比亚财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30 04: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03月30日 08:20:3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近日,随着利比亚局势加剧动荡,在我国成功撤离在利公民近4万人赢得一致好评后,如何保护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在利财产安全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社科院国际经济法研究室副主任刘敬东副研究员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我国须采取法律行动保护这些财产,同时应加快建立长效机制,保护我国在海外资产安全。
    据统计,我国共有13家央企在利比亚从事投资、经营活动,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企业、私营企业乃至个人在利从事各种投资、经营活动,资产规模达数十亿美元。
    “我国正攵府采取行动保护这些财产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刘敬东表示,根据国际法,保护本国公民、企业在海外财产与保护本国公民生命权一样是主权国家的责任,是外交保护权的重要内容。
    “我国正攵府可以根据外交惯例,向利比亚外交机构发出照会,声明中国正攵府保护我公民和企业在利财产的立场和主张,并收集这些财产的所在地点、数额等信息,及时向利方通报,要求现正攵府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刘敬东说,“同时,有关部门还可对外发表声明,主张我国正攵府对我在利财产的外交保护权。采取这些行动不仅是一种权利的主张,更是未来可能开展法律索赔工作的国际法依据。”
    刘敬东还建议,我国可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相关声明,要求利比亚冲突各方尽责保护外国公民、企业的财产安全。“尽管此类声明并无法律拘束力,但仍可成为今后可能向利比亚正攵府索赔的法律依据。”
    随着我国海外投资日益增多,面临政治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我国必须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尽快研究并出台长期有效的应急机制,保护我国在海外的公民生命与财产安全。

  “首先需要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设立专门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刘敬东具体介绍说,“这家机构应由我国正攵府或国有公司组建,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保护投资为目的。承保范围只限于政治风险,如征用险、外汇险、战争内乱险等,不包括一般商业风险。”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世堺各资本输出国的通行制度,自美国1948年在实施马歇尔计划过程中创设这一制度以来,日法德英等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都分别创设该制度,为本国或本地区的海外投资者提供政治保险。
    此外,刘敬东还建议,我国正攵府应加大与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合作的力度,利用该机构为我国企业向发展中国家投资提供担保服务。据刘敬东介绍,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是世堺银行集团内的一个专门针对外国投资者非商业性风险的担保机构,向外国投资者提供包括东道国征收风险、货币转移限制、违约、战争和内乱风险等担保。我国是该机构的第六大股东。
    “但是根据国际法的规定,无论是多边投资担保机构还是海外投资保险机构,对因当地暴力或恐怖主义针对个别企业的袭击所造成的损失均不予赔偿。”刘敬东解释说,“另外,一国正攵府如果已不能实际控制该国某地区的安全局势,对投资该地区的外国企业因此所遭受的损失,该国正攵府即无义务赔偿。”
    刘敬东提出,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遵守所在国国内法的前提下,由我国海外投资企业自身通过顾拥当地武装力量保护我国在海外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完全可行的。
    刘敬东表示,在我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形势之下,我国正攵府应当尽快组织各部门、专家学者研究并出台保护我海外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国家层面的长效机制。在鼓励我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开发能源的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帮助我国企业和公民尽最大可能规避海外投资可能遭遇的政治风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1-3-30 04: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利比亚动荡 中国企业利益损失几何?
撤回3万余名中国员工、合同搁浅、项目停止……利比亚局势动荡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损失显而易见。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22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利比亚政局的动荡确实对中资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相关专家昨天对记者保守估计,中国200亿美元资金在利比亚利益洗牌中有可能“打水漂”。

    关于到底有多少中国企业进入利比亚,各方说法不尽相同。不过商务部长陈德铭3月7日曾给出权威数字,“中国官方在利比亚没有投资,但75个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有50个工程承包项目,涉及金额188亿美元。 ”据记者了解,中国公司大规模进入利比亚是从2007年开始的。

    ■估计损失可能不止200亿美元

    没有投资是否等于没有风险?陈德铭认为并非如此,“没有投资不等于没有风险,因为我们的设备在那儿,预付的资金、一些保证金也在那儿,所以我们对财产和资金的保全是有责任的。”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对本报记者介绍说,虽然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承揽的是工程承包项目,但按照惯例,这样的项目都是先垫资,因此损失不在少数。商务部3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我国在利比亚新签合同额同比减少45.3%,完成营业额减少13.9%。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张洪仪指出,利比亚出现局势动荡以来,中国各大公司在利总部及各项工程基础设施、设备、材料完全处于失控状态,国家动用陆海空交通工具将所有在利人员接回,接下来还要安置,相关损失可以估算,是十分可观的,少说也有200个亿。中国在利企业所承担的项目一部分来自利方,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国家发展银行,所以损失也很大。

    仲大军则认为,如果形势发展不利,中国损失的资金可能不止200亿美元。

    ■央企在利比亚损失浮出水面

    据国资委披露的消息,共有13家央企在利比亚的项目全部暂停,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基建、电信领域。中国正攵府从利比亚撤侨后,部分企业的损失情况陆续浮出水面。例如: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在利比亚有3个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总额42.37亿美元,目前已完成6.86亿美元,其余的只能暂时停止,包括不能运走的全部原材料和设备设施。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07年进入利比亚从事工程承包项目,目前在建工程均为正攵府国民住宅项目,工程规模为2万套,累计合同额约合176亿元人民币,工期40个月,项目已完成工程量近半。此项投资不知最后能否收回。

    葛洲坝公司在利比亚有7300套房建工程施工项目,合同金额约合55.4亿美元。截至2月18日,累计完成合同工程量16.8%。

    截至目前,已有中国中冶、中国建筑等四家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累计停工的合同金额达到410.35亿元。中国铁建未完成合同额达233.95亿元,占一半多。但据报道,400多亿元的未完成合同不会对这些大型央企的业绩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如中国建筑去年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466.33亿元,利比亚未完成的合同仅占收入的3%左右。

    ■不影响中国的原油供应

    当提到利比亚局势动荡直到遭遇空袭是否对中国的石油利益有所影响时,相关专家认为影响较小。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对本报记者说,由于距离遥远,中国从利比亚进口石油在整个石油来源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因此不会影响我国的原油供应。实际上,利比亚出产的含硫量较低的优质轻质油主要向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出口,而且利比亚的很多大油田项目也在西方国家手中。

    华黎明说,中国的原油供应比较多元化,北非局势不稳,可替代的国家也比较多。

    ■利比亚局势稳定有利于中国利益最大化

    虽然各方对于利比亚战事如何收场有各种预测,但归结起来无非是卡扎菲继续执政或者其政权被推翻两种可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亚非所副研究员田文林对本报记者表示,卡扎菲政权继续存在、利比亚局势稳定无疑是最有利于中国利益最大化的发展方向。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援引利比亚通讯社的报道说,中国驻利比亚大使王旺生3月16日在的黎波里与利比亚总理马哈茂迪会晤时表示,中国企业有愿望重返利比亚,恢复在当地的援建项目及开发计划,尤其是基础设施、建筑和电信等项目。他说,中国企业将继续与的黎波里合作,完成不同领域的开发项目。卡扎菲也曾表示,将邀请中国和印度的企业来取代西方国家在利比亚的公司。

    仲大军对本报记者说,中利具有传统友好关系,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设立禁飞区的1973号决议中投了弃权票,而且在多国对利发动军事打击后,中国也明确表示遗憾和反对。从上述情况分析,如果卡扎菲继续执政,中国企业重返利比亚继续合同、减少损失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反对派执政有可能不执行合同

    仲大军说,中国企业如何减少损失,到目前阶段还取决于形势变化,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

    如果最终卡扎菲政权被推翻,中国在利的利益能否保障很难说。“反对派上台后将实行怎样的政策,谁也无法预料。”

    不过仲大军表示,反对派一旦当政肯定是亲西方的政权,而千方百计阻止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正是西方国家的重要意图之一。因此,也不排除所有中利合同随着政权倒台而一笔勾销的可能。若果真如此,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将受到极大的侵蚀。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充分考量政治风险

    2010年是中国海外投资一个高潮年。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在海外投资为590亿美元,未来5到1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超过中国每年吸收外资的数量(2010年中国吸收外资超过千亿美元)。他还表示,西亚北非地区是中国在海外投资“走出去”的重要地区。

    有专家认为,利比亚局势动荡是对中国企业加大步伐“走出去”的一大严峻考验,甚至有可能事关中国海外发展的方向,因为中东北非的经济格局可能面临重新洗牌。华黎明表示,中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从利比亚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在“走出去”之前对目的国的政治风险等因素做出更加充分的考量。

    仲大军则认为,尽管当前利比亚局势不明朗,相关部门和企业也有责任尽最大努力保全在利财产、挽回损失。

    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和西亚北非地区有比较完善的经贸合作机制和相应的工作机制,中方会通过这些机制来降低中资企业在利比亚、在西亚北非地区受到的影响。“这件事情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参与海外项目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有效的‘走出去’的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马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0 17: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律?呵呵呵呵  国际关系上也许还有那么一点点道义可讲,就是打着法律的旗号说话,其实都是流氓抢东西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9 01:55 , Processed in 0.01413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