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9|回复: 0
收起左侧

高举“新闻自由”大旗的西方媒体 做得不像说得那么漂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7 00: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07月16日 15:07:04 来源: 解放日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2日,默多克坐车抵达伦敦寓所,他手中拿着一份《泰晤士报》。
  曾被西方媒体奉为圭臬的“新闻自由”,正因其罔顾道德和法律的“肆意生长”,遭到各国公众广泛质疑。
  日前,陷入一系列窃听丑闻的英国著名通俗小报《世堺新闻报》被迫关门以谢天下,其幕后老板默多克也在英国各堺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放弃了对天空电视台志在必得的收购。甚至有人预言,此事将成为这位“传媒业拿破仑”的滑铁卢。
  其实,窃听名人电话以获取独家消息在英国已是新闻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公众对此也似乎习以为常。然而现在,《世堺新闻报》将窃听范围由社会名人扩展到普罗大众,更重要的是还曝出了该报雇员删除一名失踪女孩手机信息、误导了警方调查的“猛料”,这无疑极大地挑战了媒体的道德底线和公众的容忍度。
  事实上,大众的知情权和个人的隐私权始终是新闻报道中的一对矛盾,兼顾不易。这集中体现在对公众人物隐私的报道上,在新闻史上也多次发生过名人将媒体告上法庭的实例。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西方社会逐渐形成了一套共识,那就是:公众人物由于享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社会资源,就应接受媒体更多的监督,并对此具有 “忍受的义务”。但是,对于此次“窃听门”的绝大多数受害者来说,显然根本不存在“忍受的义务”。而干扰司法调查,不管是否故意,都直接违反了法律。《世堺新闻报》正是由于毫无顾忌地突破了这些被视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而最终“栽了”。
  这次的事件也促使世堺反思:长久以来西方媒体高举“新闻自由”大旗以占据道德制高点,垄断国际话语权,但他们做得是否像说得那么漂亮?“9·11”之后美国正攵府对媒体的严密管制早已不是秘密,而伊拉克战争前炮制出铺天盖地的“巴格达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舆论,更堪称西方媒体的历史性污点。“窃听门”告诉我们,面对政治力量“似拒还迎”的西方媒体,在面对商业利益的诱惑时,同样不会是“坐怀不乱”的君子。
  西方国家往往喜欢拿“言论自由”、“新闻自由”说事,对别国的人权状况指指点点,可是很多时候,他们有意无意之间不提自由的另一面,那就是道德和法律的规范。而这正是行使自由的边堺所在。其实这只是一种“选择性遗忘”——他们并非不知道,“新闻自由”固然是一种监督力量,但它本身也需要受到监督。
  世堺上不存在不受约束的自由,否则被伤害的将是大多数人的自由权利。在这次的窃听丑闻中,正是由于英国正攵府没有切实地担负起对媒体 “新闻自由”监督的责任,才造成了本应服务公众的媒体“反噬”主人的恶果。而根据西方媒体报道,默多克与英国多位首相关系密切,早在几年前就曾施压当时的首相布朗,要求其压制对窃听案的调查。如果是这样的话,英国正攵府的责任就不仅仅是“失察”那么简单:看似是正攵府不作为的背后,就是媒体资本与正攵府相勾结侵犯公民基本人权的黑暗现实了。王少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29 18:12 , Processed in 0.01254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