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11
收起左侧

德国老外眼里的中国微博:天天瞎编德国故事 看的人想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3 19:40:46 该贴发自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卫斯理 于 2013-6-13 21:59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雷克今年32岁,德国人,慕尼黑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2005年,曾作为交换生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2007年,在他26岁生日那天,他从北京徒步走到新疆,用了350天,行程4646公里,写下了《徒步中国》。
  微博上,看见有人“盲目”夸奖德国,雷克都会感觉很奇怪:为什么总喜欢夸外国?为什么喜欢拿国外“照镜子”?讨论问题难道不能就事论事?
  雷克看不懂中国的微博情绪。有一天,他在微博上这样“抱怨”:“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雷克独立客观的态度,幽默诙谐的语言,吸引了5万多粉丝。  德国人都很严谨?

  “你们德国人做事特别严谨吧。”雷克经常被人问到这个问题。
  雷克会说,“你这么说确定不是在笑话德国人?”
  常有人在网上发同类的微博:“从23个细节感受德国人的严谨,体会德国的崛起。”下面放着一串图片和解说词。
  雷克只要看到就会“反击”,“飘过的德国人表示这些图和解说词大部分应该属于笑话吧?不可能有人把它当真。”雷克说,那不是严谨,那是“变态”。
  “拜托大家不要再给我发那些令人恶心的微博。什么一年173天上班,什么23个细节,德国人不允许学前教育,德国人只吃薯条……他们不了解德国,估计连自己国家也不了解。请别转发给我了,谢谢。另外,我跟别的德国人无关,只代表自己。”
  他也向公知开战。
  有一天,任志强转发了“德国人信奉的五大哲理”。  雷克看到后,开始反击,“这位任志强先生发的微博,我作为‘德国佬’没有听说过还有这么一套。”雷克说,自己之所以反击,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国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不是这些,“这些都是虚假的消息,没有经过核实的,很少有人提到真正值得学习的经验。”

  雷克感觉,很多人拿德国说事,其目的主要是骂自己人,“为什么不直接骂呢,为什么要扯上别的国家照镜子?这或许是一种不自信,你们现在是大国,是时候自信了。”
  一天,关于德国奶粉的事情,雷克又出来辟谣了。
  一个微博名人发了这样的微博:德国网络媒体开始集体呛声,中国人买光了德国的奶粉!在此呼吁下国内的妈妈们,宝宝能适应就换换其他牌子的奶粉吧。最苦逼的是在德国的中国妈妈们,给自家的孩子买口粮还要备受冷眼。  还有人发微博说:据《图片报》等报道,德国品牌奶粉行情大涨。近几个月,在柏林、北威州等超市的奶粉柜台常常空空如也,一些德国妈妈非常愤怒,原因是中国人买走大批奶粉并寄往中国,因为中国奶粉屡受污染。德国奶粉厂家虽加班加点仍不能满足,一些厂家已开始拒绝中国人大批订购。

  雷克气坏了,他马上站出来辟谣:“一些德国妈妈非常愤怒”——还好只是一些而已。如果真的有德国人因为这种事情抱怨的话,我只能表示对他们无语。外国人狂买我们的产品,我们还不高兴吗?”
  他还列出德国媒体的报道,调侃地说,“这些媒体当中,只有一家比较有影响力。其他的呢,好比我给德国人看《临汾晚报》是怎么报道德国的。”
  有时候,他也为德国人说两句好话。
  “中国美食文化很棒,估计没有人敢否认。但你要是说‘欧洲没啥好吃的’,那么我只能对你表示心疼:你旅游失败了,留学失败了,出差失败了。欧洲好像只有“面包、奶酪、土豆”吗?那请问,你觉得面包等于面包吗?奶酪等于奶酪吗?假设我说‘豆腐就一个味儿’,那么你会不会觉得我是白哧?”  过节的时候,雷克也经常吐槽:

  “我们德国人是这样:过节的时候最容易发生各种家里矛盾。谁看谁不顺眼,谁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就在那些应该开心团结的日子,我们最爱闹事。我好奇:你们也这样吗?(我先来哦,去年圣诞节的24号晚上,刚吃完饭就跟家人因为什么小屁事吵起来了,后来自己出去散步了就好些了,哈哈哈)你呢?”
  前一段时间,中国游客在埃及古建筑上刻字让互联网上骂声一片,雷克公知的情怀又忍不住了:
  “埃及文物上‘到此一游’事件是很典型的网络热门话题。大家每次就是两种反应:一、我们中国人的脸丢到国外去啦!二、人肉那个SB!——但这些是不合理的。首先大家少一点考虑‘中国人在外面’的形象吧,好好做自己就可以了,何必被谁代表?”  中国国内的微博论战,雷克也会上来说说自己的意见。

  “某位上海人进自己家附近的餐馆,用上海话点餐说不通,结果很生气,就不肯用普通话点餐,认为餐厅服务员身在上海就应该懂上海话。我作为德国人觉得那位上海人挺莫名奇妙的。点餐还上纲上线,你不累吗?在我看来,正儿八经的上海人其实很低调。他们热爱自己的文化,但不喜欢秀,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优越感。反而是一些乡下人搬到上海之后,一下就变骄傲了,认为自己‘灰常’上海,所以瞧不起人家外地人,也就是说,他们瞧不起自己原来的老乡。这是我一个小老外的看法。”
  “最逗的是,微博上每个群体都觉得自己最惨,连待在上海的人也是。(我不说‘上海人’因为那些爱闹的人未必是真上海人,从祖先和身份来说。)反正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惨。好吧,你们最惨,比民工惨,比农民惨,比矿区的人惨,比偏僻山区的人惨,甚至比灾区的人惨。你们比谁都惨。给你们点个蜡烛吧。”来自: iPhone客户端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9:49:07 该贴发自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卫斯理 于 2013-6-13 21:49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德国人雷克是汉语专业的研究生,由于写论文的关系长时间泡在微博上,但他说依然不懂中国的微博世界:“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臭老外’。说中国发展方向是对的,就被骂 ‘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  看来老外论文铁定过不了了……太不了解微博真谛了——有条件要骂,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骂。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3 20: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说,我们国人太虚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3 20: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群没有事情干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21: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m3420611 发表于 2013-6-13 20:57
一群没有事情干的人

换个老外角度看中国 呵呵 挺搞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3 22: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德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3 22: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卫斯理 发表于 2013-6-13 21:58
换个老外角度看中国 呵呵 挺搞笑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中国人可能觉得这样很正常,老外就不一定了,就好比如吃狗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3 22: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怜的德国人,经常被国内的人当成榜样。其他的榜样还有:美国人,鈤本人,瑞士人,瑞典人,芬兰人,法国人,加拿大人.....总之,处处是典范,地球上就我们不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3 22: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catsoul=4]路过[/catsou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3 23: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退微薄保智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4 03:57:19 该贴发自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4 10: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因为你的国家和你的城市被贴上标签的时候,你只能对别人说一个人不代表全部,而我只是我。但很多人对于一个国家和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就是从那仅遇到的几个人开始的。
我觉得说那个在埃及文物上刻字的孩子是在丢中国人的脸没有什么不对,他确实做错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不觉得那是错的,他家大人应该也不觉得那是错的,连大人最后的道歉都显得那么的被迫无奈。这不仅仅是一个网络热门话题,而是中国现今普遍存在的一个小问题:到此一游的字样是不应该被刻在任何公共设施上的,尤其是文化遗产。我不是公德控,我只是想说,我们完全可以变得更好,让别人少说一些是非,那为什么不呢?
关于用其他国家照镜子:没有比较,没有鲜明的对比与差距,虽然中国那种说风就是雨的国外报道挺让人哭笑不得的。我想说的是,这个其实可能还和国人5000年的文化背景有关。不觉得大部分国人更喜欢谦虚的说自己不行么?更喜欢看见自己的缺点胜过发现自己的长处吗?从小就更喜欢在作文中做各种举例说明么?这其实应该也和小时候的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批评多于鼓励,所以我们都从小擅长被批评,被比较,于是在长大之后潜意识地更擅长比较与批评,XD。

其实他说的有些问题是对的,对历史没有认同感,没有足够的自信等等,都是值得反思的。

***围脖就是个无聊了去发泄情绪,随便得瑟的地方,不是么?~{:soso_e106:}{:soso_e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9-28 22:25 , Processed in 0.01734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