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住的小区里,很多人养狗。我最喜欢的是两只金毛,一只叫哈林,一只叫泡泡。每次见到它们,我都会唤它们的名字,在它们脖子上摸摸、挠挠。但它们对这样的示好已经司空见惯,只有在周围没有其他诱惑的情况下,才会抬起大眼睛跟我对视一下。 偶尔有几天不见,遇到它们的主人或者保安,我都会问及,是到郊外去了?还是生病了?什么时候回来?有没有康复?就像邻居间的问候一样。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以致于我从不曾怀疑它的真实性。直到南京2个女童被遗弃在家、活活被饿死的消息传来。
媒体关于此事的报道,充满了挑战人--作为正常人--的底线的各种细节。还没有看过或者不需要看这些报道的人是幸运的,我相信,没有人会愿意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情存在,不听、不看、不想,或许也是一种求生的本能。
但是,一个3岁、一个1岁的女童就这样被遗弃在家中、被活活饿死,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真真切切。 被谁遗弃?被周围所有的人遗弃,父母、亲戚、邻居、居委会、派出所、福利院、社会工作者……,这个名单可以很长,或许也应该包括你我,因为我们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而她们已经解脱--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才是弃儿。
说起来难以置信,在两个女童生命最后的几个月里,她们曾经有过三次获救机会,一次是3岁女童从家中逃脱,跑到楼下呼救;一次是居委会和邻居短暂介入照看两个女童;一次是女童的曾祖母试图把孩子托付给孤儿院。
但三次机会都被我们错过了。这里面正攵府部门有没有尽到责任?社会力量为什么没有及时介入?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否完善、社会保护网络是否健全?所有人都该检讨,当然,也包括检讨我们的冷漠和个人的责任。
一百多年前,钮约三角内衣工厂发生火灾,导致146名工人被烧死或被迫跳楼致死,当人们还沉浸在对惨剧发生的震惊和对工厂主的谴责中时,一位学者在文章中写道,“我低下自己的头,对自己说,我是有责任的。是的,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是有责任的。”
在美国的媒体和劳工组织推动下,这样一场钮约历史上最大的工业灾难,最终演变成为安全生产和劳工权益保护立法的契机,引发了美国历史上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被称为是“改变了美国的大火灾”。
最重要的是,它避免了惨剧的再度发生。
今天,在2个幼童被饿死的事件发生之后,我们该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何给生命一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