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1|回复: 8
收起左侧

瑜伽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5 10: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神贯注(萨玛迪)篇:

瑜伽目标


1.1 现在讲授瑜伽教导内容。

1.2瑜伽抑制心念的多变。

我们的思维平常多活跃,总是思绪万千,想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停地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瑜珈的目的就是要让它停下来,但并不是停止或关掉它,而是将它引导向灵性的目标并利用它。

1.3随后,观看者以他本人的形象稳处。

控制心念力量的结果是:随后,那个人将被置于他真正的状态或形象中。

我们没有处在瑜伽的状态中时,就生活在由身份、天性、行动、欲望、外形和躯体等构成的充满错觉和假象的状态中。

瑜伽的完美境界是以我们永恒的形象存在于我们真正的自然状态中,而不是失去我们的那个形象或个体性,从而停止存在或融入某种超然的光中。

1.4否则,就会把心念编造出的形象当事实加以接受。

否则,观察者就会接受心念编造出的形象。

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不练瑜伽,生活在错误的心理认识和随之制造出的处境中;或者练瑜伽,恢复我们永恒、真实的状态。

1.5心念的多变有五种,引起痛苦的或不引起痛苦的。

1.6它们分别是:判断、错误的判断、想象、睡眠和记忆。

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心理活动什么时候会化我们制造麻烦,什么时候是可以利用的。

1.7判断以感知、推理和权威为基础。

透过观察得到的直接的知识证据,取决于我们把什么证据又怎样地接受为是真实的?我们的判断就会成为我们制定的目标,做出评估和选择的基础。

练瑜伽的人必须一直不断地警觉他所接受的那些证据的真实性究竟如何,因为这会对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及所有其他的心理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1.8错误的判断是不以事物的真相为基础得出的错误认识。

评价事物的对错、真伪,取决于判断和证据的运用。

一段时间后,练瑜伽的人就会注意到,随着他的感知能力的发展和加强,他所认为是正确的想法或真实的事物,就变成错误的和不真实的,反之亦然。

1.9想象只是对言辞的认识而并非实体。

透过言辞,我们可以在心中想象出许多画面,尽管它们并非实际存在。如我们说:“独角兽”时,我们知道这意味着“一只猗角”。然而我们从没见过真正的独角兽。

人都懂得旅游手册中的话语,理解它在说什么,但因为以前从没去过那里,所以并不真正了解手册中介绍的那个地方和路途。然而,只要按照手册中的指示做,他就能到那里,最终对手册中的描述获得亲身的体验。

1.10睡眠是在不依靠实际存在事物的情况下进行感知的心念多变状态。

在我们的睡梦中,我们对并非存在的事物有一种直接的感受。

我们经常做一些让我们有极为真实的体验的梦。

许多传统中都有对圣人和瑜伽师在梦中看到重大事件或在、有超然体验的叙述。尽管这些体验牵涉到从外在看并不存在的事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是真的或没有根据。



摘自印度帕谭佳里经文原著,嘉娜娃译。

不知西班牙有这本书出售否,篇幅好长……


[ 本帖最后由 暗香疏影 于 2008-3-16 08:53 编辑 ]
发表于 2008-3-15 15: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谢谢暗香!

这本书西班牙应该没有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5 17: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复杂。。。。。。。有无简单易懂还带插图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5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瑜伽是个好东西,可以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09: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的帖子

是有图的,有空去扫描发帖,只是字太小了看不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1: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瑜伽经第二节

1.11记忆并非是对(以前)感知到的事物的清理。

我们可以成为过去经验的囚徒,无法使自己摆脱某种情况或情感,这妨碍我们取得进步,妨碍我们提升我们的意识层次。但我们也发现,记住并回忆本性超然的事实,体验和情感,帮助我们在瑜伽之途上向前迈进,是瑜伽完美境界的一部分。

1.12借由练习和超脱可以约束心念的多变。

《博伽梵歌》第6章第35节诗中已说明:要控制静不下来的心念无疑非常困难,但通过适当的练习和去除执著心就能做到。

1.13练习意味着为达到那种状态而努力。


1.14在怀着恭敬的心态长期、坚持不懈地勤奋努力后,就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达到瑜伽的完美境界并非易事,相反需要大量的努力,人必须准确地练习,坚持不懈、从不中断、长时间的努力。

1.15超脱的定义是,人无论看到或听说什么都不产生渴望得到的欲望。

超脱是指自制,不爱欲望的控制,从而没有对感官对象的渴望。因为我们不仅对自己直接体验到的事物产生依恋,对我们听说的事物也产生依恋之情。所以《博伽梵歌》中强调:“一直不断地聆听有关灵性生活和超然存在”的重要性。这种灵性的依恋将会直接减少我们对物质感官对象所产生的危险的依恋和渴望。

1.16那之后,透过对至尊人的知识,人摆脱对物质属性的渴望。

我们透过了解自己是永恒、超然的个体存在,真正摆脱物质欲望的枷锁。练瑜伽的目的决不是借由放弃我们的存在而失去我们的个体性,从而融入超然存在。

1.17靠推理、分析、极乐、美丽及对“我是个体”的认识,人达到最高的意识层面。

我们的本性是由永恒的极乐和知识构成的。我们练瑜伽就是为了恢复我们永恒的真实存在。

1.18其他人首先练习相信要终止(物质意识),最后靠(真正的)净化达到最高的意识层面。

光是终止物质意识,是低级的练习。因为这样练瑜伽的人将无法清除心理活动在潜意识中留下的记录。这就像伤口愈合后还留着伤疤。这样,瑜伽师不得不为彻底净化意识而继续努力。

1.19意识仍停留在物质躯体层面上的人,得到天堂中的躯体。

天堂星球上和生活也不是永恒的,所以我们为升上天堂星球而做的努力毫无意义,因为那里也有死亡,而我们到时被迫要再次在地球上投生。《博伽梵歌》中也明确地警告和教导我们说,要通过努力觉悟自我而一次性地彻底解决生死问题。换句话说,在这个人体中追求真正的瑜伽完美境界。

1.20对其他人来说,优先考虑的是信心、非凡的能力、记忆、全神贯注和知识。

记忆不仅是在练瑜伽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也存在于瑜伽的完美状态中。《博伽梵歌》解释说,没有记忆,我们就会丧失智力。

瑜伽分许多等级,彻底终止察觉心理活动是瑜伽高级(但不完整)的阶段。我们有必要了解各种目标,正确地设定我们的首要目标。

1.21对极为投入的练习者来说,目标近在咫尺。

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就已经很接近想要达到的目标了。

1.22事实上,目标的远近之分,取决于投入程度是轻微、中等还是极度强烈。

瑜伽行者的决心和所采用的练习等级将决定他离完美境界的远近。

1.23或者,通过怀着奉爱之情专心冥想至尊神(获得智慧)。

我们要注重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消除它们的破坏性和不利因素,增加正向、有利的因素,以使心灵平静、安乐。

尽管我们不是我们的躯体,所以真正需要做的工作是内心的工作——完善并净化我们的意识。

瑜伽体位法——外在方面,向至尊神奉献——内在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集中于包括心念的作用在内的中介内容。就像教人开汽车,却不解释有关汽车的机械性知识,或者汽车究竟能把我们带到什么目的地一样。

1.24至尊神是与众不同的人,烦恼、业报、物质结果和制约触及不到他。

个体灵魂与神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因为我们个体灵魂完全受制于我们的“烦恼、业报、物质结果和制约”,瑜伽就是使我们摆脱这一切的技术。  

1.25那里(在至尊神中)有完美无瑕的全知种子。

我们了解一切事物或获取一切知识的能力来自至尊神。记忆和遗忘也来自至尊神。

1.26由于至尊神不受时间限制,至尊神是古人们的灵性导师(古茹)。

1.27音节欧么(OM)代表至尊神。


OM是最神圣的声音,是印度教和佛教祷告语,也被印度教徒认为是最神圣的声音,宇宙原始音。这是一切曼陀罗(咒语)的根源。它由梵语的三个音a(阿)\u(欧)\m(姆)构成,代表创造、维系和毁灭三神合为一体。据说是在冥想中可以听到的声音。

1.28轻柔地吟诵它,它的含义便展示出来。

1.29这样做的人真正获得内在觉悟,不再有障碍。


梵语Mantra,译为曼陀,意思是:“净化心灵的灵性的声音”,也就是一组咒语。只要重复或唱颂曼陀,便会纯化内心的杂念,使你能够驾驭心念,突破思想上的限制。OM就是曼陀中的最古老音节。轻声地重复吟诵曼陀,也被称为曼陀冥想(japa),是瑜伽的核心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7 04: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也对至尊人格神很佩服,简直是五体投地,后来发现他和西方人对上帝的讴歌赞美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一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么它怎么是最根本呢?

"至尊人格神首比一切都伟大,可通过纯粹的奉爱臻达。他虽住在自己的居所,却遍存万有,一切无不在他之中。"

它再伟大,也伟大不过众生本具的如来智慧德性!至尊人格神应该是佛经中所说的大梵天~依然在三界之中,未出离生死轮回。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禅定只是一种方法,过河后就要放下,它并不是佛法的根本。

佛教也没有什么祷告语,凡有言说,皆无实义,即不是最根本。

瑜伽学派也讲究真理,对健康长寿绝对好处很多,只是不究竟,解决不了生死大事。这就是它的局限之处。

要和这篇转帖论理,要写很大一篇文章,可惜我还有其他的事情。只能随缘灌灌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06: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的帖子

你说的很对,偶对至尊神也有疑惑,只是才学浅薄,说不出个东东来。

关键还是自证。

也欢迎诸位朋友说出自己的看法。

提醒一下,只是讨论,任何方法、方式皆可,但不得有任何攻击人身的言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7 18: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很想去学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8 16:55 , Processed in 0.01004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