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2|回复: 0
收起左侧

谈谈汉语对英语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3 17: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般人都知道近代英语对汉语的影响很大,却较少知道汉语也同样对英语有不小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同时伴随国际交流的增加和移居海外华人的剧增,汉语对英语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来自汉语的词汇被直接引用到英语中,而且一些本来被人取笑的中式英语也逐渐被接受,成为英语中的习惯讲法。据全球语言监测机构曾经的统计,英语新单词中,约20%来自汉语或中式英语。《牛津英语词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汇有一千余条,涉及范畴包括饮食类、生物类、宗教哲学类、政治类等。Chinglish这个单词由Chinese和English这两个英语单词结合生成,是“中式英语”的意思,它和“海啸”、“禽流感”等一起被全球语言监听会公布为全球最流行的十大词汇。  目前这个单词虽然还没有被收录入《韦伯大词典》,但其已经被欧美英语国家普遍接受,并已在事实上形成了一种日益流行的英语“新品种”——Chinglish。Chinglish在近些年被国内的各界广泛关注,在一些涉外城市已经泛滥成灾。在层出不穷的Chinglish给人们带来独具特色的幽默笑话的同时,也成为很多涉外城市、宾馆、饭店的尴尬话题。当然,Chinglish也不是完全都是错误的,已有一些简捷实用的Chinglishi成为英语的习惯用语,丰富了英语的世界,成为英语语言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形式。例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是典型的按汉语习惯逐字构成的英语短语,但由于表现方式简捷实用,已被广泛接受。
        Guanxi(关系),这是最令人汗颜的汉语输出单词之一。与英语中的relationship或relation的意思截然不同,它表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西方人在社会生活中很少需要“拉关系走后门”,因此没有表示这种“关系”的单词,只能从汉语中引进——想起来有点丢人。中文“关系”(guanxi)一词是典型的以中国特色打入英语的中文词之一。虽然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会或多或少讲究一些“关系”,但象中国这样处处需要关系,没有关系寸步难行的情况,在西方还是很少见的。即使也有人际间的私人关系和基于私人关系的相互帮助,但西方与中国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假设比尔·盖茨介绍一个年轻人到另一家电脑公司去工作,如果这是家美国公司,那么那美国老板会想盖茨介绍来的人,素质一定不错,留下;如果这是家中国公司,中国老板会想这可是盖茨介绍来的人,我不雇用他岂不是太不给人家面子了吗?这样的词汇,把中国特色直接引入英语,不管来源是否值得骄傲,但确实丰富了英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英语输入了新鲜血液。
    类似这类的汉语影响还有不少,举例如下:


    Kung fu或Kong fu(1966年来自“功夫”)

    Yin yang (1671年来自“阴阳”)

    Kowtow (1804年来自“叩头”)

    Tofu (1880年来自“豆腐”,据说是从日语间接进入英语)

    Lychee或litche (1588年来自“荔枝”)

    Gung ho或gung-ho(同心协力、合作)(1939年来自“工合”)

    Mahjong或Mah-jong (1920年来自“麻将”)

    Feng shui (1797年来自“风水”)

    Tai chi (太极拳)(1736年来自“太极”)

    Yamen (1747年来自“衙门”)

    Kaolin (1727年来自“高岭”)

    Kylin (1857年来自“麒麟”)

    Longan (1732年来自“龙眼”)

    Pe-tsai (1795年来自“白菜”)

    Petuntse (1727年来自“白墩子”)

    Sampan (1620年来自“舢板”)

    Suan-pan (1736年来自“算盘”)

    Tao (道家学说的道)(1736年来自“道”)

    Cha (茶)

    Taipan(大商行的总经理) (1834年来自“大班”,旧中国洋行老板)

    Toumingdu(透明度) (来自1980年代中英谈判期间用语“透明度”)

    Tuchun (1917年来自“督军”,官名)

    Tung(油桐属桐树)(1788年来自“桐”)

    Ho-ho bird (1901年来自“凤凰”)

    Wampee(一种果) (1830年来自“黄皮”)

    Whangee(一种竹、黄竹) (1790年来自“黄藜”)

    Typhoon (1771年来自“台风”)

    Dim sum (1948年来自“点心”)

    Yum cha (大概15年前来自“饮茶”)

    Wok (1952年来自“镬(炒锅)”)

    Bok choy (1938年来自“白菜”,比Pe-tsai常用)

    Chop-suey (炒杂烩菜)(1888年来自“杂碎”)

    Won ton(馄饨) (1948年来自“云吞”)

    Chow mein (1903年来自“炒面”)

    Paktong(一种钱币) (1775年来自“白铜”)

    Sycee(一种钱币) (1711年来自“丝”)

    Souchong(一种中国红茶) (1760年来自“小种茶”)
    Wushu (武术)
    Mu  (亩)
    Sheng  (升)
    Liang  (两)
    Pinyin  (拼音)
    Kaoliang  (高粱)
    Dazibao  (大字报)
    Putonghua  (普通话)
    Yangko  (秧歌)
    Maotai  (茅台酒)
    Pipa  (琵琶)
    Erhu  (二胡)
    Zheng    (筝)
    Taikongren  (太空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9 05:54 , Processed in 0.00679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