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崇拜鲁迅的人,都说他是民族魂,最重要的是,说他有“气节”。可笑的是,“气节”这个词,是儒家的常用词,也是儒家的道德标准之一。如此说来的话,若鲁迅是民族魂,那么孔子就简直是上帝了,中国历史也就会是英豪与小鬼齐飞,好不热闹了。
新闻广播里,在大谈“中华民族精神”的时候,总是会说到“自强不息”,而这个成语则来源于《易经》的文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本来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充满自信、不停进取的精神,而《易经》,是儒家敬奉的六经之一,同时也是对儒家文化最有影响的著作。当然,即使有这样的事实,也绝对不耽误有的学者继续咒骂儒家“不思进取”。
是谁打造了“东方美德”和中国的民族精神?我想说是孔子,头脑清醒而又重视历史事实的人不应该反对这一观点。即使是在今天,每当新闻里、报纸上大谈民族精神的时候,到处都闪烁着仍然是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光芒!从“知耻近乎勇”、到“见义勇为”、到“三思后行”,从孝顺父母、到友爱兄弟,从仁爱、守信、到《义勇军进行曲》中所宏扬的“民族大义”!礼貌、智慧、善良、恭敬、节俭(即温、良、恭、俭、让),不正是孔子为首的儒家提出来的吗? 失去孔子的时候,我们忘记了“食不言、寝不语”,而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在外国人面前丢尽了脸!孔子怎么训导我们的?我们还记得吗? 不要孔子,我们还要“孝”吗?还要爱护兄弟吗?还要对子女“慈”爱吗?还要中华民族的“气节”吗?还要“廉耻”吗?
我一说到鲁迅不是民族魂的问题,就有人喊“不读鲁迅著作的人请自重”,老实说,鲁迅的书我读过的不少,然而实事求是的说,鲁迅并不是什么民族魂。首先是因为他鲁迅亲日的倾向非常严重,病句很有名,知识性的失误也太多,嘴不干净,不重争论而骂街的欲望强烈————————这些也都是现实吧?当然,客观地说,鲁迅并不是汉奸,因为他写过一点点的、字数少的可怜的反日文章,呐喊过一声“而中国的唯一的出路,是全国一致对日的民族革命战争。”但,鲁迅他首先喊出的却是“中日两国人民亲如兄弟。”而这句是文章中最响亮的。相比之下,我们就绝对没有鲁迅的那个勇气,尽管目前日本仅仅是占据了钓鱼岛,而不是东北三省,但是我真的很遗憾,真的难以在这种情况下说出和日本人“亲如兄弟“的话来。
在我上学的时候,看书本、杂志和报纸,总觉得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即使再好,也总是脱不开“封建社会”的干系。往往有这样一些写作的格式反复出现, “文天祥是伟大的爱国者...当然,他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 “岳飞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当然,他是毕竟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当然,他终究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关羽的忠心还是值得学习的...当然,他终究是为了封建社会的哥们义气。”—————————— 诸如此类,“当然”两字之后的话,似乎有点“护文符”的味道,已经成为一类固定的格式,而中国五千年里产生的杰出人物,他们的价值,被“当然”两字,大打了折扣.。岳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今被贬;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东方的基督,被贬了一贬,又被抬一抬。关羽的义气千秋,本来是“忠、义”的象征,包拯的铁面无私,本来是为官的楷模,在今天的大陆却成了被戏说和调侃的对象,不停的有人质疑和颠覆他们所代表的价值意义,中国历史中一个个杰出、伟大的人物,都黯然失色了。
没关系的,没关系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民族魂终于“凝聚”(或再造)为一个愤世的病态的独夫——————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我上学时,经常学习他的文章,老师也给他高度的评价,说他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这个“三大家”说了些什么呢?“中文不灭,国无希望。”“现在听说又很有别国人在尊重中国的旧文化了,那里是真在尊重呢,不过是利用!”对于鲁迅的文章,我读后总有一种感觉,好比是有一个卷子,叫做《中国文化报告》,鲁迅他老先生随便看看后,叉叉叉叉就画满了十叉,然后把卷子往桌子上一拍,然后就“大骂其新党”而结束。鲁迅,他大骂中医无用,并发誓“决不看中医”,然而他绝对信任的日本医人 却拿他的病束手无策、甚至并没有让他能苟延残喘到看到中文灭绝的一天。他说《四书》、《五经》里都是“吃人”的东西(这些是他的“日本友人”也绝对不能赞同的), 在《致钱玄同信》中大骂“中国国粹,虽然等于放屁。” 在《拿来主义》中表露出对京剧、国画(可能鲁迅懂略略得这些)的蔑视,并悍然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把《山海经》归纳为巫书-------。 民族魂,民族魂!这是一个民族对待自己文化的正确态度吗?民族的灵魂竟然是民族虚无主义的鬼魂吗?既应吸收外来的文化,也应保护好自己的民族文化,这可以说热爱自己民族的一种基本的表现,鲁迅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民族文化,他是能够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民族魂”吗?
儒家说:"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这样的话,也属于屁话?究竟谁说屁话? 最近读了老朋友的一篇文章,揭示了鲁迅先生文章里的硬伤和无理取闹,我归纳了一下,说个大概: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中,鲁迅先生又说:"后来我曾到山东旅行.在为道路的不平所苦的时候,忽然想到了我们的孔夫子.一想起那具有俨然道貌的圣人,先前便是坐着简陋的车子,颠颠簸簸,在这些地方奔忙的事来,颇有滑稽之感.'
无论政治见解如何,先秦诸子,多是抱着解救国家,解救民众的心态去做事的.韩非子,墨子,孔子无一不是如此——看看他们的著作言论,就清楚了.无论墨家攻击儒家,或发家攻击儒家,有这样貌似'风趣幽默',实则'涎皮赖脸'的讥讽吗?大师,大师,先秦大师哪个有这样的'风范'.
小说〈出关〉,凭空捏造了这样的一段'历史':老子是被孔子逼走的.在〈出关〉写成后,鲁迅为自己这个谎言解释道:"老子的西出函谷,为了孔子的几句话,并非我的发见或创造,是三十年前,在东京从太炎先生口头听来的..." 如果鲁迅先生在我面前——这个大师,这个民族魂在我面前,那么我真的想问问他,章太炎先生早年指责儒家,是不错,但他晚年所说的"鄙人少年本治朴学亦唯专信古文经典,与长素辈为道背驰.其后深恶长素'孔教'之说,遂至激而诋孔."后来自责"妄疑圣哲,乃至于斯".鲁迅先生应该知道,既然当年不相信太炎先生的话,而后又何必以讹传讹!
恶言还不止这些.,另外一篇批判鲁迅的文章如此记录:"一中全会好忙碌,忽而讨论谁卖国...似乎还在想火拼,展堂同志血压高,精卫先生糖尿病...放屁放屁放狗屁,真真岂有之此理."单从这'放屁放屁'来讲,哪个大师说得出口?孔丘,孟轲,韩非,庄周?还是顾炎武,戴震,龚自珍?
吴敬梓先生也批判,李宝嘉先生也批判,被鲁迅说成刻画的对象'终究是奴才'的施耐庵先生何止是批判,简直是用直笔,热情赞美造反的勇士,然而,他们的口德,是这样的吗?
九一八事发,国土沦丧,鲁迅先生所做的最主要的事情,是出版〈十字街头〉,也罢.但他在〈北京辅仁大学演讲〉中,赫然说出的话,就不能不叫人怀疑他的'民族魂',是否称职了: '象这一般青年被杀,大家大为不平,以为日本人太残酷,其实际完全是因为脾气不同的缘故,日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什么全都是一样..." 这是民族魂的言论,还是无耻的言论?
为'地主阶级服务'的文天祥先生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至义尽,是以仁至!'吴趼人先生在〈痛史〉里谈到:这段话如今连三尺儿童都会背诵...然而我们看看现在,有多少人听说过这句话呢?
没关系,有痛骂民族文化的鲁迅,做我们的民族魂.
鲁迅先生的病句不说,口德不说,对日本的'另类'评价也不说.看看这位大师级的'民族魂',对知识的熟知程度吧.(以下为朋友提供的资料)在《流氓的变迁》里:"司马迁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韩非子说的话,他说是司马迁说的. 在《有趣的消息》里:"我常常感叹,印度小乘教的方法何等厉害:它立了地狱之说,借着和尚,尼姑,念佛老妪的嘴来宣扬,恐吓异端..."——婆罗门立的地狱说,他说小乘教立的. 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司马昭做的事,他说是司马懿干的. 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里, 说:'孟子批评他(孔子)为'圣之时者也'——这简直是无理取闹. 在"《四论"文人相轻"》里,说:"朋友乃五常之一."——五伦,他说成五常. 至于说:"弟子虽然收了三千名,中用的却只有七十二"...我只好说这属于装疯卖傻的疯话了.司马迁说过:"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鲁迅先生是装不知道,还是故意糟蹋人?! 更可笑的是,"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本是杜甫的作品,鲁迅先生却划在了李白的名下. 以前听过一个相声.甲说:"你知道〈聊斋〉是谁写的吗?"乙说:"赵树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劝导人爱惜自己的话,劝导人行善做好事的话,比如: 老子说"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再比如,庄子说"夫天下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 还有列子说过的"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 别说是中国文化,就是在外国,也是一样的.基督说"勿杀人","孝敬父母",天主教不主张酗酒,过量吸烟,无非也是为了珍惜自己,并珍视他人。
这些劝善的道理,在鲁迅笔下是怎么解释的?
"中国古来,一向是最注重于生存的,什么'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咧,什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咧,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咧...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以中国古训中教人苟活的格言如此之多,而中国人偏多死亡,外族偏多侵入,结果适得其反,可见我们蔑弃古训,是刻不容缓的了.'《华盖集·北京通信》爱惜自己,何罪之有? 欧洲1000多年死于外侮内乱,瘟疫灾荒的人更多,你鲁迅敢叫加特利教徒唾骂上帝吗?! 再看他的爱国思想. 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鬼子为全面进攻中国做准备的时代,日本人如疯狗一样在东北掠夺土地,在上海制造事端.在那个年代,我们听到了真正民族魂的声音:《我的家在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麦新先生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他咒骂提倡讲卫生,讲道德的新生活运动,复咒骂中国人素质低下不讲卫生,本身就自相矛盾,滑稽可笑. 他的下流语言也同样叫人吃惊: "大家去偈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强盗,竟然是中国政府吗? 此外,还有::<<好东西歌>> ,<<公民科歌>>,<<南京民谣>>,<<言词争执歌>>,等等. 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些作品的水平: "文的牙齿痛,武的上温泉……大家都是好东西,终于聚首一堂来吸雪茄烟." "一中全会好忙碌,忽而讨论谁卖国,粤方委员唧哩咕,要将责任归当局……只差大柱石,似乎还在想火拼,展堂同志血压高,精卫先生糖尿病……" 什么玩意啊!文章!
鲁迅,做民族魂不敢恭维,但他不愧是文革时代红卫兵的偶像."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心向毛主席!"造反派的小将如此欢呼.
鲁迅有一句令毛头小子热血沸腾,并和红卫兵彻底砸烂中国文化的思路,极其相似的话,—— 中国文化,"只写着吃人两个字!"而红卫兵,正是象这些'吃人'的东西,发起群魂随鬼般的进攻!破四旧,摔古董,烧字画,破坏孔庙,把帝王将相赶下台,挖开岳飞的坟墓,烧毁保存千年的古迹——虞姬陵!而文化大革命的明显后果是:文化破坏,道德沦丧,国人内斗!!
阿拉伯的倭马王朝,欧罗巴的黑暗中世纪,想必已经被人,另当别论了!可我还是想问一句:如此说来,哪家历史不吃人! 欧洲不因中世纪的黑暗抛弃基督,印度不因种姓制度的愚昧放弃印度教,巴基斯坦,土耳其同样有民主的政治,但,他们不因倭马王朝的黑暗放弃《可兰经》. 《剑桥历史》中这样评论五四运动:"在新文化的种种论题——尤其是对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的读者面扩大(已经在进行)的时期,五四,只是标志了一个极易引起争论的阶段."
更可恨的是,当日本鬼子疯狂进攻中国的时候,鲁迅写下了赤裸裸的讽刺抗战的文字,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无耻言论《残滓的泛起》:
日本占据了东三省以后的在上海一带的表示,报章上叫作"国难声中".在这"国难声中",恰如用棍子搅了一下停滞多年的池塘,各种古的沉滓,新的沉滓,就都翻着筋斗漂上来,在水面上转一个身,来趁势显示自己的存在了.自信现在可以说能打仗的,是要操练久不想起的洋枪了,但也有现在也不想说去打仗的,那就照欧洲大战时候的德意志帝国的例,来"头脑动员",以尽"国民一份子" 的义务.有的去查《唐书》,说日本古名"倭奴";有的去翻字典,说倭是矮小之意;有的记得了文天祥,岳飞,林则徐,——但自然,更积极的是新的文艺界. 。。。
至于真的"国难声中的兴奋剂"呢,那是"爱国歌舞表演",自己说,"是民族性的活跃,是歌舞界的精髓,促进同胞的努力,达到最后的胜利"的.倘有知道这立奏奇功的大明星是谁么?曰:王人美,薛玲仙,黎莉莉.
然而终于"上海文艺界大团结"了.《草野》(六卷七号)上记着盛况道: "上海文艺界同人,平时很少联络,在严重时期,除各个参加其他团体的工作外,复由谢六逸,朱应鹏,徐蔚南三人发起,……集会讨论.在十月六日下午三点钟,已陆续到了东亚食堂,……略进茶点,即开始讨论,颇多发挥,……最后定名为上海文艺界救国会"云.
。。。。。。
十月五日的《自由谈》里叶华女士云: "无办法之国民,如何有有办法之政府.国联绝望矣.……际兹一发千钧,全国国民宜各立所志,各尽所能,各抒所见,余也不才,谨以战犬问题商诸国人.……各犬中,要以德国警犬最称职,余极主张吾国可选择是犬作战 ……"
同月二十五日也是《自由谈》里"苏民自汉口寄"云: "日者寓书沪友王子仲良,间及余之病状,而以不能投身义勇军为憾.王子……竟以灵药一裹见寄,云为培生制药公司所出益金草,功能治肺痨咳血,可一试之.……余立行试服,则咳果止,兼旬而后,体气渐复,因念……一旦国家有事,吾必身列戎行,一展平生之壮志,灭此朝食,行有日矣.……"
那是连病夫也立刻可以当兵,警犬也将帮同爱国,在爱国文艺家的指导之下,真是大可乐观,要"灭此朝食"了.只可惜不必是文学青年,就是文学小囡囡,也会觉得逐段看去,即使不称为"广告"的,也都不过是出卖旧货的新广告,要趁"国难声中"或"和平声中"将利益更多的榨到自己的手里的.
因为要这样,所以都得在这个时候,趁势在表面来泛一下,明星也有,文艺家也有,警犬也有,药也有……也因为趁势,泛起来就格外省力.但因为泛起来的是沉滓,沉滓又究竟不过是沉滓,所以因此一泛,他们的本相倒越加分明,而最后的运命,也还是仍旧沉下去. (完)
我想大声的质问鲁迅先生:日本人疯狂侵略中国,你在抗日志士背后吹冷风,说‘那是连病夫也立刻可以当兵,警犬也将帮同爱国’这样的屁话,你。还。有。一。点。中。国。人。起。码。的。良。心。吗???
在看看名人是怎样抨击鲁迅的:
李敖王朔两个我不说,我们看看其他人的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