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9|回复: 1
收起左侧

探秘世界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9 15: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11095册,共辑图书8000多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涵盖天文地理、人事名物,是中国古代最为成熟、最为杰出的百科全书。

  明永乐年间(1403年—1408年)纂修的《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3000多人参加。它汇集了当时能收集到的图书七八千种,是中国历史上辑录古籍最多、涉猎门类最广的一部类书。由于《永乐大典》成书后,很多收录的古籍因时光流逝而不存,都赖《永乐大典》得以留存。从清代康熙时起,人们就开始从中辑佚失传的典籍,迄今已有600余种。

  《永乐大典》命运多舛。永乐正本早已不知其踪。目前的通常观点是明清时期被大火烧毁。但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嘉靖皇帝十分喜爱《永乐大典》,有可能随之陪葬。

  嘉靖年间抄录了一部副本,其后经历遗失、战火。近代更被八国联军焚毁、劫掠,几近毁灭,成为中国学术的重厄,也是世界文化的巨大损失。1912年在鲁迅先生的建议和努力下,首批60册《永乐大典》入藏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此后陆续寻找善本,增加到95本。

  新中国成立后,前苏联、德国等收藏的《永乐大典》归还中国,国内一些私人收藏家纷纷将私藏捐献给国家图书馆。上个世纪60年代,原藏香港的4册也回到北京。1983年国家图书馆又从山东入藏1册。至此国家图书馆馆藏超过其存世总数的半数。由于卷帙浩繁,这部巨著从未刊刻过,仅在嘉靖年间重新抄录过一部。明亡之后,《永乐大典》的正本杳无踪迹。嘉靖的副本又屡遭劫难,上世纪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侵略者对《永乐大典》大肆抢掠,《永乐大典》副本残册只剩400册左右,约800卷,不足原书的4%,而且散落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收藏单位。

  国图现存的《永乐大典》是从1912年开始陆续收藏的,目前馆内存有221册,是世界上存量最多的一家图书馆。去年起,国家拨专款对《永乐大典》进行修复。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经过10余名能工巧匠9个月的艰难修复工作,终于使《永乐大典》恢复原貌。


        【编者按】目前存世的《永乐大典》总数不到原书的4%!这部“世界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冬诞生于南京,而随后至今将近600年的时间里,总数达11095册的《永乐大典》厄运不断,目前仅有375册存世。
  

  《永乐大典》的编辑地现今何在?这一“国宝”为何会散失?《永乐大典》几近毁灭?




  ——《大典》九成丢失 ——
  

  1403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借“靖难”之名,赶走建文帝,夺取政权,年号“永乐”。为了炫耀文治,他命令系统收集天下古今书籍,编篡一本大型类书,召集上百人,命令解缙组织编纂,第二年书编成,明成祖特赐书名《文献大成》,这就是《永乐大典》的前身。   

  书虽然成了,可因为编纂时间短,书籍收得太少,记载也显得简略,永乐皇帝对此不太满意。于是,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重修原书,再由解缙与太子少傅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3人共主监修,朝廷3000多文臣共同参与。关于书的内容,明成祖规定: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天文、地理、阴阳术数、医学、佛教、道教等各种书籍,无不在收集之列。除了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全部藏书外,明成祖还派人分赴各地购书。由于明成祖的“额外”重视,《永乐大典》收入的书籍总数达到8000余种。永乐六年(1408年),空前绝后的《永乐大典》编纂完成,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技史料等方面的丰富资料,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专家介绍,《永乐大典》正文22877卷,其中凡例和目录60卷,总书装成有11095册,一共约3.7亿字。然而时事变迁,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已知和所能见到的《永乐大典》仅800余卷,不到400册,余下九成多的《永乐大典》不知去处。
  


  ——探访编纂旧地——
  

  《永乐大典》是在南京国子监编抄成书的,而当时的编辑总部设在皇宫的“文渊阁”里,文渊阁即为当时的皇家图书馆,里面收藏宋元两代的御府图书,这些都是编篡大典的基本资料。   

  专家介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培养知识分子,下诏设立国子监。明国子监在南京的范围很大,东至小校场,西至英灵坊,北至城坡土山,南至珍珠桥。监内有房屋1089间,菜地80余亩。六朝皇宫的主体部分,均在国子监的范围之内。   

  一般认为,国子监中心位置位于南京成贤街,该街在今天南京市人民政府前,北起北京东路,南至珠江路,与太平北路平行,长约1公里。成贤街,历来是南京学府重地,南朝时即是国家大学所在地,现在东南大学就在这里。虽说是编纂地,但南京现今和《永乐大典》有联系的,可能也就是这条成贤街了。   

  据介绍,明国子监初设时学生仅五六百人,但到永乐年间学生数猛增,最高峰时全国各州县选送的学生近万人。国子监的课程,主要是四书五经,同时学习数学和书法、礼仪、政策法令等。还有部分学生是学外语的。明成祖时还培养了两百多名翻译。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先生们”会经常派学生去清查“黄册”,参加中央或地方政府的田赋清理、水利工程建设,而《永乐大典》编纂工作开始后,国子监组织的2180多名“监生”成了“主力军”,他们花费了4年工夫,和学者、医生、和尚、道士、阴阳家等人一起,完成了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百科全书的创作。   

  以后,随着明朝政治中心的北移,成贤街逐渐冷清。
  


  ——正本下落不明——
  

  《永乐大典》修成后,一直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永乐十九年(1421年),北京紫禁城建成,朱棣迁都北京,《永乐大典》随之运到北京,藏在宫城内的文楼(即文昭阁)。而大典原稿则存放在南京文渊阁内,明代中期毁于火灾。   

  此后,《永乐大典》深锁禁宫百余年,少人问津。这种情况直到明孝宗和世宗时才有所改变。明孝宗曾经把《永乐大典》中的医药秘方抄给御医药房,并亲自抄写。明世宗在明朝皇帝中最喜欢读书,常将《大典》放在案头,随时浏览。1557年皇宫内起火,三大殿被烧毁,危及文楼,世宗皇帝一夜之间连颁三道谕旨抢救《永乐大典》,《大典》因此逃过一劫。而世宗因此心有余悸,决心重新抄录一部,以备不测。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重录工作正式开始。当时经考试录用的誊录人员百余人,严格按照永乐正本的册式行款摹写,每人每天誊抄三页。每册注明重录总校官、分校官、写书官等衔名,以示负责,前后6年方完成。正本移放北京文渊阁内,而副本先是存放在皇史宬,到清朝雍正年间移入翰林院。

  《永乐大典》重录后,它的身世由此也变得扑朔迷离。首先是正本的下落,前人虽说正本放在宫内,但乾隆修《四库全书》时,曾在皇宫内外大肆查找,但毫无结果,《大典》正本的下落从此成谜。   

  再说《大典》的副本,虽有散失,但在清雍正年间还在。然而,到乾隆年间修纂《四库全书》,需借用《永乐大典》,发现此时它已丢失1000余册;而至光绪元年(1875年),相关人员清理《永乐大典》时,已仅存5000余册;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短短20年间,大典存世数册急剧萎缩,竟只剩下区区800余册!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毗邻东交民巷的翰林院成为战场,藏书四散毁损,侵略者肆意抢掠破坏,连遭厄运的《永乐大典》几近丧失殆尽,数百册大典从此也散落世界各地。



——谁人偷走“国宝” ——
  

  《永乐大典》的散失速度惊人,而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作为皇帝眼皮底下的“国宝级”物品,《永乐大典》又是如何一次次逃出宫中的呢?   

  “只能从朝廷官员身上找原因了!”南京相关专家如此解释:《四库全书》修撰完之后,一些官员视《永乐大典》为多余之物,此后《永乐大典》被束之高阁,一些官员也开始趁机偷窃。有记载如此描述:乾隆以后,被束之高阁的《大典》无人过问,一些行为不端之徒乘机偷窃。早上进翰林院时,带一件棉袍,包得像两本《大典》大小。晚上离开时,把棉袍穿在身上,将两本《大典》装在包袱中,这样将书神不知鬼不觉偷出宫中。光绪年间一位翰林侍读文廷式,一人就盗走100多册。文廷式死后,这些书又被其后人出售,卖给洋人或古董商。  

  随后到来的八国联军,更给《永乐大典》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侵略者对《永乐大典》肆意抢掠,有的甚至将其代替砖块,构筑工事。这场灾难过后,《永乐大典》丧失殆尽,仅存的数百册也散落世界各地。  

  新中国成立后,多方全力搜求《永乐大典》,国内许多公私藏书家慷慨解囊,将珍藏的《大典》贡献国家。1951年,商务印书馆将下属东方图书馆收藏的21册《大典》捐献出来。北京大学图书馆捐献了4册。赵元方等著名收藏家也把自己精心收藏的《大典》拿了出来。上世纪50年代初,流散在国外的《大典》,有一部分回到了祖国。苏联先后三次归还《大典》64册,德国归还了3册,北京图书馆收藏的《大典》由110册增加到了216册。据统计,现存于世界各地的《大典》约375册、810卷,分散在10多个国家的30多个公私收藏家手中。   

  现存的《大典》只有原书的4%,但保存的史料仍然非常丰富,今人编辑《全宋词》、《全金元词》的许多资料即来自《大典》,至于大典余下96%的部分具体记载何物,恐怕是个永远的谜了,更是永远的痛!



全球范围内尚存的400册《永乐大典》能不能欢聚一堂呢?




           ——现在:清代“高丽纸”修补《永乐大典》——

  从2003年起,在财政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修复中心对馆藏《永乐大典》进行了全面的修复。修复工作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

  据介绍,《永乐大典》“非常幸运”,因为它使用的是皮纸,而国家图书馆保留着一批清代早期的“高丽纸”,用来修补《永乐大典》,无论从纸张的年代还是从纸张的纤维来说,都是非常合适的。同时,国图的工作人员跑遍了北京城的布店后,终于买到了与《永乐大典》封面材料接近的生丝。在装具上,国家财政拨款,制作了紫檀木的装具,使《永乐大典》的保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为了延长书籍寿命,此次修复替换了前人修复时使用的酸性纸板,根除了《永乐大典》书面的酸性物质。还创造性地运用掏补的方法修补书口等破损处,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永乐大典》的原貌。

    ——将来:《永乐大典》全家团聚很难——

  流失海外的100多册《永乐大典》分布在日本、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全球范围内尚存的400册《永乐大典》能不能欢聚一堂呢?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副主任苏品红告诉记者,目前,这个结果不好说。他说,流失有的是因为战争,有的是因为别的原因,情况比较复杂,“我们曾经有过希望这100多册能回来,但只是呼吁。”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的郭社长介绍,他们曾和国外的图书馆和博物馆联系过,“要想将400册的《永乐大典》聚在一起估计很困难,而我们希望能将在散落在国外的《永乐大典》复拍一下,然后回来出版的愿望也没能实现,目前,我们只能将目前在国内的160多册出版,估计8月份就能和读者见面。”

    ——公众可捐资修复古老典籍——

  这次国家图书馆展出的221册《永乐大典》中,有一册是用公众捐助的资金修复完成的。在展览上,国家图书馆倡议开展“从我做起,保护珍贵典籍”的活动。

  国家图书馆在倡议中呼吁:让每一位国人都能有机会参与保护中华历史典籍的工作,共同担负保护祖国珍贵文化遗产的责任。为此从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书中,选取一部分亟待抢救的珍善古籍面向社会征集修复资金。对每位捐资参与者,国家图书馆都会在捐资册中记下名字;如果捐资金额足以修复一部完整的典籍,国图将颁发证书以资表彰,作为永久的纪念。

《永乐大典》收藏单位或个人一览
  1.中国国家图书馆
  2.上海图书馆
  3.四川大学图书馆
  4.台湾中央图书馆
  5.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
  6.日本国会图书馆
  7.日本东洋文库
  8.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9.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
  10.日本天理图书馆
  11.日本静嘉堂文库
  12.日本斯道文库
  13.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
  14.日本武田长兵卫
  15.日本石黑传六
  16.日本小川广己
  17.英国博物馆
  18.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
  19.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
  20.英国剑桥大学
  21.英国马登
  22.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
  23.德国科隆基莫图书馆
  24.柏林人种博物馆
  25.美国国会图书馆
  26.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27.美国康奈尔大学
  28.美国波士顿图书馆
  29.越南河内法国远东学院
  30.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

《永乐大典》如何修复
  由于年代久远,历经战争、火灾、水浸等,国家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有相当一部分破损情况比较严重,大部分书口、书背断裂、散开,难以翻阅使用。

  2002年,在财政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图书馆组织10余名能工巧匠对馆藏《永乐大典》进行修复。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用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部修复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永乐大典》的原貌。

  《永乐大典》此次修复,主要采取以下技法:

  书皮的修复,一般不把用作书皮的丝织品从纸板上揭下来,只把破损处周围掀起1厘米左右,然后用颜色近似的丝织品修补。用作书皮的纸板修复时,要把纸板分层揭开1厘米左右,把补纸插进,然后在补纸上再粘纸,直至补纸和纸板厚度相同为止。

  书叶的修复,以“掏补”为主,即在不拆掉书皮和纸捻的情况下,把毛笔、补纸伸进书叶中间修补书叶上的破洞。选用的补纸要比书叶薄一点,四周用手撕出纸毛纤维,补纸与书叶相搭的碰接,然后按平时补书的方法用薄纸在补纸上再补一层,以降低补纸和书叶互相搭接处的厚度。每次修补8叶至10叶左右的书叶,就要用宣纸夹进书叶之间,用压书板把书夹住,再加重物压平。

  《永乐大典》书叶为皮纸,书皮是用粗丝绢制成的。因此,补书叶也要选用皮纸。国家图书馆保留有清代早期的“高丽纸”,“高丽纸”是楮皮纸,用来修补《永乐大典》,无论从纸张的年代还是从纸张的纤维来说,都是非常合适的。

影印版的《永乐大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09-4-29 23: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中国以前 好强大啊~~~      希望有朝一日 再会巅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9 23:17 , Processed in 0.00875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