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23|回复: 72
收起左侧

“霓裳羽衣”重现人间:汉服复兴(视频图片已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1 23: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9-8-1 02:19 编辑

先来听一首歌!
http://www.youtube.com/v/L2mUV5McZU0&hl=zh_CN&fs=1&color1=0x006699&color2=0x54abd6&border=1




2009年首届民族之花选拔大赛——
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民族文化选秀大赛中 ,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的汉服出现其中!又一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选手掠影
大赛1.jpg
大赛2.jpg
大赛3.jpg
大赛4.jpg.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23: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9-8-1 00:40 编辑


上面是本次大赛中穿汉服的选手之一

再看看其他,近年来的汉服


汉服1.jpg

我们汉民族的传统服装简称“汉服”,是中国在清廷以前几千年来(从先秦到明朝)一脉相承的服装,象征着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并且深刻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日本、韩国的民族服装都是从汉服演变过去的。可是三百六十年前满清入侵中国,为了消灭汉人的民族意识,满清推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剃发易服运动,在屠杀了几千万汉人后,强迫汉人改作满人打扮,脱下汉服改穿满服,男子还要剃光脑袋留根辫子,彻底摧毁了几千年华夏服饰文明,使中国人从此以胡服猪尾的丑陋形象面世,反而日本韩国却保留了源自中国的传统服装。(鸿鹄)



《重回汉唐》视频一
http://www.youtube.com/v/BgDK9W9fyfE&hl=zh_CN&fs=1&color1=0x006699&color2=0x54abd6&border=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23: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9-8-1 00:20 编辑

汉服2.jpg
(这是明代的汉服仿制)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了满清的民族压迫,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平等团结,可是在文化上却未能光复中华,仍然以满清的马褂长衫和旗袍等作为象征中国的服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今天所谓的“唐装”,其实根本与唐朝毫无关系,而完完全全是满清的马褂,只不过由于海外华人被称为“唐人”,而他们又基本上都是清末之后出去的,常穿满清服装,所以满装也被洋人称为了“唐装”,这才是当今所谓的“唐装”名称的来历(显然,这个名称是极不恰当的)。(鸿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23: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9-8-1 00:23 编辑

汉服7.jpg
(?朝汉服仿制图)

我们现在正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文化的复兴,所以我国现在也越来越重视发掘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可是,用象征满清民族压迫、饱含华夏民族血泪与耻辱的满清服装来代表中国古老辉煌的服饰文化,显然是极不合适的。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惟独汉族却将本来是自己耻辱象征的满装当作了自己的民族服装,这真是极大的讽刺!(鸿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23: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9-8-1 00:25 编辑

汉服4.jpg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我们必须正本清源,恢复三百六十年前被屠刀消灭的文明——汉服,使之堂堂正正的作为汉族的民族服装,与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服装共放光彩。

可喜的是,今天已经有一批热血青年开始以实际行动唤起人们对本民族服饰文化的认识,并希望由此进一步推动整个优秀民族文化的复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23: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家衣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23: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9-8-1 02:00 编辑


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民族服装与现代普通服装的定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民族服装主要是用于传统节日、庆典等等特殊场合,用来体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世界各民族的民族服装都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23: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Beautiful Hanfu ( Authentic Chinese costume) 普通中国人的汉服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01: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主张恢复汉服,并非针对现代普通服装,并非要在平时也穿着,而是针对马褂旗袍等现在被当作中国象征的满清服装,也就是说,凡是现在汉族穿清装的场合,都改穿汉服,例如传统节日以及天坛祭天、孔庙祭孔等等仪式。(鸿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02: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2: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提出,在国内叫汉服,在国外叫华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2: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7: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服,就是华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 22: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要庄重,这个要求基本的, 不能穿着像演戏似的, 花花绿绿, 又不是动物园看猴子。
第二要方便,至少自己一个人能搞定, 也不能一件衣服要花上十分钟去穿。
第三要好用,穿着要能做事, 不能穿起来就变成木偶似的, 弯弯腰, 跳一下还要双手提着衣服。
第四要美观,这个大家就见仁见智了。
第五要搭配, 不能说穿汉服就一定要穿布鞋, 女子不可能一定要梳个古代头, 着汉服设计的要能和现代元素搭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 22: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衣服都像上面图片上的那就好了, 以后马路会干净多了, 因为大家的衣服还都有拖地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2: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9-8-1 22:25 编辑
第一要庄重,这个要求基本的, 不能穿着像演戏似的, 花花绿绿, 又不是动物园看猴子。
第二要方便,至少自己一个人能搞定, 也不能一件衣服要花上十分钟去穿。
第三要好用,穿着要能做事, 不能穿起来就变成木偶似 ...
花子飘零 发表于 2009-8-1 22:04


前面早已说的一清二楚!
我们主张恢复汉服,并非针对现代普通服装,并非要在平时也穿着,而是针对马褂旗袍等现在被当作中国象征的满清服装,也就是说,凡是现在汉族穿清装的场合,都改穿汉服,例如传统节日以及天坛祭天、孔庙祭孔等等仪式。(鸿鹄)Negro 发表于 2009-8-1 01: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 23: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来没有反对过汉服, 我非常赞成。  想法是美好的, 但是越美好的想法越难实现。  就像中国的茶道和日本的茶道一般, 太多的仪式,太多的规矩, 就会是困难重重, 除非国家能以法律规定。

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那也有他的道理, 满清的服饰, 我本人以为,并非是国人被满清影响的太深了, 而是相比之下,马褂长衫和旗袍 确实要比汉服实用。

所以在汉服设计之中, 这实用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要从实用出发大家才会容易接受。

就像现在的女性胸罩用习惯了, 你要她们改用抹胸, 当然是难以接受, 但是你能把抹胸设计的比胸罩还要实用, 还要方便, 还要美观的话, 那就非常容易被接受了。

我还是那句话, 理想是美好的, 但是越美好的理想越难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23: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你看清楚第7楼、第9楼,还有第16楼。。。


至于历史,另当别论。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0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又不是瞎子, 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00: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09-8-2 00:11 编辑

很漂亮.....

我想LZ的意思也不是让大家当作生活中的服饰

可以把它当作晚礼服之类的..或在节庆喜庆日穿着....

顺便问问楼主...在哪里可以订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0 18:11 , Processed in 0.01448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