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9|回复: 4
收起左侧

疯言疯语 之 书法学习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4 12: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虎虎 于 2010-3-24 13:40 编辑

书法学习交流

虎虎       23-03-2010


        就练书法而言,个人有个人的追求,如果仅仅是想把平时书写水平提高一点的话,那么其随意性就比较大,视个人情况而定,也不需要太深的基本功。但如果定要把字练出点成就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一般成年人练字,由于其理解力、模仿力较强,临摹字体的范围就比较宽泛,楷(魏碑)、隶、篆、等正书都可。由正书入手,可以说是比较正确的,从古至今,但凡书家初学,莫不如是。然后再练行草。切不可颠倒顺序,先练行草,后练正体,如同人尚不会蹒跚走路,而却要健步飞奔。

       还有就是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好比要建高楼大厦先打地基一般,地基打的深、打的牢,那么将来房子就建得高。初学时练就的基本功越扎实,将来的成就也就可能越大,所以对于少年儿童阶段,锻炼基本功是重点。练书法是非常有讲究的,要有良好基础就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过程,应该循序渐进、耐住性子,刻苦努力。须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

       首先要写大字,最好悬肘,坐立都可,如年龄较小,可以水代墨在方砖上先练,待有一定执笔能力后,再用墨于纸上书写。关于笔的要求,由于锋太长、太软不好掌握,所以,选中锋狼毫、兼毫就可(建议不必要用太贵、太好的)。纸呢出于经济方面考虑,还是选毛边纸为好,报纸也行,当然直接用宣纸也可。写大字主要就是为了练胆气,很多人写字时显得比较拘谨,放不开手,一写长笔画就不自然,发怯,除了功力的原因外,就是大字没多练的缘故。关於字体,一般来说是临唐楷,尤其是颜体,因其结构平稳、气势磅礴,笔力雄厚,故更利于初学锻炼,为将来进一步提高水平而确立一个良好的规范。至于其它诸体,如:欧、柳、褚、虞也可用以初学,只不过没有颜体更适合写大字(仅我个人体会而已,只做交流)。

        写唐楷起步是比较正规的,不过楷体笔法较繁,结体也比较难掌握,因此,初学者从隶书入手也是可以的。除中锋运笔不变,隶书的笔法不外乎两种:折、燕尾(篆只有转,楷则八法或九法),所以容易上手,相对楷书更易掌握结构。“张迁碑”、“乙瑛碑”、等都可。

        如此,每日临习(初阶段每日50字可,有一定基础后则每日100上),约莫两年左右(视个人情况定),改临中小楷。为何要改练小楷呢? 大字练久了,容易犯“笨”、“狂”、“散”、“燥”、“野”诸病,尤其颜体更易“傻”。练小楷就是练心,戒急戒燥,纠正、弥补写大字期间的错误与不足。还拿建房为例,如果写大字好比盖楼,那么写小字就相当于装修了。以欧体“九成宫醴泉铭”或“灵飞经”为佳。欧体结字外松内紧,形态俊秀华贵,笔画方圆兼备、瘦硬、险挺略带古韵、法度严谨而不拘泥,窃以为乃诸楷之冠耳。“灵飞经”则飘逸洒脱,结字规范典雅不失大方,行笔收放自如,露锋为主,藏锋兼备,略带行书意。乃学行草前之过渡锻炼也。初练单字,每日两三字,不求数量多少,越像越好,直至全篇临完,再通篇临摹,练前最好能把整篇文章背下,一气合成。初遍求形似,多遍后求神似,最好意临,有原帖七八分似就可以换帖。  临帖多多益善,取百家之长。但赵体不太适合初学,如无基本功,最易浮滑。     

       练中小楷,可枕腕,也可悬腕,以兼毫笔为好,笔可略大於字(比如:写中楷用大楷笔,小楷用中楷笔,一般笔画用笔三分之一为最多,笔不可尽按到底,否则,笔毫无弹性,写出的字有肉无骨——墨猪也),自磨墨最好,除锻炼腕力还可聚精凝神。待初具笔法可同时偶习行书为辅。初学要专,后学要博,待一家笔法掌握,则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学者也要注意选帖,最好选符合个人习性的书体,如我就觉得欧体比较符合个性,干净、爽快、利落,所以每日面对书写积极性也高。

       就打基础,练基本功而言,到此也就算差不多了,5、6年吧!但若要更上一层,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前辈书家有云:“学画凡二十年可,习字非三十年苦练或许有所成”。一定要坚持,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练字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不要觉得字帖上的某个字不好看,就把它改了,就唐楷而言,从书法角度来看,已经接近完美,你的改动往往是一种破坏,你觉得不好看,是因为你还不具备欣赏的能力。也不要盲目的练,三五天换帖,一定要吃透一家,再换别家,看起来天天用功,其实到头来一体都不成。

      还有就是“字外功”了。在我国古代魏晋以来,就有以字入仕的惯例,至隋唐后开科取士,不但要求学子文化要高,而且字写得好坏也有严格的要求,甚至直接影响成绩,可见文人习字的重要性。不过文人不一定都是书法家,但纵观历代书家,又有哪一位不是文人呢?所以,习字者不但要修身养性,还要多多学习文化,如果连基本的文字都不认识,那怎么去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呢? 又如何写的出个人情感呢?

       书法是艺术,很多人这样形容或这样理解,也不能说这就错了,但不确切。它升华於艺术,作为一名书法家,除了拥有坚实书写技艺外,还要非常了解汉字学,可以说,汉字的衍变史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它伴随、贯穿了整部中华文明发展史。它有别於艺术,作为一名书法家也必须具备相当深厚的文学基础。学画者可以就地取材照物画物,又可设色以充内容,书法就只能从文化中吸取养分,再将以文字方式抒发为情感,但它的表现方式却又如此单一,即点与线的变化。所以说,要写好汉字,做一名书法家是何其困难        

        汉字是象形文字,最早比较完善的出现是殷商胛骨卜词,也就是“甲骨文”,后书体历经变革:金、籒、大篆、小篆、隶、章草、今草、行、魏、楷。由于时间跨度较大,除日常书写的楷书外,隶、魏尚可一辨,其它字体则今人多数都不识,看篆书更如同天书般难解。还有就是今人写字常常颠倒笔顺,不知先写哪笔、后写哪笔,究其原因,简体字的出现是一方面,但主要还是缺少文化的缘故。如果连笔顺都搞不清,那又怎么谈得上处理好结构呢?所以,学书法也要学文字学,至少要大致了解。其实文字的改变是有一定规律的是有迹可寻的。比如草书有很多部首就是代号,这是固定的,是不可以乱写的。如果你不明白如何使用这些代号,由着性子乱写那就会闹笑话了。举个例子西班牙的某个中文报“xx时报”就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学书法的朋友在扎扎实实练笔的同时,还是要多多的学习文化,一方面为了提高个人修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出错。比如可先看看唐诗、宋词,“书谱”,再学学唐宋八家散文,“陶渊明集”,有了一定基础再看看“文心雕龙”、“四书章句集注”,等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再读“诗经”“楚辞”,如果这两部学的差不多了,就可以看看“左传”“尚书”“春秋”等等及庄老百家了。这些都是古文,对于书法学习(读帖)创作都有莫大的益处,当然,近代一些大家如:季羡林的“说国学”、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钱钟书的“管锥编”及鲁迅诸文等等都是值得学习的。毕竟读书多是没有坏处的,要不就不会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这句子曰名言了。

发表于 2010-4-5 14: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虎子文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6: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虎虎的书法肯定也不错!
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1 12: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淘宝网女装 钱包 帆布包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静。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地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惟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淘宝网网上购物女装 单肩包 挎包 斜挎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9 02: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基本功而言,到此也就算差不多了,5、6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5 12:28 , Processed in 0.00980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