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2|回复: 4
收起左侧

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就职 不喜被称"铁娘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5 00: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09月14日 09:38:20  来源: 新华网


  9月13日,薛捍勤在位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宣誓就职国际法院法官。 新华社记者 潘治 摄
  新华网海牙9月13日电(记者 潘治 孙晓玲)中国籍法官薛捍勤13日上午在海牙和平宫正式宣誓就任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成为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
  当地时间上午10时,薛捍勤身穿黑色法官长袍,与其他十余位法官一同缓步走进国际法院大法庭。薛捍勤在现场约一百名各国外交官、国际法学专家及来宾的注视下庄重宣誓:“我将光荣地、忠诚地、公正地、尽责地履行我作为法官的职责,行使我作为法官的权力。”
  美国籍女法官琼·多诺霍与薛捍勤同时宣誓就职。国际法院的新闻公报说:“这是国际法院历史上首次有两位女性法官同时任职。”
  薛捍勤在宣誓前对新华社记者说:“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主要国际司法机构的工作中,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9月13日,薛捍勤在位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宣誓就职国际法院法官。 新华社记者 潘治 摄
  1946年成立的国际法院总部设在海牙,因此常被称为海牙国际法院。国际法院的职能是依据国际法和正义等原则,和平解决各国向其提交的国家间法律争端,并就有资格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国际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不得有两人来自同一国家。法官任期9年,可以连选连任,每三年改选三分之一。
  在过去60多年里,国际法院只有过一位女性常任法官。所以,来自著名国际法学机构的奥利弗·里贝林克评论说:“这两位新法官的特殊意义不仅在于她们降低了国际法院法官的平均年龄,更直接地说,还因为她们是女性。我认为这两位女性法官的任命预示着国际社会将对国际法院和国际法产生新的看法。”
  来自荷兰一国际法研究机构的克罗斯女士说:“我很高兴看到国际法院迎来一位来自中国的女法官。现在国际法院有了两位女法官,我相信她们会带来一些新气象。”


  资料图片:6月2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薛捍勤在当选后接受媒体采访。当日,中国资深女外交官薛捍勤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选举中高票当选国际法院法官,成为这一权威国际司法机构中的首位中国籍女法官。 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55岁的薛捍勤是中国资深高级外交官和知名国际法学者,不仅具有丰富的外交和国际法实践经验,而且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薛捍勤曾在北京大学学习国际法,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法学博士学位,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的长期实际工作中,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出席过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主持过很多双边、多边国际谈判。
  她对记者表示:“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国际法院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这不仅对国际法的发展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对国际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新中国的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是倪征(日旁加奥)。在他之后,史久镛法官也曾长期任职于国际法院,并于2003年2月当选国际法院院长,成为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院长。薛捍勤是新中国第三位国际法院法官。
  相关背景:
  国际法院中国籍法官史久镛于今年5月28日辞职,法院席位出现空缺。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于6月29日同时举行法官补缺选举,薛捍勤分别获联大150票和安理会15票支持,高票当选。
  薛捍勤于2002年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并于2010年当选为委员会第62届会议主席,成为该委员会历史上第一位女主席。2003年,薛捍勤出任中国驻荷兰王国大使,兼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2008年起任中国驻东盟大使、中国外交部法律顾问。 >>


山东女人薛捍勤:国际法院的首位中国籍女法官

薛捍勤


  据《贵阳日报》2010年7月5日报道,薛捍勤,1955年9月出生,山东人,是我国资深的外交官和国际法专家。但是,薛捍勤明确向笔者表示,自己并不喜欢被称为“铁娘子”、“女强人”。
  关于事业
  学者型外交官
  一身绿色套装,举手投足,令人肃然起敬。“端庄”、“大方”、“干练”,这是笔者对这位著名女外交官的第一印象。仔细翻看薛捍勤的简历,你会发现,这是她多年外交生活修炼出来的气质。
  1980年,大学毕业后,薛捍勤直接被分配进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其后,历任该司的副处长、处长、副司长;直至1999年,升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2002年,薛捍勤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并于2010年当选为委员会第62届会议主席,成为该委员会历史上第一位女主席。2003年,她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兼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2008年起任中国驻东盟大使、中国外交部法律顾问。
  薛捍勤不仅有丰富的外交和国际法实践经验,而且在学术上造诣深厚。
  学术上,薛捍勤长期担任中国国际法学会的领导职务,在国内法律院校兼任教授,出版和发表了诸多中、英文国际法著作和论文,在国际法学界得到广泛的赞誉。2005年,她当选为布鲁塞尔国际法研究院院士,2009年被推选为亚洲国际法学会会长。

关于生活
  也会挎个篮子去买菜
  与谈及外交问题时不怒自威的表情相比,和薛捍勤聊生活、家庭时,她的脸上更多的是随和与亲切。她说,哪天你看见我挎个篮子去买菜,不要有任何的奇怪。
  薛捍勤告诉笔者,公众对外交官的理解多少有些抽象;事实上,工作之外,大使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位镜头前形象高贵的大使甚至举出了家中装修的例子。她说,夫妻俩在一些装修细节的问题上,也会有争执。
  相对于外界的评论,薛捍勤更在意家人对自己的看法。有的媒体称她为“铁娘子”、“女强人”,对于这样在普通人眼中的褒奖之词,薛捍勤很明确地表示:不喜欢。
  她说,类似“铁娘子”、“女强人”之类的说法,表明人们认为女性取得的成功是“非正常的”。按照人们的约定俗成,外交官是男性职业,而法律专家、律师亦是如此。作为一位著名的女外交官、资深的国际法专家,薛捍勤颇有些自嘲地表示,她确实进入了“双重的男人世界”。
  但她同时表示,二战后,大量的职业女性也在外交领域崭露头角。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外交官出现在各种国际外交舞台上,成为外交战线上名副其实的“半边天”。
小资料:国际法院历任中国籍法官
  王宠惠:曾任中华民国政府外交部长、北洋政府司法部长,1912年-1939年任常设国际法院(国际法院的前身)法官;
  郑天锡:1939-1946年任常设国际法院法官,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
  徐谟:1946-1957年任国际法院法官,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次长;
  顾维钧:1957-1967年任国际法院法官,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和国务总理;
  倪征(日旁加奥):1985-1994年任国际法院法官,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
  史久镛:1994年2月6日,任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任国际法院副院长,2004年2月6日当选国际法院院长。


 中国首任驻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倪征(日旁加奥)


  倪征(日旁加奥)是当代著名的法学家,他参与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也是中国首任驻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
  倪征(日旁加奥)是江苏吴江人,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毕业于上 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29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法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1947年至1948年作为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国际检察组成员、中国检察组首席顾问,参加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系主任、教务长,1956年至1981年先后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专门委员和条约法律司法律顾问,1982年起任外交部法律顾问。1981年在联合国第36届大会上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1984年在联合国第39届大会及安理会上当选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任期九年。1987年当选为国际法研究院联系院士,1991年转为正式院士。1994年退休。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9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倪征(日旁加奥)长期在外交部任职,参与处理了新中国对外关系中一系列重大涉外法律案件,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他是第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顾问。
  “不能把这两人绳之以法,就无颜见江东父老!”
  最让倪老的女儿倪乃先自豪的,是父亲在东京大审判中做出的贡献。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成立,负责审判日本法西斯战犯。由于庭审遵循英美法系的原则,律师作用很大,证据的采用也要求缜密且严格。对于策划“九·一八”事变的板垣征四郎和日本在华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由于中方代表团并没有掌握很确凿和具体的证据,对他们的公诉一度陷于很被动的局面。

 开庭10个月后,倪征(日旁加奥)受国民政府征召,担任中国检查组首席顾问。倪乃先告诉记者,父亲曾说,这两个日本人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不能把这两人绳之以法,就无颜见江东父老!随后他立即展开了调查取证工作。他先到北平找到了被日本人毒死的吴佩孚的遗孀,然后又进入日本前陆军省档案库,从浩瀚的文件中找到了很多有力的罪证,在庭审上让板垣和土肥原无言以对,成功地将他们送上了绞刑架。
  外交部条法司司长段洁龙说,倪老把这次审判当成“一场生死战”,“把自己的生死荣辱,决定于这次战斗的成败”,这充分显示了他大义凛然的气度和誓死报国的气节。
  拒绝高官厚禄 淡泊名利
  1948年末东京审判结束后,倪征(日旁加奥)随即回国。倪乃先说,国民政府先后请她父亲担任司法行政部次长、上海高院检察长和全国最高检察长,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与出任高官相比,他更希望从事学术研究。于是倪征(日旁加奥)回到了他的母校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任教。此时,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他放弃了去台湾任高官的机会,毅然留居上海。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倪征(日旁加奥)来到外交部,担任法律顾问,直到1985年赴海牙任国际法院法官。在外交部任职期间,他还参与了联合国海洋法的编纂等工作。倪乃先说,父亲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法律研究,很少从事行政工作。她说:“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爱国主义精神外,就是他对法律的孜孜以求,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与倪征(日旁加奥)共事的中国国际法学会名誉会长王厚立大使回忆说,倪老对求教者,无论年龄大小、职位高低,都热情耐心、和蔼可亲。尽管他学贯中外、博学多才,却很勤奋谦逊。“我从倪老身上受益的不仅是学识,还有他的人品和治学风范。”
  开创两个“中国第一”
  倪乃先自豪地回忆说,父亲曾经开创了两个“中国第一”。1943年中美《望厦条约》签订100周年时,作为中国盟国的美国宣布废除根据该条约获得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随后,英国等国也仿效了美国的做法。这意味着中国收回了司法主权。当时倪征(日旁加奥)担任重庆地方法院院长,审理了一个涉及一位美国商人的案子。这是第一个由中国独立审判的涉外案件。“父亲觉得非常扬眉吐气。”
  从1972年初参与联合国海洋法的编纂开始,倪征(日旁加奥)就一直为让中国早日回归国际法院而努力,并最终获得成功。1984年11月,第38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同时选举国际法院法官,倪征(日旁加奥)高票当选,成为第一位中国籍的国际法院法官。
  在倪征(日旁加奥)和李浩培百年诞辰纪念会上,外交部长李肇星和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曹建明高度评价了倪老为中华民族以及中国法律和外交做出的贡献。王厚立大使则评价他“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为人诚挚、德高望重”。
  倪女士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本倪老的回忆录。然而,怀念他的不仅有他的女儿,还有千千万万了解那段历史、关心民族尊严和利益的国人。


联合国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院长史久镛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2004年2月6日,作为国际法院法官,中国籍人士史久镛当选国际法院院长,从那一天起,史久镛接替法国人吉尔伯特,在未来3年内主持国际法院的工作。
  具有卓越学识和公正品格的人
  这是自国际法院1946年成立以来,首次由中国籍法官担任院长。在此之前,史久镛曾于1993年11月首次当选国际法院法官,任期9年。2002年10月21日,第57届联合国大会再次以高票选举他为国际法院法官。在此之前,史久镛曾于2000年2月当选为国际法院副院长。史先生的当选,诚如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在贺电中所说,是国际社会对其"卓越学识和公正品格的肯定",是"个人的荣誉,是中国法学届的荣誉,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荣誉"。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梁淑英曾在早年和史久镛打过交道,他评价史"话不多,很持重、严谨,对专业知识十分娴熟精通"。梁教授记得,史久镛曾多次以中国代表团代表或法律顾问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及外交谈判。
  1985年到1993年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处法律顾问,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判断中,史久镛高水平、出色地发挥了法律专家的作用。在梁看来,史当选"充分说明他无论学识还是品德都赢得了其他法官的认同与尊敬"。
  知名国际法专家赵相林教授则称,在史久镛当选国际法院院长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在国际私法仲裁机构的地位日渐提升。

 "只要有过一点国际法常识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史久镛这个名字。"在北京国际法学界的很多圈内人士看来,史先生的当选是其个人学识、人品的"必然结果"。
  现年77岁的浙江宁波人史久镛,在国际法学领域堪称学识渊博、造诣精深。谈到如何走上国际法学道路的问题,史久镛说,在他上大学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战争年代,"9.18"、"8.13"、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让他意识到"弱国无外交"的深刻含义。也使他经常思考国际法治和世界和平的问题,并因此对国际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走上了国际法学研究的道路。
  1948年,史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政治系毕业,并于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法硕士学位。1954年回国后,史久镛一直从事国际法的教育和研究工作,1980年开始担任外交部的法律顾问,参与关于香港回归问题的中英谈判,并担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的法律顾问。
  1987年,史被选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直到1993年11月当选国际法院法官。
  忘却自己的国籍
  国际法院是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于1946年设立的,其前身为1922年有国际联盟设立的常设国际法院,院址设在荷兰海牙和平宫。作为联合国六个主要机构之一,国际法院的主要职责是审理国家间的法律争端案件,它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照《国际法院规约》,国际法院由15名不同国籍,其任职资格要求品格高尚,并是一国具有最高司法职位或公认的国际法法学家。在这次判决以色列隔离墙问题之前,国际法院成立至今已作出74个判决,内容涉及陆地及海洋划界,领土主权、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内政、外交关系、劫持、庇护、国籍、通行权和经济权利等诸多法律问题。
  由于国际法院所审理的案件涉及一国甚至多国重大利益,国际法院的法官被要求做到"绝对公正",并在行驶职权的过程中忘记自己的国籍,而仅仅以一个法官的身份审理案件。
  有一个细节也许能体现国际法官门的"绝对公正"。史先生当选院长不久,在海牙办公室接受了中国一家媒体的采访。采访中记者提到,美国布什政府鼓动一些国家威胁国际刑事法院,如果不给予美国维和军人以形式豁免权,就将取消军事援助。
  记者请史先生评价这种行为,史先生拒绝回答,他说:"作为国际法院的法官,我无权对成员国的内部事务发表看法。"
  史久镛的态度是国际法院法官们严守中立的体现,实际上,在国际法院的答疑手册上有这么一句话:国际法院的大法官一旦当选,就不再代表他们各自的政府,他们的首要职责就是保证绝对公正。
  这种严格的职业操守准则,或许和史久镛当选国际法院法官时的态度如出一辙:"我在国际法院的惟一身份就是法官,我的法律信仰就是按照现行的国际法从事审判。"
发表于 2010-9-15 01: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凶残的脸啊  怕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01: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日旁加奥到底  叫什么名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01: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倪 征 日奥
日旁加奥 就是 日奥  电脑中文里没有这个字。
姓:倪  名:征 日奥
是当代著名的法学家,他参与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也是中国首任驻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02: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14 16:27 , Processed in 0.00891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