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3|回复: 0
收起左侧

神八发射创造中国火箭入轨精度最高纪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 03: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想建一个太空花园”“希望太空能留下更多中国人的足迹”…… 昨天凌晨5点58分07秒,神舟八号飞船携带4万条民间梦想点火升空。  夜色大漠,瞬间被绚丽的火箭尾焰照亮。583秒后,神八精确入轨,两片太阳能翼随之展开,浩瀚太空,再度迎来我国“神舟家族”的第八个成员。
  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的大幕由此拉开。明天凌晨,神八将与“天宫一号”相会, 献上深情一吻。为这一刻,天宫已默默等待了33天。
  今夜,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发射现场
  不眠之夜
  仅一月之隔,天宫与神八相继起飞。
  它们梦想开始的地方,都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昨晚,这里微风轻停,阴霾散去,偌大的发射场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神舟八号”静静伫立发射塔,等待问天之旅。
  晚饭后,长二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和往常一样,在外面遛了一圈,趁这个难得的空当调节一下紧绷的神经。
  尽管发射前4小时,他的团队才能知道火箭确切的入轨点,但他依然镇定自若。“工作做细了,成功自然就有把握”,这是历经7次发射的领悟。
  晚上9点,所有岗位的操作人员全部到位。夜色渐深,他们脸上无丝毫倦意。测试大厅内,“正常”的口令声此起彼伏。
  11月开启,大漠夜晚,气温已降至零下5度。大巴却满载全国各地的游客,陆续抵达发射场观光区。亲眼目睹飞船升空,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
  黎明之光
  时钟指向5点18分。
  “负40分钟准备!”零号指挥员王军,发出铿锵有力的口令。
  包裹着船箭组合体的湖蓝色塔架,缓缓打开,露出洁白的箭体。此刻,距火箭1500米外的安全区,已被人们紧紧拥围。眼睛、相机、摄像机、手机……一切设备全部“到位”,只为印下那美丽的倩影。
  “一分钟准备!”响亮的口令在戈壁滩上回旋。黎明前,原本是最黑暗、最寒冷的时刻。但发射场的温度却瞬间升腾。
  “5、4、3、2、1,点火,起飞!”口令声划破黑夜,长二F遥八火箭托着神舟八号飞船,直冲云霄。一张张脸庞被火光照亮,有人微笑,有人含泪。
  分秒不差
  随着神八发射进入最后读秒,千里之外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一片宁静。指挥大厅所有参试人员,紧盯显示屏,专注而认真。
  发射瞄准零窗口,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分秒不差。
  点火升空后,大屏幕上,神八的飞行时间、经度、纬度、速度和高度快速滚动着,来自地面测控站、远洋测量船、天基测控网的各项数据,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这里。
  “发现目标!”“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指挥大厅里,报告声接连不断,参试人员一边盯着屏幕,一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随着583秒临近,工作人员的手指几乎都下意识地放到了键盘上,从这一刻起,他们将接过飞船飞行控制的“指挥棒”。
  “船箭分离!”洪亮的调度声划破宁静,大厅响起一片掌声。轨道师算出,神八已精确入轨。“天亮了!”随着一声欢呼,屏幕出现神八传回地面的太空画面,阳光照耀下,右下角的地球蓝白相间,分外美丽。
  ■火箭
  飞船的每一次腾空,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从1992年设计研制,到2008年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升空,长二F火箭圆满完成了16载光荣使命,传统状态下的“神箭”也由此华丽谢幕。
  创下入轨精度之最
  托举神八起飞的长二F遥八火箭,已是一枚全新的火箭。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9次飞行,创造了中国火箭入轨精度的最高纪录。
  “我给它打100分!”神八精确入轨后,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将“遥八” 的入轨精度形容为“命中10环”。
  相比发射神七飞船的遥七火箭,“遥八”改进达190多项,相比发射天宫一号的T1火箭,也改进了20多项。这个焕然一新的家伙,为何取名为“遥八”?这是一种习惯的编号方式。运载火箭一般都从导弹武器发展而来,导弹分为“战斗弹”和“遥测弹”,后者通常第一发简称遥一,第二发简称遥二,“遥八”表示这是第八枚火箭,也正好与飞船型号相匹配。
  5枚火箭组批生产
  3年前,单枚定制的神七载人火箭完成使命,研制队伍就开始着手这一批次火箭的生产。
  据刘宇介绍,此次执行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共5枚火箭,属组批生产。其中2枚用于发射天宫一号(包含一枚备用),3枚用于发射神舟飞船,包括此后的神九、神十。它们是我国目前在役运载火箭中个头最大的。火箭分发射目标飞行器和飞船两个状态,“这两种状态可以稳定地使用至少10年”, 刘宇说,这为长二F火箭的组批生产提供了大前提。
  全新中枢提高精度
  “如果将发动机比喻为火箭的‘心脏’,那控制系统则起着类似人体‘神经中枢’的作用”,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宋征宇说,尽管外观区别不大,但相比发射“神七”的火箭,“遥八”已置换了一个全新的“神经系统”。其中最大的改变,就在于由摄动制导改为迭代制导。“打个比方说,家住五环路,工作单位在三环路。摄动制导给你规定好了具体路径,而迭代制导只是告诉你目的地,并不限制具体路径”,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解释说。
  对接任务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轨道调整的适应性、可靠性等多方面提出高要求。精确入轨保障了神八与天宫在太空胜利会师。
  本版采写 综合本报记者 商西 新华社 中国航天报报道
  图/新华社
  神八
  飞天路
  5点58分07秒,点火升空。
  11月1日
  6点10分,太阳能帆板展开,沿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30公里的椭圆轨道飞行。
  11月1日
  12点51分,飞行至第5圈,第一次变轨,抬升飞船轨道的近地点。
  11月1日
  飞行至第13圈、16圈、19圈、24圈时,4次变轨。
  11月2日
  凌晨1至2点,与天宫一号第一次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12天。
  11月3日
  神八撤离天宫一号,然后第二次对接,组合体飞行2天。
  11月14日
  神八二度撤离天宫,两者分开飞行。
  11月16日
  神八返回地面。
  11月17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26 01:02 , Processed in 0.01128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