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32|回复: 20
收起左侧

送给喜欢写东西的朋友们[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8 15: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让配料杀了你的味觉,别在文章里加太多辣椒和味
  精,更别不合时宜地一味倾吐,让读者喝了一大壶冷茶。




做一桌文章的好菜

  常有读者写信来,赞美我的文章写得好,并请教我写作的方法。
  对于这一点,我真是愧不敢当,我从不认为自己的文笔好,也没什么特别的写作方法,
更不是文学科系的“学院派”出身,我只是随兴写作,我笔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有时候,
我甚至开玩笑地对朋友说:
  “我笔写我口,因为我的许多写作技巧,都是从‘吃’学来的。”
  朋友不信,我则说:
  “你想想,要做一桌莱,就先得买材料,回家切切洗洗,把那不必要的扔掉。再按部就
班地想好,哪样先得爆香,哪样应该切花,哪样先得慢火炖烂,哪样又得大火快炒。结果看
来简简单单几道菜,很可能先花了一段时间里,用了不少时间买,费了许多时间摘,真正听
见刀铲齐飞,看见火光冲天的时间,不过上桌前短短十几分钟。等到端上桌,又一会儿就吃
完了。只是菜做得好,真是余味无穷,让人吃完了许久,还有得想。”
  朋友都鼓掌。尤其写作的人,更是心有共鸣。


写文章如同做菜,先得办货

  写文章不就如此吗?哪个写文章的人能不早早就想“材料”?你只要定下题目,就得想
那做法,好好收集材料。而且写作比“办桌”更麻烦,一篇文章的材料,常得收集一年半
载。写小说的要到文章中的地点体验,写散文的要为写作的主题找素材。你可以读一大堆东
西,到最后全不用,却不能不读。“书到用时方恨少”,你很可能发现才读过的东西,因为
当时没弄清楚,而不敢引用;也可能惊喜到小学念的故事,居然派上用场。


写文章要有生活的经验才主动

  我最近看了一本美国黛安艾克曼(DianeBckeman)写的《感官之旅》(Bnaiural
History of the Senss)真是吓一跳。这位小姐写嗅觉、触觉、味觉、听觉和视觉,居然洋
洋洒洒几十万字。句句有出处,不知下了多少考证的功夫。隔不久,又在美国的公共电视,
看到她连续四集的报导,把文字的感官之旅变成影像,让我不得不佩服,她的题材不只是从
书本里得来,更有许多“生活”的经验,怪不得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会发
觉,一个亲身感受过的人,写出的东西,绝不同于纸上谈兵的作品。他谈的不只是知识、是
道理,还会给你一种主动的影像,从文句中跳出来,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


生动的导入,可以引人入胜

  我写文章很讲究这种影像,妙的是,我最早却是受到《诗经》的启发。
  (诗经)里有所谓“兴”的写作技巧,先谈别的事,引起你的兴趣,再转入主题。它写
男女约会,先说“东门之外的白杨树”;它写男女偷情,先说“野地里有只死樟,用白茅草
包起来”。让你正不知怎么回事,突然话题一转,跳出一对生动的男女。它也用“蝉”的头
来形容宽宽的额角,用飞蛾的“触须”形容弯弯的眉毛,用幼嫩的小草形容纤纤十指,甚至
以蛀木头的小虫形容女孩白皙的脖子。
  但是,因为那些都是诗人亲身接触的东西,所以写来不但不俗,而且生动,优雅。


文章的素材要平时收集

  我常想,写文章的人如果等见到题目,才出去找题材,恐怕已经来不及了。一个人真要
左右逢源,顺手拈来都“妙造自然”,就得平时多读书、多游历、多感触,好象一位大师
傅,把各种五香,干货、酒品、罐头,早早存着。只要捉到“生鲜”,立刻就能下锅。
  什么是“生鲜”?生鲜是刚捕来的鱼虾,活杀的鸡鸭,也是写作时突然出现的灵感。你
可以在翻报纸,看电视的时候,突然触动灵感,然后冲去书桌,摊开纸,就把灵感发挥出
来。那灵感是生鲜,你平日贮存的知识是配料,少一样都不成。


写文章可以快笔单刀直入,也可以慢慢导入

  当然,也不是每道菜都能“快锅大火”地立刻上桌。有些菜就非“温火”不成。碰到这
类文章,你得慢慢地“煨”,把灵感和配料,在脑海里慢慢调和,让它们互相作用。好比高
汤煨排翅,那滋味是高汤,精华是排翅;排翅无高汤只是“空质”,高汤无排翅只是“空
鲜”,只在两者相合,才能成第一等的美味。
  我不论写散文或小说,都爱这高汤排翅的作法。把平常生活中的杂感,慢慢煨煨人生哲
理。那哲理因为有生活作背景,所以能感人。至于小说,我则喜欢慢慢的烘焙,把气氛整个
酝酿起来,再把排翅放下去,使高潮能引起读者更大的共鸣。这慢火的功夫,我是经过几十
年,才稍稍抓到的。


文章要求精简

  年轻时写文章,我喜欢大火炒,而且买到什么材料,都要下锅。道理很简单——我好不
容易收集这么多材料,显示我功夫深,学问博,怎么不用?可是有一天,我到朋友家吃“腊
八粥”,她只用了糯米、红枣和桂圆,再洒点米酒,却比我家放了八种材料的好吃得多。
  我突然发觉,凑足了八样材料的“八宝粥”,不见得好过四种材料,而吃东西,重要的
是味道,不是虚名,不论做菜,写文章,存心“掉书袋”、卖才学的,往往作不出最好的东
西。那是堆砌,不是丰富;那是虚夸,不是真实。


文章要平实自然

  说到真实,我认为和我们愈接近的愈真实,而愈接近的应该愈生活,也愈平凡。用生活
中最平凡语言写出的东西,最让人感动。
  所以我写文章,尽量用白话,白得小学生都懂。这有什么错呢?我们平常说话,不是孩
子也听得懂吗?如果你能把高深的道理,说得小孩也懂,不是更好吗?
  我常想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哪个中国人不会背这首诗?哪个会这首诗的人到异乡,能不在心头浮上这些诗句?
  只是,我也想,会不会惟有在大唐,那个万邦来朝、文风鼎盛的时代,人们才能由奇
丽、诡橘、险怪,回归到最接近心灵的“平淡人妙”?如果把《静夜思》放到今天的“诗
社”里评选,恐怕会被当作“打油诗”,不但得不了奖,连入选都办不到。


文章要浅白易解,直指人心

  最近看英美大思想家罗素(BetrtrandRussell)的《罗素回忆集》,其中一段话,很引
起我的共鸣。他说:
  “我总是使用平易近人的英文写作,虽然如大家所知,我也能用晦涩难解的数学逻辑。
我也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才能写出老妪能解的文章,它给我一种自由的感觉……”
  罗素还建议写作的人:“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字就能表达出来,千万别用复杂的字。”
  他使我想起十几年前,第一次看作家老舍的《骆驼样子》时,看到老舍形容雪天、雪
地,简简单单几句活,好象把那雪景活生生的搬到眼前,比我用一大堆“晶莹”、“剔
透”、“白皑皑”、“粉饰银装”所形容的更直接、更生动。
  也使我想起《史记》里描述荆柯刺秦王。“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
其室。时惶恐,剑坚,故不可立拔。”那一段都用短句,但是正可以描绘千钧一发的画面。


辞藻不可喧宾夺主

  我开始领悟,味道好,不但作料不能放得太多,而且要用得恰到好处。不能早放、不能
久搁。最重要的是把“主味”烘托出来,而不能喧宾夺主。所以作鸡,要有鸡味;作牛,要
有牛味。如果只知作料味,却失去鸡和牛本身的鲜味,就好比用一大堆形容词,写“刺秦
王”的一瞬,和描述“一眼看到的雪景”,那瞬间最真实的感受,反而全不见了。


文章不可偏离主题

  想起有一次和林玉山老师吃“生鱼片”,他看我在酱油里放了许多“芥未”,笑道:
“你是吃生鱼片,还是芥未?放太多、太辣,反吃不出生鱼片的好滋味了。”
  想起大学时代在师大旁边的龙泉街,吃辣牛肉面,一群人对着碗掉眼泪,一边哭,一边
吃。有人问:“好吃吗”吃者答:“过瘾,辣极了!”只是后来想想,到底吃到牛肉味道了
吗?


文章不可不合时宜

  也想起有一次跟黄君壁老师吃饭,他的茶杯一空、我就为他倒满。老师居然把手掩着杯
子说:“咱们是自己人,我就直说,为了我好,不要随时为我添茶,免得我没立刻喝,反而
后来喝的全是冷茶。”
  多有道理啊!别让配料杀了你的味觉。别在文章里加太多辣椒和味精。更别不合时宜地
一味倾吐,让读者喝了一大壶冷茶。


综合结论

  说了这许多,你可许真以为我在教烹饪了。那么讲实在一点,我的结论是——要想文章
写得好,你必须平时收集材料,不但看万卷书、也行万里路,使自己下笔能真实而生动。
  写作时,你可以单刀直人地“破题”写来,也可以用生动的材料将“主题引入”。然后
适时、适量地加入自己的论点和经验。那必须是你深恩之后豁然贯通的想法,而非生吞活剥
的堆砌。那最好是平实自然的描述,而非艰深辞语的卖弄。
  最重要的是,你无论怎么写,总不能偏离本题。而且只有出于真诚的文章能够感人,只
有感人的文章可以流传。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子 +430 收起 理由
betty_1_225 + 430 受用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5-12-8 17: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文章犹如做菜,还是第一次听说,经典~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18: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读到这段觉得有意思,呵呵
发表于 2005-12-10 17: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所谓菜中的精华是-----色,香,味,具全.
所谓文章中的精髓-----作者的精神.
好菜是让人"闻者胃动",好文章是让人"经受同感"~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发表于 2005-12-11 22: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做一点菜,也会写一点文章,就是感觉不到菜和文章之间的联系
做菜讲究手艺,文章只要脑力,勉强的拿来作为对比,不伦不类
发表于 2005-12-13 23: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得心源 " 这句话可以说明文学乃至各艺术门类的初始及目的.
发表于 2005-12-14 12: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惭愧!!!!
从蒙蒙之中,眼睛总是希望可以找到光亮,许久,无果!
虽然看了许多文章,依旧不得文字要领,自己也无从改善那糟粕的文字!
今日,找到原因,因我菜做的不好!!!呵呵
发表于 2005-12-19 2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没听过写文章和做菜是一样的..
郁闷死哦!~想想看还真的是一样的
发表于 2005-12-20 18: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学做菜,不想写文章了
发表于 2005-12-21 02: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好文写到断笔是笔杆子同右手打交道,一道佳肴摆到桌面,是左右手并动而成,相同之处是大脑都有活动,不同之处是后者左右脑并用;看文只是用到人五官中的目,而一道菜品尝者要用的是色,香,味.意,形,五官齐头并进.不知楼猪做菜时是不是只用到手呢.对楼猪其它没有异议就是
     {写文章如同做菜,先得办货}???,诗仙曾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方有神.'手到拿来,出口成章,何用准备工作,若书读的不多那就莫怪了.写作是把多年来头脑里一直在想的,无休止,无穷尽的独白付诸笔墨就行,需要查前顾后找资料翻典籍吗,那写的是什么,反映的是真的?是实的?还是虚的?拍你几块砖了,就到此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1 09: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0楼

首先,此帖为楼主转载。
其次,只知道读书而没有生活经历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也许更文学,更具观赏性。
可是不一定有从生活中找素材来的贴切,生动,自然......(个人观点)
发表于 2007-7-16 12: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受用的贴,收藏了,谢总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6 16: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别人的文章,犹如吃菜,越吃越想吃,都说别家的菜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6 17: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每个人的悟性,不同理解,现代作家喜欢点缀色彩,经典文学的精华在于含蓄不会一捅就破。厨师搭配菜肴也是讲究果菜、肉鱼色彩搭配烹饪。美味的菜肴和美文展现感官是一致,享受人生的五色五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6 20: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现代人注重五味,看来并没有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12: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也是源于生活,我想无论做菜还是做文,亲身体验过的才可以体验到其中的感情,与之产生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9 13: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顶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0 01: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otranquilo 于 2005-12-21 09:27 发表
首先,此帖为楼主转载。
其次,只知道读书而没有生活经历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也许更文学,更具观赏性。
可是不一定有从生活中找素材来的贴切,生动,自然......(个人观点)



: : :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掌中握无限,刹那即永恒!

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暗香疏影 于 2007-9-20 01: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9 03: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挺精辟的,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9 15: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出作者是有深刻体会的,很是精辟,不觉要叫好。虽然作者只拿烧菜拟比写文章,可这世间又有哪一件事情不是出於一个道理呢!
就好像一个精通翰墨的文人,也可通晓美术、音律等等,往往还都是无师自通。你若要问究竟如何会做到?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般也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关键是看这人的“悟性”有多高,就拿这写文章说事,用武术
来作比喻,又何尝不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4-11-29 10:41 , Processed in 0.01549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