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Negro
收起左侧

原帖沉底,过期作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00: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词句很刺眼,发着发着,就忍不住改改,甚至删了,就用省略号代替。
  请莫见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00: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从力量上看,谁是伟大卫国战争的中流砥柱

    就 国民党而言,第一,她是一个合法的执政党;第二,她拥有一个合法的国民政府;第三,这个政府拥有104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四万万人民;第四,这个政府在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已经拥有270万陆军兵员,10 万吨位的海军舰艇和600 架飞机的空军;第五,......蒋介石――他不 仅参加过辛亥革命、亲自带领炸弹队冲进巡抚衙门、光复过浙江省;而且参加过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满清的共和奋斗;特别是他曾亲自领导北伐打倒军 阀、重建了南京政权、并正在内忧外患之中对外对内地保护著和建设著中国。所以,从力量上来看,中国国民党具有领导和坚持这一场伟大卫 国战争的起码力量和基础。

  就gcd而言,在1937 年全面抗战暴发之前,第一,他是一个一直在接受外国命令、旨在颠覆自己国
家的外来政党;第二,他是一个造反失败、刚刚逃亡到陕北落脚的残馀势力;第三、他在陕北仅仅占有三县之地;第四,他所拥有的中国h军(即苏联h军的中g支 队)其时只有二万人马,一万三千杆枪枝,并正一再地向国民政府提出“四项保证”,公开要求归顺国民政府;第五,他所拥有的领袖mzd,则是个...... 曾在北伐成功、中华民国重建之后……。所以,从力量上来说,要当时的mzd和他的中国gcd来担负起领导大中华卫国战争的重任,显然是痴人说梦。因爲单单只是1937 年的“八 一三”淞沪抗战,日本即投入兵力五十万,国民革命军即投入了七十万,如此一场空前规模的残酷会战,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国gcd能够领导得了吗? zg的那一万三千杆枪能够抵抗得起来吗?稍有常识的人,或头脑稍稍正常的人,都不可能想象GCD能够领导并能够打赢那一场空前的卫国战争。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9-30 22: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00: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从事实上看, 谁是伟大卫国战争的中流砥柱

国民党十四年卫国抗战是血写的事实。gcd的抗战是墨写的谎言。

是抵抗,不是不抵抗
   
    在中国gcd所编制的所有大、中、小学的教课书里,都明白地指斥蒋介石国民党“不抵抗”。这个谎言,因爲有心人的造谣和传播,似乎已经成爲“铁定的 事实”了!然而,它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栽赃。中国大陆著名的《炎黄春秋》杂志於2004年第1 期发表了大陆历史学者曾景忠教授的文章――《不抵抗的命令是 我下的》,详细地敍述了一个历史事实,这个历史事实就是:“蒋介石从未对张学良下过不抵抗命令、而是张学良本人在九一八之际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这 篇文章指出:早在两蒋早已过世的1990 年6月8 日,张学良在接受日本NHK 电视台采访时,就已经明确地说过:“九一八事变时,我认爲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 我们挑.,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 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我不能把 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 此其一。

其二,1991 年5 月28 日,张学良在纽约曼哈顿中城贝公馆接受纽约东北同乡会会长徐松林偕老报人李勇等8 人访谈提问时回答:“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 是我下的命令,与蒋介石无关。”

其三,据爲张学良所信任、替张氏口述历史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张宇之记载:“张氏曾自疚,告诉笔者:外间传说我有蒋(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谕在於凤至手中,是扯淡。於凤至不是那种人。”(编按:张宇之女士相关稿件现存黄花岗杂志社)

其 四,历史学者唐德刚曾主动要爲张学良录载他的口述历史。唐曾笑著对张感慨道:“我们听了五十多年了都说是蒋公打电报给你,说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民 族国家於不顾。又说你拿著个皮包,把电报稿随时放在身上。” 张学良回答说: “瞎说,瞎说,没有这事情。我这个人说话,咱得正经说话。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於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 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 虽然,张学良在上述历次谈话中,都没有说,当日军进攻锦州时,虽然蒋一再命令他坚决抵抗,他却一枪未发地席卷著他的数十万东北军逃之夭夭的“故 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01: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安内攘外,不是只安内不攘外

     在中g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深仇大恨之中,大 概除掉1927 年的“清党”,就要算是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决定的“安内攘外”政策了。但是,只要把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南京政府在外患内忧交相进 攻之下所决定的安内攘外国策,和当今中g在改革开放的一片大好形势之下所坚守不移的“稳定压倒一切”的国策,进行一番对比,我们就自然能够发现,蒋介石的 “攘外安内政策”或曰“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的完全正确性。

   因爲,正是“军阀残馀之残馀”(陈独秀语)的武装叛乱,才破坏了北伐成功、南京政府重建之后,整个国家的初步和平统一局面,也才给了“中国的h色政权爲什麽能够存在――实际上是su联命令中共在中国发动武装暴 动、土地革命和建立su维埃政权”的大好时机,甚至给了日本敢於侵略、占领我国东北的机遇和胆量。


   也正是1931 年9.18 事 变这一国难的发生,才又逼迫著正在南昌指挥剿匪的蒋介石,不得不停止对中g的第三次征剿,转身回京处理日本侵略之事。其结果就是中g“欢呼第三次反围剿的 胜利”,就是zg竟然敢在国难当头之下,并且在9.18 事变仅仅发生两个月之后,就听从su联的命令,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su维埃人民共和国”。

    而也正是在1933 年春,日军爲侵占我华北、企图西进长城沿线攻城略地之 时,正在对江西中g红军实行第四次征剿的蒋介石,又只好罢兵北上,亲自指挥了热河、榆关、和长城三大战役,艰难地保住了华北。可是,中g江西红军却乘机......。。。。。。。。。。。发展到了三十万人,占领了四十五个县城,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终於将赣东到闽西的“白点”――即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全部拔除,把苏区从江西到福建连成了一线……。就不说其间由中g策划的“闽变”和由其他分裂势力所发动的“粤变”,又给国难 当头的中华民国带来了怎样的痛苦了!


   正是鉴於种种腹背受敌、交相压迫的情形,1932年六月,本著“爲不使国家於忧患苦痛之 中增分崩离析之惧”,爲“不完成国家统一、乃不能攘外”这样一个至理,也就是“家不和外人欺,家乱外人更欺”这样一个人人皆能够明了的道理,蒋介石才在庐山会议上颁布了安内攘外的国策,“冀消除我民族根本之大患”。 ......。。。。。。。因爲,不论是日本侵占了中国,还是......。。。。。。。对我们所有的中华儿女,都是同样的痛苦,除掉甘当......。。。。的中国人以外!

    比 较一下国民党的“安内攘外”国策和gcd的“稳定压倒一切”国策吧!前者是爲了“卫国攘外”而不得不求“内安”;后者,则是爲了“维护......。。。。”而绝不容许...... 。。。。。。。。所以说,蒋介石的攘外安内政策,不论是从当时看,还是从今日来看,都是正确的。因爲,历史的事实告诉了我们,他,“不是只安内不攘外,而是既安内又攘外,安内更是爲了攘外”!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9-21 00: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01: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攘外必先安内,这个罪名可臭了蒋介石几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01: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积极抗战,不是消极抗战


    五十多年来,zg在不得不承认“国民党也抗战”的时候,他一定要一再地和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国民党的抗战“是消极抗战,不是积极抗战”。然 而,这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历史性谎言”。我首先想对中日军力作一个对比。我在前面已经说过,有资料统计,937 年7.7 事变之前,中国有陆军270 万, 海军舰艇10 万吨位,空军有飞机600 架。日本呢?它拥有陆军448.1 万,并且他的一个师的装备相当於我们一个师的三倍。中国士兵三个人夥用一杆枪的情 况比比皆是。日本的海军舰艇吨位已达190 万顿,1933 年世界海军会议时,美、英、日海军吨位之比,就已经是5:5:5 了。日本还拥有2700 架飞机。 悬殊如此军力,就不说我们在国力上和政治上因外患内忧所带来的落后、甚至是难以言状的艰难了。
   所以,针对这样力量悬殊的设计状况,

第一, 不是不打,是要准备好了再打。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蒋介石就说过:“不是不打,是要准备好了再打!” “七七事变”之际,他又说:“和平未到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我们希望和平而不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在庐 山讲演中,他曾坚决地告诉全国人民:“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少,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之决心!”蒋 介石不但不是消极抗战,而且从来就是积极地在准备抗战。1932 年蒋介石就已经告诉记者说:“万一与日本发生全面战争,我们就把首都迁往四川,以应长期抗 战。”1935 年蒋介石在另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又说:“即使是我们中国关内的十五个省份都被日寇占领了,只要四川、云南、贵州还在我们的手里,我们就一定 能够战胜日本侵略者。” 正是爲了在未来长期和全面的抗战之中,使西南诸省能够服从中央的全面和长期抗战决策。

    1935 年,蒋介石才“单骑走西南”,终於使西南三省与中央政府保持了统一,并保证中央的政令和军令能够顺利的在西南三省被执行。他的预见和做法,确实对后来蒋介石、国民党领导全民族的的长期抗战直至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保证作用。

————————
(按:那一年,蒋介石也在指挥继续攻打hong军。西南之行,其实有双重目的!)

1935 年底,蒋介石还在北京芦沟桥我方河坡之下,亲自带领一名工兵营长爬行一千米,并根据这一实地侦察而在我河坡高地上设计了“反斜面阵地”,对后来我军在芦沟桥对日军作战,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此其一。

其 二,自九.一八事变发生到1937 年“七.七”全面抗战爆发,蒋介石、国民党执政的南京国民政府,
首先在德国购买了一亿金马克的武器装备,武装了四十个 师,并聘请德国军事顾问训练军队。原来打算
武装八十个师的计划,因日寇提前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而没有来得及完成。

其次,在芦沟桥事变发生之前,南京政府就 已经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省的五个战区先后修建防御工事约4900 座,被称爲中国的马奇诺防线。

    同时爲迎接未来的全面 和长期抗战,蒋介石特别号召推动了“新生活运动”,以求焕发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改进我们的人文素质,以爲未来的全面和长期抗战做好精神、心理和人格的准备。 日本官员阿部信行就曾一再地警告他的政府说:“决不能小看中国政府现在正在做的三件大事:整顿财政,整顿军备和新生活运动。特别是新生活运动,就是排日运 动的结晶。”

    其三,自1927 年中华民国南京政府重建,1928 年东北易帜,中华民国获得初步的统一。 其后, 直至
1937 年“七.七”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正是因爲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始终怀有对未来长期和全面抗战
的思想准备,才能在这个外患内忧的岁月力,荡平了残馀军阀多达十数次的大小军事叛乱,发动了五次对“苏俄在中国的国中之国 —zg的征剿”。

   一方面在政治上逐 步地使国家走向了稳定,使得蒋介石及其南京政府愈来愈能够成爲中国政治的中
心;一方面在经济上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以每年百分之十二至十八的赠长率,爲未来 那一场长期抗战奠
定了起码的国力基础。因爲,如果蒋介石和他的政府真的从来没有积极地准备抗战,那麽,后来也就不可能破灭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而我们 想要赢得
卫国战争的胜利也就更加没有可能了!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9-21 00: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01: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蒋介石夜探卢沟桥,这事偶直到去年才听说。

新生活运动,以前看到官方历史资料哦,一带而过,都是贬义的。但后来看的近代史资料多了,才开始怀疑起来。

至于,德国军事顾问,以前的宣传则是和“围剿hong军”的“帮凶”形象联系在一起的。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9-20 01: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01: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不是不打,是该打的必打。
    大家都知道第一次淞沪抗战,也就是1932 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不是蒋介石要打的,是蒋介石不给打,但十九路军的官兵们要打,是他们不服从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而坚决要打的……”但是,这却是大错特错了!

   “一. 二八”淞沪抗战,固然十九路军是参战的地方部队,但因蒋介石认爲这一战是该打的,非打不
能向国际扬我中国人之正气,中华民国之国格,所以,他将黄埔精锐八 十七、八十八两个师合并而成立第五军,任命后来投共的张志中担任军长,积极地、壮烈地战斗在上海“一.二八”抗日的战场上。虽然,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均不知 八十七、八十八两个精锐师才是淞沪战场上更重要的主力;虽然,国际国内的一切鼓励、嘉奖和慰劳物资均只送给了十九路军,甚至连所有的抗战荣誉都集於十九路 军一身,蒋介石和他的中央军还要背负不抵抗和不抗战的駡名。对此,大陆历史学者早已在1991 年出版的蒋介石
传一书中,就已经深怀著倾佩之心,把蒋介石两次给八十七、八十八师的亲笔信件公布了:

    2 月28 日,蒋介石在信中勉励第五军说:“抗日爲整个民族存亡所关,决非个人或某一 部队荣誉问题,决无彼此荣辱之分。此次第五军加入战线,固爲敌人所畏忌,亦必爲反动派所诬?。苟能始终以十九路军名义作战,更是足以表现我革命军战斗力之 强。生死且与共之,况於荣辱乎何爲?”

   其后,蒋又致电张治中说:“在前线必须让功於十九路军,只期歼敌,切勿有所竞争,即有 不能堪
者,亦必爲国家忍辱负重。当知在此生死关头,与十九路军应视同一体,外间毁谤,一切置之。如外间不知我八十七、八十八两师同在苦战,正吾人所求之不得者。” 其意无非是爲了向外界标明,他的政府欲‘不抵抗’,而中华民国的国民诚不可欺……” 如大陆史家借《陈布雷日记》所言:“蒋如此精诚,真堪泣鬼神而动天地者。”

除“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外,就在 蒋介石“爲免除民族之大患――赤祸即俄祸”,而正在进行成功的第四次征剿的关键时刻,由於日本欲占领华北,开始攻击我长城沿线,只因蒋介石认爲“遏制日本 对我华北的侵略野心,是爲必打之战”,所以,他才会立即离开江西剿匪前线,转身数次亲赴长成沿线指挥了榆关、热河和长城诸口的对日战役。我军虽然牺牲惨 烈,数位国民党将军阵亡在长城抗战的战场上,却保住了华北,也爲中央政府对未来全面和长期抗战的准备,争取了时间。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9-20 01: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01: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外间不知我八十七、八十八两师同在苦战,正吾人所求之不得者。”

恐怕,这里面有着出于军事策略上的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01: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 是战略退却,不是“拱手相让”。

     九.一八之后,蒋介石就曾一再地说过:“千万不要逞一朝之愤,置国家民族於不顾……而应该采取不屈服不扩大的方针,准备好了再干!”

    “七.七”之后,以蒋介石爲首的最高统帅部则将蒋介石早已决定和早已从事准备的抗日总方针定爲:“以守爲攻,以退爲进,以持久对速胜,不是爲了打垮敌人、 而是旨在拖垮敌人”的持久战大战略。即以“空间争取时间”的总战略。所以,一方面,蒋介石既决定在京绥、京汉、津浦三线对日军节节抵抗,防止日军自北而南 地切割我战场,占领我后方,然后由西向东逼我就.;一方面却决心在上海摆出决战的态势,大战日军,以万般勇敢和牺牲的精神与顽敌死战,藉以破灭日军“三月 亡华”的迷梦。一俟目的达到,立即撤军,以保存有生力量,准备长期抗战。上海会战如此,徐州会战亦如此,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同样如此。

   在 徐州会战中,我五十万精锐神奇地摆脱了敌军的包围,撤出鲁南和苏北,使敌人企图消灭我主力的希望毁於一旦。在武汉会战前,蒋介石就已经决策“主要是消灭日 军有生力量,而不在保一城一地之
得失”,在歼敌二十馀万并将华中重要物资安全运往四川之后,方决心弃守武汉,爲后来的持久抗战,保留了重要的军事力量。

   第 三次长沙会战虽然消灭了日军六万馀兵力,只因其时广州已经失守,长沙已经守无可用,我军亦是爲保存有生力量而主动撤离会战……可以说,直至全面反攻前,蒋 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即所谓的国民党军队,虽然打了太多的大战,无数的小战,但是,却都是遵循著持久战的总方针,既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又把日军深深 地拖在中国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直至历史性的大反攻开始。


   然而,zg却在它的大中小学教科书中,岁岁年年地指骂国民 党军队“望风披糜,把祖国的大好河山拱手相送。”与此同时,zg却又岁年年岁岁地在它的教科书里,把“伟大的su联卫国战争”吹到了天上,把“他们的 父亲si大林”领导伟大的su联卫国战争的“丰功伟绩”吹得神乎其神。却忘记了,1941 年6 月当德国以闪电战进攻苏联时,德军转眼之间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 使他们的“伟大工人阶级祖国”的欧洲土地几乎丧失殆尽。si大林的仓皇应战和无边退却,那才是真正的望风披糜,才真正是将自己的国土“拱手相让”。但 是,si大林的望风披糜却不是“战略退却”。相反,1812 年当拿破仑进攻俄国、俄军元帅库图佐夫以焚烧莫斯科爲标志的大撤退,才是真正的战略撤退。因爲它 也是“以退爲进,以守爲攻”,诱法军深入,将法军拖进寒冷的俄罗斯冬天,从而造成法军的必然失败,爲世界战争史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战例。而我中华以持 久战爲根本方针的战略退却,乃是将强大而且疯狂的侵略者拖进了更加广阔的泥淖而不能自拔,以期与世界战争“接轨”,直至最后地彻底地打败敌人,这就在世界 战争史上,增加了一个弱国如何打败一个强国的更加光辉的范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01: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州会战!

台儿庄之战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01: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中国大陆历史学界的种种小心考证,现在我以大多数人已经公认的研究结果告诉大家:诚如大陆学者杨树标所言,“由於蒋介石坚持领导抗战,国民党军 队自始至终地坚持抗战”,在其十四年抗战中,发动投入十万兵力以上的大型会战就有22 次,大型战役如平型关、台尔庄者就有1117 次,小型战斗28931 次。面对面地战死在抗日疆场的国民党将军就有206 人。陆军牺牲、失踪者共3211419 人,;空军牺牲4321 人,毁机2468 架;海军舰艇全部打光。在1929 至1933 年自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毕业的两万五千名青年军官中,就有一万名青年军官壮烈牺牲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四个月。从山海关到上海会战,从武汉会战到历次大会战和大战役,国民党军队成连、成营、成团甚至成师壮烈牺牲者,不可胜数……国民党军队抗日,实在是血写的事实,而非默墨写的谎言!


   正 是由於国民党军队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表现,当大中华的伟大卫国战争,如蒋介石早就
预料和准备的那样,终於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接轨”之后,西方列 强终於在蒋介石和他领导的中
华民国抗日政府的要求之下,废除了所有不平等条约,去除了我们的百年国耻,实现了孙文的一个最大
愿望,那就是:“废除不平等 条约,是中国国民革命胜利的第一个标帜!”从此,中国不仅成了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成了“联合国宣言”的三大起草国之一,而且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四 强”之一。不仅扫尽了百年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一切欺?和污辱,而且开始自立自强於世界。从而使得这一场伟大的卫国战争傲然矗立在我大中华民族五千年卫国 卫族的战争史上。

    而蒋介石作爲一个身先士卒, 不顾安危, 始终坚定地领导著和坚持著对日抗战, 并终於夺取了最后
胜利的伟大民族英雄,则不论政治上的丑恶敌人和卖国者们要如何地诬?他和丑化他,他都将永远地屹在我们民族历史的峰巅地位之上,而永难动摇。美 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若没有中国,假若中国被打败了,……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而调往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规模进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合并埃及,斩断通 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了!”

    美国学者易劳逸教授终於能够公平地说道:“爲国民党军队说一句公平话,它与一个在组织、训练、装备上占绝对优势的敌军的战争中,
坚持了整整八年,与法国相比, 法国对德国的抵抗仅仅六个星期便崩溃了;和英国相比 , 英国则从美国获得了大量的物资支援。所以,
国民党军队的抵抗,乃是一个决心和自立的奇迹。它积极地战斗在上海、南京、华北和华中平原,彻底地挫败了日本人 对速决胜利的期望,
自己也遭受了可怕的损失。然后,他们从沿海地区撤退,远离於交通网络所能达到的地区。他们转向消耗战的战略,从而使日军陷於中国辽阔的 国土而不能自拔。”

  “这一顽强抵抗,对於反轴心国的整个盟军的战争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在 亚洲大陆上拖住了
大约一百万日军 ( 否则这些部队便会用於太平洋地区对於西方盟国越岛部队的战斗。如果历史在一九四
五年后......如果没有内战,如果战后年代国民党......,现在的历史学家将会把国民党人对日本侵略的抵抗作爲一篇大无畏的英雄史诗来敍述。然而,
由於战后的垮台,国民党军队在战争中的积 极贡献,便不可避免地被它的失败而掩去了光彩……。”(易劳逸:《毁灭的种子》一书 )

    中国大陆的新一代历史学家们,中国大陆新一代正在追求著“承上啓下、继往开来”的爱国志士
们,一定会永远地记住我们华夏的先烈卫国的壮烈史诗,爲我大中华的辉煌明天而继续顽强地奋斗下去!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10-4 21: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00: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样,这个帖子,是不是越看越离谱??怕了吧!

终于都逃个精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1 01: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若以上资料都属实,那么张学良何必发动双十二事变 ,而且发动事变的缘由 还是蒋的不抗日政策,张学良不是笨蛋,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逼蒋抗日,最后由捞得个幽闭几十年,在他自述中完全考虑到了最坏的结局,没想到蒋就是那样的 人。如果没有宋子文和宋美龄求情,可能会被枪毙,不过当时的舆论也是不可能让蒋介石考虑枪毙的,他已经违心,要有台阶下,所以就想到了幽闭的毒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8: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欲望无恙 于 2008-9-21 01:39 发表
如若以上资料都属实,那么张学良何必发动双十二事变 ,而且发动事变的缘由 还是蒋的不抗日政策,张学良不是笨蛋,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逼蒋抗日,最后由捞得个幽闭几十年,在他自述中完全考虑到了最坏的结局,没想到蒋就是那样的 人 ...


这个问题提得好?很尖锐!所谓,讨论,讨论,这才是讨论,而且是精华问题!其实,我也具有这个类似疑问?我的问题是:

1、西安事变中有一细节,提到周恩莱得知张学良放了蒋介石,而且跟着蒋一起去南京,大吃一惊,但已经为时已晚!———这个资料被宣传了几十年,在无数电视电影中被重复提起。张为什么做这件明显不利于自己的事。你也说了,张并不是笨蛋?是一时冲动,还是早有此意?(另:周恩来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如果事先不知道,很容易理解,如果知道呢?)

2、张学良被软禁前曾上过法庭,有一段话驳得法官(李烈均)哑口无言,如果这个资料属的话,那这又说明什么呢?

3、 如果说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又为什么通电全国,声称“逼蒋抗日”?
   如果说蒋介石不抗日,而南京内部的亲日派(何应钦),却为什么还要借口“讨伐张扬”来除掉蒋介石?

4、如果说蒋介石是真心抗战而且积极抗战的话,那么为什么当年的社会舆论都不利于蒋介石?

5、为什么蒋介石软禁张学良数十年,甚至直到迁台后,仍然不放出来,甚至直到两蒋父子都死了,也没有马上释放?

6、为什么张学良一直对于西安事变的真相保持缄默,我在2001年看到报纸《参考消息》上面登载张学良逝世的消息时候,也提到张早已把真相告诉了学者的往事,并且记录了下来,却未马上公布,并且要求等他死后才能大白于天下(我当时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又是为什么?


请注意,以上这六个问题中,所涉及到的资料全部来自当代中国官方的资料,党报,反复重播的历史剧事等等...........[/size]

[ 本帖最后由 Negro 于 2008-9-21 19: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1 20: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1 20: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子认为"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
而蒋介石在争人的过程中,早期就失去了很多人,如周恩来,陈赓。。。等等许多优秀人才被共产党夺走,说的共产主义运动那么的不得人心,那么这些人才就都是庸才了,而且加入的人越来越多 ,要说当时政治局势,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比如说张学良和阎锡山,冯玉祥这些军阀都是应了当时的局势易帜归顺,而且全国正趋于统一状态,可是偏偏要杀戮共产党,说明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害怕,害怕这些人如俄国式的颠覆,杀戮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得民心,越到后面,越是明显,所以蒋介石最终败了。。。。。。而张学良和杨虎城当时也都看到了局势的混乱,不抗日的不良后果,所以有了此次行动,但是对于是否杀蒋,还有如何处置这出大戏,则没有考虑进去,所有才有了共产党 派周恩来调停和商议,大家也都知道周的能力,连蒋介石都要称赞的人物

[ 本帖最后由 欲望无恙 于 2008-9-21 20: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1 21: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有时候不一定是对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00: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吧好像有好多反GCD的贴诶~~      我觉得历史已经过去就让他过去吧    只要我们后辈知道这段历史       迟早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2 12: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家兄弟过去的龌龊事,辩出谁对谁错有什么用?
不如一笑泯恩仇。
反毛反蒋对今后的中华民族没有什么作用。
个人认为,毛蒋都是中华民族近代的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9 02:48 , Processed in 0.01349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