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27 12: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 细说三国》(9) ----袁、曹之战 下
曹操的另一猛将,是本家弟弟曹仁。曹仁的祖父曹褒,是曹 操父亲曹嵩的养父曹腾的哥哥。曹仁从来喜好骑马、射箭、交朋 友,在灵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他自己有了一千客人的徒众,在 淮河泗水之间的皖北、苏北游来苗去,成为非兵非匪、亦兵亦匪 的一支武力。他把这一支武力带到曹操的营中,曹操任命他作 “别部司马”,不久又升他为所谓“厉锋校尉”。其后,打袁术, 打陶谦,打吕布,打张绣,到汝南打刘备与黄巾首领刘辟,他都 很卖力。他所带领的,是骑兵。曹操也派他偕同史涣等人深入袁 绍的后方,拦截袁军的运粮车辆,烧毁粮食。他的官位,这时候 已被升为遥领“广阳大守”,以“议郎”的名义在曹军之中当骑 兵的“督”。换句话说,曹仁当了政府的参议,兼任曹军的骑兵 司令。
曹操的另一位本家弟弟是曹洪。曹洪的父亲是谁?裴松之以 来,没有人知道。王沈所写的(魏书),只说了曹洪有一个伯父叫 做曹鼎,当过尚书令,也当过河间国的国相,因贪污被冀州刺史 蔡衍纠弹,被司法当局判处劳役。(后汉书·蔡衍侍)说这个曹鼎 是中常侍曹腾的弟弟。·曹腾只有三个哥哥,没有弟弟。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弄错了。曹腾的字,是季兴;他的三个哥哥 是伯兴、仲兴、叔兴。
这曹鼎只能是曹腾的哥哥或侄儿。他不可能是哥哥;倘若是, 那末,曹洪便要比曹操长了一辈。曹家的谱系不容易排,以后还 有机会作一比较详细的交代。
现在,让我们多谈谈曹洪。曹洪靠了伯父曹鼎与叔祖曹腾的 提拔,在年轻时候就当了蕲夏县的县长。曹洪不曾像曹仁那样干 过那亦兵亦匪的事。有机会做官,也就不必走歪路了。然而他的 号召力,却不亚于曹仁。曹操参加讨伐董卓的大举,曹洪带了若 干人来当兵,而且在曹操被徐荣打败,跌在马下,丢掉了马的时 候,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情愿步行.冒生命的危险(步行就很 容易被敌人迫到)。他向曹操说:“大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不可 以没有你。”于是,曹操骑上了曹洪的马,曹洪在马的后面步行, 到了汴河的河岸,找到了船,渡过了汴河,奔到家乡(安徽毫州的) 沛国谯县。曹洪在家乡重新招兵,又招到了一千多人,带往(安 徽寿县的)扬州刺史所在地的寿春,拜访他的好朋友、扬州刺史 陈温。陈温准他在(安庆六安一带的)庐扛郡与(芜湖、南京、镇 江、徽州一带的)丹阳郡大招特招,一共招到了好几千人。
这几干人,加上在家乡所招到的—千多人,曹洪都带到了 (安徽怀远西北的)龙亢县,交给曹操,作曹操的基本武力。曹洪 自然也留在曹操左右,当既亲且信的助手。
其后,打陶谦,在吕布偷占兖州之时打吕布,并且夺回吕布 所占的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县、密县;又在曹操奠都于 许以后的某一年,进攻刘表,打败刘表的某一位“别将”,在舞 阳、舞阴、叶县、堵阳、博望等等地点。
这一次曹洪打败刘表某一军官的事,不载于《三国志》的其 他部分,亦不见于<三国志>及《后汉书》的《刘表传》。所谓 “别将”,也不可能是刘备。事件发生在何年何月,陈寿依照他 的习惯,含糊其辞,叫我们只能去猜。大概是建安二年三年左右 罢,不可能是在建安五年,曹操对袁绍决战于官渡之时。
刘表派兵进攻到叶县,在现存的史书上,只有刘备与夏侯惇 对垒的一次。当时在夏侯悼的麾下有于禁、李典。是否也有曹洪 参加?<三国志·魏书·李典传)不曾提起。
李典是巨野县人(巨野在今天属山东省,在汉朝属兖州山阳 郡)。他的“从父”(伯父或叔父)李乾,在灵帝末年聚集了几千 家老百姓在巨野的邻县乘氏县,筑寨自保;其后点齐了若干壮丁, 跟随曹操打黄巾,在(东平西南的)寿张打厂一个胜仗。曹操打袁 术,打陶谦,这位李乾也追随了。
吕布偷袭充州,叫人劝李乾背叛曹操,李乾不肯,被害。
李乾的儿子李整,为父报仇,帮助曹操击溃吕布,被曹操任 命为遥领的青州刺史,可惜活了不多久便死去。
李整死后,曹操把欠给李乾的一份情意,转还给李典,叫李 典以中郎将兼颍阴县县令的名义,接管李整的兵;很快就又把李 典升为所谓“离狐郡”的太守。
离狐本是济阴郡的一个县,在今日山东单县之西。曹操因人 设政,临时把离狐县升格为郡,为的是奖励李典。
后来,李典不断地立功,不断地升官,当不当这离孤郡太守 已无所谓,曹操就又恢复了离狐的县的地位,废掉了这个所谓离 狐郡.
在曹、袁对垒于官渡的期间,李典的贡献是率领了李家与亲 戚各家,以及麾下的兵,向曹操的大营输送军粮及其他物资。
当时曹操左右的军官,最重要的是夏侯惇和夏侯惇的堂兄夏 侯渊。’
夏侯惇是沛国谯县人,曹操的小同乡,他从初平元年开始, 在曹操作“奋武将军”的时候,就已经当了曹操的“司马”。其 后,由司马而升为“折冲校尉”、东郡太守、陈留太守、济阴太 守、河南尹。他的军阶也早就由校尉升为将军,先后做了“建武 将军”、“伏波将军”与“前将军”。而且,封为“高安乡侯”, 属于“乡侯”的一级,比县侯小,比亭侯大。
夏侯惇可说是武人之中曹操最得力的一员。曹操打陶谦,叫 夏侯惇在濮阳留守。曹操打袁绍,叫夏侯惇作大军的“后拒” (后拒用现在的军事术语来说,是“总预备队”的指挥官)。 很久以后 ,曹操在建安二十一年打孙权,带了夏侯惇去;在撤 退的时候,留下夏侯停在居巢(安徽巢县)“都督二十六军”,对 孙权监视(所谓二十六军,在当时是二十六个大小不同的单位, 与现在的 “军”不同)。
曹操对夏侯惇特别亲近,常常和他乘坐一辆马车,也让他自 由进出于自己的卧房。任何别的军官,都不曾受到如此的信任。
什么缘故?是不是仅仅因为夏侯悼在打吕布的时候,被流矢 射中了一只眼睛?当然不是。
最重要的理由,是他从小就和曹操在一起,为人忠勇可靠, 文才武艺又高。
有人说曹操与夏侯惇本来就是一家人——堂兄弟,曹操的父 亲曹嵩,原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父。最先把这个传说写下来的, 是三国时代吴国的一位无名氏著者;这个人留下了一部<曹瞒传>, 是裴松之见到过,而引用了不少在<三国志>注文里的。
另一本书,晋朝郭颁所写的<世语>,也如此说, 对不对呢?不对。固为,曹操把女儿嫁给了夏侯惇的儿子夏 侯懋。倘若曹嵩、曹操这一支姓曹的.与夏侯氏本为一家,这就 违反了同姓不婚(与其后同氏也不婚)的传统了。
曹操的父亲曹嵩,原来不姓夏侯,姓什么?我的假设是:姓 曹。 曹嵩的父亲曹腾,有兄弟四人,曹腾最小,字叫做季兴。他 的三个哥哥的名字,无考,据说他们的字,是伯兴、仲兴、叔兴, 挺整齐。 这四个兄弟的父亲,司马彪在(续汉书)里面写作“曹萌”, 裴松之在注文里加以引用,抄错了字,写成“曹节”(也可能不 是裴松之抄错,而是刻书的人与印刷术发明以前,抄写的人弄错 了的)。 曹萌的子孙如此之多,曹腾的兄弟与侄儿如此之多,曹腾要 选一个人当养子或嗣子,又何必在姓曹的以外,去选别人家的子 弟呢?
话归本题,夏侯惇对曹操是真够卖力的。 夏侯悼的堂弟夏侯渊,对曹操也极其忠心。曹操在年轻的时 候,“曾有县官事”(犯了法,应该吃官司,坐牢),是夏侯渊情 愿吃亏,挺身而出,把罪名都承认在自己身上,被判刑坐牢。曹 操也很够意思,虽则是逍遥法外,却并没有把这位替他坐牢的夏 侯渊忘记得一干二净。他到处去找有力量的亲友,可能也花了不 少的钱,把夏侯渊救了出来。
夏侯渊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职务是督战官,官位是“督军校 尉”。 这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最得意的一战。他以很少的兵对抗 袁绍很多的兵,对抗了一百多天,终于获胜。胜得确也不易。
袁绍曾经有一次全军移垒,逼近在官渡的曹营,曹军也出垒 交锋,曹军战败,退回。 此后,袁军尽管挑战,曹军只是给他一个不理。袁军堆砌了 一排土山,又建筑了很多没有屋顶的木制高楼(高橹),从土山与 高橹之上对曹营俯射。曹军的兵士只能每人拿了盾牌当伞,才能 在营中走动。曹操想出了用一种特制的车子,加上杠杆,把石块 抛掷到对方,打毁高橹。 袁军又掘了若干地道,以垂直线指向曹营。曹操叫兵士掘了 若干横的深壕(长堑),在壕中等候从地道钻来的袁军,射死他们, 砍死他们. 曹操而且派遣将士,不断地邀击袁军从后方来的运粮车辆, 烧毁袁军的粮食。
袁绍的错误,第一在于有力量围住曹军,而不敢冒险令两翼 渡过济水,完成合围。第二,交给刘备的兵不多,未能达成袭占 许县的任务。第三,不曾办到叫青州袁谭与并州高干同时出动, 分攻曹操的兖州、徐州与洛阳一带。 最后,袁绍感觉到运粮车辆不可再被曹军邀击,就命令淳于 琼,带一万人从邺县向北走,迎粮。 不巧,这时候袁绍身边的一个文官许攸,因为家里有人犯法 下狱,他去向主管人说情,说不通,一怒而弃袁投曹,到了曹营, 就把袁绍派淳于琼领一万兵北上迎粮的事,报告了曹操。 淳于琼与一万多兵,才走了一天,走到了酸枣东南的乌巢镇, 离开袁营有四十里左右,宿营(留下来过夜)。曹操却已亲自出马, 带了步兵与骑兵五千名左右,追到了乌巢,在半夜里一场恶战, 这时候任讨寇校尉的乐进,手起刀落,砍倒了淳于琼。淳于部一 万人,被杀了一千以上,其余的非逃即降。曹操叫兵士把敌人尸 首上的鼻子与牛马的嘴唇、舌头,统统割下来,交给投降的袁军, 带回袁营,以瓦解袁军的士气。曹操可能也烧了袁军在乌巢镇的 粮食与乌巢镇的老百姓房屋,让袁营的兵看得见火光。
曹操亲自出马,去追击淳于琼,袁绍很快也接到了情报。他 将计就计,一面派兵去支援淳于琼,一面叫张郃、高览两员大将 去偷袭曹营。 袁绍这一着棋,又犯了错误。张郃向他表示,曹操深明兵法, 他的营一定扎得很稳,不容易偷袭。他本人虽则率兵离营,去追 击淳于琼,不会不留下重兵与猛将,守住大营。袁绍说:“我也 派重兵交给你,去打曹军守营的重兵,怎么样?”张郃只得勉强 服从。 张郃与高览率领了袁绍所交给他们的所谓重兵,冲向曹营, 用力去攻,却攻它不下。消息传来,淳于琼全军覆没,曹操本人 与五千名步兵、骑兵,已在回营的中途,即将来到。张郃与高览 二人心慌,对曹操既害怕,又佩服;对袁绍既怨恨.又看不起, 于是互相商量了一下以后,便双双放下武器,走向曹营投降。 曹操欣然接受。
张郃与高览投降的消息,紧跟着淳于琼全军覆没的消息,传 到袁营。袁绍本人与全军将士都惊破了胆。大家乱奔乱跑,不再 像一个军队,曹操乘势来攻,一攻便把袁军杀得大败,崩溃。 袁绍本人,与儿子袁谭及八百人卫队之类跑得比谁都快,一 口气跑到了:当时的黄河边,在黎阳县附近渡过黄河,才敢停下 来休息(汉朝的黎阳县城,在今日河南浚县东北)。 曹操收降了留在官渡之北的袁军,有八万人之多。其中,有 少数可能是心中仍然不服,在行迹上被曹操怀疑是诈降。这残忍 成性的曹操,竟然下令把这八万多人都活埋了。 袁绍回到黎阳,接管了驻在该地的将军蒋义渠的兵,这才重 新有了一点力量,稳住了冀州及其他三州。他仍旧是拥有四州的 大军阀。曹操也暂时“放他一马”,不来进攻。事实上;曹操于 大战之后,也急需休养生息,把军队加以整补。 袁绍受了官渡之败这生平未有的大打击,在精神上抵不住, —病缠绵了二十个月,在建安七年五月,呕血而死。 他留下了四个州的地盘,若干万的军队;三个儿于,一个外 甥,一位大太太,五位姨太太。大太太刘氏,醋劲甚大,串通小 儿子袁尚,把五位姨太太一起杀死、殉葬,却又怕这五个美丽的 竞争者死后得宠,在杀了她们以后又把她们毁容。
袁绍死后,部下分为两派。逢纪与审配的一派,拥护小儿子 袁尚;辛评与郭图的一派,拥护大儿子、青州刺史袁谭。 逢纪与审配拥戴了袁尚作“大将军、冀州牧、兼督冀青幽并 四州军事”,成为袁绍的继承人。袁谭不甘示弱,自称为“车骑 将军”。 当时,两人虽则不和,反对曹操尚属一致。两人商定了,袁 谭到黎阳来对抗曹操;袁尚留守邺县。 曹操在黎阳打袁谭.打了七个月,从建安八年二月打到九月, 才打胜,把袁谭与最近才来到黎阳来帮忙的袁尚,一起追击到邺 县,然后撤兵,回许县,开到西平县,准备打刘表。 这是曹操的一种姿态。有人向曹操建议过:袁谭、袁尚在有 了敌人在面前的时候,便团结对外;没有敌人在面前,便分裂、 内讧。 果然,曹操刚撤军南下,袁谭与袁尚就互相打了起来,袁谭 打败,袁尚追他,一直追到青州的首县平原。
曹操带兵重新北上,到平原来救袁谭。袁尚吓坏了,不再在 平原恋战,带兵回去守邺县。袁尚的两员大将:吕旷、吕翔,降 了曹操。曹操与袁谭见面,替儿子曹整聘定袁谭的一个女儿为妻。 然后,曹操又撤军南下,鼓励他们兄弟二人再内讧一次。 果然,袁尚以为机会难得,就又从邺县出动,到平原来打大 哥袁谭。 曹操于是就在建安九年的春天,挥军北上,来攻邺县。 替袁尚守邺县的是审配。审配有一个部下,姓冯名礼。这冯 礼暗中投降了曹操,甘心作曹操的内应。他开丁城门之外的“护 城门”,迎进来曹操的兵三百多人(护城门,当时叫做“突门”。 审配在城墙上看见,赶紧叫人搬来许多块石头,从城墙上向 护城门的地点摔下,果然就把它堵住。进来了的三百多名曹军兵 士,个个命苦,一起被杀。 曹操这一次来,是准备把袁尚彻底解决的。他在五月间叫人 在邺城的周围掘一道四十里长的壕(堑)。 审配站在城墙上,对曹军掘壕的兵,密切注视;他见到掘成 的壕,既窄且浅,任何男人都可以眺得过去,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心想,曹操徒有虚名,并无军事上的真才实学。因此,他也就 不再关心这无济于事的长壕了。 过了几天,曹军奉了曹操的命令,于一夜之间把这四十里长 的壕,加宽加深,宽加到两丈,深也加到两丈,而且引进来漳河 的水。 从此,邺县的县城就变成了孤岛,和外面完全隔绝。隔绝了 足足三个多月,从五月到八月,城里的人民饿死了一大半。 袁尚在七月间曾经中止进攻哥哥的平原,带了一万多人回来 援救邺县。他走到距离邺县不远,漳水的弯曲之处,便被曹操围 住。部下的将官马延等人纷纷向曹操投降,全军一万多兵不战自 溃。袁尚逃往中山国(定县)。 袁尚的援军在七月崩溃了以后,邺县城就极难再守。审配却 并不灰心,派人带了强力的弩,走出城外,埋伏在曹操常常出巡 的路途之旁,有一次几乎把曹操射中。 审配有一个不成材的侄儿审荣,官居“东门校尉”。这审荣 在半夜开了城的东门,放了曹操的兵进来。审配率领他的残部, 巷战了一些时,被俘,曹操希望他投降,他不肯。曹操叫人把他 杀了,算是成全他的名节。
邺城破了以后,袁绍的外甥高干望风而降,曹操叫他继续做 并州刺史。 袁谭这个不知死活的人,竟然乘火打劫,侵占了冀州的若干 州县,把袁尚从中山国打走。 袁尚逃往幽州,依附袁熙。 曹操写信责备袁谭,也宣布丁自己儿子曹整与袁谭的女儿 “绝婚”。曹操先把袁谭的女儿送走,然后才向袁谭的所在地平 原进军。 袁谭放弃了平原,退守南皮县。次年,建安十年,正月,曹 操的大兵开到南皮,两军正待交锋,袁谭忽然披下头发,冒充疯 子,骑马逃走。他被自己的人迫到,摔下马来,被这人砍下了头, 提到曹营领赏。 袁尚到达了幽州不久,他和二哥袁熙被叛变的部下将官焦触、 张南二人攻击,守不住幽州,逃往辽西,依附辽西乌桓的单于蹋 顿。 蹋顿伙同辽东乌桓单于苏仆延,右北平乌桓单于乌延,率部 众进入长城,大肆骚扰,围困了校尉鲜于辅在(河北密云东北的) 犷平。 建安十年十月,曹操亲自北上,解了犷平之围,把“三郡” (辽西、辽东、右北平)的乌桓赶回长城以外。 糊涂的高干,以为曹操去打乌桓便奈何不了他,就在这时候 反了曹操。曹操在建安十一年正月回军打他,他留下一个将官守 住壶关,自己逃往南匈奴那里去求救。南匈奴的单于不理他,他 再向荆州的方向逃,走不到半途,在(陕西商县的)上洛,被都尉 王琰捉住,砍头。 消灭了高干以后,曹操的次一重要课题,便是如何征服长城 以外的乌桓,以解决袁熙、袁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