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缤纷
收起左侧

【八闽通志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汀州府
  风声气习,颇类中州。宋陈一新《跋赡学田碑》。刚愎好斗。《图志》“气刚愎而好斗,心褊迫而浅中。”岛居者安渔盐之利,山居者任耕织之劳。本志。质直好义。《元志》:“君子云云,而恬于进取,小人颇愿悫少文,而安于勤劳。”
  宁化县 男力稼穑而不为高贾,女业麻苎而少事蚕桑。本志。勇敢轻生。同上。
  上杭县 奢侈日滋,词讼日炽。本志。
  武平县 专尚师巫,不任医药。本志。尚武少文。同上。
  清流县 民颇健讼。本志。
  连城县 土壤硗瘠,人民贫啬。本志。
  归化县 专好浮屠,罕尚文艺。本志。尚质好俭,轻讼易争。同上。
  永定县 贫者栽山种畲,而鲜行乞于市。本志。
  
岁时
  元旦 庆节
  上元 放灯
  清明 上冢
  端午 插蒲艾 角黍 竞渡
  中元 盂兰盆会 焚楮衣
  重阳 登高
  冬至 序拜
  除夜 桃符 爆竹已上各节土俗大概俱与建宁府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延平府
  民俭啬质直。本志:“民俭啬而颇尚气义,质直而不为奸诈。”五步一塾,十步一庠。同上:“家乐教子云云,朝诵暮弦,洋洋盈耳。”称为邹鲁之邦。同上:“杨文靖、罗文质、李文靖、朱文公四先生倡明道学,云云。”诸儒讲明道义,遗风余教犹未泯。同上。以耕织为生。《剑浦记》。
  将乐县 尚气而轻生。本志。嫁娶过奢。同上:“嫁娶多过乎奢,而丧葬则未尽乎礼。”民重去乡井。同上。
  尤溪县 民鲜工商。本志。
  沙县 商贾工技之流,视他邑为多。本志。
  顺昌县 士以诗书相劝,民以耕桑为务。《顺昌记》。小民畏刑宪而寡词讼。同上。
  永安县 土壤肥饶,民俗轻剽本志。
  
岁时
  元日 祈年大概与福州府同,间有一二文献之家不为之。 序拜 里塾大概与建宁府同。
  上元 放灯预期立灯树挂灯,儿童鼓乐迎祀典土谷之神,民家各设香案,候神至,焚楮钱拜送之。
  清明 祭墓各县俱以清明祭墓,南平则祭新葬之墓,旧墓或时而行之,不专清明也。祭时则请姻友偕往,祭毕,宴于墓所而归。
  端午 插艾是日天未明采艾,谓之鸡鸣艾,插户以禳毒气。乡村或采拣木叶插之,谓可禁蚊;或采桃叶插之,谓可辟疫,或采葛藤悬户外,谓可禁蛇。 竞渡郡城外双溪诸里,皆造龙舟,随方饰色。每舟数十人,鼓楫共斗,以为赛神。
  七夕 乞巧与福州府同。
  重阳 茱萸酒是日清晨,采茱萸泛酒,祀先宴宾,谓可辟恶气。
  冬至 祭先是日粉糯米为丸,陈牲酒祀宗祖。
  岁除 祭岁晚姻友以牲醴相馈。 守岁除夕儿女燃灯围炉语笑,达旦不寝。 桃符与福州府同。 春帖用色笺书联句,粘厅堂柱间。 火爆 宿岁俱与福州府同。 烧灯是日以旧竹灯台烧于门前,别制新灯台以俟用,俗谓之除旧取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邵武府
  犷直尚气,力农重谷。本志:“人性犷直尚气,治生勤俭,力农重谷,颇好儒,所至村落,皆聚徒教授,有古之遗意。”信巫尚鬼。同上;“人信巫鬼,疾病必祷,罕延医药,乡村尤甚。” 儒雅乐善,轻赍健往。同上:“喜以儒术相高,是为儒雅;里人获荐登第,则厚赆庆贺,是为乐善。家有余财,则轻赍健往,贾售他州。”比屋弦诵,号小邹鲁。同上:“西山得道南之绪而考亭师友,则蒙谷、台溪、云岩、月洲,理学渊源上接伊洛,比屋弦诵之声,洋洋盈耳,当时号小邹鲁。”嫁娶尚门地,丧祭用古礼。同上。岁少大饥。同上:“郡地狭山多,民随山高下而田之,高不惧涝,下不惧旱,故少大饥岁。”民不健讼。同上。富不凌贫。同上:“闾巷贫民,未尝为富家所驱役吞并;或遇饥岁,贫者视富家出粟为当然,富人亦往往应之不拒。”俗尚简易。元黄镇成《真率约序》:“邵武山川清峻云云,文书省约,无珥笔之风,使传稀少,无刮蹄之辙。”
  泰宁县 不事浮华,本志:“人性犷尚气,少为商贾,耕织自给,云云。”健讼喜斗。同上:“健讼喜斗,而耻不胜。”习俗淳厚,宋叶祖洽《改县名记》6:“邵武四县,惟泰宁最僻,不与四方商旅交,故云云。”足用无求。同上:“处深山穷谷之间,有林泉鱼稻之乐,人自足用。无所外求。”弦诵相闻。同上:“比屋连墙,弦诵之声相闻,有不谈诗书者,舆台笑之。”
  建宁县 人刚烈峻整。本志:“山厉水刻,故人刚烈而峻整。”君子逊顺,小人犷暴。同上:“君子则尚志力学,有逊顺之风,小人则狃斗喜胜,有犷暴之气。”安于朴素。同上:“邑山多田少,人无甚贫富,故俗安于朴素,而不事华靡。”重送终之礼。同上:“云云,虽甚贫者亦不肯火葬。”易动难安。《沿革记》:“邑介汀、邵间,去郡城最远,土俗刚犷,民易动难安,调驭有方,则怡然听命。”
  光泽县 俗尚朴素。本志:“人性犷直,云云,男耕女织,啬用寡好,不乐行商,而生理鲜薄,其于华藻之事泊如也。” 理学渊源。本志:“宋西山、云岩、月洲,皆其邑人。”崇尚儒术。宋□□□《谯楼记》7:“其俗务生理,力耕凿,间崇尚儒术。”
  
岁时
  元日 祈年 序拜
  上元 放灯 入学
  清明 上冢
  端午 插艾 饮菖蒲酒 角黍 竞渡
  七夕 乞巧
  重阳 登高
  冬至 序拜
  除夜 桃符 爆竹已上各节土俗大概俱与建宁府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化府
  儒风非在常衮后。本志:“梁陈以来。已有郑露书堂,及唐贞元、林澡伯仲因之肄业,欧阳詹来自泉山,原其所倡,盖非常衮入闽之后也。”永不动干戈。唐增涅槃谶云:“此地云云。”文物之邦,宋黄公度《学记》:“莆田文物之邦,自常衮入闽之后,延礼英俊,儒风大振。”有齐鲁遗风。同上:“僻在南隅,而习俗好尚,有东州齐鲁遗风。”家贫子读书,宋陈俊卿对高宗语。秀民特多,陈俊卿《贡院记》:“莆介于泉、福之间,市廛户版,不能五之一,而秀民特多。”比屋业儒,宋游《通判题名记》:“云云,号衣冠盛处,至今公卿相望。”诗书礼乐,为八闽之甲。本志产薄而用俭。同上:“云云,吉凶之需,称家有无。”科目得人之盛,天下鲜俪。同上:“莆之科目,肇于唐,盛于宋,而极盛于我朝,每科与试者,视闽居半,与计谐者,视解额恒得三之一,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联登者,后先继踵,云云。”
  仙游县 邑有四民,士风为盛。宋陈谠《仙游县道庆堂记》:“莆中三邑,仙游为壮,邑有四民,士风为盛,士风盛,故巨室多。”民朴俗淳。宋陈尧通《杨公堂记》:“仙溪云云,去末就本,相安垄亩中,熙熙如也。”
  
岁时
  元旦 序拜是日昧爽谒先祠,饗祀毕,乃序拜,称觞上寿于尊长,然后谒族祠会族。 会族莆世家大族,各有族祠,是日家庭序拜毕,即谒族祠,祀宗祖已,乃与族属团拜,馂余而退,然后出拜姻党邻里。尝闻乡之老长言,数十年前,乡邻交际,后生少年,见学士大夫,动静语默,皆循循恭谨,不敢少怠肆。闾左氓隶,见故家世族,称谓礼节,皆秩秩有常,不敢少陵躐。盖旧俗然也。近世此风寖变,乡邻旧俗之厚,后生少年皆不可得而见矣。因附志于此,以诏来者。
  上元 放灯先期各构松棚于户外过街,每棚燃灯六盏或八盏,自十三日起至十九日止。 祈年自十三日起至十七日止,里民各合其闾社之人,为祈年醮。是夜以鼓乐迎其土神,遍行境内,民家各设香案候神,至则奠酒果,焚楮钱,拜送之,亦古者乡人傩之遗意也。 延师莆地狭人贫,惟以读书为业,故每岁上元后,即筮吉延师,以训子弟。然洪武、永乐间。师道严重,故经其指授者,言动有规矩,学业有次第,而一时风俗之厚,亦由于此也。近二三十年以来,士无以为业,争欲开门授徒,资其修脯之入,以给事育。父兄遗子弟受业,亦多徇人情,而不暇择其学术之能否。故子弟从游,无所畏惮,言动放旷,学业卤莽,甚至对偶反切之学,谩不知为何物,况其文者乎。吾莆风俗古以邹鲁称。比来豪家势族,凌轹乡间,小子后生,千犯长上。内利而外义,厚疏而薄亲。哗讦之风日起,奢僣俗日滋,是固一时习尚使然,而蒙养弗端,长益浮靡,亦其势之所必至也。然窃闻之,风俗与化移易,其所以匡正而转移之者,尚有赖于吾乡之君子及司民牧之寄者。
  清明 扫松莆与仙游之俗,多于冬至日谒墓祭扫,近来亦有清明而祭者。浴沂会清明前后,里塾诸生,各率钱大小有差,择日具酒殽蔬果,于名山胜刹,延先生暨诸学父燕饮,谓之浴沂会,余钱则以奉先生,为润笔资,俗谓之光斋。
  午节 插艾与福州府同。 荐角黍是日具牲醴荐角黍于先祠毕,乃长幼序坐燕饮。莆俗最俭约,寻常会客,惟市沽新釀,必贵家富室,云有老醖也。至是日不问贫富,俱市老醖饮之,谓之饮续。 竞渡城内外闾左细民,各合其同社之人,为龙舟以竞渡。自初一起至初五日止,每舟岁推一人为首,费用甚夥,有至倾家产者,士大夫皆笑其愚,而莫之能禁也。
  中元 追远 郡人最重是节,自五六月间即渍纸而糜之,刻模印为金银锭,捶锡为薄,以饰银锭,煮栀子汁,染锡薄以饰金锭,家以数千百计。迨是月十三日各洒扫室堂及庭,设先世像位,日具牲醴庶羞祭奠,至十六日,乃积楮钱杂金银锭,逐位焚献。女子适人者,或父母既没,至是亦归奠如前仪,没身不废,迨其子孙犹然。数日之间,盘合往来,充斥道路。计一家所费,多者钱二三千,少亦不下数百。士大夫往往以为非礼妄费,欲禁止之。或以莆士夫家各有时祭,以展孝诚,闾左细民,终岁或不能一荐,苟于此又禁止之,则是遏其孝思之良心,终无以自尽矣,故卒莫有禁之者。而议者以为有贤师帅为节其无益之费,而定为中正之礼,使得以伸其孝,而不伤于财,亦未为不可也。 兰盆供莆故家世族,旧皆有田租,以备盂兰盆供之费,至中元节,辄命僧于族祠修设。近年士大夫以为非礼,悉革之,而以其田所入致祭,亦一美俗也。
  冬至 序拜前期粉糯米为丸,是日早熟而荐之于祖考,已乃少长序拜,或尊长辞则止,而燕饮则仍如元旦之仪。 谒族祠亦如元旦之仪,但不团拜。 岁暮岁腊月之末,姻党亲属,各以牲醴相馈遗。
  除夜 辞年是夜以牲醴拜荐于相考毕,乃集诸卑幼而燕饮。 宿岁桃符 钟馗 火爆俱与福州府同。 春帖与延平府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宁州
  俗尚朴素。本志:“汉晋以来,云云。”文人才士彬彬辈出。同上:“自唐林嵩擢高科为一邑倡,厥后云云。” 附山者务农桑,濒海者业渔盐。同上。丧葬尚浮屠,婚娶不亲迎。同上:“宋时民物富庶,好尚文雅,及元之季,民户日耗,风俗亦异,云云。”
  宁德县 俗尚颇淳。本志。士习诗书,农力稼穑。同上。
  福安县 其民俭侈相半。本志:“其民习尚不同,俭侈相半。”
  
岁时
  元日 序拜
  上元 试灯自十三日为始,郡人各架竹木张灯,老少笙歌鼓舞为乐。至十八日乃止。 入学州坊都各有社学,每岁上元后,即延师以教子弟,至八月终解馆。
  清明 扫松清明前二日,州人各令家人扫松,至日具牲醴。率卑幼,至墓前拜祭毕,享胙而归。
  端午 插艾取艾叶菖蒲悬户上,或取楝木叶、石榴花插之,又用五色线系小儿臂,云可以禳灾沴。 角黍 竞渡大概与福州府同。
  七夕 乞巧亦与福州府同。
  中元 祀先州之军民,不问贫富,各具酒肴羹饭楮衣以祀先,谓之盂兰盆会。
  重九 茱萸酒是日州人各具羞,以茱萸泛酒,诣神祠求福,会饮而归。
  岁除 送旧迎新是夜各具酒馔,召宗族叙饮,明灯达旦,谓之送旧迎新。 桃符 火爆俱与福州府同。 庆寿州民年满六秩,亲戚咸备彩幛羊酒为贺,主人盛具酒筵燕饮后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里 至
  
福州府
  东至海岸一百九十里,西至延平府堺二百五十里,南至兴化府二百三十里,北至建宁府政和县五百三十里,东南至海二百里,西南至延平府堺三百六十里,东北至福宁州宁德县二百一十里,西北至延平府四百里。自府治至南京二千八百四十五里,至京师六千二百三十里。
  

闽 县
  东至海一百九十里,西与侯官县地毗连,南至福清县一百二十里,北与怀安县地毗连,东南至长乐县一百里,西南至怀安县堺十七里,东北至怀安县堺二十里,西北与怀安县地毗连。
  

侯官县
  东与闽县地毗连,西至永福县堺八十里,南至闽县堺二里,北至怀安县崎山五里,东南与闽县地毗连,西南至永福县一百二十里,东北至怀安县堺二里,西北至闽清县一百二十里。
  

怀安县
  东至连江县堺七十五里,西至侯官县堺十里,南至侯官县堺一十里,北至古田县二百八十里,东南至闽县堺二十六里,西南至侯官县堺三十里,东北至连江县九十五里,西北至侯官县堺十五里。
  

长乐县
  东至梅花千户所五十里,西至太平港口五里,南至福清县一百里,北至连江县堺一百二十里,东南至福清县堺八十里,西南至福清县堺六十里,东北至本县蕉山巡检司三十里,西北至本府一百二十里。

  

连江县
  东至海二十里,西至怀安县堺四十里,南至闽县堺二十五里,北至罗源县堺四十五里,东南至海三十五里,西南至闽安镇二十五里,东北至罗源县堺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怀安县堺九十里。
  

福清县
  东至长乐县松下巡检司五十里,西至兴化府百丈岭六十里,南至大海一百二十里,北至闽县一百二十里,东南至海一百五十里,西南至莆田县一百二十里,东北至薛田岭五十里,西北至闽县常思岭四十五里。
  

古田县
  东至连江县堺一百四十里,西至延平府南平县堺九十里,南至闽清县堺九十里,北至建宁府政和县三百二十里,东南至侯官县堺一百九十里,西南至延平府尤溪县三百里,东北至福宁州宁德县二百六十里,西北至政和县三百二十里。
  

永福县
  东至侯官县堺六十里,西至尤溪县堺六十五里。南至泉州府德化县二百五十里,北至闽清县九十五里,东南至兴化府堺八十五里,西南至德化县堺一百里,东北至侯官县一百二十里,西北至闽清县堺六十里。
  

闽清县
  东至侯官县堺一十五里,西至尤溪县堺七十里,南至永福县九十五里,北至古田县堺七十里,东南至侯官县堺一十五里,西南至永福县堺一百里,东北至古田县六十里,西北至尤溪县堺七十里。
  

罗源县
  东至宁德县八十里,西至连江县一百二十里,南至本县鉴江一百二十里,北至古田县杉洋巡检司一百八十里,东南至连江县北茭巡检司八十里,西南至连江县堺三十五里,东北至大海二百里,西北至古田县堺六十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宁府
  东至福州府古田县分水岭一百五十里,西至延平府顺昌县堺一百一十五里,南至延平府堺八十里,北至浙江衢州府江山县小竿岭巡检司二百七十里,东南至古田县堺二百五十里,西南至顺昌县上洋口大溪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浙江处州府青田县寨前二百二十里,西北至江西永丰县堺二百六十里。自府治至南京二千三百一十里,至京师五千七百五十五里。
  

建安县
  东至政和县堺一百里,西与瓯宁县地毗连,南至延平府南平县大横驿八十里,北与瓯宁县地毗连,东南至古田县筹岭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南平县大雪岭七十五里,东北至松溪县堺一百一十里,西北与瓯宁县地毗连。
  

瓯宁县
  东与建安县地毗连,西至建阳县堺八十里,南与建安县地毗连,北至浦城城县石塔岭下赤岸公馆一百八十里,东南与建安县地毗连,西南至顺昌县上洋口大溪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松溪县堺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建阳县鸡笼顶山八十里。
  

浦城县
  东至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牌头岭一百八十里,西至崇安县一百八十里,南至瓯宁县营头街巡检司一百六十里,北至江山县小竿岭巡检司九十里,东南至松溪县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建阳县二百二十里,东北至浙江严州府遂昌县二百四十里,西北至江西永丰县一百八十里。
  

建阳县
  东至瓯宁县堺三十五里,西至邵武府邵武县堺一百里,南至瓯宁县三十五里,北至崇安县堺四十里,东南至瓯宁县七十里,西南至顺昌县堺一百里,东北至浦城县二百二十里,西北至邵武县堺一百三十里。
  

松溪县
  东至浙江处州府庆元县堺四十五里,西至政和县堺四十五里,南至政和县堺二十五里,北至浦城县堺四十五里,南至政和县堺四十五里,西南至瓯宁县堺七十里。东北至庆元县八十里,西北至浦城县一百四十里。
  

崇安县
  东至浦城县一百八十里,西至江西广信府铅山县堺七十里,南至建阳县竹湖山七十里,北至广信府上饶县岭阳关八十里,东南至建阳县堺八十里,西南至建阳县堺八十里,东北至浦城县堺七十里,西北至上饶县堺七十里。
  

政和县
  东至寿宁县南溪石门七十里,西至瓯宁县堺八十里,南至福州府古田县堺三百一十里,北至庆元县堺九十里,东南至本县赤岩巡检司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建安县堺三十五里,东北至青田县寨前一百里,西北至松溪县东关巡检司四十里。
  

寿宁县
  东至福宁州福安县堺九十里,西至政和县堺一百里,南至福宁州宁德县堺一百五十里,处州府景宁县堺八十里,东南至福安县堺八十里,西南至宁德县堺八十里,东北至浙江温州府泰顺县堺七十里,西北至庆元县堺四十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府
  东至大海一百三十里,西至汀州府五百五十里,南至大海一百四里,北至兴化府仙游县一百五十里,东南至大海八十三里,西南至漳州府二百七十里,东北至兴化府一百七十里,西北至延平府尤溪县四百里。自府治至南京三千二百五十五里,至京师七千二百五十五里。
  

晋江县
  东至惠安县堺二十五里,西至南安县一十五里,南至本县围头巡检司一百八里,北至仙游县一百六十七里,东南至大海一百一十里,西南至同安县一百二十里,东北至惠安县五十五里,西北至德化县一百八十五里。
  

南安县
  东至晋江县一十五里,西至安溪县七十五里,南至同安县一百二十里,北至永春县一百里,东南至福全千户所八十里,西南至本县康店驿六十里,东北至惠安县六十里,西北至仙游县二百一十里。
  

同安县
  东至南安县一百二十里,西至漳州府一百五十里,南至大海八十里,北至安溪县一百五十里,东南至晋江县堺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深青驿六十里,东北至康店驿六十里,西北至漳州府长泰县八十里。
  

德化县
  东北至仙游县一百三十里,西至尤溪县二百四十里,南至永春县六十里,北至福州府永福县二百五十里,东南至晋江县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安溪县二百二十里,东北至永福县堺一百七十里,西北至尤溪县堺一百七十里。
  

永春县
  东至仙游县一百一十里,西至漳州府龙岩县堺一百六十里,南至安溪县九十里,北至德化县六十里,东南至南安县澳头巡检司四十里,西南至安溪县一百里,东北至兴化府一百八十里,西北至德化县五十里。
  

安溪县
  东至南安县七十五里,西至同安县一百一十里,南至南安县堺三十里,北至龙岩县一百八十里,东南至康店驿八十里,西南至漳州府二百三十里,东北至永春县一百里,西北至漳州府南靖县三百里。
  

惠安县
  东至大海四十五里,西至晋江县堺三十五里,南至惠安场盐课司三十五里,北至仙游县大帽山六十里,东南至崇武千户所五十里,西南至晋江县五十里,东北至仙游县枫亭驿六十里,西北至仙游县一百二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8 02: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我日记。。。不断跟新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漳州府
  东至泉州府同安县一百九十里,西至汀州府七百里,南至广东潮州府五百一十里。北至延平府尤溪县六百里,东南至海二百里,西南至潮州府饶平县三百里,东北至泉州府二百七十里,西北至延平府七百三十五里。自府治至南京三千五百二十五里,至京师七千五百二十五里。
  

龙溪县
  东至长泰县三十七里,西至南靖县四十里,南至漳浦县一百二十里,北至长泰县堺二十五里,东南至镇海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南靖县绿岭三十五里,东北至长泰县朝天岭巡检司七十里,西北至南靖县平南驿一百一十里。
  

漳浦县
  东至海八十里,西至南靖县一百三十里,南至潮州府海阳县三百一十里,北至龙溪县一百二十里,东南至海八十里,西南至潮州府程乡县二百一十里,东北至海一百二十里,西北至龙溪县堺七十里。
  

龙岩县
  东至漳平县一百七十里,西至汀州府长汀县三百六十里,南至南靖县二百七十里,北至延平府沙县三百五里,东南至南靖县堺二百七十里,西南至汀州府上杭县一百五里。东北至尤溪县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长汀县三百六十五里。
  

长泰县
  东至同安县一百二十里,西至龙溪县三十七里,南至高浦千户所八十里,北至泉州府安溪县一百六十里,东南至同安县深青驿六十里,西南至龙溪县芗州税课局一十五里,东北至同安县苧溪巡检司八十里,西北至漳平县二百二十里。
  

南靖县
  东至龙溪县四十里,西至龙岩县二百二十里,南至程乡县一百五十里,北至漳平县二百四十里,东南至漳浦县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海阳县五百四十里,东北至长泰县七十里,西北至安溪县四百五十里。
  

漳平县
  东至安溪县二百四十里,西至龙岩县一百二十里,南至南靖县二百二十里,北至延平府永安县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龙溪县三百里,西南至海阳县六百五十里,东北至尤溪县九十里,西北至沙县三百六十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汀州府
  东至延平府七百里,西至江西赣州府四百一十里。南至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三百三十五里,北至赣州府三百七十里,东南至漳州府六百三十里,西南至潮州府六百六十五里,东北至邵武府六百三十里,西北至赣州府四百四十里。自府治至南京三千二百八十里、至京师五千八百六十里。
  

长汀县
  东至宁化县堺八十里,西至赣州府瑞金县八十五里,南至上杭县一百八十五里,北至瑞金县堺六十里,东南至连城县一百七十里,西南至武平县二百一十里,东北至宁化县一百八十里,西北至瑞金县堺六十里。
  

宁化县
  东至清流县堺四十五里,西至赣州府石城县九十里,南至长汀县堺九十里,北至邵武府建宁县一百一十里,东南至清流县堺六十里,西南至长汀县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清流县三十里,西北至江西建昌府广昌县一百二十里。
  

上杭县
  东至漳州府龙岩县大池一百里,西至武平县一百里,南至永定县一百一十五里,北至长汀县一百八十五里,东南至龙岩县一百五里,西南至程乡县三百一十里,东北至长汀县谷奢岭八十里,西北至武平县堺八十里。
  

武平县
  东至上杭县一百里,西至赣州府安远县一百四十五里,南至程乡县二百一十五里,北至长汀县堺黄公岭一百五十里,东南至潮州府海阳县四百里,西南至程乡县堺一百里,东北至长汀县一百一十里,西北至赣州府会昌县二百一十里。
  

清流县
  东至延平府永安县堺一百一十里,西至宁化县空头岭二十五里,南至宁化县百步岭一十五里,北至宁化县草鞋岭六十五里,东南至连城县一百三十五里,西南至宁化县三十里,东北至归化县九十里,西北至宁化县堺六十里。
  

连城县
  东至延平府沙县堺一百里,西至长汀县堺一十里,南至上杭县堺一百里,北至长汀县堺六十里,东南至沙县堺一百五里,西南至长汀县堺七十里,东北至清流县堺三十五里,西北至长汀县一百七十里。
  

归化县
  东至延平府将乐县堺三十里,西至清流县堺二十五里,南至永安县堺九十里,北至宁化县堺七十里,东南至沙县堺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清流县九十里,东北至将乐县堺三十里,西北至宁化县堺五十里。
  

永定县
  东至漳州府南靖县堺二百里,西至上杭县堺七十里,南至潮州府饶平县堺一百里,北至上杭县堺一百一十五里,东南至龙岩县绿岭一百二十里,西南至上杭县堺六十里,东北至尤岩县堺一百二十里,西北至上杭县咸水湖八十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延平府
  东至建宁府一百二十里,西至汀州府清流县堺三百二十五里,南至福州府古田县堺一百二十里,北至邵武府邵武县堺一百八十里,东南至福州府堺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泉州府堺三百九十里,东北至建宁府堺一百二十里,西北至邵武府堺一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南京二千四百七十里,至京师五千二百九十三里。
  

南平县
  东至建宁府建安县堺五十里,西至顺昌县一百二十里,南至尤溪县一百五十里,北至建宁府瓯宁县堺一百里,东南至福州府堺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永安县二百里,东北至瓯宁县堺五十里,西北至瓯宁县堺一百里。
  

将乐县
  东至顺昌县一百里,西至汀州府归化县白莲驿九十三里,南至沙县堺四十里,北至邵武府堺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顺昌县堺四十里,西南至汀州府堺一百二十里,东北至邵武府堺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汀州府堺一百里。
  

尤溪县
  东至福州府闽清县百丈岭一百里,西至漳州府龙岩县桃源店巡检司一百八十里,南至本县高才坂巡检司六十八里,北至南平县一百五十里,东南至福州府永福县堺一百八十里,西南至泉州府德化县三百二十五里,东北至南平县堺一百四十里,西北至龙岩县四百一里。
  

沙 县
  东至南平县一百二十里,西至永安县堺八十里,南至龙岩县三百五里,北至顺昌县堺八十里,东南至尤溪县堺一百八十里,西南至永安县□百六十里,东北至顺昌县一百六十里,西北至永安县堺一百二十里。
  

顺昌县
  东至南平县一百二十里,西至将乐县一百里,南至沙县堺二十里,北至瓯宁县堺一百三十里,东南至沙县堺二十里,西南至将乐县堺五十里,东北至瓯宁县堺二十里,西北至邵武县堺六十里。
  

永安县
  东至尤溪县堺八十里,西至清流县堺一百里,南至龙岩县堺一百二十里,北至沙县堺八十里,东南至龙岩县堺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汀州府连城县堺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沙县堺八十里,西北至清流县堺一百二十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邵武府
  东至延平府顺昌县堺一百二十里,西至江西建昌府新城县堺一百四十里,南至汀州府宁化县堺三百四十里。北至江西广信府铅山县堺三百里,东南至延平府将乐县堺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建昌府广昌县堺三百九十里,东北至建宁府建阳县堺六十里,西北至新城县堺一百四十里。自府治至南京二千四百五十里,至京师四千八百三十里。
  

邵武县
  东至水口巡检司一百六十里,西至光泽县堺八十里,南至泰宁县堺七十里,北至建阳县堺一百三十里,东南至将乐县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建宁县二百二十里,东北至建阳县堺六十里,西北至光泽县堺五十五里。
  

泰宁县
  东至光泽县堺六十里,西至建宁县堺四十里,南至将乐县堺三十里,北至邵武县堺八十里,东南至将乐县堺三十里,西南至宁化县堺一百里。东北至邵武县一百四十里,西北至建宁县堺五十里。
  

建宁县
  东至泰宁县堺三十五里,西至广昌县车竿岭一百二十里。南至宁化县安远巡检司八十里,北至建昌府南丰县黄源巡检司九十里,东南至宁化县堺六十里。西南至宁化县堺一百里,东北至邵武县堺二百二十里,西北至南丰县堺八十里。
  

光泽县
  东至邵武县八十里,西至泰宁县六十里,南至邵武县堺八十里。北至铅山县堺一百四十里,东南至邵武县一十里,西南至新城县堺一百里,东北至邵武县七十五里,西北至铅山县堺一百二十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化府
  东至大海九十里,西至泉州府永春县一百九十里,南至海四十里,北至福州府永福县堺一百一十里,东南至大海一百里,西南至泉州府一百七十里,东北至福州府二百三十里,西北至永福县一百八十五里。自府治至南京三千一百四十里,至京师六千四百里。
  

莆田县
  东至平海卫九十里,西至仙游县八十里,南至海四十里,北至旧兴化县八十五里,东南至莆禧千户所九十里,西南至仙游县枫亭驿六十里,东北至福州府福清县蒜岭驿六十里,西北至永福县堺一百二十里。
  

仙游县
  东至莆田县八十里,西至永春县一百一十里,南至泉州府晋江县一百五十里,北至旧兴化县七十里,东南至泉州府惠安县一百二里,西南至泉州府南安县一百七十里,东北至莆田县堺七十里,西北至泉州府德化县一百三十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宁州
  东至浙江金乡卫蒲门千户所一百里,西至福州府古田县一百五十里,南至宁德县飞鸾渡二百一十五里,北至浙江温州府平阳县二百里,东南至大海一百里,西南至福州府罗源县堺一百六十里,东北至浙江处州府青田县堺一百七十里,西北至建宁府政和县堺二百二十里。自州治至南京三千六十里,至京师七千二百里。
  



宁德县
  东至福宁州堺七十里,西至古田县杉洋巡检司一百二十里,南至罗源县堺二十五里,北至政和县赤岩巡检司二百六十五里,东南至福宁州二百一十里,西南至福州府二百一十里,东北至福安县一百里,西北至建宁府四百里。
  

福安县
  东至福宁州杯溪公馆八十里,西至政和县赤岸赛巡检司二百四十里,南至宁德县飞鸾渡公馆二百一十里,北至温州府泰顺县二百五十里,东南至福宁州二百里,西南至宁德县二百里,东北至福宁州柘阳巡检司一百里,西北至建宁府寿宁县二百里。

  

校 注
  1 淳熙《三山志·土俗》作“以学生姓名若干名具关子”。《闽书·风俗志》作“以诸生姓名具于关帖”。
  2 淳熙《三山志·土俗》作《立春寄福州燕司封诗》。
  3 淳熙《三山志·土俗》只载刘瑾作守张灯,未提蔡襄罢灯事。
  4 《蔡忠惠公集·开州园纵民游乐》诗作“鱼游知水乐”。《三山志·土俗》引句同。
  5 据淳熙《三山志·土俗》引《荆楚岁时记》与《神异经》应作“山臊”。
  6 应作“诏改县名”。
  7 乾隆《光泽县志·艺文志》有明代无名氏《建安记》,文字与本志同;宋《谯楼记》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之四

山 川

福州府
  
闽县
  九仙山旧名于山。世传何氏兄弟九人仙于此,故号九仙山。《闽中记》云:“越王无诸,九日尝宴于此,大石樽尚存。亦号九日山。”曾巩《道山亭记》云:“城之中有三山:西曰闽山,北曰越王山,其东即此山也。”宋陈轩诗:“城里三山古越都,相望楼阁跨蓬壶;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 浴鸦池。 仙人床。 跃马岩。 棋盘石。金积园。 鳌顶峰。在旧嘉福院内,宋状元陈诚之读书于此。宋王逵诗:“眼看沧海近,身与白云高;回影连三岛,盘根压六鳌。”又李尚文诗:“三山数外小奇峰,滴翠凝烟倚半空;疑是巨灵分擘日,五丁偷得寄闽中。” 玉蝉峰与鳌顶峰相连。 琴台。 青牛洞。 醉乡石。 石门。 九日台。 石龟池。 炼丹井。 龙舌泉。今九仙观西,傍石岩下有一穴,疑即其处。 梅岭。 狮子岩。 集仙岩。 磊老岩。 双石祠。(已上俱在九仙山上,皆二十四奇中景也。余见寺观志。) 小华峰在山之南,石上旧刻此三字。 金粟台。在山之西麓,郡守程师孟以塔中王氏时所塑金粟像名,石上刻“金粟台”三字,郡守元绛篆。后绛之侄积中为守,绘金粟像于台侧。 罗山九仙山之别支也。 丁戊山一名嵩山,又名中山。隐隆磅礴于阛阓之中。(上三山在府城内东南隅。) 灵山 芝山与灵山相连。(上二山在府城内东北隅。) 菩提山跨崇贤、瑞圣二里。 鼓山 或云有石状如鼓,故名;或云每雷雨作,其中簸荡若鼓声、因名。赵汝愚诗:“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壮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元黄镇成诗:“屴崱峰头万丈梯,上方高与白云齐。青山尽处海门阔,红日上来天宇低。” 石鼓。相传此石鸣,则为兵应。 灵源洞。在山之涌泉寺左。岩窦颇嵚怪。五代梁徐寅有十二咏诗及记。 将军石。在灵源洞道侧,峙立若甲卒,故名。 喝水岩。相传昔有僧神晏诵经于此,恶水声喧轰,叱之,西涧乃涸,逆流于东涧。小顶峰。在涌泉寺后。下视殿阁,若骑其尾。1西望郡城,列雉数千。市廛阛阓、丽谯浮图、台门府寺、释老之宫,辉霍崇丽,斗出其间。 大顶峰。由小顶而上里许至此,不通人迹。宋咸平中,丁谓始披榛以登。上有石刻朱文公“天风海涛”四大字。国朝邓子静诗:“中天削出玉芙蓉,迥压全闽气势雄;半夜蜂头看日出,扶桑近在海门东。” 浴凤池。在大顶北。唐末有樵者见五色雀群浴于此。 石门。池之南,有石砑立若门。 应真台。 祖师岩。 涌泉窦。泉自平地涌出,因名。 甘露松。 白猿峡。 香炉峰。(已上皆在石门之右。) 蹴鳌桥。唐黄璞远祖太和中得道遗迹。翁承赞赠璞诗曰:“烟萝况逼神仙窟,丹灶还应许独寻。” 蓬岐山山石重迭中,有蛇坑洞,石生重迭成洞。洞口仅可入一人,其内豁然。屈曲而进,莫知所止。又有剑山,临江有石如剑痕,故名。 卧牛山府城东之首山也。山岩浑成,方围数百仞,如卧牛状,故名。(上三山在鼓山里。) 石龙山 云门山在洋屿。 观音岩,松竹苍翠,泉石清幽,古有塑像在其中。 弥陀岩。 泗洲岩。 狮子石。 坐禅石。 望拜石。 仙掌石。长江绕于山前,琴屿、双鱼屿俱在江中。 楞迦堂。 吸江亭。 妙善庵。宋孝宗御笔。 石门。旧志作“石”。僧安永诗:“路绕悬岩万仞头,担泉带月几时休?个中拨转通天窍,人自安闲水自流。”五里泉。(已上号云门山十五奇。) 芹岩山上有蒲峰,大江横其下。江之前有山曰龟屿,屿有泉流入于大海。 后湾山(上四山在江左里。) 衡山屹立百余仞,枕于闽江之左,形如钟。一名藿山,路接鼓山,下有龙脚石,长七八丈,突出跨于江侧。 凤洋山两峰相应,势如搏凤。旧传仙人王进才飞升于此。山之顶有仙亭遗址,石床、棋枰、几案犹存。峭壁上刻“登龙”二字,地名龙门。 婴台山旁有铜斗山、天马峰,下有传野桥,龙溪水由此而出。 鹫峰山上有马面潭,岁旱多祷于此。 重云山能兴云雨。中有一岩,平坦十余丈。岩中一井天成,其深莫测,每天朗气清,月华流影,则跃金沉璧,盖里之奇观也。名曰龙井。 盘石山山之顶有三石,高十余丈。又有一石,迭于其上,上方如棋盘。每天欲雨,则云出焉。迥港绕其下,水出衡山之龙溪,曲折三十六湾,合流而注诸闽江。港之口有石桥,每风恬浪静,江濑无声,垂纶举网者,旁午其上。 石门山南接湖林,北连濂山。山之顶巉岩倾欹,藤萝延绕,两旁壁立万仞,险不容足。上有二石,峭拔凌空,夹峙如门。(上七山在江右里。)湖江山与王峬山对峙。旧有玄妙观。 王峬山望之翼然如凤麟。中有海雷石。 文笔山在湖江山之后,与金鸡山相连属。其形如笔,有甘泉出其中。又前有双龟,后有五虎。 五虎山上有五虎门,下有官母屿。屿之上有巡检司。(上四山在大海中。) 青羊山其形如羊,故名。 琅琦山一名罗崎。 福斗山林良箴诗:“载酒入江色,应寻福斗游。委蛇山翠晚,汹涌海涛秋;屿合双鳌近,门深五虎浮;风恬鲸练净,月出蚌珠流。”(上七山在嘉登里。) 峭谷山 金鸡山《闽中记》:“秦始皇时,望气者云,此山有金鸡之祥,遂断山脊,目厌王气。旧断处为人行路,号曰鸡公巷。” 龙窟山在金鸡山后。旧记云:“黄、陈、郑未入闽以前,此山之穴有蟒焉,天矫蜿蜒,额有“王”字,人以为龙而祀之,故名。 东湖山与龙窟山相连。旧记云:“东湖,地名。有宋林观过、林夙二先生之居。”(上四山在孝义里。) 东山 榴花洞。唐永泰中,樵者蓝超遇白鹿,逐之,渡水入石门,始极窄,忽豁然,有鸡泉人家。主翁谓曰:“吾避秦人也。留卿可乎?”超云:“欲与亲旧诀乃来。”遂与榴花一枝而出,恍如梦中。再往,竟不知所在。宋蔡襄诗:“洞里花开无定期,落红曾见逐泉飞;仙人应向青山口,管却春风不与归。”富沙魏万诗:“万迭好峰侵碧落,一泓流水隔红尘。涧边鹿迹知何代,洞口榴花镇似春。” 龙首涧。宋许将尝读书于此。治平中,知县陈青刻石,大书曰:“龙首涧”。 神移泉。唐开元中,僧守正以居高汲远,方患之,一夕,泉迸于居侧,旦视旧井,则已涸矣,若神移焉。故名。 文殊岩。岩有古像。 狮子峰。象其形也。熙宁中,程师孟于峰之西涧建亭。建炎三年,嗣濮王仲湜书师孟诗:“亭为新成号狮子,人曾旧隐作龙头。”许将和:“泉近榴花深洞口,亭开狮子旧峰头;八州旗色天边出,三馆芸香海上留。” 涵虚沼。 松垭(垭与坞同)。松极高大,宋初已有之。宋钱昱诗:“僧闲来出世,松老不知年。” 天台井。 灵芝坞。 蛰龙渊。(已上俱在东山)。 圣泉。在东山之上。唐景龙元年,僧怀一始卜居爱同寺西,苦乏水。忽一日,二禽斗踪于地,心异之,杖锡往视,因卓其所,俄有泉涌出。乃砻石环其口,分为两道:南滚者为池,东注者以供浣濯。宋蔡襄有诗,下注云:“涸十余年今复涌,俗传涌则民安。”又江右里亦有东山,西连盘石,东接象岭。山之旁有石洞,豁然明朗,曲折深邃。内有二石,其形如床,名仙石床。 凤丘山有宋尚书彭鹤龄墓。(上二山在瑞圣里。) 长乐山越王时,山间居民梦神人乘白马至此,因谓之白马山。唐天宝中,改今名。武宗时,建白马庙于其上。 茶园山自金鸡山发脉,平田中踊起圆阜,首复蜿蜒南行,其腰为东岳行祠,又南为宝月山。伪闽王延禀为王仁达所败,奔于此。 三昧山脉发于金鸡山之左。(上三山在易俗里。) 饮开山在仁惠里。山有井泉,味极佳,亢旱不涸。山南有大步岭,其西有唐观察使陈岩庙。 新安山跨仁惠、归义二里中。上有石羊,石跪伏石盘上如羊,相传自会稽飞来。 石鳖山在永南里。山枕大江之滨,上有三石,其形如鳖,故名。中有一山。耸起平田,去山南一里许,状若蟠龙,有温泉井。山之左有拏公庙。 玉顶山下有龟屿。 君山山之上有昆仑石室,山之下有马面仙潭。 朏山上有石,其形上大下小,名仙芝石。又有石眼泉。 石山 院迹山有魏国夫人墓。夫人,韩皇后侄女,适帅机张暠。暠,龙图□曾孙也。 迭石山高耸众山之上,挺然独秀。前有灵泉,四时不竭。下临绝壑,巨石周匝,故名。又有迭石绕出其旁,如蟠龙拱护,头角昂然。(上六山在永北里。) 平山在林浦。宋幼主驻兵于此山,因其崎岖而平之,陈宜中题曰:“平山福地。”山前旧有平山阁。 甘泉山中有白泉涌出不竭,其味甘,旧有甘泉寺。(上二山在开化里。以上四十二山俱府城东。) 藤山其脉一起一伏,如瓜引蔓。故名。 鳖头山由藤山发脉,耸起一峰,反顾藤山之后。(上二山在时升里。) 高盖山在仁丰里。闽郡前第三山也。相传汉徐登尝修炼此山。后入永福县,高盖山上升。乡人于此望而祀之,遂缘其名。山有仙人井,在仙坛之上。相传昔有牛堕井中,牧童疾走告其父兄,及至,则牛已出井上。又有青龙池、芦湾洞,洞前有棋盘石。旧有高观堂。 壶屿山在光德里高湖。其山形如倒壶,故名。山之东有一大井,其水清冷,虽亢旱不竭。 横山 惠泽山在横山之南,钓龙台之北。山之西百步许,名曰独山,上有神祀。 钓龙台山山由乌石山一脉蜿蜒起伏,经白马庙,山行数里,至上行尾,崇阜屹立,俯瞰巨潭,台上可坐百余人。旧记云:“越王馀善于此钓得白龙,以为瑞,遂于所坐处筑为坛台,因名曰钓龙台。是时闽人占曰:‘白者金色,兵甲之象。’后馀善果被诛。元陈亮诗:“钓龙遗迹今何处?但见朱门锁石坛。”(上三山在嘉崇里。)梁山在还珠里。一名胡芦山。山上有紫台,乃邦人胜游之地也。 石壁山在西集里。山联岱顶。岱顶之南,峭壁数仞。下有群潭。 东峰山在方岳里。高不亚鼓山,俗呼灰峰鼻。脉连五仙岩。峰顶巨石有仙人迹。 塔峰山方山之别支也。 木屿山连于塔峰,周遭有江,三江、陶江潮汐通焉。(上二山在永庆里。)方山 在清濂里。九鼻东向正北,远望突兀端方,故名,宋太守王逵诗:“众状皆穷险,兹形独檀方。坦夷中砥砺,端正外青苍。上帝围棋局,炎君避署床。回看太行路,更近利名场。”又名虎头山。山之阴有峰隆然,逆驰而西,曰黄岩。岁大旱,乡人祷雨于此。郡治前有山三重,是山峭拔秀碧,又出二山之上。上有阿育王塔,又有古坛、石床、石棋局。石床左右有柑橘木,岁所生特甘。唐天宝中,敕号甘果山。 浮峰山在光俗里。俗云海潮盈则浮,故名。西有山曰筹岐,岐上有乌石岩。岩之东有王壶山,上有三台石,相传此石自武夷山飞来。山之别支有文笔山,大江环绕其下。 九龙山在至德里狂牛岭上。高插天表。 清凉山在归仁里,中有仙迹岩,一名法水岩。相传尝有神仙游岩中,倾盂水于地,至今其迹尚存,苔亦不蚀。 城门山山之上有鳌顶峰,峰之东有魁星岩,宋侍郎郑湜尝居其下。峰之中有飞来石,石之西有龙观井。峰之下有宋省元林执善宅。 石几山 大翁山 傅坑山 前有大圆石,俗号金鹅覆卵。(上四山在永福里。) 大象山其山高耸插天,为城南大障。 西峡山脉由大象山而分。山之下即西峡江。 文殊山亦由大象山而分,高百余丈。 珠山其脉发于大象山。周遭溪水环绕,九山朝顾,俗呼九龙戏珠。 黄石山脉连珠山,有蟠环之势。(上五山在高详里。) 白田山在钦仁里。上有焦岭,下有焦溪。 圆头山俗呼牵牛饮泉。 马山形如双马饮泉,故名。(上二山在归义里。以上二十八山俱府城南。) 白鹿山唐元和中,僧道洪自晋江领徒居此,有白鹿之异,故名。旧记:“白鹿山入十五里,号榕溪。” 青洋山堺于福清县。(上二山在府城东南积善里。) 文笔峰在大义。峰顶三尖,形如笔架。亦名贵人峰。 三郎峰(上二峰在府城东西某里。又积善里亦有文笔峰并三郎峰。) 银峰大象山之别支。山顶有石,其白如银,故名。山腰有岭,堺于长乐县,亦名银峰岭。 琅峰在绍惠里。其山高耸如旗。东有龙井,水甚甘冷,亢旱不竭。峰之下,江潮环绕。 枕峰在归义里西峡渡之南。驿道往来候潮之所。 金鳌峰一本作鳌顶峰。在青布。五代时,二徐真人平闽屯兵处也。左有龙湫潭,水激湍急,如龙之喷水。水通苦竹溪,流至林浦,抵西峡江。林浔浦前有金墩石出土中,如金色。中有战场及试剑石。今灵济宫在其下。 玉水峰在金鳌峰之右。 富山峰联于玉水峰。 贪狼峰 莲花峰在金鳌峰之左。 方岩峰 白鹿峰峰之左有雷鼓潭,有龙出没于其间,天旱,乡人祷雨于此,多应。 古城峰 飞蓬峰 紫苔峰 太平峰 金仙峰 天柱峰 朝阳峰 金栏峰 起云峰 宝台峰 大座峰 玉蕊峰 双童峰(上二十峰在积善里。已上二十三峰俱府城南。) 剑石岩在魁岐岭。上有一石,约围五十余丈,石上刻籀文。相传唐末黄巢兵经此,以剑存石下。故名。 五仙岩在高山之上,五石并列,中一石高起二十丈许,石上平坦,无路可登。相传曾有五仙围棋于此,故名。 紫微岩相传唐末有紫微公弃官隐此,后得道轻举,因名。岩下旧有杰阁,雄丽可观。宋民先诗云:“碧落已骖丹凤驾,红尘空望紫微岩。”(上四岩在府城南方岳里。) 古岭下有铁鼎潭,永乐间,尝有龙潜其中,岁旱祷雨多应。又有车函、观音潭。 鼓崎岭在屴崱峰之南。下临大江,上有一石,圆如鼓,故名。 萧湾岭路接岐岭。 魁岐岭(上三岭在鼓山里。)猎岭 婆岭(上二岭在桑溪里。) 象岭在江右里。岭之北有凤洋。 鹅鼻岭在孝义里。堺于怀安县六都。 狂牛岭在至德里。 石湖岭在永北里。 瑞迹岭在开化里。上有巨人迹,长尺余,因名。(已上十一岭俱府城东。) 柏岭在时升里。树木森秀。 青布岭在积善里。路通长乐县。(上二岭俱府城南。) 磕下石在鼓山里。 动石其石甚巨,以一指推之则摇,力推则不动。又桑溪里曲坑亦有此石。 丛岩石(上二石在合北里。) 石壁在江右里。上有“龙门”二字。 海雷石在嘉登里海畔。其石为海涛穿蚀成窍,风荡激则訇然有声若迅雷然。 石步石在归仁里。 石鳖石在永南里江畔。其首旧为雷所击,仅存其中。 石船略如船形,故名。 石笼悬崖之上,其形如笼。(上二石在永北里。已上九石俱府城东。) 老子岩石在府城东南。其形如道士冠帔执简而立,俗呼老子岩。前屿 后屿一名松山。(上二屿在归善里。) 洋屿 猴屿 殷屿(上三屿在江左里。 獭屿在江右里。屿之旁有凤宅。 竹屿 横屿(上二屿在瑞圣里。) 龟屿在永北里。由玉山顶一脉渐降落于平洋,俗谓神龟出洞,故名。其上树木森蔚苍翠,为一乡之胜。(已上九屿俱府城东。) 盐屿在仁丰里。 扈屿在还珠里。 刘屿在灵岫里。 枕屿在归义里。 芝屿在积善里。昔尝产紫芝,故名。屿之上有二徐真人灵济祖宫。(上五屿俱府城南。) 螺洲在府城南仁惠里。 投桃洲在马头江中。其形如桃,故名。洲上为田几千亩。 闽江在府城东南江右里。广三百余丈。源出浙之龙泉,建之浦城、崇安,又合建、延、汀、邵及古田、闽清、永福大小诸溪之水至此入海。 西峡江。在永福里。受永福印溪之水,流十四里,与东峡江合。 峡江。跨归仁、高详二里。两山夹峡,上纳汀、建、延、邵之溪流,下吞兴化、漳、泉之潮汐,其阔可以尺量,其深不可以数计。中流有石,屹然如砥柱,名曰浮焦。焦下有潭,名中焦潭。潭有龙潜其中,凡岁旱,祷无不应。 东峡江。南台、西峡二江合流于此。(上三江俱府城南。) 马头江。南台、西峡二江皆汇于此。深广莫测,风雨骤作,波涛汹涌,舟人惮之。中有石如马头,潮退则见,潮平则没,故名。 琅崎江。在绍惠里。(上二江俱城东南。已上诸江悉由闽江以达于海。盖即闽江上游,但随地而异其名耳。) 金锁江。一名金崎。昔有渔父,垂钓得金锁,引锁尽,见金牛,急挽至岸,俄而锁绝,犹得数尺许,因名。 濑江。在府城南清廉里。与西峡江水相会。微风激之,声如溪濑。 上洞江。在至德里,乃马头江左次港也。 下洞江。在江右里。乃马头江左一港也。中有狮子石,与方山对峙,巨浸不没,俗谓“水浸方山鼻,不到狮子耳”。(上二江俱府城东南。已上三江盖闽江之支江也。) 南台江在府城南嘉崇里。与闽江同源,至洪塘歧为二:其一南行,一北行。北行者经钓龙台,为南台江,纳北山众流,过鼓山,复与南行者合流,汇于马头江,历闽江以达于海。南台万寿桥东,旧有洲田数十顷,成化初,溪流海潮日夕冲决,悉陷于江,可通舟楫。台下旧港,流沙渐拥,潮小则舟胶不可行矣。 大定江。在府城东南永北里。与南台江同派,至此受上下磕诸水,通马头江,其势横亘,望如拖练也。 演江在府城东北。源出山谷,以其沙水平演,故名。 石湖在府城东永北里,受麻潭、吴坑诸水,亦通潮汐,今淤塞渐小矣。 大桥河晋严高筑城日,从今迎仙馆前开水口通澳桥浦,引潮截城而入,横渡虎节门大桥下,西趣舶浦尾。伪闽时,又从西湖凿渠一支,引北面山源清水,沿乐输门城阳为浴马之所,南驰此河,以涤滓秽。 新河从清水堰开河口通澳桥浦,引潮贯城,横渡兼济门,又西逾利涉门直抵舶浦尾,与大桥河通。咸平中,郡守陈昌舆重浚之,名曰通津渠,州人因号曰新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义溪在西集里。一名麻溪。 焦溪在钦仁里。 榕溪在青布。 白鹿溪源出于白鹿山。 苦竹溪在金鳌峰之下。横溪有桥。(上三溪在积善里。已上五溪俱府城南。)桑溪在孝义里之猎岭。旁有桑园,故名。越王无诸尝于此流觞宴会。 善溪旧名鳝溪。在桑溪里鼓山之北、大乘之南山峡间。有二潭,下潭广六丈,深不可计,距上潭五里。相传越王郢时,溪有大鳝,长三丈。郢第三子号白马三郎,有勇力,射中之,鳝怒,缠以尾,三郎人马俱溺,邑人立庙祐之。淳祐八年,郡守陈垲更今名。详见《祠庙志》中矣。 大坑溪源出青阳。跨溪有石桥,潮大时亦通。 东崎岊溪 浩溪 荷溪地名龙井。近溪有元中训计议郑恺所居。中有跃龙津,碑石刻“跃龙津”三字尚存。 孟溪北有香炉峰,下有马鞍桥。(上五溪在合北里。已上七溪俱府城东。) 直渎浦南从江岸开河口通潮,北流至海晏门为澳桥浦,又北通东湖,以其直如沟渎,因名。 马面潭在江左里大江之上。 毘济潭在狂牛岭南。深邃莫测,实神龙之湫,祷雨辄应。下有穴通马头江,受诸江之泉,然亦不溢也。成化间,亢旱,乡人车水溉田,水去数尺,见其内大刻“毘济潭”三字。(已上二潭俱府城东。) 三角池在府城东俗里三叉路边。亢旱时,近池之禾,资其灌溉。 内汤井在府城温泉坊。旧有内汤院及温室、振衣亭。 外汤井在汤门外数百步。缭以垣墙,作温室及振衣亭。公府休暇,多盥濯于此,俗呼官汤 温泉在外汤院。味甘而微和,热甚者作硫磺气。旧志云:“人沐浴之,可以荡邪而难老。” 十槽汤在汤门外百步余。 汤泉在府城东崇贤里。数十步辄迸一穴,或出河渠中。味甘而性和,热甚者气如硫磺,能熟蹲鸱。旱潦无增减。宋程师孟诗:“曾看华清旧浴池,此泉何日落天涯?徘徊却想开元事,不见莲花见荔枝。” 苏公井一在嘉荣坊内,一在开元寺前,一在庆城寺前,一在左一坊。石井,俱宋庆历中提刑苏舜元凿。 天台井在瑞圣里。 更门井在永北里上磕。泉味甘冽,诸井莫能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侯官县
  乌石山在府城西南隅。唐天宝中,敕改为闽山,与九仙山东西对峙,眉目海上。唐黄滔《万岁寺碑》有云:“公府雄雄,坐龙之腹;九仙、乌石,耸龙之角。”宋蔡襄诗:“低徊倾北斗,突兀起东闽。”国朝杨景衡诗:“邻霄台北道山西,长啸凭高起远思;纵目莫穷登览头,梵官烟草晚离离。”王孜诗:“鸦飞池水涸,僧去石岩空。” 薛老峰。咸通中,侯官令薛逢与神光僧灵观游,创亭其侧,仍倒书“薛老峰”三字。国朝王《登薛老峰》诗:“远屿绿波孤岛外,乱山黄叶白云中。” 坐禅石。在山之东峰。劲直若笋,峙于磐石,微触即动摇。又名降睡石。 天台桥。东峰侧有巨石梁,如天台石桥之状。 仙井。仙人任放炼丹于此。 宿猿洞。昔隐者畜一猿,因以名之。林向诗:“夜色并来三岛月,水光分破五湖秋;荔枝影里安吟榻,红藕香中系钓舟。” 金刚迹。峰顶石上有巨迹。 般若台。今为金粟庵。 初阳顶。阎济美曰:“每旦,群峰犹暝,独此峰太阳先升。”因名。 落景平。即初阳之西。 鸦浴池。古记云:“雷震石坛,成一穴丈余,不知泉脉所出,夕阳群鸦乱浴。”故名。 华严岩。唐嗣圣十八年,有僧持华严于此。一夕,雷雨大震,擘石为巨室,僧遂宴坐其间。李阳冰篆《般若台记》刻于华严岩顶,与处州《新驿记》、《缙云城隍记》3、丽水《忘归台铭》世称四绝。 尊胜真堂。知州孟彪、崔幹祠像也。 崔公井。在尊胜堂前。崔幹赏其甘美。 射乌山。一云九日山。 谢公浴堂。凿井引泉为之。 不危亭。在山危巅。 蟠桃坞。 “蟠桃”疑“盘陀”之误。 石像。唐天宝八载五月六日,骤雨雷震,须臾晴霁,石上涌出佛像。欧阳詹记。 铜像。王氏用铜六万斤、黄金三百两铸弥勒佛像,方三丈六尺。 向阳峰。山顶突起三字,曰“向阳峰”。 金蟒穴。宿猿洞之东。五代唐天成间,大石穴中有巨蟒,鳞甲如黄金,屈蟠六、七丈。王氏命运土塞之,建大殿以奉佛,今胡卢城是也。(已上俱三十六奇中景,余见《宫室寺观志》。) 鳞次台。在山之东麓。 头陀岩。安文头陀因游南涧寺山,莽蔓中得岩石,侧足而入,有一穴,仅可容身,遂宴坐其间,号头陀岩。山居阛阓,游者络绎。头陀尝磨石崖云:“客至不点茶,相看淡如水;白云深谷中,稳坐浮生里。” 放生池。按郡邑之有放生池,盖宋天禧、绍兴之制也。每岁圣节日。郡守率僚属命缁流放生以祝寿。(已上俱在乌石山中。) 闽山在府治西南隅。其山自宋时铲削已尽,惟余巨石岿然,有大篆“闽山”二字刻于石北。熙宁间,程师孟尝游于此,寺僧为刻“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之西。师孟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今为居人所有。 大梦山下有平章池,元陈平章所凿,故名。 贵庵山(上二山在草市都。) 怡山在西禅浦。一名云山,一名城山。梁道士王霸居此。详见于《寺观志》。 黄山下有桥,亦以黄山名。 后山 凤凰山 清泉山 末山 石山(上七山在一都。) 洪山在二都。即洪塘山。东环清溪,横溪有桥,俱以洪塘名。 旗山山形如旗,与鼓山对峙。郭璞《迁城记》云:“右旗左鼓,全闽二绝,八郡雄伟。”所谓“右旗”,即此山也。上有仙人石。旗尾偃迤南折十余里为南屿,民居鳞次,如一市廛。屿之上有炉峰石,下有合山桥。 历山上有牛姆石。(上二山在三都。) 厚山在四都。 屿头山在后尾。又名花屿山。周围六桥曰合潮,曰玉浦,曰郑屿,曰温阳,曰山后,曰王坵。 华棣山 赤塘山 凤山在横棣。(上四山在十都。) 龙潭山在十二都。山下有龙潭,岁旱祷雨辄应。潭边又有溪源宫。 药山在塘岸。 西山中有瑞、应二潭,故又名龙潭山。(上二山在十四都。已上二十山俱府城西。) 龙台山在十一都。与赤塘山对峙。上有小塔。 唐举山在十八都。上有圆通阁。 双髻山在二十四都之小箬。山巅有鳌峰岭,岭下有圣汤。 芹山在二十六都。有马仙宫。 雪峰山在二十八、九都。旧名象骨峰。高四十余里,根蟠四邑,未冬或雪,当夏无暑。唐乾符间,僧义存结庵以居,改名雪峰。宋刘知玉诗:“名山第一雪峰山,六月山头雪尚寒。” 凤凰冈。雪峰院主山也。 应潮泉。广二、三尺,水才数寸,四旁皆顽石,中有数沙眼,潮上则涓涓而出,退则复竭。故老相传以为海眼。无字碑。古颂云:“一片如瓶紫翠间,风吹日炙藓花斑。莫言个里无文字,要在当人着眼看。” 水磨。旧志云:“僧义存自题云:‘庵前永日无狼子,磨下终年绝雀儿。’至今信然。” 梯云岭。其巅险峻,若登天然,故名。乌石岭在山之巅。 仙迹石。 鞭斗石。 虎豕迹。 蘸月池。在雪峰院旁。旧有古杉二株,一真觉禅师手植,一闽王审知手植,今皆不存。 汤泉。距雪峰院八十里。僧可遵尝作偈:“直待苍生尘垢尽,我方清冷混常流。”宋苏轼赏之。有曾巩、程师孟,蒋之奇诸公留题。今冠盖南北,必憩此。六花峰山之别支也。 永隆庵山在三十都。上有王几峰。(已上六山俱府城西北。) 大帽山在鼓灵山腰。有石室,名天乙岩,深邃可容百人。一名小方广,一名罗汉洞。国朝郑定诗:“天一岩头发长啸,云散天高秋杳杳,石室凉生六月寒,海天望断三山晓。”林誌诗:“层峰耸翠拂云标,绝顶凝寒暑不消。孤鹄遗踪天路逼,数螺浮黛海山遥。”山之西南隅有一石窍,出甘泉,可资二十人渴饮,饮竭复盈。山前有文笔峰,峭拔如笔。又名古灵席帽山。高棅诗:“文笔耸孤翠,高标写层穹;气夺众峰秀,屹为三山雄!何当览奇观,于此巢云松。” 福顶山上有古灵庙。(上二山在八都。) 仙宗山在五都百鹤山窠中。松径萦纡十数里,涧流涔涔有声。 苏岐山脉发旗山,首逆浯水,树木森蔚。 大象山其山蹲伏如象。上有观音泉。山顶外抱中夷。 寻山在沙。 崎头山在大象山之东。峰峦奇秀。上有仙人石。下横长江,名浯江。山半俯瞰清流,有矶石临水,号醉渔父。又有悬钟石,下悬浯江,其形如钟,故名。(上四山在七都。) 小台山 龙湖山(上二山在九都。) 石门山二山对峙,中贯清溪,望之如门。溪浒有伍仲襄庙。超山隔大江沿浦而入,有孤阜突起,故名。山下有四门江桥。(上二山在十三都。)梅峬山在二十五都,堺侯官、闽清二县间。下有钟潭。按旧志:“潭中有钟,莫知年代。唐贞元中,僧惟亮欲取之,见蛟龙出没其侧,遂不敢近。”(已上十二山俱府城西南。) 祭酒岭在府西一都。俗呼为进酒。伪闽湛温,光州人,事王延翰,官至御史大夫、国子祭酒。时延禀守建州,与延翰有隙,遣使来觇虚实,延翰命温往饯,且鸠之。温叹曰:“吾宁以一身代万人肝脑涂地。”引巵独酌,毙于岭下,故名。上有祭酒坟。路接洪山桥。 黄沙岭在府城西北二十七都。 越王石按《闽中记》:“在侯官县南海边。”今未详在何处。常隐云雾间,相传云太守清廉乃见。 石门在十二都。 灵石在十四都真人宫内。内有潭,潭之旁有石凡四:一似龟,一似蛇,一似剑,一似印。(上二石俱府城西。) 月山崖在府城西八都,与文笔峰相对。其崖穹然类半月,故名。国朝高棅诗:“群峰多献奇,一峰状如月,半影出阴崖,四时挂天阙;游子爱倩辉,逍遥步林樾。” 董屿在后尾。 环屿(上二屿在府城西十都。) 月屿在府城西南七都。其形如初月,故名。一本云:“在府城西南百余里海边。” 甘蔗洲在府城西北十五都江心。上有马仙宫、骊珠石。居民数百家,悉以种蔗为业,弥山亘野,岁课甚丰。 螺女江在府城西北十一都。上接水口,上接闽江入于海。《方舆胜览》名“螺江”。《搜神记》4云:“闽人谢端得一下螺如斗,畜之家。每归,盘飧必具。端疑而密伺之,见一姝丽甚。问之,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天帝哀卿少孤,遣妾具君膳,今去,留壳与君。’端用以贮粮,其米常满,资给数代。”江以此名。 马渎江在十三都。上接螺女江。 洪塘江在二都。上接马渎江。(上二江俱府城西。) 黄岸江在府城西南七都。又名浯江。江之滨有巨石横浸,亦名苏岐。有渡以济涉者。盖大江之支江也。 陈湖在府城南三十五都。 龙湖在府城西南九都。 鼋溪在十九都。渊中多鼋,故名。按旧志:“唐大历中,有一女浣纱溪边,为鼋所食,其父号哭不已,闻者哀之。既而取鼋烹之,冤愤差释。”溪之旁有小金沙、古山园。 仁溪在二十五、六都。源出连江县堺。 大目溪在三十一、二都。 小目溪在十六都。(上二溪源俱出永福县堺。) 蒙溪在三十四都。上有桥,去白沙驿五里许,源出连江县堺。(已上四溪俱流入大溪,迤逦以达于海。) 丰泽潭在大目溪。相传潭中有龙,大率二年一兴。兴则暴雨涨溪,冲梁突岸。乃以铁缆缆之,上铸铁佛,缝隙皆纳以铁,自此不得为患。(上四溪并潭俱府城西北。) 碧玉潭在府城西南八都之古灵。溪流清驶,潭底五色石子粲然若机锦。吴朝宗有记。 长定官池在旧永钦里。长一百七十丈,阔一丈五尺,深五尺。 天汤泉在府城西九都。其地涌出温泉,四时不竭。 汤泉在方山高处。有二石池,一冷一温。 安德泉在府城西八都悬崖。甘冽如匡庐瀑布。 苏公井一在登俊坊内,一在桂枝坊内,一在万寿寺前,一在官贤坊内官衙前,一在甘液坊内,俱宋提刑苏舜元所凿。 道士井在县前。初,晋时林氏入闽,有华阳道士谓之曰:“可凿井于南山足下,若遇磐石当止,必有泉焉。”林氏如其言,果见磐石。俄有白豕跃入井中,泉随涌出,至今大旱不涸。 龙龛井在府城西北志节里。或传昔有龙樱井甃而上,今迹犹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安县
  越王山在府城北隅,半隔城外。一名平山,或曰屏山。 剑池。相传越王无诸淬剑处。唐元和中,僧惟翰浚之,得铜刀、铁环数枚。当时冶灶犹有在竹林间者。国朝以其地为右卫军营,池淤塞殆尽,存者仅半亩耳。今围入新贡院。 琴石。昔闽王鼓琴于此。 饮马池。昔闽越王饮马于此。 越王古井。(俱在越王山南。)将军山在府城东北隅。旧名冶山。宋治平图曰泉山,熙宁图曰将军山。唐刺史裴次元于其南辟为球场,即山为亭,勒为二十咏,曰:望京山、观海亭、双松岭、登山路、天泉池、玩琴台、筋竹岩、枇杷川、荻芦冈、桃李坞、芳茗原、山阴亭、合清洞、红蕉坪、越壑桥、独秀峰、篔筜砌、八角亭、磐石椒、白土谷,各为诗题于亭壁。又有涟漪亭、东阳坡,分路桥、乾冈岑、木瓜亭、石堤桥、海榴亭、松筠陌、夜合亭,俱未为诗。其自序云:“场北有山,维石岩岩。峰峦峭耸其左,林壑幽邃在其右。”又作《望京山诗》云:“积高依郡城,回拔凌霄汉。”其时山盖高耸,故有望京之名,经累代营造开凿,今卑小矣,所存者惟山骨可坐十数人。上刻“流觞曲水”痕。闽越王故城即此山。西北有欧冶池,相传欧冶子铸剑之地,周围数里,时或风雨大作,烟波晦暝。今湮塞多矣。 钟山在府城内西南隅。《闽中记》:“梁太守袁士俊居第内有小山,时闻钟声,因名。后舍为寺,即今之大中寺。”又一都亦名钟山。 龙腰山在府城北门外。即越王山之后山也。自莲花峰发脉,迢递过飞来峰,半隔城内,为福之主山。山下有水源,接东湖之坝,与潮汐通。相传昔尝欲凿之以通西湖,往往昼凿而夜遂合,故俗云:“龙腰不可凿。” 灵光山 后山旧为陶灶,宋政和初,县乃禁之。迹犹隐隐于荒莽之中。 岊山旧岊县之址也。有巨石冠其山巅,名曰岊石。其石高广坦平。 太平山 闽山与太平山相连。卧龙山在兴圣坑。亦名伏龙山。陈宝应时,此山有巨石,无故自移。闽人言:“石者,阴类。当静而动,臣下僭逆之象。”后宝应果谋逆伏诛。山上有石刻“卧龙山”三大字。 文山宋隐士郑育故居也。大守黄裳往谒之,乃石其路,路口有坊,匾曰“文山”,今惟旧址而已。下有小浦环绕,潮汐通焉。 浮仓山旧传越王无诸仓廪在焉。其四面皆江,故名。今仓已墟,江亦堙塞为田。(上八山在一都。) 升山在三都。旧名飞来山。相传越王勾践时,一夕自会稽飞来。今其邑鉴湖,即山之故址也。陈天嘉中,以其西岩石间时闻钟磬之音,故又名灵岩。唐天宝六载,临海人任敦于此得道升举,因改今名。周朴诗:“气色虽然离禹穴,峰峦犹自接天台。岩边折树泉冲落,顶上浮云日照开。” 任仙公台。按旧志,敦上升处也。相传台之侧有敦洗药池,今池已湮,而台之砌犹存。宋庆历间,郡守王逵构祠于其上,又尝作《升仙赋》刻于石。郡守程师孟诗:“行处松萝深似幄,望中城郭细如棋;清泉可惜藏岩下,不作先生洗药池。”陈襄和:“云中直有三清路,尘外都如一局棋;闻欲引泉添洗药,未应夺我凤凰池。”通判陈铸诗:“海中岛屿分诸国,野外云霞萃一川;贤守乘秋纵登赏,不妨吟到夕阳天。” 不溢泉。相传有石池潴泉,虽雨潦弥旬不溢。 鬼磨石。 升仙崖。 朵枝岩。接于灵岩,形势岿然。其地曾产芝草,故名。 息龟池。今湮塞不存。 寒岩。在山之阴。相传昔有樵者盛夏憩此,云“其中寒气逼人”。(已上俱在升山。) 瓜山在二十都。山有三峦直下,分派如瓜,故名。其中峦之下,展坡如平旷,居人环绕,为一乡之会。宋儒潘炳居此。 丁山在二十四都。路通古田、罗源二县。山形横亘,一麓冲出如丁字,故名。(上十二山俱府城北。)南阳山在府城南十二都。山巅有乌冈潭,其潭有四,以风、云、雷、雨为名。岩石险怪,人迹罕到。每潭阔丈许,相传有龙居之。或时潭上云雾腾涌,则大雨如注;岁旱,乡人祷之,多应。 “冈”或作“缸”。 凤池山山之坳有凤池,广三、四亩。相传有五色鸟常浴于此,意其为凤也,故名。按《十国纪年》:“闽王葬夫人任氏于闽县凤池山,后忠懿薨,亦葬焉。”方是时,山犹属闽县,至太平兴国间,始析入怀安。宋郡守元绛诗:“州人未识凤池山,朱毂时来此往还;四座杯盘在天上,满轩风雨落人间。”后守叶棣诗:“闻说治平元太守,殷勤晚到凤凰池。”盖山见于图经,前此未显,绛始披荆榛而大之。山之西有水帘泉,石壁峭耸,泉自石上流泻,望之若水晶帘,故名。温益诗:“竹生石上琼瑶碧,泉落檐间组带垂。”陈赐诗:“地喷飞泉成雨露,根盘乔木列旌旗。” 莲花山在桃枝岭上,一名永福山。形圆而尖,若菡萏然,实郡之主山也。闽忠懿王改葬于此。又名莲花峰。 宝福山 马鞍山以形似名。 九峰山峰顶九出,尖圆不一。 大鹏山山势高耸,如飞鹏展翼之状。其东则方山之巅也。(上六山在三都。) 东室山在四都。 龙窟山 涧田山(上二山在附城五都。) 芙蓉山在五、六都,山如芙蓉。中有关蓉洞,洞口可丈许,萦纡十余里。游人篝灯束炬以往,岩石互锁,乍隘乍廓,绀乳时滴,阴气逼人,火光青闪。至开山堂,可坐百人。有石床、石鼓、石盆,过此益凛凛然莫穷其源。 寿山在四都,与芙蓉、九峰二山相对峙。山有石莹洁如玉,柔而易攻。大者可一、二尺,盖珉类也。宋黄榦诗:“石为文多招斧凿,寺因野烧转荧煌;世间荣辱不足较,日暮天寒山路长。”距山十数里,有五花石坑,其石有红者、绀者、紫者,惟艾绿者难得。(已上十一山俱府城东北。) 桃源山在一都。 沙溪山 西室山与沙溪山相连。(上二山在十三都。已上三山俱府城西北。) 龙鞍山 杨崎山夹江峙立,不甚高,而连延起伏,形势可观。宋林垌居此,释褐状元,今人犹以状元名境。(上二山在九都。) 吴山在十都。相传昔有吴父者隐此,故以名之。 仙崎山在十一都,与杨崎山对峙。山之巅树木阴翳,其下居民稠密,江水蜿蜒。江南北行者,必由此山之径以济渡,今有郑公渡。(上四山俱在府城西南。)九峰在府城北二十二、三、四、五都,邻于龙迹石。其山峭拔若笔格,与芙蓉、寿山共号三山。唐咸通中,改号九峰。 黄岩峰在府城东北五都。岩高数十丈,尖峰倚天。旁有瀑布泉,在峰之左,飞流泻天,如练布然;每夜静,潺湲澎湃之声,闻数十里。 桃枝岭 大夫岭相传旧有大夫墓。俗呼杜武岭,又呼豆腐岭。(上二岭在三都。) 长箕岭在四都。通罗源、古田二县堺。又名长岐岭。 梧桐岭在十三、四、五都。五代晋天福四年,闽王昶出奔至此。(上四岭俱府城北。)婆岭在梅亭。 闽山岭通丛冢岭东之路。(上二岭在府城西二都。) 北岭在五都。路通连江县。沿崖而济,高一千八百步。宋嘉祐三年,知县樊纪僦工攻治;奠高为夷,正曲为直,凹者培,陷者续,迄今赖之。岭上有亭,岭之阿有胭脂团,相传旧有忠懿王郡主梳妆楼,乃辰日盥洗脂粉注渍之所也,因名。地周匝约二百余步,坦夷不毛,四时膏润,红光烨人。 汤岭在六都。由北岭行十余里,乃至此岭。又三十里至连江县堺。谚云:“汤岭兜,北岭头”,言至险也。岭半有庵,庵下有温泉,岭因以名。(上二岭俱府城东北。) 应石在二都安国院北。石圆而耸,以木石叩之,则诸山响应,故云。 龙迹石在十四都。宋初,属闽县兴城里,在龙岭溪旁。唐广德中,有龙从石上飞起,著四足迹,深可数寸。(上二石俱府城北。)盘石在府城东北五、六都。相传越王时,此石在湖中不没如盘,故名。 石母屿相传石母常居于此,故名。石出水四尺,巨涨或过丈余,石亦不没。 盘屿脉接吴山,通瓜屿。四面旋绕如盘,故名。或云隐者吴父常与故旧燕会,盘桓于此,因名。 瓜屿西从凤凰小山迤逦而来,既伏而突起一坡;四周皆平田,而此坡独圆如瓜,故名。(上三屿在九都。) 芹洲在府城南十二都泽苗江之西,当永福溪之急流,推沙走石,岁久拥而成洲。周围二十余里,居民稠密,隐然阛阓之区也。洲多产芹,故名。又名瀛洲,以其四面有水,如瀛洲然也。 石岊江在府城南北十三都。上接水口江,下接洪塘江,即今芋原驿前大江也。 杨崎江。在九都、十都。上接洪塘江,历凤冈至杨崎,纳永福溪及浯溪之水,达于西峡江。 泽苗江。发源自永福溪,北流历侯官之古灵而下,是为泽苗江。江之东岸,则瓜山、黄岩、大鹏众山之水所出,合流至仙崎,乃与杨崎江合。 新崎江。一名仙崎,源出永福之印溪,东流三十里,接西峡江。(上二江在十都。) 黄江。在七、八都。(上三江皆大江之支江也。已上四江俱府城西南。) 沙溪源出分水关,经建、剑而来,下至芋原,与大江合。中有沙壅成洲,故名。 洁溪5源出大鹏、黄岩两山中,与泽苗江合,溉田一十余顷。 陈塘溪源出十四都,萦纡至此入江。岁旱则堰石为坝,以溉民田几三十余顷。旧有桥梁,横于其上。 浯溪源出瓜山之阳,历平坡之北,由仙坂而注于泽苗江。溉田十五顷。 潢溪源出黄岸峰之左,注廷泽浦而西入于江。溉田一十余顷。 桐溪在十三都。流三十里至万安桥通大江。 黄石溪旧名岊江,疑即石岊江之上流也。发源自分关,至白沙合流七十里入西峡江。(上七溪俱府城西。) 吴山溪在府城西南。源出永福之印溪,流三十里入西峡江。 苏公井宋提刑苏舜元凿。由丰乐门至安定门,其井有三:一在今盐运司前,一在今西察院后,一在今断事司前;由台门至虎节门,其井有六,两两相对。台门第一井,以铜为底,其水用之漏壶,轻重适宜。建炎四年,郡守程迈悉浚之。岁久多湮,或失其处。国朝成化间,镇守太监陈道复令福州府同知韦济体究浚治,尽复其旧也。广福井在城隍庙内。 金鸡井在乾元寺内。相传昔有牧羊儿常见井有金鸡,久乃闻声,因以名其井。 仙井在黄岩之巅。大石浑成,中有清泉,虽不甚深,而冬夏不竭;岁旱,乡人祷雨多应。 桃源井在桃源山下。其水常溢,虽亢旱不少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2: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乐县
  名山在县北一里许,邑之主山也。上有祠坛,岁旱必致祷于此。 越王山在上十一都6。高一里,周围三十一里。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战不利,子弟或为王,或为君,散居南海上,此其一也。 董平山在十一都7。山高而秀耸,一名福山。《郡国志云》:“上有神人,裸身散发,人见之必获福,因名。又名董奉山。”按《三山》志:“吴先主时,董奉常隐此山,往来南海,以灵丹起死疾,后轻举于豫章之杏林,此山之名遂著。中有董岩,奉常于此炼丹。《闽中记》云:“永福县西北有此山,下有董奉宅。”恐误。 灵山 响石山人行其上,镗然有声,故名。(上二山在二十一都。) 卫国山在二十都。山形有捍御之势,故名。《三山续志》作“御国山”,又名鱼骨山。(已上五山俱县南。) 冠峰山山中有石如进贤冠,故名。 仙山 五云山相传唐僧道深过此,清昼澄霁,五色庆云旋覆其上,故名。 圣娘山中有天妃宫,故名。(上四山在十七都。)太常山即大斛山。(已上五山俱县东。) 登高山在西隅,去城半里许。重九日,邑人多登高于此,故名。 翁山去城三里,东西有二井。 龟山在十二都之晁石。山形若龟,故名。蔡襄尝经山中,手书勒于石。 白龙岩。在竹林寺后。唐末,甘蔗洲白龙院僧遁于此,故名。 石人峰。在山之西偏,状似人形。 狮子石。在竹林寺后,状如狮子。 白云溪。在山之下。 大山其阳有白龙潭,阴有祥云潭。昔有二龙自演江飞起,白者归山阳,为白龙潭;黑者归山阴,为祥云潭。尝有人于潭侧获卵壳大如斗。 柯林山宋金紫光禄大夫郑诛居其下。天圣中,诛以三礼出身,因名其乡曰乔柯。(上二山在十三都。) 四明山在□□都。其山屹然如削,高列四峰,中有古坛生钓竹,有井水甘如蜜。 龟息山在□□都。8(已上七山俱县西。) 六平山距县一里许,蜿蜒六曲,因名。 雁峰山在严公湖上。 筹峰山《三山续志》作“筹岩山”。高大灵秀,中有黑龙潭及三宝石岩。唐林慎思尝读书于山之石室。(上二山在二十二都。) 炉峰山在二十三都。状若香炉,故名。 棋山在二十四都。西峰顶上有石台,相传昔有二仙于此奕棋,至今台之四旁荆棘不生。宋知县董渊诗:“风际有云多世态,海中无底是人心;可堪更向棋山话,一局闲争古到今!”(已上五山俱县东北。) 首石山《三山续志》作“出首石山”,在一都。山之巅有石岿然,高二十余丈,广数十步,中有泉穴,四面窥之皆见水,故又云“四水石山”。山有时而鸣,古谶云:“首石山鸣出大魁。” 洋门山成化十八年,大雨崩,压居民数十口。 大边山上有龟峰,有石状如龟。 登龙山距县二百步。 龙门山一名翁山,一名半占山。(上四山在二、三都。已上五山俱县西北。) 鸿山在十四、五都。 蓝田山在十六都。 钟门山在二十都,隔大海。相传昔有僧自广南载钟,经此而没,竟不能起,潮退犹或有见之者,山因以名。(上三山俱县东南。) 南山在一都。山势回环,有巨石,状如龟载之物,俯伏其巅。又名登高山。 白岩山在溪湄。状如幞头。 溪湄山中有珠湖。(上二山在五都。) 阮山在六、七都。 鼎峰山在七都。按宋黄榦《龙门庵记》:“山折为二支,东西迭起,仰而相向,俯而相就,卒而交互以相入。梅溪之水,沿山而流,若往而复,若抵而触,若停而滀,莫知其自出,如是者十余里。然后耸为双崖,泻为三滩。崖东滩驶,嵂崒澎湃;露怪呈奇,不可名状。”(已上五山俱县西南。) 龟峰在县南岱边。山内有石如龟,故以名之。五峰在十都。一名莲花,一名云梯,一名品石,一名卧牛,一名仙官。上有仙人椁石。“官”疑当作“棺”。 紫微峰其峰奇秀,下多居民,宅第鳞次。 翠微峰与紫微峰相对。(上二峰在十三都。已上三峰俱县东。) 松石峰在县西北一都。 文笔峰其峰尖圆如笔。 鹳峰山多鹳鹤,故名。中有石窟,贮水虽夏不涸,鸦多浴于其中,又名鸦池。又有一石,击之,其响如磬,又名响石。宋黄景翰居于此。 龙角峰(上三峰在十四、五都。) 龙翔峰在十七都。宋寺簿周芹尝游息于此。又有豹变岩,与龙翔峰对峙,至今二石刻犹存。 灵峰在十九都。上有石洞曰“归云”。宋朝奉陈毅诗:“云道无心亦爱山,雨余时向此中还;而今天下焦枯甚,只恐飞龙未放闲。”又有烟炉峰。(上五峰俱县东南。) 鳌岭在县南十四都。有宋林岊书“鳌岭”二字犹存。 黄弹岭在县西九部。 古烂岭在二十一都。 香炉岭在二十三都。(上二岭俱县东北。) 鹤岭在十三都。宋尚书张镇立碑,至今犹存。 榕岭宋嘉祐中,里人植榕夹道,因名。 魁岭以其为众山之魁,故名。(上二岭在十七都。已上三岭俱县东南。) 石尤岭在县西南五都。 德成岩在□□都9。众山之中,峰峦迭出,中有草堂,唐林慎思读书于此也。有三十六洞天,石刻至今犹存。 三宝岩宋里人刘砥、刘砺避伪学之难,尝居此。(上二岩俱县北。) 西石岩在县东十六都。 稠岩在县西北十里。群山之间,峰峦迭秀,林慎思月楼在焉。 宏源洞在二十一都岩泉院后。 桃花洞在二十三都皇恩寺之东北。 演屿在县东南十四、五都。 百石堰在县西南六、七都。 石在县东南十三都。 石屏在县东隅一都观音寺后。 石船在县东二十三都。 龟石在泗洲院侧。俱以形似名。 仙人梯石有麻姑井,石船,踏之则动。(上二石俱在县西十都。) 麟石在县南岱边山。石状如麟。 闽王禁石在县东北二十二都海际。周围十余丈。石产紫菜,纤而味美。闽王审知时,岁以供贡,禁民私采,今广石澳是也。 石梁在十四、五都。 双髻石在十六都。以形似名。十四、五都亦有此石。 东石在十八都。(已上三石俱县东南。) 中丞石在县西南官道之侧,上刻“中丞”二字。唐潘独坐南归憩此,里人铭之。林婆湖在圣娘山下,故名。 珠湖在溪湄山之绝顶。广袤五亩余,冬夏不竭。相传尝有人于湖中得蚌,剖而有珠,故名。 广石江在二十一都。江上之居民繁伙,多以渔为业。 梅江在二十四都。古云“梅江水,直千金”即此。(上二江俱县东北。) 壶井山在县东南。潮至则没其山。山有井,水泉清冽,可给数百家。潮落则四面皆平沙,沙中多出海错,居民甚利之。 祉溪在县南二十都海滨。源出福清之镜岭,流至小祉,入于海。 获溪在县南十三都。源出大石白龙潭,经演江,东流十二里,达于海。 大溪在县东南八都。源出福清县境,分流至此。萦纡数里,溉田数百亩,至十九都达于海。 苏老涧在县西十二都法涧寺前。宋庆历中,宪使苏舜无经此,临流而乐之,后因以名。 太平港在县西隅。吴王夫差尝于此造战舰,即古吴航头也。国朝永乐十一年,太监郑和通西洋,泊舟于此,奏改今名。东有十洋街。古谶云:“十洋城市状元来。” 黄龙潭在六、七都。相传尝有巫者之妻,沤麻潭侧,见黄龙首藉其上。巫者以告县官,祷雨辄应。郡志作“黄新潭”。 破石潭在八都。上有抟纱潭,深不可测,尝有以纱一抟系石,测之不至其底。 瀑布泉一在县西十三都光严寺北二里许,一在龟山竹林寺溪会亭之上。义泉在县东二里。宋元祐二年,县令袁正规凿以饮行客,故以义泉名之。 五峰龙泉在十都。相传唐大中间,有二龙戏井,亦名龙井。 龙门二井在县西三里翁山之左右。其制一方一圆。 麻姑井在县东北东皇村。 七星井其井凡七,在仙山万寿道院之西。内一井泉清如玉,宋尚书郑丙书“龙泉”二字,刻于石;一井有井阑井盂。乡人皆取给于此,旱犹河汲溉田;一井在仙山道旁,市民仰给也。 寒碧井与七星井俱在县东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1-17 15:21 , Processed in 0.01547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