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落泪的星星
收起左侧

【男仆团第一红楼】为重振昔日灌水雄风盖楼~~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0 20: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女人虚荣,不如责怪自己没有女人虚荣的本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0: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情就像梦遗,快感的时候自己总不能够亲身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0: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一个人有多深,那么分手后恨现实就有多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0: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孩现在不再爱骑宝马的王子,而是爱开着宝马的老头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0: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7000多贴了
自己也发了6000贴了
哈哈
走啦。
小鬼加油~ 累了也休息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0: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板说给我涨工资,结果猪肉涨了;当我换了一家更高工资的公司后,结果房价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0: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口可乐,最近被防爱滋病协会选为宣传标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0: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男生公寓晚上闹鬼,总听见男生寝室的墙上有声音哭泣:妈妈,你在哪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0: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明白了咬的真意后,终于知道了以前的女朋友为什么喜欢咬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0: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居中男生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每月准时给她买卫生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0: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一个是不要脸,一个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0: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为每天只能够吃猪肉而觉得自卑,在韩国这是超级大牙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0: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胸罩还是不带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0: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前无古人,此人古人前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2: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2: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 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 列学说怯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 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 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 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 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2: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2: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2: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2: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6 01:13 , Processed in 0.01330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