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落泪的星星
收起左侧

【男仆团第一红楼】为重振昔日灌水雄风盖楼~~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4 02: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地下球市开出价格,法国队提前退出拿到两亿美圆;阿根廷一开始不肯,结果走人时只拿到一亿美圆;中国队也想要,可人家不给---说:用不着,反正你们是要提前走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透露社最新消息:为了让中国足球在世界杯上留下光辉的一笔,中国教练组临时决定,在和巴西一战中,将破天荒地采用911恐怖阵型。911恐怖阵型的特征是9个后卫,一个前卫,一个前锋,不设守门员,江津将客串前锋。 据分析,巴西队员还没有学会向没有守门员的球门射门,即使学会了也不好意思射,这种阵型完全体现了孙子兵法攻心为上的精髓。而对方守门员也从来没有扑过守门员的球,据分析也是还没学会,学会了也不好意思扑,都是门将,何必呢?有专家分析说,中国队这一阵型是继荷兰队的全攻全守后又一次伟大的足球革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杯无驴,有米卢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光州。哥斯达黎加见之,泱泱大国也,以为神。侯训练窥之,稍出近之,殷殷然莫相知。赛日驴一攻。哥大骇,退守后场,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边路突破。驴不胜怒,蹄之。哥斯达黎加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遂大举进攻,破其门,入两蛋,乃
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利时一说到体力 ,美国就发笑; 美国一说到强壮 ,瑞典就发笑; 瑞典一说到意志 ,德国就发笑; 德国一说到历史 ,乌拉圭就发笑; 巴西一说到决赛 ,法国就发笑; 法国一说到防守 ,意大利就发笑; 意大利一说到年轻 ,英格兰就发笑; 英格兰一说到分组 ,阿根廷就发笑; 阿根廷一说到拉丁 ,葡萄牙就发笑; 西班牙一说到运气 ,丹麦就发笑; 丹麦一说到创新 ,墨西哥就发笑; 墨西哥人一说到黑马 ,尼日利亚就发笑; 尼日利亚一说到奥运,喀麦隆就发笑; 喀麦隆一说到团结 ,韩国就发笑; 韩国一说到奖金 ,日本就发笑; 日本一说到球迷 ,中国就发笑; 中国一说到十六强 ,全世界人民都笑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

夸张既是一种修辞手段,又是一种文艺创作手法,二者的特点都是夸大其词、铺张扬
厉。作为笑话体裁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作手法,夸张集中地体现在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些细部
特征,从而引起听众或读者的注意,借以达到笑话本身“抑恶扬善”、怡乐性情的教育和审
美目的。
夸张类笑话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其坚实的现实基础的。通过夸张,可以变平淡为奇
崛,化腐朽为神奇,使幽隐而昭然,用生动之形象揭示抽象之哲理。这类笑话,最具吸引力
和说服力,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经久而难忘。这里所选的三十几个故事,无一不具有这种
特点。如旧题隋代文人侯白的《启颜录》记载为“痴生卖羊”故事,说的是南朝梁代的一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呆子去集市卖羚羊,别人暗中用猕猴换走了他的羚羊,他竟然没有觉察到,还认为这猕猴
就是他的羚羊,只是纳闷它为何没有了双角。这样一来,书生的“痴”也就令人过目难忘
了。再如宋人邢居实《籍川笑林》记载的张丞相不识自家字,明人陆灼《艾子后语》记载为
古齐国健忘者不识自家门、不识妻子的故事,虽然夸大了主人公健忘的特点,但却使人感到
合情合理,而无荒诞之嫌。这些故事,形象鲜明,理趣横生,因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夸张类笑语总起来说,是为了引人发笑,但笑声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作者的良
苦用心。欣赏这类笑话,首先要了解作者谋篇施墨的点睛之笔——夸张了什么?为何夸张?
这个“点睛之笔”是故事的“笑”眼,通过这一“笑”眼,广大读者朋友尽可在捧腹之乐中
回味作者的深层理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隋代有个名叫王德仁的尚书员外郎,为人最是健忘。
有一天,他退朝回尚书省,竟糊里糊涂地误入尚书令办公厅,并说这就是他的办公室,
大声传唤番官(侍从人员),他自己则端坐在尚书床上,令番官快取线鞋来给他脱靴换上。
有人来拜望尚书令,见王德仁正坐在尚书床上,便提醒他说:“这是在尚书省,尚书令在这
里。”王德仁吓得狼狈不堪,越阶而逃,跑到自己的办公室。还未来得及坐下,便急匆匆去
上厕所,把官笏交给身后的番官。番官双手拿着他的官笏站立于厕所门旁。
王德仁从厕所里出来,见番官抱笏立于厕所门旁,便惊问道:“您是哪位官人?”番官
回答道:“我是一向侍从您的人。”王德仁这才醒悟,便接过官笏到办公室坐下。忽然又看
见刚才那位番官站在身旁,于是又问道:“你是何人?”番官答曰:“是番官。”王德仁便
拿着官笏走近他身边,边挹边问:“您作官来有几番?”番官见他问得莫名其妙,啼笑皆
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遂掩口而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对儿女亲家,一个性急,一个性缓。一天,两位亲家在途中相遇,互相作揖施礼。
性急者一揖即罢;性缓者施揖礼,有板有眼,边揖边寒暄,情意甚厚:正月份亲家公可好?
二月份亲家公可好?一直数至十二月份方止。揖毕,直起身子,不见了亲家公的影子,惊问
路旁之人:“我亲家何时离开的?”答曰:“你施礼至正、二月间就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人不识字,他的儿子递给他一本书纸让他糊窗户。这人将书本纸全给糊倒了。儿子
回家后见之,非常恼怒。其母忙过来安慰道:“我的儿你不要烦恼,不要烦恼!他糊得好是
你的爹,糊得不好也是你的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有一个人两眼高度近视。一天早晨,他打开大门,门前恰有一堆牛粪,他以为是
什么好东西,忙用手去摸,惊喜万分:“真是一个上好的金漆果盒啊,只是漆还没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富人家,有个十几岁的婢女,为人最是勤快机敏。因女主人生性严酷吝啬,一日三餐
都不让吃饱,所以,她经常饿着肚子,忍饥吞声。
一天,婢女在无人处面对西风张着口边吸气边往肚里咽,不想被女主人发现了,觉得婢
女的这个动作实在太怪异了,便欲问个究竟。
婢女愁眉苦脸地说:“小人我肚里常常饥饿,便在这里学习一种欱(hē)西风的方法,
如果能学会,就不用吃饭了,从而一门心思勤劳服侍您老人家了。”
女主人闻之大喜,轻轻地拍着婢女瘦骨嶙峋的肩膀,鼓励她说:“你必须认真细心地学
习此法,好为咱家节约粮食。此外,我后院里还存放着许多干树叶子,我今天就去用针线把
这些树叶穿联成衣服,送给你穿。因为你饮啜西风,不吃我的饭,我如果再不给你置办件衣
服,左邻右舍就会说老娘我没良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人欠了人家一笔债,久素不给,反而诳骗人家说:“我不是不愿还你债,只因我为
讨老婆,花费太多,暂不能还。眼下我有门亲事,女方是个寡妇,她有很多积蓄,可惜我连
下聘礼的本钱都没有,不能成此美事。你如果能资助我若干聘礼钱,把她娶来,我不但旧帐
新帐一齐还你,而且还能借给你一些钱财呢。”债主信以为真,便又借给了他一笔钱。
这人得了钱,先把房屋装修得整整齐齐,又置办了许多时髦家具,犹如新房一般。债主
愈加相信他了。
过了些时日,债主来到这人门前叩门,只听到屋内有一妇人应声曰:“拙夫有事外出
了,先生您下次再来吧。”如此者数次,债主顿起疑心。
一次,债主来他家叩门时,屋里照样传出女人声,债主便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从窗棂
里往里窥视,哪里有什么妇人,原来是此人捏着鼻孔作女人腔。直气得他勃然大怒,破窗而
入,挥起铁拳便打。那人不仅不觉悟,反而捏着鼻子作女子腔呼喊:“拙夫欠下你的钱,干
俺什么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有一个人做梦也想发财,苦于没有门路,便想出了一个绝招:何不建一个厕所,
让行人到此解手,不也可以得一些粪便肥田吗?于是他便在自家门旁建了个厕所。
这一天,他远远看见一个人走来,边走路边掀动衣襟,便知此人一定是想小便。他恐怕
此人去对面那个厕所解手,便假装大便先跑到对面厕所,占据位置。那个想小便的人见他占
了对面的厕所,果然到他的厕所去小便。而他本人却因在对面厕所里蹲的时间太长,不觉放
了一个屁,并带下来一点大便。这人后悔不迭,大声叹息道:“我不该因小失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家宴请宾客,主人忽然闻到一股奇臭味,忙呼家童询问。家童附在主人耳边小声
说:“是我家娘子在那边脱鞋了。”主人低声沉吟道:“即使是脱掉了鞋,也未必这么臭埃”
家童便又附在他耳边说:“娘子两只脚全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有一个性格异常急躁的人,他路过面条店时,没进门就吵嚷道:“为什么不快快给
我端上面?”店主应声端来热面条,往这人身边的桌子上一倒,没好气地说:“你快点吃
吧!我要刷碗啦。”这人气得七窍生烦,无奈,只好把怒火往肚子里咽。
这人回到家里,对着妻子劈头一句:“我快气死了。”妻子二话没说,连忙打点行装,
吼道:“你死在这里吧,我去嫁人了。”说罢,夺门而去。
这女人嫁给别人只过了一夜,后夫就要休掉她。她惊问其故,后夫说:“你为何还没给
我生个胖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三人,都是近视眼。有一天,三兄弟一块儿去拜望一位客人。至其厅堂,上面悬挂
着一个写着“遗清堂”三个金光大字的匾额。
老大说:“恐怕这家的主人正生病,不然的话,为何写‘遗精室’呢?”
老二摇摇头说:“你说的不对。这家的主人好道,所以题了‘道情堂’匾额。”老大老
二互不服输,二人争得面红耳赤。
没办法,只好让年少目明的老三来辨认。
老三举目一看,得意洋洋地对两位兄长说:“你们两个都是瞎说,这厅堂上哪里有什么
匾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家设宴请客。有一酒桌上并排坐着两个各瞎一眼的客人,其中一人瞎左眼,一人瞎
右眼。
不一会儿另有一位高度近视的客人也来前面的酒桌上落座。他审视了上首酒桌上的二位
各瞎一目的客人良久,竟把他俩生成了一个人,暗暗地问同桌上的人:“上首酒桌上的那位
宽脸膛的朋友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富贵人家,好不容易才为儿子请了一个教书先生。教书先生学识广博,对其子悉
心教诲,其子学业日进。然而这夫妻二人为人甚是刻薄吝啬,送给先生的膳食,一日三餐都
是一个样:肉片一盘,而且既薄且少。先生碍于面子,不便直说,乃作讽刺诗一首以诮之:
主人之刀利且锋,主母之手轻且松;
一片切来如纸同,轻轻装来无二重。
忽然窗下起微风,飘飘吹入九霄中。
急忙使人觅其踪,已过巫山十二峰。
哪知东家夫妻虽知其意,但又不愿增加伙食费,也就不把先生的讥诮放在心上。每日馆
膳依旧是薄肉片一盘,略无改善。先生无奈,就又作诗一首以解嘲:
薄薄批来浅浅铺,厨头娘子费工夫。
等闲不敢开窗看,恐被风吹过太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陵人郑沅石善为夸张之词,远近闻名。
有一次,他旅居余邑,旅馆前面有口土井,其水混浊不堪。但此地之人烹茶做饭,却都
用这口井里的水。郑沅石笑着对人说:“我如果在这里住上一年,腹中的泥土,大概可以做
成半堵墙了。”
还有一事:桃源县一带的人习惯用一种带齿的磁盒盛满茶米,而用木棒杵捣之,称为擂
茶。这种木杵大约有五尺长,捣上半年也就捣尽了。郑沅石又开玩笑说:“桃源人如果活到
六十岁,那胸中的擂茶杵,足以建成三间小房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4 02: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斯文先生,性格非常宽缓,言行从不急躁。
有一年严冬季节,他和一位友人围着炉子烤火,忽然看见友人的衣角正被火燃着,便慢
条斯理地对友人说:“有一件事,我看到好长时间了,本想告诉您,但又怕您性子太急;如
果不告诉您呢,又恐您受伤太重。既然如此,那么究竟告诉您对呢?还是不告诉您对呢?”
友人忙问是什么事情,他不急不躁地答道:“炉火燃烧了您的衣角。”
友人慌忙脱衣灭火,怒斥他道:“你既然发现这么长时间了,为何不及早告诉我?”他
笑了笑,摇头晃脑地反驳道:
“我说您性子太急躁吧,怎么样?果如我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5-10-21 10:13 , Processed in 0.01336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手机版